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见她不接果子,言语中又比方才的话更疏离了好几分,手微微在半空中一顿,便不动声色地将那瓷白碟子重新搁回案几上,口中只道:“说来听听。”
当日她决意要留下一万兵马,已料到今日之事不易善了,当下忙敛了心神,垂下头去一一道来。待她慢慢地说完,屋内只一片寂静,偶尔有一两声灯烛爆裂的声音,在这样静谧的晚上,显得格外突兀。
听她说话间,他本一直踱着步,不知过了多久,终于转回头来看着她,眼神里一片平淡无波:“你说完了?”
苏萧并不抬头,只低声道:“下官领罪。”
“领罪?领的是什么罪?领的是胆大包天假拟军令的罪,还是妇人之仁自作主张的罪?”
“下官办事不力,请殿下责罚。”
她语气不急不缓,显然是有备而来,他转头过去,只目光灼灼地逼视着她:“你以为你现在是在为民请命?即便是我责罚了你,你的所作所为也可彪炳史册,我说得对与不对?”
“下官以为殿下仁爱,若是殿下亲眼目睹怀清之现状,必然也会赞同下官的做法,留驻人马以解怀清的燃眉之急。”
“你如何笃定本王会这么做?”他往前两步,气息直要扑到她的脸上去,她心下一片惶恐,不知是对他的诘问,还是他那迫人的气势,让她本能地想避开了去,他的气息热热地拂在她的鬓发之间,“三万人马,你便敢擅作主张留下三之有一在那小小的怀清县,苏萧,我可真小看了你,你的胆子可真不小啊!”
她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半步,急道:“殿下,那怀清纷乱不已,怀清的百姓……”
话音未落,却被他冷冷打断:“怀清百姓?!现下江阳诸地,哪一处不是饥民流离,匪乱四起?你可知我调三万人马到昌安的用意?”他猛然回身,手往案几上的卷轴上一指,语气中含着隐隐的怒气:“这上头堆着卷牍累累,只需粗看三行,我何须这个房门,便知各处纷乱不已!我倒知怀清近况,但我来问你,你可知,每日间有多少流民涌入昌安?今日里昌安又增设有多少处粥铺?前来排队领粥的饥民今日又有多少?明日又会增加多少?昌安的存粮还够几日?每日要动用多少牲畜去从外运粮回昌安?要动用多少人马去押运才能不半途中被流寇劫了去?”
他顿了一顿,继续问道,“昌安乃两水交汇之地,你可知外头的大堤可还能坚持几日?下次洪祸又是几日之后?还剩下多少的时间可供加固堤坝?需得要多少的人力,多少个日夜劳作,才能保得住外头这座岌岌可危的大堤?才能保得住一座昌安城和这一城的百姓?你可知昌安乃是江阳之重陲,昌安乱则江阳乱,江阳乱则天下不平!”
苏萧一时间呆立当场,她只知自己在怀清的所见所闻,哪里还能想到昌安已是如此严峻?哪里晓得他将所用之兵全部调往昌安,乃是不得已而为之?
他的额角在火光之下隐隐跳动,那是暴怒的前兆:“不知深浅,越权下令,贻误灾情,”他似乎已是心里疲惫到了极点,声音嘶哑而低沉,“苏萧,你说这个罪,你领不领得起?”
☆、雷霆怒
苏萧原本就是聪明剔透之人,听郑溶一番话,顿时便自知已铸成了滔天大错,想到眼下的昌安如此困境,她心中不由地心急如焚,说话间泪凝于睫,跪下道:“下官妄自揣测,矫拟军令,下官万死之罪!”
郑溶心中虽然已酝有滔天之怒,到底顾念于她,见她此刻脸色青白惨淡,虽是害怕到了极点,却也神色从容,语气坚定,其言必是出自肺腑,让他的心也不由地软下来几分。
苏萧的本意,他岂能不知?他又何尝不想天下处处政通人和,人间清平喜乐?他又何尝不想各处留驻兵马,以雷霆之势平息流寇,扶助百姓?可是,这说来容易,做来却何其之难,其中的辛劳艰苦怎可与人一一细细道来?
皇帝远在帝京,端坐龙座之后,眼面前隔着的,是十二旒冕冠,前方这些惨烈的灾情,要经多少层大官小吏的眼睛,要如何地被他们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地化成那些文过饰非的言语,再形成那些辞藻华丽的奏折,才可上达天听?
闭上眼睛也能想象,朝廷上上下下的官员们会如何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流民人数在奏折中层层递减,到了皇帝的御案上,只怕还不到十之一成。受灾之情更是层层掩盖,等到了皇帝的耳中时,只怕也早成了一片歌舞升平,天下太平之景象了。
自己三次上书,八百里加急。要兵要权要得如此之急切。
既然流民已安,天下和乐,为何儿子还要伸长了手管自己要兵权?奏折上的灾情不知掺了多少的假,可儿子伸手要去的三万人马却是货真价实,半分假也掺不进去的。
江阳是什么地方?自古乃是天下粮仓,天下未乱江阳先乱的古训岂非是说来随便听听的?若是流民四窜,乱象纷起,在江阳就地拨给儿子的那三万人马更是不得不掂量斟酌仔细,多多思虑其中的深意了。
三万,三万人马便是底线了。
皇家历来如此。父子猜忌,兄弟操戈,为的不过是万里锦绣的好江山,龙座上头的无尚权力。百姓固然是载舟之水,可在皇帝的眼中,更重要的是,到底谁人才是那双掌舵的手。
自小便在宫闱之中长大的郑溶心中甚是透亮,那请兵的折子八百里加急,快马加鞭送至京师之时,他已知道,除开这三万人马,无论如何也是万万不能再向皇帝开口了。皇帝本来多疑,更何况京师中还有一个无风也要起个三分浪的郑洺在一旁虎视眈眈,哪里容得下他行错半步路?
可这昌安地方上的大小官员,却哪个又不是见风使舵,阳奉阴违?若是没有这三万人马城中安安稳稳的驻扎,面对这些在昌安地界上作威作福惯了的地头蛇们,哪怕他就算是天庭下凡的一条强龙,任你如何呼风唤雨,又怎么能生生地压制得住这昌安的群蛇之乱?这其中许多的关节,许多的苦楚,怎能对旁的人说上一两分?又怎能对她言语吐露?
三万人马已是捉襟见肘,勉强应付而已,可如今,却又硬生生被苏萧拨去了一万,哪怕现在再调过来,也是得四五日的光景。他甚少徇过私情,若是旁人犯了他这样的大忌,必然是毫不留情的严加惩处,必以军法处置,可这事儿却偏偏出在她身上。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偏偏却是她。
苏萧长跪地上,良久也未见上头的郑溶有所言语,自是不敢抬头窥探他的神色,只低声道:“下官鲁莽,自作聪明,目闭耳塞,陷昌安数万百姓于危困之中,陷殿下于不义之境地,下官无颜面对昌安百姓,也无颜再面对殿下多次的照拂,下官自知罪不可赦,但凭殿下发落,下官绝无怨言。”
郑溶望下去,她一双肩膀在烛火的阴影中微微耸动,额头低垂,目之所及,那半张脸在满堂耀耀烛光的映照下,衬着身上半旧的石青色袍子,惨淡得无半分血色,想来她心里已是悔恨到了极点。
他原以为,她虽是女子,但胆识韬略却更胜等闲男子一筹,不但思虑敏捷,更是果决沉稳,又兼她身份甚少人知,必然与朝中各派没有牵连,将怀清之事托付与她,必是万无一失。可哪里想到她到底想法单纯,心地也甚是干净,一见那怀清的一片惨苦之景,便自己先乱了阵脚,自作主张,闯下这样的大祸来。
他心中对她虽说到底有几分失望,更多的却是怜惜不已,事已至此,他还能当真治她的罪不成?他不禁微微叹了口气,正想走过去将她扶起来,门外却传来辛七的劝阻之声:“邱大人,您现在不能进去,殿下正在与苏大人议事。”
接着便是邱远钦的声音,当中还夹杂着急促的叩门声:“瑞亲王殿下!翰林院邱远钦求见殿下!”
“邱大人,请您退下,不得在殿下门外如此无礼!”
“殿下,邱远钦有要事求见,但求殿下拨冗一见!”
邱远钦乃被称誉为京城四公子,历来是君子如兰,宽袍广袖,举止乃是一贯的流风回雪,从容自若,哪里有过这样行为如此无状,如此失态的时候?
郑溶目光一寸寸的冷了下来,转头瞥了眼下头跪着的苏萧,望京楼下她的脉脉不得语,棋盘天街酒肆上她目光中闪烁的旧梦依稀,还有那日她摔下马时在他的怀中那样自然,那样眷恋的偎依,齐齐地涌入他的脑中。不知何时,她的种种模样早已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口上,结成了碰也碰不得的疼痛。
耳边那邱远钦的声音忽远忽近,他慢慢地坐下来,只听见自己的声音飘忽在空中,语气冷淡到了极致:“好个邱远钦。你说,他这个时候求见本王,到底所为何事?”
一语惊破天地。
苏萧猛然抬头,心下却是一片不可置信,难道说他是担忧她被郑溶责罚,专程赶来救她的?他要救的……是同僚苏萧,还是……邱家的弃妇苏筝?
这几日,邱远钦在她面前只字不提那日晚间她所说的苏筝两个字,让她都不禁怀疑自己,那日晚上是不是其实她什么也没有说,是不是苏萧那两个字只是她梦中自言自语的呢喃,是她酝酿在心中的苦酒,并未曾将它一杯斟满端到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