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大历前后,诗人很多,但名家不多,特别著名的诗人更少。所谓大历十才子,主要是一些善于作诗的文士。他们对社会理解不深,诗风柔弱,已全然中唐气氛。虽然中唐气氛,却不是中唐高潮。十才子外,也有喜僧好道并且兼写民俗的于鹄;也有写景名家又有禅家意味的张继;也有堪称盛唐遗老却与大历诗风特别相近的诗人刘长卿;也有特别值得一提的山水大家韦应物;也有与元结友善并为元结所推崇的诗人沈千运、孟云卿和刘湾;也有杜甫晚年朋友、土匪出身的苏涣和杜甫青年时的同窗苏源明;也有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大师,撰写《茶经》的陆羽;也有与陆羽十分友善的诗僧皎然和女诗人李季兰;也有与韦应物诗风相近的冯著;也有特别主张抵御外族侵犯的戎昱;也有对民歌特有兴趣,诗风近似民歌的张潮;也有与大历才子交厚、身在中唐、诗风颇近六朝的柳中庸;也有善写胡茄十八拍的刘商;也有被一时尊为文伯的皇甫冉及其兄弟皇甫曾,加上大历十才子,如此等等。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不需要巨人也没能产生巨人的年代,这是一个纷纷扰扰一时找不到新大陆也无须找到新大陆的年代。大家好像都在追求,结果却没有追求到真正的理想,好像又都在停滞,虽然停滞却又没有停止创作。比较而言,还是当时的某些山水诗歌和反映现实生活的诗作更有味道。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可称千古名篇:"日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生卒年已不可考,只知道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753 年)进士。大历末年,以检校祠部员外郎致仕。他曾做过地方官,颇有政声。从他的诗作来看,他是一个有气节的诗人,也是一位关心百姓疾苦的诗人,又是一位颇有禅意的诗人,还能作绝妙的山水诗。据说他的《枫桥夜泊》,最得日本人喜爱。以其为内容的书法条幅,可以长卖不衰。日本人有禅宗佛教传统,这首诗也有浓郁的禅家味道。
  刘长卿,(公元709-780 年),字文房,河间人。开元年间进士,少年时曾居嵩山读书。唐肃宗至德年间,做过监察御史。刘长卿一生仕途不顺,曾一次入狱,两次遭贬。他年龄仅比李白小8 岁,还要比杜甫长3 岁。但他好像"大器晚成",虽为盛唐人,却作中唐诗,和大历诸才子齐名,他自己也对与大历才子为伍甚为满意。曾说:"现在人都说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①沈、宋、王、杜,说的是沈佺期、宋之问、王维、杜甫;钱、郎、刘、李,钱指钱起,郎指郎士元,李指李嘉佑,这三位都名列大历十才子。刘就是刘长卿,可见他在大历年间,颇有诗名。
  刘长卿比较擅长五言律诗,自翊"五言长城"。虽时有佳作,缺点是视野不宽。他的五绝《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得很有特色。诗的末一句曾被当代剧作家吴祖光借作剧名,更是闻名遐迩:"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戴叔伦,(公元732-789 年),字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唐才子传》说他贞元十六年(公元800 年)进士,错。因为他没有活到公元9 世纪。他曾师从肖颍士,也曾作幕僚数年。为官有政声,累迁抚州刺史。也曾做过边陲军事长官,官声很好。他晚年上表求为道士。未几,卒。
  戴叔伦为官勤政,又去过边远地区,对于民间疾苦,比较了解。他的一些诗作,反映贫苦农民生活,十分典型细腻,虽然诗的意境未臻上乘,但那精神,颇值得后人钦敬。他的《女耕田行》,描写一家农户,哥哥当兵,嫂嫂未娶,姊妹下田,持刀斫地,情势非常感人。诗的结语云:"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春香遗恨,最令人悲。
  戴叔伦的一些抒情诗作,语句清丽,感情真挚,也很动人。
  2。大历十才子大历十才子,理应十人,其实未止十人,因为对十才子的说法不同。《新唐书·卢纶传》认为十才子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和李端。《唐诗纪事》也讲大历十才子,但人物发生变化,减去吉中孚、韩翃、崔峒、耿。。、夏侯审,加上郎士元、李益、耿伟、皇甫曾、李嘉祐,二者相差甚远。不但这样,作者还补充说,吉顼、夏侯审亦是。但这已经不是十才子而是十二才子了。严羽的《沧浪诗话》则说:"冷朝阳在大历才子中最下。"那么,就算十二个人还漏掉一个哩!
  这是什么原因?原因就是十才子只是一个泛称,大历年间有这么一群会作诗的文士,他们诗风相近,又有一定影响,加上中国人偏爱整数的习惯,就说是十才子,具体是谁,因为对这些诗人的评价不同而选择不同。但他们的诗风确是相近的,他们的年龄也相去未远。刘长卿也是这一派,没有选入,大约和他年龄有关。元结、顾况、冯著、韦应物没有选入,则和诗风有关。大历才子,现在看来,才气有些,并不算大。他们大多处于盛唐中唐之间,生长在盛唐,成熟于中唐。他们在盛唐诗人的影子里一时走不出来,却又拿不出可以和盛唐气氛相和谐的作品,一是才能不够,二是时代错了。但他们又未能或不肯直面人生,寻找新的道路,也不如杜甫、元结、苏涣、顾况那样对社会现实有深入的接触。他们只是一些爱诗也会作诗的文士,虽然也有诗才,难免不落入二流水平。可以说大历才子是一群不幸的诗人,这不幸有时代的原因也有他们自身的原因。
  十几位才子也多有诗歌流传,但水平参差。一些人湮没于历史的洪流之
  ① 语见《唐才子传》,中州古籍出版社第75 页。
  中,年世身份乃至诗作已不为人知。也有几位颇有影响,比较著名的有卢纶、韩翃、钱起、司空曙和李益。
  卢纶(公元748-约800 年),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
  曾经做过河中元帅的判官。也曾避安史之乱,客居鄱阳。他的诗以"送别"为主,特色不多,但善写景。他的才气在大历诗人中是比较突出的。他的一些佳作,笔力苍劲沉着,颇为耐读。他有《和张仆射塞下曲》数首,可称大历才子诗中的翘楚之作,其第二诗云:"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大约和他曾在河中帅府中作判官有关,因为他有生活,直书所见,气势逼真。
  韩翃,字君平,生卒年无考。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附近)人。天宝末年进士。曾入节度使幕府,也担任过起草皇帝诏书的职务。大约才子佳人最好编故事,他和李益都曾被写入唐代传奇,他们也因此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诗几乎全是赠别诗,但写法常有别于俗套,不但写离情,而且善于代被送行者想象,颇有诗意。有时言说舟行神速,如御风云,"枕上未醒秦地酒,舟前已见陕人家"。但从诗的艺术性考虑,不过小巧而已。但他的七绝《寒食》,语含讥讽,颇有诗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钱起(公元722-780 年),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天宝10年进士,大历中为翰林学士。钱起与大历才子郎士元齐名,时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他交游很广,又有才名。曾与王维唱和,又与刘长卿相埒,和日本诗僧也有往来。《唐诗三百首》中有他一篇五律《送僧归日本》,写得颇有禅意,但他似乎尤长于写景,其《归雁》一诗,更多诗味:"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司空曙,字文明。生卒年不详。广平(今河北永年县附近)人。登进士第。贞元年间曾为水部郎中。他是卢纶亲戚,也是大历诸才子中比较突出的人物。后人评诗认为他才力不及卢纶,而高于钱、郎。但其诗风依然大历才子一流。他以五律见长。《唐诗三百首》收他五律三首,可见他的诗流传很广,影响不小。其《喜外弟卢纶见宿》颇见功力。诗中"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叹人间景物,尤为别致。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李益(公元748-827 年),字君虞,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人。大历四年进士。曾作县令,也做过幽州节度使的从事。他虽列入大历十才子,其实是个例外。他的诗风颇得盛唐气韵,其长短歌行气韵雄劲,七言绝句意境优美,律诗中也时有佳作流传。他诗名颇盛,连唐宪宗都有耳闻,任命他为秘书少监,后来一直做到礼部尚书。李益堪称真才了,而且和韩翃一样,是被写入唐传奇中的人物。可惜他在小说中的形象不佳,委屈了他。他的七绝《夜上受降城闻笛》,写得悲凉慷慨,有盛唐之风:"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