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三国做刘禅 (排骨)


  对刘闪来说,黄月英容貌美丑并不重要,因为有条传闻深受大家的认可:黄月英是学识广博的才女!她熟读兵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足智多谋。
  据说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就是从黄月英传授的技巧上发展出来的,相传部分结构也由黄月英所制造或发明的。
  向宠告诉刘闪,自诸葛亮随先皇入主西川之后,黄月英就搬到成都郊外的茅屋居住,刘备几次要为诸葛亮修建丞相府,都被黄月英在背后婉言谢绝,刘闪对这个神奇的女人更加好奇,脑中想起一个个关于黄月英的传说。
  据说黄月英曾拜于名师,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
  师傅一再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她的如意郎君。
  后来,黄月英果然嫁于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诸葛亮。
  两人婚后,黄月英就将这把鹅毛扇子赠给诸葛亮。孔明自然将此扇视作掌上明珠,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直到死时仍紧握着这把扇子。
  想到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婚姻,刘闪又想起民间汉式婚礼中的一个习俗。
  坊间传说,黄月英听闻诸葛亮学识人品俱佳,心中对他十分倾慕,于是托父亲主动提亲。
  她请父亲在诸葛亮面前说自己很丑,想试试诸葛亮是不是以貌取人的凡夫俗子,没想到诸葛亮很爽快地答应了这桩婚事。
  结婚那天,黄月英头上盖着一块红布,她还想试探一下诸葛亮是不是真的心甘情愿娶一个丑妻。
  没想到诸葛亮二话没说就揭开盖头,面对花容月貌的黄月英,诸葛亮还以为弄错了。这时,一脸喜气的黄月英才道出了原委。
  民间的汉式婚礼中,新娘「头顶红盖头」就是从黄月英那儿学来的,用于新娘测试夫君是否真地喜欢自己。
  因为那个时代很多新人成亲前从未见过面,新郎是否喜欢自己,从他揭开盖头时的表情就能看出来。
  一阵「咕咕」的叫声打断了刘闪的思绪,他抬起头,发现几十只鸽子正在茅屋周围觅食。
  刘闪在向宠的引导下步入这座黄月英居住的大茅屋,仿佛进入一间古老的科技馆,被愣得半晌回不过神。
  在这里,许多常见的木制机械都经过了改良,大到井栏、投石车、石磨,小到钩强、锁钥等应有尽有,最让刘闪欣喜的是,他在一间小屋中找到了正在研制的床弩!
  这张床弩与蹶张弩原理相同,它将一把张力极强的弓弩安装在木制的床架上,通过杠杆原理绞动其后部的轮轴将弓张开,可发射一把长枪,也可发射多枝弩箭,其弹射力远远超过单人使用的擘张、蹶张或腰引弩。
  另一间房的木柜上,几块晶莹剔透,仿佛宝石一般的东西引起刘闪极大的兴趣,黄月英说此物名叫「水玉」,她已经掌握了制作之法,只是不知有何用处。
  刘闪询问之后得知,此物是由天然苏打与石英砂按特定的比例混合后经高温烧制而成,刘闪恍然大悟,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暗叹自己这一趟没有白来!竟然在这里发现了「玻璃」!
  玻璃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时期;
  3000多年前的腓尼基人因为掌握了玻璃球的烧制之法而发了一笔大财;
  大约在公元4世纪前后,古罗马人就开始将玻璃使用在门窗上。
  刘闪的欣喜并非来自玻璃本身,他有着更加重要的用途。刘闪在草纸上画出几个不同曲面的图案,让黄英烧制稍大点的水玉,然后打磨成自己绘制的形状。
  黄月英没想到贵为天子的刘闪也喜欢捣鼓这些奇巧物品,一再追问刘闪的用途。
  刘闪也不隐瞒,将光线在凸透镜和凹透镜上的折射现象绘在草纸上,黄月英对这种「高深」的物理知识一点就透。
  在刘闪看来,黄月英真是神人!她不仅才貌双绝,似乎跟自己一样,也有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
  户外鸽子的叫声又引刘闪的注意,在成都城内外,刘闪第一次见到人工驯养的鸽子,自然想到用鸽子代替快马信使。在远距离的传信上,鸽子肯定比马要快得多。
  黄月英已经做过很多次试验,证实完全可以用「鸽子归巢」的特性传递信件,但她认为鸽子只适合传递普通信件,并不适合军用情报的传递。
  因为鸽子容易被鹰类或其它猛禽攻击,若遇到极端天气或其他攻击也会导致传信失败,如果被敌方捕获,情报也有泄漏的可能。
  对于传信失败的问题,黄月英已经想到解决之法,就是一次性放出多只鸽子,这样传递成功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如何防止泄密,她还没找到解决办法。
  黄月英已经可以人工驯养鸽子并用于传信,刘闪很容易就想到了防止泄密的办法:使用密码。
  刘闪的密码很简单:将不同的城池用自己学过的26个英文字母任意组合代替,将这个时代常用的一千多个汉字分别用阿拉伯数字编号,生成一个可以随时更换的密码本,不同的城池用不同的密码本,足以保证情报的保密性。
  理解密码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之后,黄月英对刘闪也佩服不已,未经考虑就同意出任「科技局」和「教育局」的局长职务。
  刘闪相信,只要给黄月英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支持,用不了多久她就会创造出奇迹。
  刘闪辞别黄月英返回皇宫,刚走出2里地,前方一匹快马赶来报告:一支800余人的黑衣步兵正往这边杀来!
  成都城周边竟然还有如此规模的反叛势力,确实出乎刘闪的意料。
  自从平定叛乱后,刘闪每次出城不过数十名宿卫军相随,这次也是如此,这不足50人的宿卫军无险可守,如何能抵挡800人的围攻?


第47章 大势已去
  陆逊仅存的3万多大军被蜀兵围困在夷水北岸,在粮尽兵疲的情况下,拒险坚守已经五日有余,草根树皮早被饥饿的士卒挖来充饥,除了滚滚的夷水,吴兵再也找不到可吃之物。
  陆逊被围的消息由朱桓上奏孙权,孙权收到奏表后大为吃惊,蜀将姜维已经先后挫败16万吴兵,如令还围困了右丞相陆逊的4万兵马,吴国的40万精兵已被姜维削去了一半,姜维的兵马却越打越多。
  如果姜维觊觎荆州之地,吴国几乎无人可挡,若曹魏此时南下,吴国恐有灭国的风险。
  孙权思虑再三,首先令各郡严防曹魏,同时遣重臣出使蜀国和魏国,携老将右将军潘璋、左将军朱据、大司马吕岱、车骑将军朱然等将领,引5万大军从江陵方向直逼宜都。
  姜维还是低估了陆逊的统兵之道,本以为2日内吴兵就会溃散,没想到陆逊能坚守五日。
  不过姜维比陆逊的处境好得多,他可以纵兵四处抢粮,长阳以东方圆几十里范围内,吴国境内百姓的粮食都被蜀兵抢走。
  姜维从未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何不妥。在他看来,不论是百姓还是士卒,只要他们是吴国人,那就是敌人!
  当然,如果他们从永安城来到蜀国境内定居,那就属于蜀国人,自己就算饿死也不会抢他们的粮食。
  陆逊并不知道孙权会引兵前来,他为了稳定军心,每日都向吴兵传达援兵到来的消息,在这几日,吴兵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粮食才没有溃散。
  孙权的大军确实到了,他的5万大军已经兵临长阳城下,然而姜维并不畏惧。
  他始终相信,陆逊不可能比自己坚持得更久。只要陆逊一溃,自己就可与吴懿、吴班和关索的部队汇合,从夷水以西撤离。
  姜维令傅佥和张绍的1.5万兵马严守四门,自己仍旧以5千兵马牢牢占据着隘口,陆逊绝无从此处逃走的可能,更不可能与孙权的大军汇合。
  以果敢闻名的老将潘璋在吴军中声望极高,曾率部擒杀关羽,在夷陵之战中又斩杀蜀将冯习等人。
  吴人皆知潘璋极为勇猛,他禁令严明,喜好建功立业,他出征时带领人马经常不过几千人,但所到之处常常可以起到数万兵力的超凡战果。
  老将潘璋确实勇猛过人,他与朱据各自引兵3000做为攻城的先锋,分别攻打长阳的东、北门,并且第一个登上长阳的城头。
  吴兵受到潘璋的鼓舞,士气大增,又有几人爬上城头,蜀兵被杀得节节败退。
  潘璋挥剑刺伤几名蜀兵后,已有近百名吴兵爬上城头,潘璋在城上左突右突,刺伤十几名蜀兵后,往守护令旗的蜀兵杀来。
  自春秋战国至今,武将的都以立下战功为荣,其中大功主要有五,分别是灭国、救主、斩将、夺旗、先登。
  潘璋第一个登上城头已是大功一件,若再被他夺走令旗,此门的蜀兵定会士气受挫或因为信息不通而溃败,长阳将很难保住。
  张绍见势不妙,令守兵死手城门和令旗的同时,急忙提枪来援。
  张绍所用的兵器正是其父张飞曾用过的八丈蛇矛,50多斤的兵器在他手中虎虎生威,张绍斩杀几名吴兵后与潘濬战在一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