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他自身贫寒,也能理解天下人贫穷饥寒的苦痛。他的《寒地百姓吟》,可以看作是一篇贫穷百姓的控诉书。
孟郊今、古体诗均能为之,他的五言绝句,大约因为诗体短小,文字更加明白。而风格总是一样的。他有一首《喜雨》:"朝见一片云,暮成千里雨。凄清湿高枝,散漫沾荒土。"
前两句面露喜色,后两句又复"寒酸"。孟郊为诗,何喜之有?
孟郊死后,同人无不悲伤。张籍谥为贞曜先生,朱庆馀给钱数万作丧葬费用,又负责赡养其妻子累年。可见他为人很得人心,他的一生境遇令人同情。
(2)贾岛(公元779-843 年),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贾岛与孟郊齐名,但二人年龄相去甚远,诗作也有很大不同。所谓郊寒岛瘦,虽有相似之处,并不十分相近。孟郊称寒,主要是他生活凄苦,凄苦之寒;贾岛称瘦,主要是吟诗太苦,苦吟之瘦。从诗的内容看,孟郊反映社会生活的诗作不少,诗风虽多"寒"意,却能有情有感--诗心还是热的。贾岛主要在诗的语言上下功夫,诗的内容则比较狭窄,感情方面也不那么能感动读者。但他有诗癖,吟诗入魔,几乎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而因此冲撞了达官贵人,被拘留一夜的事情也曾有过。他懂音乐,喜琴瑟,常与姚合、王建、张籍、雍陶等相聚为乐。他年轻时也曾追求功名,但连考不中,钱也没了,心也灰了,就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无本。但他诗心不静,做和尚也不合格。那时候朝廷禁止僧人午后出入寺庙。他忍耐不住,就写诗发牢骚,说牛羊还让出入,做和尚连牛羊都不如(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后来,就还俗了。他一生只做过几天小官,但没有积累下钱财,临终时,家中物件不过病驴一头,古琴一张而已。
贾岛吟诗,传扬最广的一则掌故,是关于"推敲"二字的。他骑驴访友,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二句诗。然而不能满意,想改作"僧敲月下门",但又犹疑不定。于是沉吟不已,神游物外,正值韩愈作京官,他的驴一惊,把韩大人的扈从队伍都闹乱了。从人将其拿住,问"什么人?"回答说为推敲二字神魂颠倒。韩愈便不计较,反而停车驻马,代为思之,良久,说:"还是敲字好。"二人从此成为好朋友。他的这首诗,确实写得不坏,虽不免寻章雕句之嫌疑,犹有清闲远世之雅意。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对自己的诗作特别看重,每过新年,都要把一年之作,翻检出来,焚香礼拜,酹酒祝词,曰:"这就是我一年的心血呀!"但他的诗作,还是那些风格自然流畅的更好。比如他的五绝《剑客》,不加雕饰,不用奇字,婉若应声而起,却有余味在心。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三)游离于韩、白之间的诗人:张籍与王建虽同为韩、孟诗派,张籍、王建与孟郊、贾岛十分两样。如果我们对韩愈、张、王和孟郊、贾岛作个比较,可以这样说,韩愈是诗怪人不怪;孟、贾是诗怪人也怪;张、王是诗不怪人也不怪。在韩、孟诗派中,张、王两人可以看作是一个特例。他们的诗比较平易近人,如果不问当初的历史,只以诗而论,张、王之作,似既有韩、孟之风采,又有元白之精神。
张籍(约公元678-约830 年),字文昌,祖居苏州,后迁至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四年进士,作过水部员外郎等官,终于国子司业。
张籍是中唐诗坛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他和韩愈交厚,也和孟郊、贾岛、王建、于鹄、朱庆馀等友善。他性格刚正,为人仗义,朝野之士莫不与之相闻。史书上说他们这些诗人,都是离家千里之外,游宦四方的人,身边别无长物,骑的马也很瘦,随行的童子也面有饥色,本人穿着很朴素的衣服,大家碰在一起,怎能不殷勤相问,何况说又都是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呢!①张籍的诗歌,没有樊宗师、孟郊、贾岛一些人的奇险冷异,而是主张风雅,讲究意境。他的诗作中以乐府歌行水平最高。他的这些乐府诗注意接触社会生活,同情人民疾苦,大胆暴露当权者的种种丑恶。他善于使用旧乐府,又喜欢创作新乐府,在这方面,他可以说是白居易创造新乐府诗的积极支持者。他的诗虽不如白诗内容翔实,影响深远,确也有自己的独到贡献。白居易对他的诗作也非常赏识,曾专门题诗予以很高评价。
张籍的诗风近乎白居易但比白居易来得简爽凝练。一般不直接表明作者的见解,更喜欢用诗中人代言心中事。或者因为他生活阅历比较丰富,他的诗中人的意见,不过是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社会生活的诗化罢了。他的《野老词》、《董逃行》、《筑城词》、《征妇怨》均为暴露人民疾苦的名作,虽然其激动人心的气势与力量不如杜甫,但其用心却与杜诗相似。韩孟诗派多为才子,韩愈本人就是大文人大才子,他们的诗作不甚考虑下层人民生活,韩孟诗派的特点也不在这里。但韩孟诗派中确有注视社会生活的人在,张籍就是其中一位优秀代表。比如他的《征妇怨》,写得情诚意切,哀婉感人:"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王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大历十年进士,授渭南尉,调昭应县丞,迁大府寺丞、秘书丞等官。后任陕州司马。史书不记年庚。但张籍的《逢王建有赠》一诗中说"年状皆齐初有髭,鹊山漳水每相随",大约与张籍同年。
王建能诗亦能词,是中唐一位才子。他是韩孟诗派圈中人与张籍交谊最厚的一位,同时也和白居易交好,如同张籍一样。王建最出名的诗歌是他的百首《宫词》,因为《宫词》作得十分逼真,还险些引发一场风波。但他的诗歌成就不仅宫词而已,他的乐府也很有水平。他写乐府诗,颇不失古意,又能赋与新意,既能体现古乐府清远雅丽的风格,又不乏自己的创造,让其为我所用,反映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他的诗风最似张籍,他比张籍或许更有才气。二人诗风相近,诗艺有别。他的许多诗作都能抓住细节,搔到痒处,令人一见便产生强烈共鸣,觉得现实生活就是如此,似乎不这样就不算生活。
① 见《唐才子传》第241 页。
他的名篇《新嫁娘词》特别能体现这种特色。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他写《望夫石》,虽是古旧题村,为前人千百遍吟咏过的,他独能另辟路径,又添新意:"望夫石,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王建所作《宫词》一百首,极写宫中世象,几乎无所不至。内容不免单薄,意象殊多想象。这好像近时青年作家专写古来事迹,也能写得头头是道。他的这种诗风,近则影响元、白,远则直达五代。王建宫词可视作五代词的先声。其中第59 首,写宫中嫔妃心态,婉如亲见:"御池水色春来好,处处分流白玉渠。
密奏君王知入用,唤人相伴洗裙裾。"
韩、孟、张、王诗友极多,诗作更多,如卢仝、姚合、雍陶、陈羽、张碧、朱庆馀、张子羽等,但选凤头豹尾,恕不一一记述。
(四)白居易与元和体旧时研究唐代诗风变化,有陈、杜、韩、白诗风四变之说。认为陈子昂改变六朝诗风。为第一变;杜甫经安史之乱,反映社会离乱态为第二变;韩愈提倡道统,写硬派诗歌为第三变;白居易首倡创作新乐府,主导元和体为第四变。其实,韩愈对诗歌的贡献没有这么大,他的最重要的贡献表现在古文运动方面,因为古文运动顺应历史潮流,主张"文以载道"。他本人又是一位极有天才的人物,对中唐诗歌自然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但论实际成就,他并非白居易敌手。白居易实为唐代超级诗人,虽不能比肩于李白,杜甫,尽可以比之于王维。唐代诗人,应以李、杜、王、白居其首席。或以诗艺而言,还应加上李商隐。李、杜、王、白、李,可算唐诗五大家。
白居易对中唐政治文化的走向,不如韩愈认识明确,但他反映现实生活的本领,远比韩愈为大。由此可见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没有任何一个学派或人物会是永远正确的。更多的情况下,是对中有错,错中有对,或兴盛一时,或影响久远;或二者相兼,或一花独秀。韩、白所处的时代,正是唐王朝走向没落的开端。虽然百足之虫,虽死未僵,但已风雨飘摇,内外交困。韩愈的药方是重振道统,辟佛尊儒;白居易的药方则是不断提出讽谕,努力减少人民苦难。为达到这一目的,他经过几十年官场奋斗,诗场奋斗,终于完成了历史赋予他那个时代的诗歌使命。
相似小说推荐
-
暗影谍云 (深蓝的国度) 起点VIP2022-04-30完结从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来到风起云涌的沪市,一人多面,他心思细密、他机智灵活、他信仰坚定,...
-
明朝假太监 (东北老坛) 创世VIP2019-06-13完结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