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综]数风流 (千霁)


  荀攸反对曹操意见的记载有两次,曹操第一次没听,第二次是与郭嘉共同反对的那一次,曹操听从,结果皆如荀攸所料。
  贾诩反对曹操意见的记载有一次,曹操没听,结果在赤壁大败。
  程昱反对曹操意见的记载有三次,曹操第一次听从,第二次没听,第三次听从,结果皆如程昱所料。
  
  也就是说,郭嘉、贾诩两人在碰了一次钉子之后都学乖了,从此再也不在曹操表态后发表意见,而在曹操表态前极力劝说。荀攸、程昱看出了这种趋势,即使反对,也都在一些小事上反对,从不在大事上与曹操产生任何摩擦。
  
  再看荀彧。
  
  徐州牧陶谦死,曹操打算趁机夺取徐州,荀彧说不行,你应该稳住根基,先灭吕布,曹操听从,果然击败吕布,平定兖州。
  官渡之战爆发,曹操准备回师退守许昌,荀彧说不行,你应该坚守待机,使用奇谋,曹操听从,果然迎来转机,奇袭乌巢。
  官渡之战胜利,曹操准备南击荆州刘表,荀彧说不行,你应该斩草除根,扫清后患,曹操听从,果然河东被侵,回师败之。
  建安九年克邺,曹操准备复古重置九州,荀彧说不行,你应该先平河北,安定人心,曹操听从,果然人人自安,天下大定。
  终于到了建安十七年,曹操准备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荀彧认为不应如此,曹操被惹怒,让向来留守后方的荀彧到谯县劳军,趁机将人扣留在郡中。不久荀彧去世。
  
  总结起来看,除了最后一次,荀彧的前四次进谏,都是在曹操已经表露心意之后做出,次次至关重要,次次与曹操的意见相反,次次被曹操接受,次次被结果证明正确。
  
  想到这里,连王琅也觉得荀彧死得不冤了,但她知道事情还远不止如此。
  当年蒯彻游说韩信:“足下身为人臣,不仅名满天下,而且功高震主。我心里很为你感到危惧。”荀彧的情况却比韩信还要严重十倍乃至百倍!因为他既有一个德高望重、人才辈出的家族做依靠;又兼通政务、军务,一手提拔了大量出色人才;并且名声清白无瑕,没有任何污点,在朝野之间均极受推崇爱重;还从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投了曹操,为曹操雪中送炭;更执掌着总揽一切政令的尚书令之职,权力极大。
  
  或许,即便没有那次不应称王的劝谏,曹操也无法容忍有这样的臣子在身边吧……
  
  “越是关系亲密,感情浓厚的时候,越容易放松自己,显露本性,这就像站立在深渊之前,行走在薄冰之上而不自知一样,世间再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事情了。”
  
  王琅心里已经完全认可了他的判断,又问:“具体应该怎么实施呢?”
  
  姜尚回答:“可以从曹操入手。”
  
  王琅下意识重复了一遍:“曹操?”
  
  姜尚的语气永远那么平淡,令人不由自主产生信服之心:“‘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你当年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什么想法吗?”
  
  “当时不觉得,现在听你说起,好像是有点古怪。”王琅捏住下颌,边思考边回道,“赤壁之战前,贾诩劝说曹操先稳固荆州,暂缓攻势,曹操不赞同;程昱认为孙权不可轻视,会与刘备联合对抗曹操,曹操也没有在意;孙刘已经合兵抗曹,曹操仍不把江东当回事,信了黄盖的诈降,导致赤壁之战大败。”
  “曲突徙薪的故事里,主人家房屋着火,损失惨重,主人准备了丰富的食品招待前来救援的邻居,唯独没有感谢那个建议他改变烟囱,移走柴禾的智者。”
  “曹操却比那名主人还不如,不仅没有感谢战前提出建议的贾诩、程昱,也没有感谢拼死护送他撤退的将领,居然说出‘如果郭嘉还在,我不会落到这种下场’这样令人心寒齿冷的话,挺奇怪的。”
  
  “没什么可奇怪的。”姜尚否定了她的结论,拆开剖析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事情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人不像做好,真正能坚持到最后,善始善终的人却少之又少。这时候的曹操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虚怀纳谏的曹操了。赤壁之战后,你可还听说过他有多少值得称赞的英雄之举吗?”
  
  王琅愣了愣,仔细回忆一遍之后方叹了口气:“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隋炀帝两平江南,声望高涨的时候,谁也想不到他会把隋朝折腾成那个样子。唐玄宗创造开元盛世的时候,谁也想不到他会一手开启安史之乱。孙权、刘备纵横睥睨的时候何尝不是英雄盖世,晚年也都昏聩不堪,远逊以往。”
  “多方以误之,多方以误之,原来是这么做的。”
  
  慨叹一会,她回过神向姜尚征询:“荀彧事事力求完美,绝不肯效萧何自污。便让董昭以此为切入点,先在曹操那里埋些钉子,等到两三年后时机成熟,能发作的也就该发作了。”
  
  姜尚微微点头,又道:“贾诩洞悉人性,算无遗策,可以让他与董昭共同负责此事。”
  
  “那中原战场怎么办?”
  
  “中原有荀攸、郭嘉、徐庶,你前两天不是还征辟了法正?磨合一阵就可以用了。”
  
  陆续讨论了一些事务,敲定人选,又是新的一天。
  王琅拍拍脸颊,从榻上坐起,一边整理思路,一边打理自己。亟待解决的麻烦事很多,即将面对的挑战与困难也很多,但那又怎样?
  
  已经看到了前方的光明,剩下的只是一步步接近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  【注1】
  梁启超《莅陕西票商欢迎会学说词》:“夫旧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为人之处于世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黄遵宪评价梁启超:“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诚哉斯言。
  
  【注2】
  西汉名臣主父偃曾言:“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大丈夫不能做到五鼎食的卿大夫,便应该受被鼎镬烹煮的刑罚死去。
  东晋时权倾朝野的大司马桓温引申:“既不能流芳百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既然不能做忠臣辅助皇室,流芳百世;那就做逆臣篡权夺位,遗臭万年!
  王琅“不强宁死”的心迹类同于此。
===========================================
明天补上几百字的后记,交代结局,下一章就是架空番外。
大家想看文言版后记还是白话文版还是半白半文版?

☆68、后记

  帝以兵、法起家,及平邺,乃思周、孔,尝语下曰,“遂使四海之内,皆如妻子,故曰天子富有四海。”后书“易”于屏,每过堂,辄自省,企足而望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至哉斯理。”
  建平中,帝宴近臣,极欢,推杯叹曰:“自古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商汤作《盘铭》,文王演《周易》,其言不远,其国已失。古语云:‘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每念及此,心常震惧,未敢一日不自勉也。”[1]
  诸葛亮对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陛下诚能居安思危,处高念下,百岁苍生皆可仰照陛下遗泽也。”[2]
  ——王粲《英雄记·刘琅》
  
  帝善书,尤工行、楷,论者以为妙绝。后谓荀攸曰:“昔鲁庄多伎艺,齐人作《猗嗟》刺之,今似无闻。”
  攸对曰:“鲁庄能多伎艺,不能得子之道,是以齐人刺也。陛下若失道,自有大臣诤谏,何虑为?”[3]
  帝曰:“智者防微杜渐,忧于未萌,且可励风俗。”
  攸曰:“反者道之动。今上下一心,励精图治,贤良方正之士充盈于朝,是谓不教而教。若夫耳目不明,言路闭塞,岂以今朝为鉴?故知其症结非在言路不开,在逸豫享乐也。”
  帝深许之,赐锦三十匹,亲书于屏,其虚怀省身大抵类此。
  ——《太祖文皇帝实录》[4]
  
  建平之政,一言以蔽之,曰“致君可爱,致民可畏”。[5]
  ——《建平政要》
  
  ◇
  
  “继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三人之后,这个中国民族历史上最光荣灿烂的汉帝国迎来了她的第四位卓越君主,一位历代帝王的集大成者。其乘天下鼎沸,荡平群寇,然后南征北讨,收复四裔,西至葱岭以东,南至中南半岛,东临大海,北被大漠,皆为中国版图。而国计民生之康裕,学术艺事之发达,典章制度之昭明,思想文化之融汇与创导,至使夷狄入仕而朝贡,欧西向往而慕化。”
  “二帝三王以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辉煌绚烂的黄金时代步入她的新高度,延续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此改写,一个不可预知的时代拉开帷幕。”
  ——《新汉史<序>》
  
  “后世议论这位帝王,主要着重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她平定祸乱,开启盛世的文治武功;第二是她虚怀纳谏,恭俭爱民的君王美德;第三是她砥砺不息,善始善终的个人修养。”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