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女主人毕竟年轻貌美,毕竟对亲人归来报有希望,于是一面梳妆,一面对镜:呀!原来自己是这般美丽呀!但见镜里镜外全是美人形象,前后交映。(第五、六句)不觉心中一快,动作也敏捷起来。于是穿上漂亮的贴身短衣,更漂亮?不。当她一眼撇见衣服上绣的双鹧鸪时,禁不住又情思悠悠想起了未归的亲人,于是一段愁思,再上心头。
全词句句以女主人公的眼睛去"看",作者不过跟着女主人公的一双俊目作个记录罢了。这样的笔力,在温词之前,还未曾有过的。
更妙的是,温词写的含蓄,不是一下子可以看得透彻的。不像唐诗,更不像六朝文字。六朝骈文,往往韵深而意浅。温庭筠的词则是字句通俗,颜色富贵,词中意味,足称绵长。
温词的风格,是色艳而不浮,情浓而不媚;极写恋情却没有浮躁不安的感觉,述说风情又能保持婉约含蓄之意。他的词,主调是金色,风格十分华贵。这样的主调,正适合五代词人的追求;正好反映彼时词人虽有才华,又没有更大才华;虽有希望,又没有更大希望,尽管没有更大希望,却又易于沉缅于春情欢乐之中的时代气氛。这种气氛终整个五代,都未曾发生大变化,直到南唐后主被赵匡胤掳到京城,才真的有了改变。温庭筠喜爱和倡导的金色主调,也随之改变了颜色。
温词的选本很多,数量多少不同。但真正属于他的,约有60 馀首。总的色调相去无多,这一点,也是五代的通病。偶然翻看其中一首,常觉词意绵绵,不忍释手,但真的一首一首读下去,又不免有重复之感,换句说法,就是有点"腻"了。
但温词并非尽写室中春思景象。他的不少词,都能联系周围景致,作到情景交融,虽然其内容仍不过离情别绪。他有数首《酒泉子》,其三云:"楚女不归,楼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玉钗斜簪云鬟髻。裙上金缕凤,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温庭筠之外,值得一书的晚唐词人还有韩翃与韦庄。韩词不多,他以诗成名。有《香奁集》传世。闻其名,想其声,知其色。但他的这路风格,无疑对温词和晚唐五代的词风很有影响。晚唐诗人中,有追随李商隐的,但为数不多,也有追随温庭筠的,人数不少。韩翃是其中诗、词兼长的人物。他的诗风华丽,多用辞藻,和五代词人已无多大区别。
韩翃(公元844-约914 年),字致尧,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东南)人。龙纪年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后来因为不肯依附朱全忠,而遭贬斥。南下至闽王王审知处,卒。
一身跨两代,又颇有影响的词人当推韦庄。韦庄不仅以词闻名,他的诗也很有影响。其长诗《秦妇吟》,气度恢弘,音韵跌宕,是晚唐少有的写实作品。后来失传,直到敦煌诗文被发现时,才重见天日。诗的内容复杂,因为有指责黄巢起义的语言,曾被人指为反动。其实,对古诗未必用这种眼光去看。韦庄古体、今体诗都好,写抒情绝句尤具特色。而且他和温庭筠一样,也是一位成熟的词人。但他的词风与温庭筠有别,风格清新畅达,语言明洁疏朗,是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的词作家。
韦庄(公元836-910 年),字端己。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出身没落贵族家庭。虽有诗才文才,却几乎终身屡试不第。直到60 多岁才得中进士。他中年时期,正逢黄巢起义,于是作《秦妇吟》。诗中对唐王朝的腐败充满怨愤,也对黄巢起义军充满敌意,并因此诗而诗声大振。晚年至四川投奔藩将王建。唐王朝灭亡后,王建称帝,史称前蜀。韦庄作过一段前蜀宰相。他的词作,《花间集》中收48 首。他写少女春情,别是一番情致。其《浣溪沙》五首其二云:"欲上秋千四体慵,拟教人送又心忪,画堂帘幕月明风。此夜有情谁不极,隔墙梨雪又玲珑,玉容憔悴惹微红。"
他的《清平乐·野花芳草》,也写离情别绪,比之温词,感情表现急切深沉:"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因为韦庄作过蜀相,一些史书将其列作五代词人。
(三)五代词人五代时间不长,首尾不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五代词的发展,可以大致概括为一种风格两大集团。风格多相似,无非写离情别绪,春云秋雨。两个集团,一个是西蜀集团,包括前蜀后蜀;一个是南唐集团,代表人物即李璟李煜父子和他们的宰相冯延巳。中原地区也有词人,但人数很少,影响也小,词风不能独立。比较出名的人物和凝,也被挤到西蜀圈子里去了。荆南还有一位孙光宪,命运也大抵如是。
五代词人绝大多数集中于西蜀南唐。西蜀于前,有赵崇祚编选的《花间集》;南唐于后,有冯延巳编选的《阳春集》。这两本专门的词集,都是行家里手所编,研究唐五代词,自是首选资料。
1。《花间集》中诸词人《花间集》共收18 位词人。其中真正属于晚唐的2 人:温庭筠、皇甫松;中原1 位:和凝;荆南1 位:孙光宪;还有张泌,一般认为是南唐人。但郑振铎认为南唐另有词人张泌。那么,如果不算张泌,西蜀词人也有13 人。《花间集》中的词人,词风大抵一致。其领袖人物则是温庭筠。温庭筠死于公元866 年,他知道什么前蜀后蜀?但他的词风影响蜀人至深。西蜀词人风格,不出温词规范。
《花间集》既尊崇温词,便特别反对浅显直露,而崇尚词藻华丽,山水明灭,中心只在女人身上。虽如此,却成为五代词主流。而且词在五代,独占风流,西蜀词人,影响更大。时人独喜此风,历史也无可奈何。
所谓西蜀词人,其实有前蜀后蜀之别,但风格大抵无异。唯前蜀的韦庄、牛峤等来自晚唐,词中或有晚唐遗音,也未可知。
牛峤,字松卿,一字延峰。生卒年不详。他出身贵胄,是中唐宰相牛僧孺的后人。唐乾符年间进士。历官拾遗、补阙、校书郎。后投奔王建,官至给事中。牛峤词风,不出西蜀词人之右。唯写男女风情,颇有民歌意趣。其《忆江南》二首之一曰:"红绣被,两两间鸳鸯。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全胜薄情郎。"牛希济,牛峤兄之子,在蜀时为御史中丞,后来投奔南唐。曾作雍州节度副使。《花间集》收他的词11 首。他的词虽花间格调,却能写各种情态。其中《生查子》等,郑振铎先生颇为赞赏: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欧阳烱(公元896-971 年),益州华阳(今成都)人。他生于晚唐,长在西蜀,已与唐王朝干系不大。他年寿颇高,曾在前蜀作中书舍人,在后蜀作宰相。后从孟昶降宋,又作过左散骑常侍。75 岁时去世。他一生官运亨通,但名声不佳。他居蜀时,就和当时词人鹿虔扆、阎选、毛文锡及韩琮被人们呼为"五鬼"。看他们一生降来降去,国虽亡而官运不改,确有鬼色。词风低下,又近鬼声。这几个人比较起来,韩琮不能入流。阎选、毛文锡词风既低,词艺又差,亦不堪言。欧阳烱的词作得好些,鹿虔扆人品略胜。五代词人,最少节义观念,好比墙头茅草,只顾随风来去,事二朝三朝的都不算少见,也不觉得耻辱。唯鹿虔扆尚存儒风。他曾事后蜀孟昶,为永泰军节度使,加太保,蜀亡,不再入仕。他的词虽为花间情调,但有感慨之音。其《临江仙》云:"金锁重门荒园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欧阳烱善作情词,写少妇心态,犹为得意。他的《更漏子·玉栏干》写夜景春怀,另成套路:"玉栏干,金甃井,月照碧梧桐影。独自个,立多时,露华浓湿衣。
□一向,凝情望,待得不成模样。虽叵耐,又寻思,怎生嗔得伊。"
顾夐,生卒时间、表字乡籍均不可考。只知他曾在前蜀作刺史,在后蜀为太尉。他的词,时有深情切语,不免姿态轻狂,略与花间词风有别。但其主旨,依旧花间本色。他有《荷花杯》9 首,极写春情少妇,每首独写一种情态,连写知、愁、狂、羞、归、吟、怜、娇、来9 种情态,可说用心良苦。其《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更是别具精神:"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香阁掩,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后人评说这词,说它"透骨情语,已开柳七一派"。
和凝(公元898-955 年),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平阴、汶上)人。他是花间集中唯一一位中原籍作家。一生历仕五朝,也算一个小小的奇遇。但他平生经历甚多,遇到的事情也多,加上才思敏捷。虽然是一位不倒翁式的老牌官僚,其词风却比较活泼有趣。描写少女思春情态,大为得趣。这一点和温庭筠颇为不同。温庭筠虽称大手笔,却善写少妇,对少女春情,绝少提及,这大约和他风流成性总入妓家有关。好像后来的《金瓶梅》,美人固多,没有处女。和凝的《采桑子》,可不是那样:"蝤蛴领上诃梨子,绣带双垂。椒户闲时,竟学樗蒲赌荔枝。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影谍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2-04-30完结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来到风起云涌的沪市,一人多面,他心思细密、他机智灵活、他信仰坚定,...
-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创世VIP2019-06-13完结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