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梦呓黄土 (柳宝丁)


  整整折腾一整天,整出四张“床”来,两个在土台上,两个在硷地上。土台上的低一些,硷地上的高一些:四桩扎地,木椽环钉,柳栅绑定,一坐忽悠柔韧,松软无比。窑洞打扫干净,换上窗纸,挂上吊绳,手巾搭齐,茶缸排列,鞋袜都排到硷畔上去晒,焕然一新。最后把铺盖、箱裹往窑里搬,铺叠整齐。
  在豆子枕下抖出一个黑石,晶亮圆润,颜色极黑,手电一照,还有几丝透光,蕴藏矿宝魅力,建光把玩爱不释手,问是豆子篦子沟捡来的,喜欢就拿去玩吧。建光一早上到后沟没寻上宝,此时竟意外得一奇石,喜不自胜,把那贝壳化石拿出来送给豆子。豆子不以为然,建光说,有贝壳就说明古代这里有生物,有生物,就可能有化石燃料。还说,你那黑石奇特,有煤精之韵。好好收藏。豆子还是不削,说:还是你收着吧。
  晚上,胖涛、梁子、金豆见窑洞焕然一新,皆夸建光有办法,“到底是当过班干部的”。建光心中舒坦,随把铺盖也搬了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孙建光后沟寻宝引出了对金豆子黑石的关注,从而引出了对篦子沟的勘探,孕育这一场更大的悲剧。
  谢谢编辑审阅。


第15章 第三章 放假 第十节 晚宴


第十节 假末晚宴
  晚上,大家应树青的通知,都到齐了灶房。
  这是插队以来最美味的一顿晚餐:新蒸的白面馒头就新鲜的羊杂汤。馒头白的耀眼、酥软绵人,羊杂鲜得爽口、香的馨人。吃得大家赞不绝口。
  建光心说比昨天打平伙的那顿下水好吃多了,真是糟蹋了,有些后悔。
  看大家吃得差不多了,柳树青说:“这顿美食,还要感谢大家的帮忙,首先感谢赵熙芸和陶玲的磨面。”大家一阵鼓掌。
  “再感谢梁大山拿来下水、孙建光洗出的下水。”又是一阵鼓掌。
  “再感谢杨涛蒸馍并做出这么好吃的羊杂汤。”鼓掌声更加热烈。
  陶玲说:“大家尝尝,这馒头可是两种,尝出不同来了吗?”
  “一种发甜”、“更酥软”、“细嚼起来不一样”、“更细”、“更香”……
  知道是洗过的麦子,惊叹受苦人吃饭的讲究。
  陶玲发言,梁子想起在首阳沟碰见她俩抱盘洗衣的情景,应该再记上一功:“玲子和小芸还帮大家洗了不少衣裳呢!”不但掌声,哄堂的感谢声。整个集体灶其乐融融,大家从心底感到集体的温馨。
  胖涛说:“今天改善伙食,还有一层意思:算是告别也好、饯行也好,希望大家多多关照。”
  大家有点糊涂,树青说“胖涛的意思说他明天就要下地了。当初起灶时说好的,胖涛第一轮,他为大家做了一个多月的饭,辛苦了,我们大家感谢他。”又是一轮鼓掌。”
  建光这才知道为什么胖涛问起羊下水之事,越加懊悔。
  安静下来,柳树青接着说:“今晚叫大家来,一是会餐,二是想说几件灶上的事。第一件就是今后我们集体灶轮流做饭,不管是谁,一人一个星期。”树青说。
  “这也是当初说好的,谁也不许赖账。”陶玲说。
  “可以两个人吗?”金豆子小声说。他不会做饭,想和谁一起学着做。
  “只算帮忙,仅摊一人工分。”树青说。
  “这些事不是早都说好的吗,别罗嗦了,快说怎么排班吧。”邢飞急着说。
  “第二轮陶玲、第三轮我、第四轮赵熙芸……”树青一一唸下去,基本上是一男一女轮流做饭。唸完了又加一句:“女同学做饭时,男同学要帮着担水。”
  陶玲和小芸都说:“不用。大家下地怪累的。”
  梁子说:“算了吧,陶玲的水我担了。我要多用水呀,洗脸、洗脚、檫身、洗袜……”边说自己倒先笑起来,陶玲扔过来一根柴火棍子打在梁子身上。
  “大家有意见没有,如果确实有事大家可以商量着换一下。但要事先跟我说一下。”
  看大家没再言声,又说:“第二件事,我把伙食帐给大家说一下。”
  “别烦了,少盐没醋的那点烂账有什么好说的,没事早点睡觉,明天又要上工了。”邢飞嚷道。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大家的伙食账目还是要清点的。”建光说。
  “你把算清的账写好在纸上,明天贴在灶房门上不就得了。”元兵说。
  大家同声叫好,集体灶那点东西看在眼里、吃在嘴里,哪还有什么可查的,也就是树青、建光认真。
  “第三件事,灶上碳不多了,过两天要去冯富川驮碳。”
  驮碳是个苦差事,不但要受苦,还要有把子力气。
  “我们去吧。”男生除了胖涛做饭,就是金豆子、梁子没去驮过碳,他两举起了手。邢飞撇嘴。
  驮过碳的男生都知道,凭着梁子、金豆的身板根本玩不转那驮碳的活。一庄(用羊毛编织的长口袋)碳百十多斤,要把它掐到驴背上,没有一把子力气是不行的。半路掉下来,掐不上去,荒郊野外、驴跑碳丢,哭死都没人管。尤其是回来从杜梨沟上谷子峁那段路,驴驮重负、坡陡路窄,提心吊胆、惊心动魄。以前都是吴长贵带几个精壮知青、十几条驴去。累得半死、惊得心炸。去一次就不愿去第二次了。
  村里人都是砍柴烧饭。一般都是冬天农闲时砍下一年的柴,堆在窑外的硷畔上。进村一看谁家硷畔上堆得整整齐齐、密密匝匝的干柴,那么就代表这家人过的殷实,主家是个勤劳会过日子的人。知青头一年来,哪有时间砍柴;再说满眼干圪墚到哪儿砍柴。集体灶大灶火,柴火哪能赶得上十几人烧饭呀,只能买煤烧。奇怪西川这边几十条沟,没有一家煤窑,非得翻山到东川炭窑沟去买煤,无法车载只能驴驮,难坏了知青,也苦坏了知青。
  “还是多去几个人吧,大家相帮着少受点罪。”女生也知那活苦,小芸、陶玲几个心疼的建议说。
  “是呀,多去几个男生,一路好照应,也省得烦闷。”建光说。
  树青有点为难,正是农忙季节,请假休息已经让队里为难了一阵,再出去一帮壮小伙,队里肯不肯呢?
  “你去给老胡说说,不行再跟老贾央求,我也跟老申说说。”建光说。
  “好吧。”树青答应下来,这本是他份内的事。
  “第四件事,自留地大家要轮流去收拾。”
  李德生老汉也不会种菜,那菜园子种了不到半年就荒芜了,沟里受苦人大多不会种什么时鲜蔬菜。队里给了知青两块自留地,一块在前沟,地虽不小,却是缓坡地,离得又远,没有水也种不成菜。就种了玉米套种上豆角。其实那坡地玉米产量不高,权当豆角的攀爬架子了。陕北受苦人种豆角是当粮食吃呢,熟透了才摘。知青们却是当了时鲜蔬菜,随长随摘,务弄好了一夏天也收好几茬。
  按十五个人的自留地前沟没分够,紧靠大队部的东边崖畔上有个阳洼,队上就把这个阳洼分给知青做了菜地。开始老灶房就安在了队部,种菜就更方便了。树青在这块地上可下了些功夫,带人撒了些京城带来的西红柿、茄子、小菠菜籽。这块洼地原来是大队的猪圈(那还是刚公社化时,私人牲畜全部公养,就在大队部旁边开了个猪圈,后来荒芜了。),肥沃松软,阳光充足,很适合蔬菜生长。上半年雨水又好,一畦西红柿也就十几棵,满枝红果,天天摘,其它蔬菜轮流表现,把个受苦人羡慕的直踅摸知青送饭的菜桶。到底那个洼地忒小,平摊不到丈许,种的那点菜不够十五个年轻人吃的,京城人好吃菜,不像受苦人天天盐津苦菜就能过。前些日子没了蔬菜了,只好赶沿河湾的集上去买菜。拉上一车菜,放到凉窑里,也能吃个十天半月的。那时的菜还真不贵,一车菜才几块钱。就是费工费时。
  为吃菜,树青心急,一方面赶紧进城买菜,一方面他就踅摸扩大那块菜地。菜地所在的洼地两边胯子上沿崖畔还延伸出去一溜平坡地,不到两尺宽,长满了蒿草和狼牙刺。树青就想掏这两溜荒地。心想这好的荒地,多少也能种点菜。一个人一天恐怕干不完,就与孙建光商量,建光也是个过日子的人,觉着是个好主意,两人请假,掏地种菜,干的热火朝天。洼地面临后沟,听见官生娘在对面硷畔上冲他叫:“青娃子,开荒啦!”树青应了一声。一会儿,刘树生婆姨也跑出来冲他叫:“是建光吧,咋在俄窑背子上挖土,……”晚上,老贾、老胡、树生都找来了,一句话:“你们咋能随便开荒呢?”才二指宽的地,何至村干部们一起来指责。两人才感到事态严重——不是队里规定的地,谁也不许开荒,哪怕一尺一寸、一分一毫。当初给他们这个阳洼时指定就是底下的猪圈地,多开一点儿就惊动了天地——村里想开荒的人很多,如果知青都带头开荒,那后果不堪设想。后来知道老贾因开荒入狱的事,才知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那时刚来冷庙沟,懵懂不晓,至此才知开荒事大。树青懊悔,建光牢记,保证再也不犯。
  因此树青要大家都来操心种菜的事,把前沟后洼的两块地种好,也让大家吃上新鲜蔬菜。大家七嘴八舌,“跟做饭一样,你安排吧。”、“俄再叫家里寄些菜籽。”、“把前沟玉米收了种些大白菜,卞萝卜。”、“后沟那块洼地种些精细菜,葱、蒜……”、“小白菜、小萝卜……”、“油菜、菠菜来得快”……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