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转头见司马颖依旧固执地挡在阿琇身前,他拔出宝剑,朝他们走近了几步,喝道:“十六郎,你给我滚开
。”
司马颖不仅不退开,反而向着剑锋迎了上来,胸口堪堪顶住了赵王的剑尖。
赵王脸色铁青,一字一句道:“小十六,你要违抗叔父的命令吗?”
司马颖毫不退缩:“叔父的话,侄儿不敢违抗。但阿琇是陛下骨肉,侄儿誓要相护到底。”
赵王的脸色瞬时变得阴郁,他内心已是失望到极点,顺手撤了宝剑,弃到地上,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那就
把她关起来,先押到大牢里去。”
京中形势一夜中大变,昔日里最受贾后信赖的司马氏诸王中的赵王诛杀了贾家满门上下,连同宫中的皇后及其
党羽都被诛杀殆尽,一夜之间杀了几乎近万人。这尚还嫌不够,赵王有令,所有和贾氏有勾连的党羽全要连坐,城
里开始挨家挨户地搜寻贾氏党羽,被抓到的逆党不分青红皂白都直接处死。开始还有士兵拖着整车的尸体拖到城郊
的化人场,后来杀的人实在太多,没有足够的车马来拖,于是就都堆在了铜驼街的御道上。
城中昔日最繁华的铜驼街如今死寂一片,人人都要避开而行,而铜驼道上浓重的血腥味却越来越浓,弥漫在洛
阳城中的每个角落。
幽深阴暗的死牢里,终年不见半丝光线。
阿琇虽然在金墉城度过一段囚禁的日子,却从未想到这世上竟然有比那里更死寂的地方,这里唯有无边的冰冷
与恐惧相伴,满是死亡的气息。
狱卒给她送来一碗冰冷的牢饭,里面竟然罕见地有几片菜叶子拌着肉糜:“快吃吧,吃完这顿饭好上路。”
上路?她迟疑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这竟然是此生的最后一顿饭了。这些日子在死牢里,什么音讯都没有,狱
卒的一句话,居然是她与这个世间最后的联系。她出乎意料地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只是麻木的把碗里夹生的米饭扒
拉干净。
狱卒没有想到她小小年纪竟这样平静,倒有些意外地看了看她,说道:“姑娘,你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如今
妖后被诛,天下快要大赦了,只有你是独独被拎出来要杀头的一个。”
阿诱把吃得干净的饭碗放下,用袖子抹了抹脸,这才发现自己穿的竟然还是成亲那日的大红吉服。她淡淡笑道
:“天下大赦?你闻闻这血腥味,就连这样深的地牢里都闻得到。”
那狱卒变了脸色,不敢接她的话,所幸地牢中一丝光也没有,也瞧不见脸色。他从怀中摸出钥匙开了牢房,又
检査了一遍阿琇的镣铐是否戴妥,便领着她向外走去。阿琇本就个子娇小,此时背了十余斤的铁镣铐更压得她弯下
腰去,更显得瘦弱了几分。
也不知走了多远,仿佛是走到了地牢的最顶端,眼前忽然渐渐有了点光亮,好像摆了几具刑具的样子。阿琇下
意识地闭上眼睛,只听耳边有个中年男子的声音说道:“跪下吧。”
她闻言顺从地跪了下来,便有狱卒拿出黑布条蒙住了她的眼睛。又有一个人押着她的脖子往前伸,她只觉得颈
部触到一个木桩上,木条里的刺扎得脖子很痛。然而此时也无心挂记这些事了,那个中年男子大约是管牢房的官员
,他展开了诏书,结结巴巴地念道:“贾氏罪妇,罪不容诛,依律当斩。”
他话音一落,便算是宣布行刑了。
阿琇忽然开口问道:“贾氏一门全死了吗?”
“还有个逆贼贾修尚未找到。”那官员下意识地回了一句,忽然意识到跪在地上的只是个死囚而已,他鼻子里
重重地哼了一声,道:“罪妇休要拖延时间,速速问斩。”
阿琇忽然心里踏实许多,他的弟弟毕竟还活了下来。她把他拽下地狱,总归到了同归于尽的时候。
“慢着。”忽然有个熟悉的声音在耳旁响起,阿琇只觉得脖子上的束缚松了半分。
只听得周边狱卒都跪了下来,齐声叩道:“王爷。”
来人正是成都王司马颖,他大步走到阿琇身边,一把揭开阿琇眼上蒙着的黑布。阿琇瞧着司马颖的身影,心里
松了口气,轻轻唤了一声“十六叔”,顿时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司马颖一把抱起阿琇,又是心疼又是难过。
“王爷,这可使不得。”那个胖胖的官员惊恐万分,“这是赵王亲自下的命令,要诛杀贾氏罪妇。”
司马颖将一张素笺轻飘飘扔在地上,嘴角微微一动:“这是赵王的亲笔赦令。”
那个官员捡起素笺看了好几遍,看到落款处确实有赵王平日里用的小章,这才放下心来,赔笑道:“既然是赵
王的手谕,卑职奉命就是了。”他瞧了眼阿琇双手犹自被镣铐所扣,慌忙吩咐左右狱卒道:“还愣着干什么,快去
给姑娘把镣铐打开。”
等到狱卒们打开了镣铐,司马颖这才看到怀里的阿琇细细的胳膊上全是淤青的紫色,整个人瘦了一大圈,薄薄
的一层皮肤白得透明,覆在瘦瘦的骨头上,瞧着十分瘆人。他顿时大怒,狠狠地盯着狱卒道:“你们竟然敢对公主
动用私刑。”
那几个狱卒纷纷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冤枉啊,是赵王吩咐的要给重犯戴上镣铐,小人们哪敢乱上私刑。
”
司马颖脸色铁青,极力地克制住满怀的怒意,他瞧着怀里的阿琇双目紧闭,身子已经蜷成一团,更无暇再与他
们啰嗦,抱着她大步地向外走去。
第九回 灼灼其华
并州城外,连绵起伏的山野被蒙蒙细雨所笼罩,其间偶有山风呼啸,很快就吹散了山间的晨雾,视线所及处,
皆是苍茫萧索的云海翻滚,仿若奔流不息的长河一般。
一男一女立在山崖之顶,男子着白衫,约莫二十余岁的年纪,女子着红裙,却只有十八九岁,男子英武,女子
俊美,两人的面目颇有几分相似。此时那红裙女子显得颇为焦急,不断地向山下眺望着,山风吹得她的衣裙鼓起,
如同一朵盛开的芙蓉花。那男子有些无奈地瞧着她:“纤罗,他连信也没有回给姑父,看来是不会回来了。你在这
里等了两天了,又有什么用?”
那个叫纤罗的女子却丝毫没听进男子的话,只撅起嘴道:“他会回来的,我就是知道他会回来。”
“聪弟都走了十年了,哪有这么巧就今日回来?再说你回去等不也是一样。他如果回来了,姑姑难道不会第一
个派人告诉你。”
男子话音未落,远远的,山道上有两匹骏马疾驰而过,马上的人都着骑装,瞧不清面貌。
“定然是四表哥回来了。”纤罗瞬时间绽出欣喜的笑容,转身沿着泥泞的山路疾奔而下,凄风苦雨中山道极为
难行,她足尖轻点颇为从容,锦锻绣鞋上竟连泥点也未沾上,瞧得出是身有武功的。
那男子微微一怔,赶忙追了过去。待他行到山下时,只见那两人都已下了马,为首的一位年纪大些,面目清朗
,正是琅琊王。旁边立着的年轻人却正是阔别多年的刘聪。
琅琊王与他们都很熟悉,略微一怔便和善地笑道:“南经,纤罗,你们俩也来了。”
呼延南经向前走了几步,恭恭敬敬地向琅琊王行过礼。他的家族世代都是匈奴五部的贵族,祖父做过前朝的大
司空,父亲呼延贵为匈奴五部大都督,是匈奴五部如今最高的统领。在太陵这—片,没有人不知道呼延家的赫赫声
名,就连封地离此不远的琅琊王也要对他们家礼敬三分。呼延南经虽然年纪不大,却是呼延家的嫡长子,未来要承
袭爵位,因而自幼就被教导得老成持重,然而他唯一的妹妹呼延纤罗却从小尽得家人宠爱,娇贵无比,此时她并不
理会哥哥递来的眼色,只围在刘聪身边,像只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呼延南经只得尴尬地对琅琊王道:“小妹实在娇纵,失礼之处王爷勿怪。”
琅琊王哈哈大笑着一摆手:“小孩子家有什么好计较的,纤罗多年未见聪儿,小儿女之间想念一些是难免的。
瞧着你们的样子,怕是在这里等了好几天了吧……”
纤罗纵然是泼辣爽利的匈奴女儿,到底年纪还轻,听到琅琊王的话便红着脸嗔道:“王爷说话好没章法,我便
是想念四表哥了,多等几天又有什么关系。”
南经和纤罗的姑母呼延氏是刘渊的正妻,她生了三个儿子,除了次子刘刈早夭;长子刘和、三子刘隆都是她所
出,但她却不是刘聪的生母。然而匈奴家族并不十分讲究嫡庶观念,南经兄妹又和刘聪年纪相仿,自幼就玩耍在一
处,感情都是极好的。
只是刘聪八岁就入京为质子,从此一别十年未见,想不到纤罗竟星夜相盼,一颗芳心不知何时全都系在这个身
在京城的四表哥身上。她几日前无意偷听到姑母和父亲说起四表哥要回来的消息,大喜之下便到并州城外这条必经
之路上等候。
“是是,本王说错了,”琅琊王心里很喜欢这个小侄女的明丽爽朗,大有撮合之意,望着刘聪的目光也是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