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这一阴谋,很快被太子率更丞王晊知道,并秘密告诉了秦王。秦王急召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商议,又秘密召回房玄龄、杜如晦。经过周密策划,决定在玄武门伏兵截杀建成、元吉。前一天,秦王密奏太子、齐王"淫乱后宫",并说"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高祖愕然,决定"明当鞫问"。第二天,六月四日,高祖召集裴寂、萧瑀、陈叔达等大臣在太极宫"泛舟"等候3 个儿子到来,而秦王正率领尉迟敬德等9 人伏兵玄武门内。玄武门是宫城北门,为内廷警卫驻扎重地,出入内宫的必经之路。此时,太子、齐王得到张婕妤关于秦王向高祖密告的情报,齐王主张"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太子以为"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这天值班宫门的将领是常何,本为太子亲信,十分放心。谁想,常何早已将秦王等人引入玄武门内埋伏好了。当两人行至临湖殿方觉有变,掉转马头欲回宫、府,秦王已策马迎面而来,齐王仓皇张弓,连射3 箭,皆未射中。秦王一箭,首先射杀太子。尉迟敬德带领70 骑赶到,射中齐王坐骑,秦王纵马追赶,兄弟两人在地上厮打。尉迟敬德赶到,射死齐王。这时,宫、府精兵正在拼死攻打玄武门,守卫宫门将士多有死伤。当尉迟敬德手持太子、齐王人头赶到,"宫、府兵遂溃",血战才算告一段落。
  秦王派尉迟敬德到海池舟中面见高祖,说:"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①高祖见事已至此,为尽快平息变乱,"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军心始才安定。
  六月七日,立世民为太子,并下诏:"自今军国庶政,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不几天,高祖手诏"朕当加尊号为太上皇",表示了要提早退位的意愿。八月,高祖传位于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位,是为唐太宗。第二年正月,改年号贞观,历史进入"贞观之治"的年代。
  3。以静求治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后,开始执政,当即"令百官各上封事备陈安人理国之要。"②正式即位后,"安人理国"更是首当其冲的要务。
  (1)确定国策武德九年(公元626 年)十月,太宗君臣进行了一场辩论,终于确定下
  ① 《贞观政要》卷5《忠义》。
  ① 上引均见《资治通鉴》卷191 高祖武德九年六月。
  ② 《旧唐书》卷2《太宗纪上》。
  "以静求治"的基本国策。
  大乱之后,能否实现大治?不仅群臣异论,就是太宗本人也信心不足,发出"大乱之后,其难治乎"的感叹。唯有魏征信心十足,说:"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若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而速,期月而可,信不为过,三年成功,犹谓其晚。"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则以为,夏商周三代以后,人心渐渐地浇薄,所以秦朝专用刑律,汉朝杂以霸道,不是不想教化,实在是想教化而不能。魏征反驳,引用了历代乱后致"太平"的事例,说"若言人渐浇讹,不及纯朴,至今应悉为鬼魅,宁可复得而教化耶?"①太宗最终采纳了魏征的建议,制定出"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的基本方针。经太宗君臣"力行不倦",数年之后"天下大宁,远戎宾服"。太宗回忆说:"凡此等事,皆魏征之力也。"②由此,足以显见当初那场争论对实现"贞观之治"是何等的重要!
  其实,太宗一即位就提出了"为国之道,安静为务"的方针。当时,突厥颉利可汗兵临渭水之北,太宗智退颉利,订立"便桥之盟"。然后对大臣们说:"我所以不战者,即位日浅,为国之道,安静为务。""一与虏战,必有死伤","结怨于我,为患不细"③。这时,太宗的"安静"主要指避免征战。经过"理政得失"的讨论,"安静"又被赋予新的含义,即"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紧接着,强调"君依于国,国依于民。"④贞观初年,太宗接二连三地申明:"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人君简静乃可致耳"①。"简静"是为"不夺农时",不夺农时是为"存百姓"。围绕"存百姓"这一宗旨,以"简静"为施政方针,太宗君臣"夙夜孜孜",终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2)去奢省费这主要表现在戒兴宫室、禁止王公奢靡诸方面。
  太宗即位后,所住宫殿还是隋朝建造,已然破旧。原打算建造一殿,"材木已具",但一想起秦始皇营造宫室而亡的教训,便不准备兴建了。当时太宗患有"气疾",不宜居住潮湿,因而公卿奏请"营一阁以居之"。太宗说:"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虽然大臣们请求再三,太宗"竟不许"。四年,又对大臣们说:"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②。贞观前期,太宗基本上没有大肆兴修土木工程。十一年洛阳大水,冲毁百姓房屋,太宗还下令拆掉洛阳的一些宫殿,将木材分供百姓整修居室。
  太宗两次释放宫女,一次在即位之初,放还宫女3000 余人;一次在贞观二年,又放还宫女数千。释放宫女,一是"省费",二是"息人",即令其婚配,生男育女,增加人口。
  禁断王公奢靡,自贞观元年便下令:"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
  ① 《贞观政要》卷1《政体》。
  ② 《贞观政要》卷5《诚信》。
  ③ 《旧唐书》卷194 上《突厥传上》。
  ④ 《资治通鉴》卷192 高祖武德九年十一月。
  ① 《贞观政要》卷1《君道》、卷8《务农》。
  ② 《贞观政要》卷6《俭约》。
  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限制王公贵戚过分奢侈。十一年,针对勋戚之家"以侈靡而伤风,以厚葬为奉终"的情况,专门下了一道《戒厚葬诏》,违者"随状科罪"③。由于太宗的提倡和限制,贞观年间"风俗简朴,衣无绵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①。
  (3)轻徭薄赋轻徭薄赋,为的是"使民衣食有余"。已经颁行的均田令和租庸调法,太宗继位后切实地加以推行和落实。
  贞观初,长孙顺德拜泽州刺史,发现前刺史张长贵、赵士达"并占境内膏腴之田数十顷,顺德并劾而追夺,分给贫户。"②十一年河南暴雨成灾,太宗下诏"废明德宫及飞山宫之玄圃院,分给遭水之家"③。就整个贞观年间的情况看,推行和落实均田令的重点在宽乡,奖励垦荒。贞观元年,"朝廷立议,户殷之处,得徙宽乡。"④同时,考课地方官,也以"安置客口"、"善相劝勉"者为最。直至十八年,太宗在灵口(今陕西临潼零口)见丁男受田30 亩,达不到田令规定的100 亩,"夜分而寝,忧其不给",下诏州府"录尤少田者,给复移之宽乡"⑤。
  "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不在薄赋,而在轻徭,这主要是汲取隋炀帝"徭役无时,干戈不戢"的教训而确定的。除去前面所说为了去奢省费,在限制役使民力方面,太宗还用法律加以约束。《唐律》中明确规定:"修城郭、筑堤防,兴起人功,有所营造,依《营缮令》,计人功多少,申尚书省,听报始合役功。或不言上及不待报,各计所役人庸,坐赃论减一等。"⑥一面去奢省费,一面促进生产,使民衣食有余。其核心是与民休息,不违农时,所体现的正是以静求治的施政总方针。贞观五年年底,太宗君臣把与民休息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还用养病来作生动的比喻,说:"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①经历了隋末丧乱而创建的政权,犹如久病初愈,尤其需要悉心护养,才能康复强盛起来。(4)实现"大治"
  在"以静求治"的决策下,太宗君臣孜孜以求,推行均田、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劝课农桑、设置义仓、救灾备荒、兴修水利、去奢省费,"行之数年,天下大治而风移俗变"。
  京畿地区,首先恢复和发展。贞观三、四年,关中丰收,流散人口纷纷回乡。但关东广大地区,还是"人烟断绝,鸡犬不闻"②的荒凉景象。
  到贞观六、七年风调雨顺,"频致丰稔",关东普遍恢复和发展起来,一改昔日凋残破乱的面貌:"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③ 详见《唐大诏令集》卷80。
  ① 《贞观政要》卷6《俭约》。
  ② 《旧唐书》卷58《长孙顺德传》。
  ③ 《旧唐书》卷3《太宗纪下》。
  ④ 《旧唐书》卷191《崔善为传》。
  ⑤ 《册府元龟》卷105《惠民》。
  ⑥ 《唐律疏议》卷16《擅兴律》。
  ① 《资治通鉴》卷193 太宗贞观五年十二月。
  ② 刘肃:《大唐新语》卷13《郊禅》。
  此皆古昔未有也。"③八年、九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都是丰年。德宗时,宰相杜佑总结这段历史时写道:"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治)。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④这些记载,虽然不免夸张,但"外户数月不闭"反映的是社会安定,米价不断下跌表明农业持续发展,"使民衣食有余"的目标大体实现了。因此,人口增长比较迅速。高祖在位时,全国不满200 万户。贞观末年(公元649年),全国民户近380 万,23 年间净增180 万。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