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阿格拉不仅是德里的门户,也是罗第王朝的重镇。历史上莫卧儿帝国曾经两次在这里建都,举世闻名的泰姬陵也在这里,当然现在故事的主角还不知道在哪里。
  阿格拉位于印度北方邦西南部,在亚穆纳河西岸。地当东去恒河平原,西接旁遮普平原,南通马尔瓦高原的要冲。
  兵败如山倒,既然已经溃不成军,自然慌不择路,数万人溺死在河里。
  这时已经四月,正值雨季,官军不管这些,乘胜追击,斩首数万。罗第仓皇逃走,收拢散兵,回到德里,准备闭门不出。哪知道刚进来,沐琮的军队也就赶到了,只得赶紧遣使求和,沐琮根本不听,命令炮火攻城,罗第无奈,听从臣下之计,准备杀了思陆法向明朝请罪。
  思陆法猜到了罗第的想法,毕竟大军新败。这里人地两生,即便杀了罗第,估计也要被他的臣下所杀,于是急急慌慌的准备出逃,又被监视的兵士发现,打了一场。
  于是明朝在外面打,这边在里面打,里面还没打完,城墙轰塌了,官军涌进来。没办法,捐弃前嫌,赶紧跑路。
  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明朝全军上下都看出来了,这阵的不是设伏,而是敌军就这么菜,那就没什么可说的,赶紧捡人头吧!
  于是官军以参将苏宁、杜长青留守,沐琮自率五千精兵,一路往南。
  在古城瓜廖儿,沐琮擒杀了思陆法,俘获上万;其余人跟着罗第一路难逃,沐琮紧追不舍,远近城邦,望风而降,还有小邦国献上牛马以及各种弓、刀、珠宝缨络,甚至献上地图。
  沐琮在北京看到过商人敬献的地图,自然不能和土著敬献的相比。如今看着详尽的地图,喜不自胜,挥师一路南下,所向披靡,尤其跨上德干高原之后,一路只见广阔无垠的平坦耕地,肥沃的黑土,金黄的小麦,雪白的棉花。有那么一瞬,大家简直晃花了眼睛。
  但也只能到这里了。
  中原地区还在春末,但南亚次大陆的夏季已经来临,尤其德干高原,温度高的惊人——德干高原说是高原,其实平均海拔不过600米;这大片土地,西高东低,两侧为高度不大的东高止山和西高止山,其中最高的西高止山也不过1500米;东高止山更是一片低丘。因为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于典型的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除东西两侧雨量较丰富外,高原内部高温少雨,缺乏高大茂密的森林,而以灌木和高草为主。
  印度的气候对于中原人来说本来就热。要知道夏季印度各地气温可高达40℃,德干高原则可高达50℃。
  沐琮对印度的热显然缺乏足够的认知,但看着军士相继倒下,而前方路途遥远,沐琮知道必须见好即收,否则真让自己陷入前方的泥淖,搞不好全军覆没。
  于是鸣金收兵,退回德里,遣使修好,并向北京报捷。
  沐琮的预感没有错,虽然条件不如恒河流域,但德干高原上现在也有人类居住。这是废话。
  德干高原其实曾经是德里苏丹国的领地。1347年,德里苏丹第三格王朝图格鲁克王朝时期,原阿富汗的突厥人贵族后裔哈桑趁着帝国内乱,创建了巴赫曼王朝,建都古尔伯加,后来移都比达尔。几代素丹健全国家制度,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减轻赋税,发展农业和商业,到如今沙赫三世在位,国土横跨印度中部,东西均达于海,其势力伸入南北部分地区,进入鼎盛时期。他的宰相马赫穆德·加万从胡马雍开始,已经连续辅佐三代素丹,政绩卓著。
  当然,繁花似锦的背后其实也暗流涌动,历史上16年后,地方割据势力崛起,王朝无力控制,各行省总督相继宣布独立,国力日衰。王朝分裂为5个独立小邦,纷争不休,战乱不断。最后莫卧儿帝国入侵,各国逐一沦陷。
  但现在巴赫曼王朝还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君臣都沉浸在盛世繁华中。
  作者的话:感谢@彩云逐月(书友)的9枚刀片,今天双更,请各位亲继续支持


第296章 三宣六慰(上)
  印度那边打的热火朝天,中南半岛上同样战火弥漫。
  沐琮帅师西进之后,副将李定和齐良玉帅兵继续征讨三宣六慰。首先跪的是老挝。老挝其实和明朝关系相当好。它和云南接壤,语言相通,文化相同,地域相连,并经常入京朝见,进贡驯象、象牙、犀角、香料、金银器等土特产品;明朝则回赐绵、芝、纱、罗各等物品。
  这样的友好关系,因为改土归流的传说,不幸沦为塑料情。
  实事求是的说,朝廷还真的暂时没有改土归流的想法,时机不成熟。
  天地那么广大,为什么要陷在西南的崇山峻岭里?
  如果说内地的土司是地头蛇,三宣六慰的土司就是有实权的土皇帝;人家向你纳贡称臣,不过是走流程的事情而已。
  行省和羁縻统治,是有区别的,甚至可以说是本质区别。
  但这并不意味着朝廷对此没有想法,恰好相反,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时机甚至创造时机出手。
  即便不能彻底消除土司,将羁縻统治变成实打实的设立行省、派驻军队,然后磨时间,磨到彻底改土归流为止。
  万事开头难,这最关键的一步,必须跨出去;否则以后皇帝和历代嗣君会怎么想,那可不敢保证。
  但是群臣是不可能同意朝廷主动发难的,化外蛮邦,不毛之地,劳师远征,得不偿失。
  几千年来,这几乎是不变的声音;这些年来,朝廷从南洋进口了不少粮食,但是也相当有限,毕竟物流成本太高。
  如果说和平时期,南洋地区对朝廷的影响有限;那么人口暴涨以后,重要性会日渐凸显。
  因此,汪舜华同意沐琮派遣间谍前往三宣六慰制造谣言,说朝廷有意在三宣六慰推行改土归流,目的就是要逼反土司们。
  乱了才好,乱而取之。
  麓川、缅甸、底兀剌、大古剌相继平定后,沐琮帅兵前往印度,沐瓒带着副将李定继续平叛。
  李定原名李大力,是宁王府的侍卫,宁王造反,他带着弟兄们参与平叛,因为表现突出,被带回北京,授正七品把总,到禁军当差。汪舜华检阅禁军,他骑射第一,知道他勤勉刻苦,甚至在月下画荻习字,甚为感叹,招其上前,问他的志向,他自然说:“受太后感召,愿效仿先贤,保家卫国、保境安民。”
  汪舜华自是欢喜,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年轻英俊,仿佛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知道他叫李大力,笑道:“这个名字怎能配得上名将?”
  想了想:“唐朝有个名将李靖,是你的本家,南定荆吴,北平突厥,你要以他为榜样。为君分忧,为民纾难。”
  于是赐名李定,看他身形提拔,脱口而出:“你没有表字,我就赐个表字吧,保安。”
  汪舜华很想咬掉自己的舌头,说不定就是未来的将星,居然取了这么个蠢名字!
  李定却慎重的磕头:“太后隆恩,臣没齿不忘。定尽心尽力,保境安民,保家卫国。”
  汪舜华笑的有点苦,回头在当年放归的宫女里面挑了一个极出色的赐给他,作为补偿。
  李定到大同前线在郭登麾下效力,前后杀敌一百五,俘虏男妇牛马过万,授从五品武义将军;又到军校进修,而后跟随张懋到西南改革,协助张懋破敌,擢升正三品明威将军;此后到辽东赵辅麾下听命,参与辽东犁庭,冒雪率先深入敌境,焚烧村寨,斩杀董山全家;随后帅军进入朝鲜,接应沐琮,斩首三千六百七十四人,虏获人马逾十万。
  汪舜华得报大喜,提拔他为正一品都督。
  十年,从普通侍卫到一品大员,不能说空前绝后,也是罕有其匹。
  树大招风,李定如此得到太后青眼,自然弹劾的人不少,只是汪舜华丝毫不受影响,任用如故。
  汪舜华实在没想到当天一席话,既然真的有这样的收获,实在很有点“我家有子”的成就感;况且李定剿除了心腹大患,又协助两个宝贝女婿建立了功劳,怎么提拔都不为过;只是他毕竟是从基层摸爬滚打起来的,当先锋杀敌立功的时候多,运筹帷幄、统帅三军倒还没有过。
  还需要一步步的打磨。
  此后李定继续在北京禁军任职,研究兵法战阵火器,参与对北方的春夏攻势,并替代王越为主将,斩获颇丰;直到沐琮到云南任职,因为马上要对西南地区用兵,次年派他前来协助训练兵士;齐良玉这些年在禁宫操练女兵,不过这毕竟只是玩玩闹闹的,很快汪舜华派她到军校进修,而后到禁军操练军士。
  齐良玉号令严明,即便禁军士兵,也要听从号令。
  考虑到沐琮年幼,建极十一年,汪舜华派她到云南协助沐瓒镇守,安抚土司,发展生产,顺便侦查三宣六慰的相关情况。
  此时的老挝其实和明朝一样,百废待兴;不同的是,明朝家大业大,其兴也速;老挝国小民弱,要想兴盛并不容易。
  1353年,法昂合并万象、川圹、占巴塞等小国,建立老挝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称南掌王朝,大致由后世越南奠边府边境起,沿湄公河直达柬埔寨北部边境,西接清迈、暹罗,东邻越南和占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