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璋力大无穷,手中长剑招招刺向张绍的要害,张绍灵巧地左躲右闪,佯装不敌退走,潘璋大喜,因为斩将可比夺旗的战功大得多,他急忙追赶,突然张绍回身直刺,蛇矛穿破潘璋的盔甲后透胸而入。
张绍一刀斩下潘璋的头颅,立于城头大喝道:“敌将潘璋已死!不怕死的尽管上来!”
蜀兵一阵欢呼,士气如虹,城上的百来名吴兵战意全无,瞬间就被击溃,好几个吓得跳城而逃,孙权见势不妙,急忙鸣金收兵。
姜维得知潘璋被斩极是欣喜,急忙遣人取来潘璋的头颅,然后引兵前往陆逊坚守的壁垒前叫阵。
“陆逊!你已被我围死!现在插翅也难飞!援军主将潘璋已被我军斩首!赶紧出来投降!”
“陆逊!你的援军已经退回建业啦,哈哈!”
“蜀军仁慈,降卒不杀!”
“吴兵已陷死地!要活命的赶紧投降!”
“蜀军有酒有肉,要吃的赶紧过来!”
“降!降!降!”
一名不怕死的蜀兵将潘璋的头颅送至吴军的壁垒前,陆逊和众将自然认得老将潘璋,此刻只得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几名越过壁垒想要投降的吴兵被诸葛瑾射杀,然而几个将领能阻止吴兵向东边的姜维投降,却阻挡不住他们向西边的吴懿投降,倾刻间就有数千人放下兵器跑入蜀兵阵营。
“丞相,大势已去,难以挽回。我在此阻挡姜维,你和众将先撤吧!”
“事已至此,确无他法,辛苦了!”陆逊哀叹着,赶紧与数名将领乘木筏逃走。
诸葛瑾见陆逊撤走后也不迟疑,与几名心腹小将乘最后一个木筏顺水而逃,本就没有斗志的吴国兵卒见主将已去,三万多人纷纷向蜀兵投降。
面对如此之多的降卒,吴懿、吴班和关索不敢有半点懈怠,向他们发了些粮食后,详细讲述了蜀国的现状和鼓励农耕的措施,愿意加入蜀军的可以留下,愿意到蜀国安家的也表示欢迎,愿意回到吴国的也不阻拦。
这次的降卒实在太多,很多人是迫不得已。几位将领担心部分心向吴国的兵卒做乱,只能用这种自愿的方式收编降卒。
由于姜维已经成了吴兵闻风丧胆的战神,诚心降蜀的兵卒竟有2.5万之多,另外的1万余人脱下甲胄后从长阳以东全部放回吴国。
孙权折了老将潘璋之后无比震怒,奈何吴兵士气衰弱,听闻陆逊和一众将领扎木筏逃出包围,赶紧整顿兵马退走,与逃回的陆逊等将领汇合于宜都。
由于夷水在宜都汇于长江,孙权担心姜维趁势由水路东进,将五万大军屯于宜都城,只要守住宜都,蜀军就不能迂回威胁到宜昌和信陵,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南郡不失。
姜维假意威胁夷水要塞,并以关索和吴懿、吴班的2.3万蜀兵为引,吸引吴国的6万兵前来围歼,再利用夷水的地形加以反包围,给吴国造成了巨大的重创。
这一战,除了对吴兵的投降之期计算有误外,其他的一切都在姜维的掌控之中。
对蜀国来说,长阳城深入吴境,只能从恩施、夷水方向绕道运粮,其间多有不便,并且南边的武陵不在蜀国手中,难以长期据守。
另外,姜维还希望吴国继续修筑夷水要塞,他整顿兵马后悄无声息地退回恩施城中。
第48章 三代忠良
大白天的就敢弑君,还搞出这么大的阵仗,足见这些刺客和幕后主使的猖狂!
仅以50人对阵800名如狼似虎的刺客,并且不知道对方的来历和实力,向宠也没有必胜的信心,如今国君的安危系于己身,他绝无可能凭自己的勇猛冲出重围,虽然这对他来说易如反掌。
获息不明身份的敌军来袭,刘闪未经考虑就做出大胆的决定:退回茅屋,向黄月英寻求帮助。刘闪也不知自己为何有此决定,或许是打心底认定黄月英是位奇女子,觉得她一定会有克敌之法。
刘闪急忙返回茅屋,将强敌来袭的消息告诉了黄月英,正如刘闪预料的那样,她闻之并未慌张。
黄月英令诸葛瞻将门外几块寻常的石头旋转了方位,然后让向宠将50名宿卫军分成8队,每队6人,皆按诸葛瞻要求的方位站定,剩余的2名宿卫军和向宠一起处于中间位置,由这三人贴身保护刘闪。
诸葛瞻布置完成后,黄月英拿出几面令旗,向48名宿卫兵交待了不同旗语,然后静待强敌入阵。
来袭的800人皆身着黑衣,头部罩得严严实实,他们一眼就看到茅屋外只有几十人保护的刘闪,毫不犹豫地冲杀过来。
黄月英挥动一面阵旗,茅屋外突然腾起阵阵烟雾,几步之外目不能视。
8组宿卫军在阵旗的指挥下不停地变幻方位,阵中的800敌兵感觉自己周围有千军万马,每个人的8个方向都有宿卫军挥剑杀来,不禁心头大骇。
阵中烟雾缭绕,方向难辨,惨叫声不绝于耳,800黑衣敌军面对阵中的「千军万马」只能各自为阵,如同无头苍蝇一般乱窜,不到半个时辰就被几十名宿卫军斩杀殆尽,刘闪欣喜之余,突然想起没有留下活口!
罢了,罢了,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只能后面再慢慢调查了,刘闪自我安慰着。
烟雾逐渐退去,周围恢复如常,唯独地上多了800具黑衣尸体。刘闪急忙上前问道:“黄姨,你刚才用的可是八卦阵?”
“禀……陛下……不是!”
黄月英并不比刘禅大多少,她没料到刘闪会亲切地称自己为「姨」,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不过在刘闪看来,自己称诸葛亮为「相父」,称黄月英为「姨」并不为过,再说黄月英还不是蜀汉的「臣」,也不能直呼其名,以「姨」相称,显得更加亲切,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陛下,这只是普通的八门金锁阵。”黄月英补充说道:“此阵分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个方位。其中,生、景、开三门入则吉;伤、惊、休三门入则伤;杜、死二门入则亡;刚才的800黑衣刺客皆从死门而入,若他们不识此阵,绝无生还的可能。”
“上次夷陵之战后,陆逊曾进入相父所布的八卦阵中,差点全军覆没,不知相父的八卦阵与黄姨的八门金锁阵相比,哪个更厉害呢?”刘闪饶有兴趣地问道。
“陛下,这两阵都属奇门阵法,阵法本身并无优劣之别,只要因地制宜,因人而施都能获得奇效。”
“听闻相父临终之时,曾将此阵传于姜维,若是临敌,他能自主布置否?”
“陛下,亡夫确实已将兵法和阵图授于大将军,不过八门金锁和八卦阵不同于普通的行军布阵,这属于奇门阵法,需要主阵者彻底领悟后方能布署。”
“大将军追随相父伐魏已有多年,今承相父遗志扶助蜀汉,任重而道远;往后若有机会,还请黄姨多加指点!”
“我与亡夫皆心向蜀汉,定无保留,陛下请放心!”
刘闪点点头,抚摸着诸葛瞻的头说道:“从今以后,我与诸葛瞻就以兄弟相称,共同孝敬姨娘,绝不食言!”
“陛下,万万不可!小瞻他才7岁,怎能与皇上兄弟相称?”黄月英急忙劝阻。
“既然这样,那……”刘闪犹豫片刻,突然豁然开朗:“我有一女,年芳4岁,待成年之后许于诸葛瞻为妻如何?”
“陛下,小瞻他何德何能?有何福气能迎取公主?还请陛下慎重考虑才是!”
黄月英一再推辞,刘闪始终坚持己见,因为他想起自己读过的《三国志》,历史上的诸葛瞻确实迎娶了刘禅之女,诸葛一家可谓是三代忠良。
当年,魏将邓艾偷渡阴平时,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屯兵绵竹,力抗邓艾,初战得胜,随后邓艾修书诱降,诸葛瞻不仅不为所动,反而怒斩其使。
由于刘禅听信谗言拒不发兵救援,在后面的战斗中,诸葛瞻被重兵包围,中箭落马后自刎殉国,其子诸葛尚也战死沙场,邓艾怜其忠勇,将诸葛瞻父子合葬。
刘闪记得一千多年后的成都武侯祠大殿内,供奉有诸葛亮祖孙三代于一堂的塑像,壁上还嵌有《乾隆壬辰秋月过绵竹吊诸葛都尉父子双忠祠》诗碑:“国破难将一战收,致使疆场壮千秋。相门父子全忠孝,不愧先贤忠武侯”。
另外,诸葛瞻父子曾守卫的绵竹县也有祭祀诸葛一家祖孙三代的双忠祠,堂内也有许多名人骚客的题词,这些祠堂都展示了诸葛亮祖孙三代忠贞无二,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们一家的「三世忠贞」。
在古时,婚姻大事多是父母之命,媒说之言。如今皇上开了金口,一再坚持招诸葛瞻为媳,黄月英不便阻挠,两人赶紧行礼谢恩。
在刘闪与黄月英交谈之时,二百多名宿卫军闻讯赶来,向宠领着他们打扫茅舍四周,将这些刺客集中掩埋。
“陛下,这几人我见过!他们是左将军魏延的家将!”向宠肯定地说道。
“你确定没看错?”刘闪警惕地问道。
“陛下,末将绝不会记错!这人名叫鲁尤,左手受过剑伤;旁边这人名叫周济,曾跟随魏延与魏兵交战,腹部受过伤,还有这边的几人我都认识,他们确实是魏延将军的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