五是妓院的打磨与传递。妓院并非健康的历史文化现象,却是必然的文化现象。妓院文化,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妓院在习俗、文学、艺术、服饰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历史作用,有时作用很大。而且通过妓院文化还能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方方面面。
妓家对词的影响,可谓大矣。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杜牧,温庭筠,前二人时称"李杜"或"小李杜",温庭筠和李商隐人称"温李"。他们都爱民歌,但论作词,唯温庭筠一个而已。究其原因,和他们三位的生活经历有关。商隐生活严肃,对于妓家之类,少有接触。杜牧在风流与严肃之间,对于妓家生活十分熟悉,而且他性格中风流因子不少,只是年纪长些,又钟情于政治、军事,于词之类着眼不多。《唐五代词》收他一首"八六子",但彼时词作一般短小,怕未足信。温庭筠则不同,一好乐,自称"有孔即吹,有弦即弹";二好风流,歌妓是他相好,妓院是他别墅。他的词写妓家生活十分逼真,没有实际感受焉能为此?温庭筠知妓善乐,因为他有两个优势,使他得以成为有唐一代第一词人。
3。诗人的贡献新的文学形式的出现,源头固然出于民间,但没有专门人才加工整理特别是再创造,不能成为真正成熟的艺术品。唐人词的兴起,实在和当时诗人学士的参与有莫大关系。因为有他们的参与,词的地位提高了,品位也提高了。温庭筠的词作固然与妓家有关,但他能写出优美的词作;妓家却不能。只此一端,便知道诗人的创造具有怎样的价值与意义。
4。当权者的支持与提倡封建时代,最大的当权者就是皇帝,而且唯皇帝独尊。虽然历史的发展,首先是全体人民的创造,但当权者的努力,也不容忽视。不过因为封建独裁者的权力特别大,做好事时固然以一当十,做坏事时犹能以一当百。
唐诗的兴旺,首先就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功劳在内。词的兴起和成功,也与五代几位皇帝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有必然联系。
五代皇帝中草莽之夫不少,卖国求荣者也有人在。如石敬塘之流,状如猪狗,不能挂齿,他们与文学也根本不沾边。实在五代也有几位知文知艺的皇帝在,如后唐李存勗,蜀后主王衍,以及闽皇后陈金凤,特别是后蜀主孟昶和南唐中、后主李璟、李煜父子,更是功劳卓著。李氏父子以词闻名于史,是五代词人中顶尖的作家。孟昶则是五代词作中心的东道主。五代时期,水平最高的词人在南唐,影响最大的词集在西蜀。孟昶爱词能词,个中作用,不容小觑。
因为皇帝提倡,周围就容易形成词人团的群体效应。词人也罢,诗人也罢,文人也罢,终归不能太穷,再穷也得有酒喝,有饭吃,否则便不能为词为诗为文,只好另谋生路去也。后唐庄宗能戏亦能词,皇帝作得固然太不高明,词作写得却有特点。他的《一叶落》,写初秋景象,风格清朗;《阳台梦》则情致风流,柔情似水:"薄罗衫子金泥缝,困纤腰怯铢衣重。笑迎移步小兰丛,亸金翘玉凤。
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撚弄。梦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
后蜀主孟昶,亦有不少词作,但词风不出五代一般文人词的浮艳风尚,这和他的生活环境与本人气质都有关系。他有一篇《春光好》,写富贵人家女子,颇为得体:"纱窗暖,画屏闲,亸云环。睡起四肢无力,半春闲。
玉指剪裁罗胜,金盘点缀酥山。窥宋深心无限事,小眉弯"。
晚唐五代的皇帝,几乎个个胸无大志,偏又喜欢入温柔乡内,还以为作皇帝理应如此。所以他们对词的重视、支持与提倡,一方面促进了词的兴起与成熟,另一方面,也对五代浮艳柔媚的词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唐人词唐人词起于中唐,盛于晚唐。
唐人词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早期词人,词风兼有诗风,风格疏朗流畅;一个特点,越到晚唐末期,词风愈趋华丽浮艳。
这其实和大唐王朝的命运有关。唐的灭亡已成定局,中兴云云皆成梦幻。于是一些有才华的文人便在个人享乐的小圈子里去寻找词的寄托了。
唐代颇有几位词人出现,最有成就的自然是温庭筠。
温庭筠之前,也有几位词家。但他们并不以写词为主,而且颇不类晚唐词风,他们的创作不过是一种过渡。因为是过渡,所以常常兼有诗人气质、民歌味道和词的形式。这些作词的人中,比较有名的包括白居易,刘禹锡,皇甫松,张志和以及段成式等。
白居易、刘禹锡已经介绍过了。皇甫松的词,也属此种风格,所以后人编的诗集也收他,词集也收他。并非编辑者因偏爱而掠美,而是这种作品常在两可之间,界限本不分明。比较起来,还是他那些民歌味道浓郁的词更其生动感人。
皇甫松,字子奇,生卒年无考。他是唐代散文家皇甫湜的儿子,自号"檀栾子",睦州新安人,一生不曾入仕。他的两首《采莲子》,最能反映这种诗词相兼的风格。其一云:"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张志和(约公元730-约810 年),字子同,曾名龟龄,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为,多才多艺。他10 岁即举明经。肃宗时为待诏翰林,后来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他是一个极有才情的人,能歌、能画、能鼓、能笛,加上隐居山林,青山绿水为邻,蓝天飞鸟作伴,更形成他词的独特品位。大体说来,读张志和词,仿佛读唐代山水诗。他的词疏朗清丽,颇有韦应物山水诗风采。他的词作名篇《渔父》五首,极富这种特色:"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到段成式,兼有诗风的词作成为绝响。
段成式(?-863 年),字柯古,临淄(今山东境内)人,曾经因为他父亲的关系而成为秘书省校书郎,后官至太常少卿。他能诗能文也能词,却一生不曾适应时代的需要。或者换句话说,他永远也没有抓住文学发展的时代热点。诗不能独成一家,文则陷入骈体旧套,词风又与诗风不辨,虽然他和李商隐、温庭筠齐名,他的文学成就却远远不能和那两位学人才子相提并论。他的词也就成为中唐词人的馀声。唯《闲中好》一词甚得郑振铎先生欢心。
"闲中好,尘务不萦心。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
唐代大词人还得数温庭筠,跟在他后面的有韩翃与韦庄。
温庭筠是一位风流才子,又是一位出身旧世家的贵公子,不过家道中落,没有钱了,但富贵气派还在,这样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颇有一些。所以温庭筠的诗和李商隐比起来,李诗一派莘莘学子气,温诗却是一副浪荡公子相,而且是带有富贵人家馀气的浪荡公子相。他的词也是如此,辞藻华丽,颜色高贵。读他的诗词,仿佛欣赏珠光宝翠美人头,虽然华美,但有雅意,不使人心乱。他词的主色为金色,因为金色高贵。以金色为主调,多少有些浓得化解不开的意味,但也因此,温词才十分耐看。
温词对于整个晚唐五代词坛都有大影响,似乎他一人给五代词坛定了调--要写词填词,请照此办理。他是"花间派"的旗帜,由他领衔而及五代各大词人。他的词之所以有这样的影响,因为他的词已经成熟,而且只有成熟的艺术才能有深远影响。所谓成熟,是说他的词风固然与他的诗风相通,但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创造。好像川剧是戏,京剧也是戏,但二者不能放在一起唱的。温词中也有诗词界限不明的个别作品,但其主要作品,都没有合流的馀地。
温词艺术水准很高,他的一组《菩萨蛮》,已经达到唐人词的空前艺术境界。整组词都是讲一位青年女子的思恋之情的。以思恋之情作为诗词题材,是最平常的事情。但温庭筠的这组词却成为精美的艺术品。他视角独特,不放空论,而是将这位女主人公思恋亲人的心情与她的梦境联系起来,时而于梦中,时而于醒时,时而梳妆,时而凝思,时而揽镜自视,时而远眺窗外。但觉慵慵懒懒,又似刻骨铭心,终于梦境如真,转瞬梦醒无绪。作者笔笔写来,字字皆有精神。这一组词,可以单独欣赏,也可以整体揣摸,其中第一首"小山重叠金明灭",最富盛名:"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八句词,尽写女主人梦醒思春之态。起句就写"小山":春闺梦醒,一眼就看到枕屏图案上的小山明明灭灭地映着光华,不觉梦中情思似远又近,似近还远。其意若曰:恋人远去不归,如山水相隔,明灭无时。第二句又写女主人自己的慵懒态。女主人刚刚看了一眼枕屏,心烦,看不下去了。又看自己--可怜自己。但见如云的鬓发散乱于腮边,黑白分明,楚楚可人。偏心上人远去不归,令人无情无致:于是懒懒起来画眉梳妆(第三句)。却又因心绪不佳,画也无绪,妆也无绪,白白用去许多时间(第四句)。至此,词的上半阙结束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影谍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2-04-30完结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来到风起云涌的沪市,一人多面,他心思细密、他机智灵活、他信仰坚定,...
-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创世VIP2019-06-13完结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