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长公主不想死 完结+番外 (衣青箬)


  就是江南之事,顾铮也相信她绝不会插手,只会让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在采桑养蚕缫丝织布上,女性天然要比男性出色许多。其实如今的江南,这些事大都也是女性在做。一旦大面积种植桑树,必然需要更多的人,会鼓励更多女子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无需任何推动,她想要的结果就会出现。
  京城的女官要通过考试挑选,江南的丝绸需要女性来织造,二者遥相呼应,必然会有更多女性感应到这种召唤,开始尝试迈步走出家门,去迎接新的生活。
  其实,摒除一切偏见来看的话,难道那样的社会,不让人欢喜吗?
  而且,若真有这么一天,等于整个大楚平白多了一倍的劳力,哪怕她们做不了最粗重的活儿,也可以大大降低社会压力,极大地促进顾铮和贺卿想要的社会科技发展。
  只是顾铮也有顾铮的疑虑。眼下这一切还只是端倪,所以波澜无惊。可是总有一天,这种变革的洪流会冲击到更多的人,叫他们惊醒过来,意识到这一点。而顾铮能以通达的念头接受这一切,不代表其他人也可以。
  数千年以来的传统,代代传承,不是那么容易打破的。
  顾铮就这么矛盾地回到了政事堂,凝神沉思,直到散了衙回家。
  他没有骑马,也没有乘车,而是在街市上步行。这种身处人群之中的独处,能够抚平他的情绪,激发他的灵感,让他的思维更加活跃,所以每每有难以抉择之事,顾铮便会这么走上一段路。
  以往这个时候,他通常是目不斜视的,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
  但今天,他的思维却迟迟不能集中,不断分心到周围的环境上去。然后在某个瞬间,顾铮停住脚步,忽然意识到自己在意的到底是什么:这闹市之中,粗粗一数,其实男女人数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寻常百姓之家,女人出门和干活都是很寻常的事,因为生计最重,那些礼教大防也就没那么紧要了。
  真正被困在屋子里走不出来的,只有那些朱门绣户中的大家闺秀。
  顾铮就在这个瞬间,倏然有了明悟。原来这个世道并不是不许女子走出家门,他们只是……不许女子立于高位,与大多数男子并驾齐驱。


第117章 如此而已
  《管子·君臣篇》曰:“太古之民,兽居群处,未有夫妇匹配之合,知有母不知有父。”
  《吕氏春秋·恃君览》有载:“昔太古之初,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
  顾铮最近在给小皇帝准备课程,自然又翻看了不少与为君为政相关的内容,如贺卿所说,小皇帝如今或许听不懂,但从小培养这些理念,却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各种典籍之中,远古时代的这种杂处部分,成为了先民“不知礼”的罪证。
  但以顾铮治经的经验,自然不可能照本宣科,而会有自己的见解与领悟。这些内容虽是一笔带过,然而细细想来,却也可知上古之事,环境与如今大不相同。而民既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便可见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必然极高。
  以各种典籍的记载来看,那时百姓们尚不知耕种,只能从森林之中获取食物。狩猎虽然重要,但野兽凶猛,采集才是更重要、更能维持生存的部分。
  后来一切是怎么变成现在这样的,用经史之中的话说,那是“上下设,民生体,而国都立矣”,——道德君子为百姓指引方向,赏善罚恶,而百姓们也将他视为模范,遂成上下之别,而礼义生焉。
  这是讲为君之道的,可是此刻顾铮却发现,自上下设,民生体以来,似乎就没有女性什么事了。不知不觉她们的社会地位跌落至底层。
  虽没有明言压制与约束,好像一切都潜移默化,理所应当。但正是这样,才叫人为之心惊。
  他一时疑心自己是否想得太多,阴谋论了。
  可是转念一想,女子立于高位之后会发生什么,看贺卿要做的事就知道了。女性不再是男人的掌中之物,也不需要再依靠男子生活,而是成为可以自食其力的独立存在,便不会再甘心被安排,去守那“三从四德”的规矩。
  乱由此生。
  但不知道为什么,顾铮在隐隐的惊惧之外,竟还有种难以言说的兴奋。
  他自己并非名教中人,对新思想新风潮也更乐于了解和接受,至于自己未曾了解过的那些东西,更是能够极大地引起他的兴趣。
  贺卿既然有这样的心思,绝不会只是因为她自己是女子,她不是那样狭隘的人。既然如此,就必是因为她认为女子走出家门乃是必经之路,且于国有利。
  顾铮虽然不知道她身上有什么秘密,但过往的经历可以看出,她的先见性几乎从未有错。倘若果真如此,顾铮又有什么反对的必要呢?
  他倒想看看,支撑着她一直走到现在,变得越来越从容威严的那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顾铮不由豁然开朗。
  等顾铮回过神来,天色已经很晚了,夕阳沉没在地平线以下,天边一片璀璨霞光。晚霞之中,街市上行走的人肉眼可见地减少了许多,而且大部分都步履匆忙,显然是要赶着回家。
  顾铮也没想到自己发个呆就过了这么长时间,摇摇头,便打算迈步向前。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股勾人的香味从旁边传来。他转头一看,便见旁边摆了个简陋的小摊。旁边架着一口大锅,冒着白腾腾的热气。摊主正从锅中将一勺勺奶白色的骨汤舀出来放在碗里,汤中还有藕块和从骨头上剥落下来的肉。那香味就是这汤散发出来的,引得顾铮腹中隐隐作痛,感觉到了一种强烈的饥饿感。
  他的脚步不由自主就往那边挪了过去。
  看守摊子是是夫妻两个,丈夫在大锅边打汤,妻子则坐在旁边的桌子前等待。很快打满了一碗汤,做丈夫的先捧过去放在妻子面前,叮嘱她先吃。妻子拿出帕子替他擦了一下脑门上的汗水,他就又喜滋滋地回道锅边,开始打自己那一碗。
  “来一碗汤。”顾铮走到近前,从荷包里摸出了铜板。
  摊主抬起头来,看见他,脸上顿时生出了几分局促,涨红了脸,一副难以应对的样子,“哎呀,大人……”
  “大人,汤已经没了,就剩下一点锅底,我们夫妻自己吃的,不好给客人用。”旁边传来柔柔的解释声,却是妻子见状,已经走了过来,开口招呼道。
  她说话利落,几句话便把事情都解释清楚了。顾铮都不用猜,便知道平日里这摊子上必然是女主人招呼客人,男主人埋头做事,颇有些男主内女主外的意思。
  “不妨,”他摸了摸空瘪的胃部,“就给我来一碗这样的就好,钱照付。”
  “那就请客人稍坐吧。”女主人笑吟吟地一伸手,引着顾铮坐到了旁边唯一的桌子上,又忙不迭地将自己的那一份汤端走。
  估计就剩下了最后两碗汤,给顾铮打了一碗,夫妻俩就站在摊子前,捧着另一只碗,你一口我一口地分吃。顾铮虽然目不斜视,耳中却还能听见他们双方都想把肉留给对方的机锋,心下又是好笑,又是歆羡。
  汤是用大骨头慢慢吊出来的,滋味十足,肉已经煮到入口即化,藕块则带着一点脆和一点糯,又浸润了肉汤的味道。一碗热汤下肚,顾铮便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活泛了起来,仿佛浑身上下的毛孔都舒张开。
  平日里来去匆匆,倒不妨这里竟有个滋味这么好的摊子。
  顾铮意犹未尽地起身,付了钱离开。走出几步路,他回头去看,便见摊主夫妇已经准备收摊了。却是摊主站在一旁候着,由女主人将颇有些分量的桌椅板凳等都收回小推车上,摞在一起。
  似乎是察觉到了他的注视,摊主再次涨红了脸,对顾铮道,“我娘子……力气大。”
  颇有些与有荣焉的意思。
  顾铮见状不由一笑,心底又有些隐约的明悟。原来民间夫妻是这样的过日子的。民生百态,谋生过日子不过各凭本事,自然不必拘泥男女。
  他忽然隐隐有些明白贺卿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了。
  不是“各司其职”,更不是简单的以男女内外来做分别,而是像这对夫妻一般,相互扶持,彼此配合。
  如此而已。
  ……
  火药局的制造厂建在城外,主要为的是地方空旷,可以及时测试新产品。
  贺卿这次是一个人来的,没有带小皇帝,身边只了一男一女两位秘书和一队护卫,轻车简从,十分低调。顾铮骑马护卫在马车旁,沿路上给她介绍一些这个制造厂的情况,没多久就到了地方。
  先是在厂里看了一遍,见了几位在这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给予嘉奖,而后才将真家伙拿出来,到外面的空地去试射。
  先试的是新式火枪,在利用各种知识进行改良之后,火枪的发射速度,射程及杀伤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东西主要是配备给各地边军,尤其是西北,便于武力镇压,免得草原人又整什么幺蛾子。
  ——任由骑兵来去如风,对上火器,也就没那么无往不利了。毕竟目标这么大,就算射不中人,射中马匹总是可以的。惊了马,骑兵的战斗力就几近于无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