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张奶奶又带着姐弟俩出去闲逛,逛到‘风声’书店,张奶奶便走了进去,与书店老板聊天。
陈沫没想到张奶奶和‘风声’书店的老板居然认识,真是太巧了。但转念一想,整个温江县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便不觉得惊讶了。
书店老板也认出了陈沫,和善的笑道,“是你啊,小朋友。”
陈沫乖巧的向他打招呼,“爷爷好。”说完,还不忘拍拍陈辰的肩膀,“快跟爷爷打招呼。”
陈辰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然后对老人露出一个大大的微笑,“爷爷好。”
“好好。”老人开心的摸摸陈辰的小脑袋,“真是个可爱的孩子。”随即又对陈沫说,“我姓路,以后叫我路爷爷就行。”
“好。”陈沫拉过陈辰的手,又对张奶奶说,“你们聊吧,我带着弟弟四处看看。”说完便拽着陈辰要走。
路爷爷指了指书店的角落,“那边有几本童话书,你们可以找出来看看。”
“好的,谢谢路爷爷。”
陈沫走的时候,听见张奶奶对路爷爷解释,“他们俩是租住在我家那对夫妻的孩子,夫妻俩忙,我平时帮他们看着点。”
她拉着陈辰,找到路爷爷说的那几本童话书,挑了一本全是图画的给陈辰,又找了一本讲素描的书抱在怀里,然后拉着陈辰爬上楼,找到上次那个书桌。
那个少年也在,还是上次那个位置,还是与上次一模一样的场景。
少年如玉,温润如画。陈沫脑子里浮现出这几个字。
“路哥哥,这么巧,你也在这里啊?”陈沫领着陈辰走过去,拉开椅子,帮助他坐了上去。
路千珩抬头,看着陈沫,皱了皱眉,似乎在思索什么,“陈沫?”
“恩恩,是我,这是我弟弟陈辰。”陈沫笑了笑,有些庆幸他还记得自己的名字,这可是自己第一个主动结交的人呢。
路千珩瞥见她手里的书,心里闪过一丝疑惑:这么小的孩子关注素描?真是个奇怪的女孩。
随即,他站起来给陈沫让座,“你坐这里吧。”
陈沫怎么好意思让自己这个后到的抢了人家先到的位置,连忙拒绝,“不用,不用。”
“没关系,你坐吧。”说着,路千珩从角落里掏出一个小板凳,坐在了窗边,继续低头看书。
陈沫没再打扰他,老老实实的坐下来翻看手里的书籍。陈辰也是难得安安静静的看图画,没有闹腾。
整个空间安静下来,唯有翻书声不时响起。
这一刻,变得悠远。
等张奶奶和路爷爷唠嗑完上来找陈沫和陈辰时,陈辰已经趴在桌上睡着了,嘴角还流着口水,不知道做了什么美梦。
陈沫叫醒他,和路千珩道了声“再见”,然后拉着陈辰,跟着张奶奶慢悠悠的回家去了。
第十三章 忧虑
从此以后,陈沫成了‘风声’的常客。
不是因为她有多爱看书,而是因为她实在太无聊了。她不想再跟着张奶奶每天到处闲逛,四处唠嗑,这让她觉得自己是在虚度光阴、浪费生命。
起初,她拉着陈辰一起去‘风声’,想让文学的气息熏陶熏陶他,顺便教他识识字,开始启蒙教育。
只可惜,陈辰更喜欢跟着张奶奶屁股后面到处跑,每天到处撒野,像只脱缰的小马驹。
上辈子陈辰是被父母看着长大的,虽然父母很溺爱他,但父母年轻的时候脾气的确是太凶了,尤其是妈妈,一点就着。
这些多多少少影响到了陈辰,让他从好动的小皮猴长成了内向安静、不善言辞的木头。
而现在,看着这样活泼的弟弟,陈沫觉得这样的状态也不错,她不想磨灭他阳光活泼的孩子天性,便不强求他一起去看书了。
她希望这一次,在她的蝴蝶效应下,陈辰能长成一个性格外向的男子汉。
于是,陈沫每天一个人去‘风声’,并随身带着那把折叠水果刀,以防万一。
这片区域民风淳朴、邻里和谐,一直以来挺安全,没出过什么大事,张奶奶便放心的让陈沫一个人出门了。
刚开始,张奶奶也会有和路爷爷一样的疑惑:还没有上学的孩子怎么会识字、还能主动找书看?
但这些疑惑都被陈沫以‘之前认识的老奶奶教的’为由,搪塞过去。
到底不是自家的孩子,没有刨根问底的必要,于是这些疑惑就这么忽略过去了。
陈沫几乎每天去‘风声’,但她并不能经常见到路千珩。问了路爷爷才知道,路千珩今年13岁,正读初一,每天下午还要去温江县唯一的那家跆拳道馆学习,所以只有周六周天才会来‘风声’。
得知路千珩在学跆拳道,陈沫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她也要去学,有点防身的手段总是好的,这样一来,遇见抢劫的时候,不至于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上一世的悲剧,这一世一定不能重演!
于是她打听好跆拳道道馆的位置,迫不及待的跑去询问。
这家跆拳道道馆距离‘风声’不远,走过去几分钟的时间。从外面看上去很不起眼,但走进去,里面的场地很宽阔。
此时道馆里只有零星几人在练习踢腿,远远看上去都是大学生,朝气蓬勃的样子让陈沫很羡慕。
一位笑容温和的中年大叔向陈沫走来,询问道,“小朋友,有什么事吗?”
陈沫仰起头看他,“我想学跆拳道。”
中年大叔脸上闪过一丝惊讶。一般来说,小孩子很少有喜欢跆拳道的,即便有也是男孩子,像陈沫这种瘦弱的小女孩主动说想学跆拳道的,他还是第一次遇见。
随即,大叔爽朗的笑了出来,“小姑娘不错啊,有勇气!但可惜的是,小孩子至少要年满6岁才能学跆拳道,看你这样子,最多只有5岁吧。”
陈沫有点失望,但不甘就此放弃,“我已经5岁了,就差一岁而已,通融通融吧。”
小女孩略带乞求的语气让中年大叔不忍拒绝,但他不得不拒绝,他耐心的劝慰道,“小姑娘,过早学习跆拳道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你还是明年再来吧。明年我一定收你!”
“那……那好吧,我明年再来。”陈沫失落的垂下眼,说,“我叫陈沫,明年你可一定要收我啊,我们约好了!”
“恩,好!我姓齐,是这里的教练,等你年龄到了,再来这里找我吧。”大叔俯身拍拍陈沫的肩膀,笑得很温和。
陈沫的失望随着他这个鼓励般的动作烟消云散,稚嫩的脸上浮现出浅浅的笑容,“齐教练,我们明年再见。”
“好,明年见。”
道别后,陈沫心情愉悦的回了家。
……
时间过得很快。就在陈沫每天练字、画画、看书、教陈辰识字中,一个学期过去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积累,陈家小吃摊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俨然成了小吃街的一大特色。
尽管小吃街的小贩们生意都非常不错,但还是不免有些眼红。有些小贩甚至考虑自己要不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开展卖土豆小吃的业务,反正看着也不怎么难。
等陈建党和夏玲发现有别的小贩也在卖土豆的时候,已经是大学最磨人的考试周了。
小吃街一共就这么十几家摊贩,平时学生又多,僧多粥少,一到时间点,大家都忙得脚不沾地,谁有时间关注别人啊?
如果不是因为考试周,小吃街清净了许多,夫妻俩也不会注意到有别的小贩在抢他们的生意。
夏玲脾气不好,一发现这件事心里就气得不行,差点直接打过去。
陈建党及时的拦下了她,开导说,“你别去,反正这对我们生意也没太大的影响,由他去吧。学生多,摊贩少,到时间点的时候,我们忙都忙不过来,好些排在后面的同学等不及走了。我们做不成的生意还不让别人做啊?”
夏玲用了好几分钟才冷静下来,她想了想,权衡利弊。
陈家小吃摊的名声已经打响了,很多学生认准了他们家,只有少部分人实在等不及了才会选择别的小吃摊买土豆,确实影响不大。
再加上,这条小吃街就这么点地方,大家都是出来做生意的,闹僵了也不好,便放宽了心,忽略了这件事。
暑假到了,学生们回家的回家、打工的打工,留在学校的学生少之又少,出来买小吃的就更少了,赚不到什么钱。所以,夫妻俩同其他小贩一样,选择歇业了。
夫妻俩合计了一下这学期赚到的钱,除去成本和日常开销,他们的存折、银行卡以及家里的现金,总共有2万块左右,这是他们第一次存款上万,这使得他们内心格外的欣喜。
兴奋之余,他们又开始忧虑。
陈沫知道他们在忧虑什么。
他们手里的这2万块钱足够在温江县买上一套小房子了,但买了房子,他们就没钱了,还得辛劳半年才能实施去广东进货的计划。另一方面,他们还担心用这钱进的货卖得不好,血本无归。
第十四章 去广州
为了让父母按计划行事,陈沫在晚饭时间再次充当了推动者的角色。
她仰着脸,一脸天真的问,“爸爸妈妈,未来我们自己的家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像电视里一样,洁白的墙壁、光滑的瓷砖、敞亮的屋子,还有很大的阳台,可以种好多花草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