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比如樊宗师,一味追求苦涩怪异,写的诗别人很难看懂,他自己还孤芳自赏,得意非凡。樊宗师一生作诗719 首,文章291 篇,杂文220 篇,赋10篇,可以算一位多产作家。但他的诗文古怪到了极处,苦涩也到了极处。除去自己,别人很难明白。他的诗文留传下来的只有诗一首、文一篇。其用字怪异险僻,意境不明不白。诗中说:"危楼倚天门,如■星辰宫,穰薄龙虎怪,洄洄绕雷风。"诗前有序,开篇便说:"绵之城,帝猲■、掀明威。。",连范文澜先生都说:"只有'绵之城'三字尚成语。余句全不可懂。"后人不懂,时人伯也难明白,想传播久远,怎么可能?一般人不能理解的,韩愈偏能理解,而且为文褒扬。足见樊的诗文虽怪,但在当时,影响不小。无论当时还是以后,论及韩孟诗派的,都把他看成元和时期很有代表性的一家。这也说明一个道理,凡要改变旧说,不能不矫枉过正,而那些先锋派人物,常常在这种矫枉过正中,方便了后人,牺牲了自己。联想到本世纪以来的现代派文学,对于生活在8、9 世纪之交的樊宗师,也就觉得可以理解,甚至有某些敬意了。
  韩孟诗派的古怪奇崛不在一人。因为他们的目标就是不合流俗,这种诗风对当时的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就他们的创作而言,也确实写了一些无法令人恭维的作品,写了一些难于普及和流传的作品,写了一些只可作为研究史料的作品,但也写了一些出类拔萃的作品。韩孟诗派影响奇大,他们中间出的人材也很多,但以创作实际与流传范围而言,则不如白居易的浅近平和,传播广远。
  1。以文为诗的韩愈诗风韩愈是一位奇才,而且是一位帅才,奇而能帅,颇不简单。他交游广泛,心怀开阔,几乎和当时所有著名诗人都有往来。若不是韩孟一派,也是他的朋友,纵然竞争对手,也往来如仪。
  韩愈的诗歌特色,用最简捷明快的语言表述,就是以文为诗。以文为诗的创作方法打破了传统诗歌的规范,不但打破了旧体诗的规范,连今体诗的规范也不十分在意。他的这种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的作风,可以说,一直上溯到魏晋建安诗人都是他冲击的对象。
  因为以文为诗,遣词造句非别出心裁不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对樊宗师才倍加赞赏,说樊宗师不以一字袭古人。他的诗,造句别扭,不合常法。一般五言诗,音节多半为上二下三,少量上三下二。他好像更喜欢上三下二,有时偏要上一下四。七言诗的句子一般上四下三,他偏能上三下四。诸如"乃一龙一猪","有穷者孟郊""子去矣时若发机"之类的句子都进入韩诗。他的文章本来以文从字顺著称,他的诗作却不避险韵,岂但不避而已,简直兴味浓厚。他的《陆浑山火》诗里有这样几句:"虎熊麋猪逮猴猨,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鵰鹰雉鹄鹍,■炰煨燻孰飞奔。"①刘大杰先生称为"奇怪"。这可太难了。韩公能为此诗,直令史家一笑。
  因为韩诗有这些特点,自然引起后人很多又很激烈的争论。说韩诗好的有,说不好的有;明明不好硬说好的有,诗虽不算很好,但说不影响韩公伟大的也有。赞成者中,最典型的说法是,"杜甫以诗为文,韩愈以文为诗",但按古时的标准讲,杜甫以诗为文,还可勉强,韩愈以文为诗,写的就不像诗了,至少不算好诗。宽容些考虑,或许现代人写现代主义风格的诗作,可以从诗中得到某种启迪。但在当时,未必成功。
  然而,韩诗毕竟是大家。重要的是他的诗风对后世,特别是对宋代诗歌产生了莫大影响。实在说,中唐乃至晚唐,天下人还是喜欢元白诗风的人多。元白诗可以看作大众诗,而韩、孟诗则是典型的文人诗。妙在元白诗虽然大众化,通俗但不庸俗,诗中自有精品在。韩孟诗特别是韩愈的诗虽然是文人本色却又不是一般只会寻章雕句的文人,他的某些精神和卫道勇气,使他的影响直到宋代才充分显示出来。宋代大诗人中,学白者不过十之一二,学韩者倒有十之七八。
  韩愈也有能为一般读者接受的好诗。如他的《山石》、《八月十五赠张功曹》,连毛泽东这样的诗歌论者也很喜欢。《山石》写得奇异而不怪异,流畅而不流俗,气派而不气梗,感慨而不感伤,确是一篇佳作。如果说李白的《蜀道难》特能代表盛唐风化,则韩愈的《山石》则特别合乎中唐时尚。"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
  ① 转引自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册第511 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5 月新一版。壁佛画好,以火照来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粗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应该说明的是,韩愈作为中唐诗坛大家,好诗其实很多,并非仅《山石》、《八月十五赠张功曹》而已。他其实是位全才,文章无须多说,有唐一代,韩柳并称,全无敌手。诗歌创作也是有体皆能。不过他意在突破旧习,有些啸立诗坛、桀骜不驯罢了。无论哪种诗体,他都有为大家喜闻乐见的佳作传世。如他的古诗《雉带箭》,写狩猎情形,场面非常壮观,气氛十分感人:"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浓彩艳抹,风高火急,将军飞马成功,诗便戛然而止。韩诗内容博大,能写人,也能写景;有严肃,也有诙谐。他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第一首,写新春草色,不但意象贴切,而且非常优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没有入微的观察,没有绝好的诗感,没有千变万化的笔力,怎能写出这样的好诗来?
  他和白居易的诗歌观念并不相合,两人不免心存芥蒂。有一次他请白居易春游,白借故未去,他作诗调侃,写得虽怨不怒,气度大方。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顺便说,无论韩诗作何姿态,他的情感反映都十分浓郁,情深意切,正是韩文本色,也是韩诗富于影响的重要原因。
  列入韩氏门墙的诗人很多,如卢仝、贾岛、李翱、刘叉、张籍、王建、陈羽、张碧、张仲素等等。其中卢仝的《月蚀诗》最得韩愈赏识。但论诗歌的成就和影响。还是张籍、王建、贾岛以及与韩愈齐名的孟郊更有成绩。2。"郊寒岛瘦"
  郊寒岛瘦是一句成语。说的是韩孟诗派中孟郊与贾岛两个人的诗风特征。
  (1)孟郊(公元751-814 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武康县)
  人。他比韩愈年长,但成名不算早,获取功名尤其不早,直到46 岁时才得中进士。但这位老进士性格耿直,不随和,和一般人相处,不很容易。但韩愈喜欢他的性格,二人一见如故,为忘年交。孟郊一生,大约朋友不算很多,但韩愈是一个,韩愈的弟子李翱是一个,韩门著名诗人张碧算一个。他们三位在中唐都是特别有名的人物,对孟郊也都很好,可见孟郊虽然性格耿直,人品是好的。他一生不治家产,似乎也没有治产的能力,或者说没有这种欲望。他只要吟诗作诗,别的不感兴趣。他中进士后,曾任溧阳尉。溧阳有一条著名的文化河--溧水河,据说是伍子胥当年乞食投金的地方。这地方,孟郊一见,如见故人,常常坐在那里和朋友听琴会酒,赋诗终日,连公务都忘记了。幸亏县令明白他为人,就叫人代他办公务,分一半俸禄给代理的人。后来,他干脆辞官不作,回家作诗去了。
  孟郊一生,生活困苦。困苦又"拙于生事",结果更加困苦。但困苦不影响他吟诗,愈困苦还愈吟诗,于是诗也从根上苦起来。他曾有《谢炭》诗云:"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以此知道他连炭也买不起;又有诗说:"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以此知道他家中不唯无炭,连起码的用具也少得可怜。这样的生活,加上屡试不第,不免身心俱苦,化而为诗,苦涩可知。但他活得有骨气,虽贫穷如洗,从来不低眉顺眼作可怜状。他一生大约没有几次欢快,唯有终于金榜题名的时候,高兴过一次。他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然而,不过一瞬欢欣,随复不乐。到他64 岁时,他赴山南西道任官,未至任所,发病暴卒。
  孟郊一生凄苦,虽有韩、李、张等名家为之揄扬,不能改变他的贫穷面目。人称"寒酸孟夫子"。但他人虽贫寒,情却不少。他的诗虽然词藻方面不甚讲究,但他似乎也不把修辞看得那么重要。他诗如其人,虽然囊中羞涩,并不缺少友情。他的那篇《游子吟》大约是最能打动天下做母亲心弦的诗篇,也使天下具有孝道之心的儿女产生强烈共鸣。诗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