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综]数风流 (千霁)


  
  “女皇陛下虽然致力于让百姓变得值得君王畏惧,但从不把百姓当做敌人一样防范。历代帝王钳制思想,试图将百姓驯化得像绵羊一样逆来顺受的行为在建平朝几乎是绝迹的。她的解决方法是运用自己的高度智慧勤劳地治理帝国,不断完善自己的美德,像爱护自己的妻子、儿女一样爱护百姓,从而使百姓像爱戴自己的丈夫、父母一样爱戴她。这也就是《建平政要》中所提到的‘致君可爱,致民可畏’思想。”
  “毫无疑问,她成功了。”
  
  “因为她的杰出勋业,也因为她自身的人格魅力,这一国策得到了当时士人的普遍认可,并通过法律约束、道德教化的双重保证而在日后的三百年里得到较好贯彻。历代有心建立功业的帝王莫不以她为榜样模范,尽管她本人对这一点坚决反对——
  女皇陛下认为,如果取法于上,仅能得到其中,如果取法于中,仅能得到其下,她自身的缺点有很多,登极以来所犯的过失也很多,不能被当做榜样效法。值得被效法的,应该是上古时期的圣哲贤王。”
  
  “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女皇陛下去世之日,全帝国的百姓都为此哀伤痛哭,等到新皇即位,百姓在生活上却并没有感到多少不便。”
  
  “当她来的时候,风雨飘摇中的衰弱帝国像久经干旱的土地渴望雨水一样迫切地渴望她,到她走的时候,已经蔚然兴盛的强大帝国不再需要她的力量才智也能自如运转。人生至此,无愧天地。”
  ——《<再论建平之治得失>后记》
作者有话要说:【注1】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魏征 《谏太宗十思疏》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成汤·盘铭(商朝开国君主成汤铭刻在浴盘上告诫自己的文字,事载于《礼记》。另,古人称盆为盘,浴盘即浴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唐太宗:“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及此,不觉惕然震惧。”
这种从不奴化民心,时刻自勉自省的态度可谓冠绝历代帝王,一举开创贞观之治,为其后的永徽之治、开元盛世奠定坚实基础。
【注2】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蔽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於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魏徵对曰:“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理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贞观政要·卷一·政体第二》
【注3】
《诗序》云:“《猗嗟》,刺鲁庄公也。齐人伤鲁庄公有威仪技艺,而不能以礼防闲其母,失子之道,人以为齐侯之子焉。”
唐人尚对此说深信不疑,至清朝方有人以为此牵强附会。
【注4】
通常情况下,帝王皆有谥号,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会追加庙号。最原始的庙号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谥号之中,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刚彊直理曰武。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名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按照古人归功于上、归罪于上的习惯,王琅平定天下时,刘表尚在世,故平定天下的功劳属于刘表而非王琅,刘表谥号武。刘表病逝后,王琅主政,此时天下已平,文治之功更重,故王琅谥号文。
【注5】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可爱的不是君主吗?可畏的不是人民吗?)
——《尚书·大禹谟》
建平为王琅年号,三十年未改。“致君可爱,致民可畏”指“让君王值得受到百姓爱戴,让百姓值得受到君主畏惧”。
========================
写到最后有点想哭了_(:з」∠)_

69、峥嵘岁月稠

  ,壹,
  平定邺城之后,王琅麾下的将领都想乘胜追击,攻破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所率领的余部。此前力主北进的郭嘉改弦更张,建议讲和退兵。他在帐中为王琅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说,“主公对二袁兄弟的兵力差距并不像高祖、项羽那样悬殊,后方也不像巴蜀、江东那样有天险足以倚靠,况且主公北面有袁绍之甥高干为掣肘,东面有袁绍盟友曹操虎视眈眈,不能不防,此其一。袁谭、袁尚兄弟都得袁绍宠爱,素来互不相服,又各有郭图、逢纪这样的才智之士为之谋划,如果主公急进攻击,二袁兄弟尚能一致对外,一旦暂缓攻势,兄弟之间必然反目内斗,此其二。不如先收附冀州民心,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静候时机到来。”
  见诸将噤声,似被说服,郭嘉继续建议:“可以先按兵不动,做出犹豫不决的假象,诱使二袁兄弟主动派人求和,一方面利于谋取好处,另一方面也是向天下展示主公的宽宏包容之心,安抚已经投靠主公的关西诸侯。”
  
  郭嘉说的很克制,将领们没有听出他的话外之意,谋士们却都听懂了。
  赶尽杀绝,斩草除根的举动只能在大局已定或是事后清算时做,现在徐兖有曹操,幽燕有二袁、并州有高干、关西有韩马、江东有孙氏,即使袁绍病逝、冀州平定后,己方已经占有天下四分之三的力量,仍然不能对这些零零散散的小势力进逼太紧,防止众人串联,陷入四面开战之危。
  
  至于隐藏在最深处的最后一层意思,满帐之中,只有一人能懂。
  郭嘉抬起头向主位上看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
  
  (贰)
  降而复叛,叛而复降的情况在乱世中屡见不鲜,王琅这里自然也不例外。
  征战过程中,除了极少数反复无常、残害百姓的贼寇被处决,其余自请投降的部队都能得到包容优待,以至于某些野心家经常在背地里嘲笑她妇人之仁。
  
  负责刺探机密情报、暗中破坏敌方行动、散播对己方有利谣言等事务的郭嘉对此不免冷哂,但他从不是一个因私废公的人,于是能维持住表面上的若无其事。
  
  投靠王琅的臣子各有各的理由与追求,他与王琅大体算得上是志同道合,因此格外受到信任重用,不仅很多了解内情,甚至一手参与导演了其中大半。处理叛臣、澄清疆内是奠基新王朝的重要环节,早在投靠王琅之前,郭嘉对此就有所思考,但王琅提出的方法依然让他眼前一亮——借处理叛臣的机会血腥清洗,一举拔除地方上的顽固势力,将豪强侵占土地的收回国有,分拨百姓——实在是光明正大的堂皇之计!
  
  不能免俗的,郭嘉在心里大加称赞。
  事实上,地方豪强尾大不掉的问题早在光武帝刘秀时期已经严重,历经百年愈演愈烈,成为后汉的一大痼疾。这些豪强不仅本身拥有强大的势力,而且对上截断朝廷施加给百姓的恩惠,将好处收为己有,对下招揽得不到朝廷照拂的百姓,加倍凶狠地盘剥压迫。而在大大小小的战乱中,普通百姓自然家破人亡,十不存一,一些小豪强也因为积累民怨而被黄巾攻破,势力较大的豪强却凭借坞堡储粮顽固地生存下来。而且因为豪强众多,分布零散,官兵、乱兵都没有足够的兵力一一攻克,只能以招抚为主,其结果是世家豪强的势力越发坐大,最终在晋朝形成以士族为核心的门阀政治,使国家力量陷入极度衰弱。
  
  汉代的有识之士对此皆有思考,最主流也最有效的思想是严明法令,重树纲纪,这当然是治本之法。
  只不过就像用兵作战一样,正面战场上的对峙固然不能松懈,但想要取得胜利,往往还需要一支奇兵辅佐。王琅的方法就是这一支扭转战局的制胜奇兵。
  
  毕竟清理叛乱这种事,即使手段血腥一点,天下人也都能理解。况且清理的名义是平定叛乱,不仅正当无比,还可以削弱地方豪强的戒心。
  只要运作的好,完全可以把大量豪强中的顽固分子牵连进叛乱之案,一举扫除,为日后选派官员治理地方降低难度,也为无家可归的流民提供耕地与活路。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即便后人无从知晓他在这其中起到的作用,又有什么关系呢?能够亲身参与其中,足矣。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