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隋唐五代史 (史仲文)


  不由学馆而举者,称为乡贡。唐代的乡贡,不同于前代,不由州郡长或大中正推举,而是想应举之人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参加考试,然后到尚书省"疏名列到,结款通保",再由户部"集阅",进行统考。唐代以乡贡入京考试之人谓"举人",不同于明清称乡试录取后之人为举人。唐代所谓"举人",只是可由此而应进士试,当时又称为"举进士"。乡贡,每年仲冬,随各州进贡品而入贡举人。每岁随物上贡举人,都以京兆府(西京长安所在州)为最多。玄宗后期,"禄者以京兆、同(州)、华(州)为荣,而不入学"①,乡贡逐渐受重视。随之而来的弊端就是:膏梁之族挤入乡贡,学馆读书视为鄙事。
  ② 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
  ① 《旧唐书》卷3《太宗纪下》。
  ② 《唐摭言》卷1《两监》。
  ③ 《文献通考》卷29《举士》。
  ① 《新唐书》卷44《选举志上》。
  (3)中试授官岁举各科出身虽各不同,但考试时间和考场主考人是相同的。主考官初为吏部考功员外郎,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改由礼部侍郎充任,一直沿袭下来。礼部考试毕,送中书门下详覆,然后放榜。
  各科考试,规定明确。择其秀才、明经、进士等科,转录如下:秀才科,试方略策5 道,以文理通粗程度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4 等,为及第。
  明经科,先帖文,然后口试,经书问大义10 条,答时务策3 道,亦为4等。
  进士科,试时务策5 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4、帖过4以上为乙第。
  这种常科及第后,只是获得了出身,即有了做官的资格,并不是立即就可以做官,还得有一定的选限方可赴集而试。玄宗开元三年(715 年)六月的一道诏书说得很明白:"明经、进士擢第者,每年委州长官访察行业修谨、书判可观者,三选听集。"①经过吏部试判,中者才授官。
  秀才等为最高,授官时品阶也高于其他科。上上第,正八品上;上中第,正八品下;上下第,从八品上;中上等,从八品下。
  明经科,上上第,从八品下;上中第,正九品上;上下第,正九品下;中上第,从九品下。
  进士科,甲第,从九品上;乙第,从九品下。
  制举则与岁举不同,登科后便可授官,但也有等第之分。如太极元年(712年),玄宗即位后制举,韩休、赵冬曦应贤良方正科,对策并为乙第;张九龄应道侔伊吕科,对策第二等。
  ① 《册府元龟》卷635《考课一》。
  (三)贞观之治随着削平割据势力的战争节节获胜,太子建成与秦王世民之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经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成为唐朝第二代皇帝--太宗,改元贞观。太宗君臣"共理天下",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
  1。太宗其人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 年),高祖李渊次子,生于"武功之别馆",即李氏家族的旧宅之一,位于武功南18 里,南临渭水。
  世民生母窦氏,是隋神武公窦毅的女儿,"文有雅体。又善书(法),与高祖书相杂,人不辨也。"①隋炀帝大业九年(公元613 年),45 岁便去世了。世民孩提时多受母亲教诲,窦氏也最喜欢世民。高祖称帝后,世民每侍宴宫中,"思太穆皇后(窦氏)早终,或歔欷流涕"②,怀念之情常常见于言表。
  世民兄弟22 人,窦氏所生4 人,依次为建成、世民、玄霸、元吉。玄霸夭折,故晋阳起兵时只有建成、世民、元吉3 人参与其谋。
  起名世民,也有一个说法。4 岁那年,在岐州有个书生自称善相面,说此子"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便"采'济世安民'之义以为名"③。隋炀帝大业九年,李渊为世民娶了长孙氏为妻。其父长孙晟,是隋右骁卫将军,曾献破突厥之策。长孙晟病故后,长孙氏与兄长长孙无忌由舅父高士廉收养。高姓是渤海著名大族,从魏至隋,俱为显官。高士廉颇涉文史,才望素高。长孙氏"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④,与世民尚武,喜好迥然。长孙氏与世民的婚姻关系,又将渤海士族高姓牵联进来。
  世民初露锋芒是在16 岁那年,即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四月,李渊携家至河东赴任。八月,炀帝北巡,被突厥始毕可汗围于雁门郡(今山西代县)。世民应募入伍勤王,隶于屯卫将军云定兴。他提出"多齎旗鼓为疑兵"的策略,迷惑始毕。东都及诸郡救援赶到,突厥解围北去。
  第二年,李渊为太原留守,只带世民赴任。在征讨历山飞魏刀儿的别将甄翟儿时,于西河郡永安县雀鼠谷打了一场遭遇战。甄翟儿以2 万之众围李渊5000 兵,世民轻骑突围,救李渊脱险。
  雁门郡解围,雀鼠谷披靡,史书虽有夸大,但确不失为世民疆场征战的风格。
  在太原的半年多,世民进一步显露出"安天下之志"。晋阳令刘文静提出"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业成矣"的设想,世民深以为"正合吾意",暗中加紧部署。到大业十三年,18 周岁的世民已经"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
  ① 《新唐书》卷76《太穆窦皇后传》。
  ② 《资治通鉴》卷190 高祖武德五年十一月。
  ③ 《旧唐书》卷2《太宗纪上》。
  ④ 《旧唐书》卷51《文德皇后长孙氏传》。
  心。"①起兵入关、削平割据之后,他又面临着一场新的厮杀。
  2。蹀血禁门从晋阳起兵到削平割据,李世民都起着重要作用,战功显赫。特别是在削平割据的多年征战中,秦王更是屡建奇功。早在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太子建成便"疾秦王世民功高,颇相猜忌",太子詹事李纲"屡谏不听"②。
  武德四年决胜中原,一举两克,俘窦建德、降王世充后,高祖以自古以来的官号"不称殊功,乃别表徽号,用旌勋德",给秦王"加号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上。"③天策上将府置官署,"掌国之征讨",设长史、司马各1 人,从事中郎2 人,军谘祭酒2 人,典签4 人,主簿2 人,录事2 人,记室参军事2 人,功、仓、兵、骑、铠、士六曹参军事各2 人,参军事6 人。"掌国之征讨",表明这是当时最高军事征战机构;设立官署,实际是秦王的军事决策集团。随着"海内渐平",秦王"乃锐意经籍,开文学馆以待四方之士"。著名的"十八学士"是: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褚亮、姚思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这实际上是一个以房玄龄、杜如晦为首的政治决策集团。大约在武德五年前后,秦王府成为一个人才济济、文武具备、实力雄厚、"中外归心"的强大政治势力。"秦王恃有大勋,不服居太子之下"①,是当时朝臣中人所共知的事实。
  以太子建成为首的东宫集团,这时也深感受到严重威胁。武德五年十一月,刘黑闼二次起兵,太子中允王珪、太子洗(xiǎn,音显)马魏征以为"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而太子"仅以年长位居东宫,无大功以镇服海内",便建议太子"自击之以取功名,因结纳山东豪杰,庶可自安。"②太子采纳此议,立即请战。高祖准奏,以太子统兵东讨,陕东道大行台、山东道行军元帅、河南河北诸州并受太子节制,得以全权处理军政要务。齐王元吉随同太子一道东征,大约在此时被拉拢。
  处于太子与秦王的明争暗斗之间,齐王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地位。跟随秦王,将永无出头之日。投靠太子,在他看来更有利于自己:"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③东宫与齐府"连谋"后,齐王多次劝太子除掉秦王。武德七年,太子私下招募长安恶少2000 余人,"畜为宫甲,分屯(东宫)左、右长林门",号称长林兵。齐府也"募壮士,多匿罪人",以亡命之徒来扩充私人武装。同时,太子、齐王"又外结小人,内连嬖幸"。朝中大臣、高祖最宠信的宰相裴寂公开支持太子集团,高祖宠妃张婕妤、尹德妃完全倒向太子一边。太子东宫、秦王府、齐王府三大集团势力渐渐呈现2∶1 的局势,东宫、齐府联合外廷、后宫"共倾世民",以致秦王发出"我当此日,不为兄
  ① 《资治通鉴》卷183 恭帝义宁元年三月。
  ② 《资治通鉴》卷187 高祖武德二年九月。
  ③ 《旧唐书》卷2《太宗纪上》。
  ① 《资治通鉴》卷190 高祖武德五年十一月。
  ② 《资治通鉴》卷190 高祖武德五年十一月。
  ③ 《旧唐书》卷64《巢王元吉传》。
  弟所容"①的感叹!
  武德九年,暗斗转向明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太子、齐王一方,与后宫"日夜谮诉"秦王,欲高祖"密杀"或降罪秦王。秦王一方,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则"共劝世民诛建成、元吉"。太子、齐王以秦府"智略之士"中最令人担心的是房玄龄、杜如晦,便在高祖面前"谮而逐之"。局势进一步恶化,长孙无忌与舅父高士廉、秦府将领侯君集、尉迟敬德等,"日夜劝世民诛建成、元吉"。恰逢突厥数万骑兵入塞侵边,太子趁机提议齐王替代秦王督诸军北征。齐王进一步要秦府将领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和秦叔宝一同出征,想借机把秦府精兵转到自己手中,然后谋杀秦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