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玲:“菜谱上写的是在薄饼里卷生菜、金针菇、以及一些别的配料。其他东西我都买到了,就生菜和金针菇没买到。”
她得意一笑,继续说,“我就想吧,卷什么不是卷呢,干嘛非得用生菜和金针菇,于是我就想到了粉丝,反正都是细细的东西嘛。我原本还想用大白菜代替生菜的,但想了想,觉得有点奇怪,就放弃了。”
陈沫也笑了,夸赞她一句“妈妈你可真聪明。”
她很少和妈妈夏玲这样轻松的说笑、正常母女般的相处,上一次还是在她上大学时的某个寒假,也是在做饭的时候。眼睛一闭一睁,这都隔世了。她要更努力一点,让这样的时刻越多越好才行。
“我去做炒饼,马上就好。”夏玲起身,继续忙碌着。
陈沫无事可做,只能看着夏玲忙上忙下。在这寒冷的冬天里,她忙得满头大汗,但她脸上的笑容一直没下去过……
待炒饼摆上桌时,陈辰已经看完电视,出来要饼吃了。夏玲扫了一眼墙上老旧的挂钟,惊觉现在居然已经中午了。时间过得可真快!
三人围着小方桌而坐,吃着刚出锅的炒饼。
陈沫觉得味道仅限及格的炒饼再次换来陈辰心满意足的表情。她不得不在心里感叹一句:陈辰真的很好养啊,吃什么都觉得好吃。
这边,夏玲对自己今天的战绩表示满意,一共八种小吃,她全都做出来了,虽然味道上参差不齐,但好歹都能及格,这给了她极大的鼓舞。
她相信,只要她再多做几次、改良改良,一定能做出让客人喜欢的小吃!她家很快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晚上,陈建党收摊回来。夏玲掐着时间点做好了土豆和饼,等他到家时,正好吃上热乎乎的美食。
经过早上的练习,这一次她做得明显更好吃一些,早上不足的地方,她能改进的都改进了。原本60分的小吃,现在打上70分也不为过。
陈建党尝过后,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夏玲一天之内做出来的。难道,妻子真的有厨艺上的天赋?
夫妻俩一合计,觉得摆小吃摊这件事有戏,于是他们决定——明天不去摆摊了,去实地看看。
次日,陈沫全家去了温江县。
因为学校还没正式开学,只有零星的几个小贩在摆摊,买的人也零零散散的,看着生意不怎么好的样子。这使得陈建党和夏玲原本雀跃的心变得有些忐忑。
陈建党犹豫着说道,“这里的人还没我们平时摆摊的集市上人多呢,能行吗?”
夏玲也皱了皱眉,语气不确定的说道,“试试吧?这可是上天给我们指引的道路。”
陈建党没什么信心,“可是,你不觉得风险有点大吗?周围饭馆这么多,人流却不怎么多的样子。生意能好吗?”
陈沫见他们犹豫,怕他们就此放弃,连忙劝说道:“爸爸,你不觉得周围饭馆多、正好证明这边生意好做吗?这周围好几所大学呢,人肯定很多的,只是现在学校没开学,所以看不出来罢了。你说是不是?”
见他还在犹豫,陈沫继续说,“爸爸妈妈,你们想想,我们家在集市上的小摊能赚多少钱?你们甘心就这样守着那个摊子日复一日的混下去吗?”
见他们神色有变,陈沫再接再厉,“一直守着那个摊子的话,我们家什么时候才能买上房子、定居下来?现如今,我们家本来就一无所有,搬个家,放弃之前的小摊,重新开始事业也没有多难吧?”
陈沫的话让夏玲原本有些动摇的心再次坚定起来,“建党,这次机会,我们必须抓住!成功了,我们就能过上好日子。即便失败了,以我们家现在这样的情况,再坏又能坏到哪儿去呢?”
陈建党看了看一直盯着旁边饭馆里的卤肉流口水的陈辰,又看了看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的陈沫,视线最终停留在满脸坚定的夏玲脸上,下定了决心:“那好,我们按计划行事!”
随后的几天,夏玲天天在家做土豆、做饼,不断调整酱料配方,手艺越来越好。陈沫和陈辰是她最忠实的拥护者,一人总能给她实用的建议,另一人总能用最直观的语言和动作给她鼓励。
而陈建党则天天跑去温江县找房子。
然后,他们搬进了新家。
新家比较偏僻,但距离小吃街不算远,走路过去不过半个小时的距离。
之所以觉得偏,是因为这一片就像农村似的,泥路、砖瓦房、远处还有几处田地。
但你说它是个村子吧,却又只有几户人家。这几户人家围着一条较宽的泥路修建,邻与邻挨得很近,都带有大大的院子,院与院中间仅用低矮的栅栏隔开 。
陈建党租了最靠前的这户人家的几间屋子。
这户人家家里只有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奶奶,姓张。老伴儿前几年去了,儿女都在大城市工作,曾经把她接过去住过一段时间,老人觉得不适应,于是便回来一个人生活。
这个房子太大,楼上楼下两层,她一个人用不了多少地方,便把几间空屋子租出去,一来挣点钱补贴生活,二来也让家里增加点人气。
房子虽然破旧,但陈沫喜欢这里。
之前的出租屋只有两间房,里面一间做卧室,那么点地方却要摆上两张床、以及电视机,连个转身的空间都没有,她还得和陈辰这个睡觉不老实的挤一张床。半夜要是想上厕所了,还得走出家门去楼层拐角处的公用厕所。不方便极了。
而这里却有足够的空间。有了单独的厕所、厨房、客厅,爸妈也有了单独的卧室。虽然她还得和陈辰一个屋子,但这间屋子大,放了两张床、中间用帘子隔开,她和陈辰可以一人睡一张床。
况且,这房子的院子里种满了蔬菜,周围还有那么多的绿色植物,空气良好、视野开阔。总体来说,陈沫非常满意这个新家。
第九章 试营业
陈建党和夏玲用了几天的时间置办摆摊的厨具、装备,又到批发市场批发了几麻袋的土豆以及面粉等原料。等他们把一切准备妥当的时候。大学正式开学了,小吃街热闹起来。
夫妻俩起了个大早,匆匆吃过早饭后开始准备原料,洗菜、切菜、调酱、加工成半成品……
11点左右,他们把陈沫和陈辰拜托给房东张奶奶照顾,然后拉着一车的东西出去尝试营业了。
温江县有很多大学,每个大学周边都有些零零散散的小吃摊,这些小吃摊一般都只能服务一个学校,但人流量也不少就是了。
陈建党和夏玲选择摆摊的地点是在距离各个大学都比较居中的位置,那个最大的、最集中的小吃街。
说是街,其实也不过是十多个小贩聚集在一块空地上,中间留出一条通道而已。毕竟这个年代是小吃街刚刚开始形成的时候,无法与多年后热闹、繁盛的小吃街相比。
小贩们喜欢在自己的小摊周围拉上深色的帆布,一来防风,二来圈地、占地,形成小小的摊位。陈建党和夏玲也随着大流,拉上了帆布,占地营业。
周围的小贩紧张兮兮的看着新来的陈建党和夏玲圈地、归置东西,直到确认这对夫妻主要卖土豆,与自己卖的小吃不冲突,这才放下心来。
夫妻俩收拾完东西,时间尚早,还没有学生出来觅食。夏玲忽然心里有些忐忑,她问,“建党,你说,学生会喜欢我们的小吃吗?”
陈建党没有回答,因为他心里也没底。
这些天他们在家天天练习,做小吃的速度越来越快、味道也越来越好,得到儿女以及房东张奶奶的肯定。但最终结果如何,还得看符不符合这些学生的口味。
不过,他们家小吃这么多,种类丰富,总有一款符合大众口味的吧?
夫妻俩忐忑不安的等了会儿,小吃街慢慢有了人气,陆续有学生出来觅食了。
其中两位手挽手的女生在小吃街走了一圈,最后停在陈家的小吃摊面前。
陈家的摊位主要有两个锅,一个油锅,用来炸土豆丝、土豆条、土豆片、土豆饼和馅饼,另一个是平底锅,用来炒土豆泥、炒饼、做卷饼。
两锅中间摆了一个小桌子,上面放了一些调料、配料以及做好的样品等,桌前放着一块板子,上面清楚的写着所卖东西的名字及价格:
玲珑土豆饼,1毛/个;香菇馅饼、粉丝卷饼,2毛/个;酱香土豆片、酸辣土豆条、麻辣土豆丝、清香土豆泥、鸡蛋炒饼,5毛/小份,7毛/大份。
两位女生看了看菜单和样品,觉得有些新奇。
圆脸女生低声对瓜子脸女生说,“以前没见过这家,可能是新来的吧,这家卖的东西和别家的不一样,要不然买份尝尝?价格挺便宜啊。”
瓜子脸女生点头附和,“好啊,我们试试呗。我特别好奇那个玲珑土豆饼,怎么会有这么小巧的饼,金黄金黄的,看着就好吃。”
夏玲热情的招呼道,“姑娘,我跟你们说,我家的土豆饼和别的饼不一样咧,不仅仅是它外表小巧、与众不同,吃法更是不一样。”
“哦?怎么不一样了?”瓜子脸女生有了兴趣,凑近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