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常建当时颇有诗名,后人说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诗风近乎王、孟,并不十分确切。他有田园山水诗,也有反映社会生活的诗作。他的不少诗歌个性很强,用语趋于质拙,寓意不肯从容。有一首《塞下》,分析战场功过,可谓是非分明:"铁马胡裘出汉营,分麾百道救龙城。
  左贤未遁旌竿折,过在将军不在兵。"
  刘方平,河南洛阳人,生卒年无可考。曾经隐居于汝、颍水边。当时著名散文家肖颍士对他很欣赏,称他为"山东茂异"。尝与皇甫冉为诗友,和李颀也有赠答。现存诗25 首。他的五言律诗,时有警句。不过从全诗来看,往往联句很好,但嫌意境不足,颇有些大历诗坛的味道。所作七绝《夜月》尚有盛唐余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此外,盛唐诗晚期诗人诗作尚有许多。如李华、肖颖士等。李、肖皆为唐代著名散文家,其生平见古文运动一章。李、肖亦能诗,李华水平尤高。他的七言绝句《春行即兴》,风格流畅,景致清新,颇得春行本色。五言绝句《奉寄彭城公》,巧妙使用对比手法,喻意尽在诗外。
  "公子三千客,人人愿报恩。
  应怜抱关者,贫病老夷门。"
  唐诗中,取自民歌而巧妙加工别出新意者不少,许多名篇,得力于此。
  也有许多民歌、童谣,虽不必精致细腻,却很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时尚与民情民意。有一篇《春怨》,全然民歌手法。各类唐诗选本,几乎没有漏掉的。此诗语言生动,人物鲜明,节奏明快,诗味浓郁,极写少妇春愁心态,诗中人物历历在目。此诗《唐诗三百首》署名金昌绪。《唐诗别裁集》或云作者姓名已失。《万首唐人绝句》列入盛唐。此诗风格,颇不失盛唐风范。金昌绪,其人无考。然能为此诗,纵然作者无考,亦堪称盛唐诗苑才子风流。"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  (八)诗圣杜甫唐诗至杜甫,成就了盛唐这个伟大的文学时代。李白、王维、杜甫是盛唐文学的三大巨星。尤其李杜,更是双峰并峙,没有敌手。在盛唐没有敌手,在中唐没有敌手,自唐以下,终整个中国古代诗坛,也没有敌手。甚至可以说,单以历史成就和影响而言,直到今天,还没有能超过他们的诗人呢!杜甫与李白,虽然都是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但两个人生前走过的道路却又如此不同。李白成名早,在盛唐的影响也大。他第一次游长安时,不过30岁,就得到谪仙人的称号。42 岁待诏翰林,名满天下。而且终其一生,无论如何风狂雨骤,都不改谪仙人本色。安史之乱也罢,入幕永王也罢,流放夜郎也罢,老病交加也罢,谪仙人就是谪仙人,好像无常宿命,是非祸福都不能影响他的浪漫与自信。他也有沮丧的时候,但转瞬之间,就又兴奋起来。仿佛永远充满活力,永远保持胜利者的姿态。杜甫就不一样了。一生颠簸,好像永生永世没有高潮。求官不成,求名也不成。虽然诗名也不小,但影响远不如李白、王维。虽然他最忠于皇帝,但皇帝没有兴致关心他,有一次还差点龙颜一怒,让他魂归西土。他吃的苦比李白也多,比王维更多。盛唐诗苑特别兴旺的时候,他的影响还远不能和李、王相比,因为他最好的诗篇还没有出世呢!唐人选唐诗,在他的时代,还选不到他哩!但他依然埋头创作,也不像李白那样,三杯酒下肚,就大呼大叫"天生我材必有用"。偏在这个时候,安禄山又造反了,于是天下大乱。昔日诗苑,百花盛开;不堪一阵贼风恶雨,竟至百花凋零,云烟四散。杜甫还让人家捉住一次,但他绝不屈服,舍命逃出。安史之乱祸国殃民,但对杜甫而言,却又是一个极好的历史机遇。他原本满腹诗才,仿佛多少甘泉深埋土底;这些极好极美极有价值的矿泉压在巨石之下,无法涌流奔腾。安史叛乱好似烈性炸药发生意外爆炸一样,一方面毁灭了无数生灵,另一方面也炸开了压抑杜甫诗才的巨石。于是杜诗如泉如流,喷涌而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杜甫诗路,正堪此语。面对安史之乱,李白、王维没有写出更没有留下多少有价值的诗作。杜甫不但留下大量诗作,而且正是这些诗篇,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可以说李白与杜甫是盛唐文学时代的两座巨峰,李白诗歌风行于前,杜甫诗歌发达于后。这大约也是一个历史规律,往往浪漫主义风格会比现实主义先行一步登上舞台。浪漫风格,常常来得又迅捷、更强烈、更有感染力也更有震荡作用,但它又常常不能持久。相比之下,现实主义来得缓慢,虽然缓慢却很沉着,一步一个脚印,不求一时闻达,但能笑得长久。这对当事人而言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造就两类文学伟人的,不仅有时代原因,而且有他们本人的经历、性格、心理类型与素质、心态环境、文化取向等原因。但历史不问原因,只管自行安排:先有宣言,后有分析;先有幻想,后有观察;先有表现,后有暴露;先有大气磅礴,后有千回百转;先有天花乱坠,后有入木三分;先有一览无余,后有别开生面;先有所向披靡,后有博大精深。杜甫与李白正好就顺应了这种历史安排,并在这安排得以展现的历史过程中,完成了自己一代文学伟人的历史形象。
  杜甫不但是在盛唐诗苑可以和李白并肩而立的大诗人,也是对中、晚唐以至宋、元、明、清产生巨大影响、首屈一指的大诗人。如果说,李白是盛唐诗苑的最好代表,那么杜甫就是中国古代诗史上的最好代表。李白是盛唐诗苑第一人;杜甫是中国诗史第一人。
  为什么?
  1。杜甫的文化品位李白称诗仙,王维称诗佛,杜甫称诗圣,又称诗史。三个人的称号虽然都是崇高无比的,但杜甫的美称却来得甚晚。在他生前,他没有这样的名望,更没有这样的地位。前半世四处奔波,人不得志,诗也不得志。志不得伸,才也不得展。后半世总算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伟大成就,然而这时代又变了。人们对诗的看法变了,要求变了,对他们的评价也变了。杜甫的幸运之处,在于他从本质上顺应了这种变化,而他的不幸之处,在于这种变化得到承认还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
  但这个过程的结果,迟早会呈现出来。这个结果到来的文化表现,就是儒家地位的重新提高,佛、道地位的日益下降。佛、道的黄金时期,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在隋唐。前者主要是发展,后者才能说兴旺。隋唐时期,佛、道最兴旺的则是在初唐至盛唐这一段时期。虽然儒、道、佛之间也有许多争论,但是争论并不影响各自的发展。李世民喜欢道教,武则天喜欢佛教,其作用也不过影响这两大宗教的发展速度而已,但到中唐,情况变了。虽然佛教还有几度辉煌,但韩愈先生已经要上《论佛骨表》了,武宗陛下也要大行毁佛之道了。
  杜甫的历史幸运就在于,他尽管和佛、道二家也有些瓜葛,但从本质上看,他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儒家诗人。只有儒家诗人才可能称"圣",只有最伟大的儒家诗人才配称"圣"。杜甫成为"诗圣",是中国古代文化对他的历史性选择。
  杜甫是一位儒家诗人,但儒家作为一门学说也好,作为一种兼有某种宗教职能的社会形态也好,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也好,它的内容都极其复杂也极其丰富。因为内容极其复杂也极其丰富,所以有精华也有糟粕。儒家学说首先是一种政治学说,但它最重视伦理道德,兼有某种中国式的宗教特点。他重视人生,崇信"中庸",以"三纲五常"为本,主张仁、义、礼、智、信,强调道德的社会意义,在己,则讲修身;在家,则讲孝道;在国,则讲忠君;在天下,则讲统一。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它的最好的文化传统,是重视教育,主张仁者爱人;它的最好的政治社会观念是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凡此种种,杜甫都能身体力行,岂但身体力行而已,还要将它们化为形象思维--一首首充满儒家理想的美好诗篇。
  杜甫的理想就是"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而且这个理想,终生不移。不但不移,越是社会处于动乱,唐王朝走向衰败,处于危险的时候,他的决心越加坚定。直到他临终的前一年,大约他自知本人的理想是不能实现的了,但他并没有失去信心,于是给朋友写诗,还是一如既往,坚持自己的信念。
  "附书与裴因示苏,此身已愧须人扶。
  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
  杜甫的忠君爱国,非李白、王维可比,也非高适、岑参可比。但他并非一味愚忠,他的忠君爱国有比较深刻的儒家思想在内。就是一心希望自己的主子成为与尧与舜一样的伟大皇帝。而伟大的皇帝也是爱护子民的皇帝,所以孟子才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杜甫对此,信念无比坚定,正因为如此,皇帝有了错,他才要写诗讽喻和批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