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水莲小表妹眼睛亮晶晶的,闪烁的都是好奇的色彩。连翘一阵语塞,想了想才描述道:“嗯,起得早睡得晚,听说很多作坊要求寅时(凌晨三点钟到五点钟)上工,酉时(下午五点钟道七点钟)下工——然而下工之后被叫去接着做事的还有好多。”
“不能不做嘛?”似乎是觉得这也太过分了,宋水莲皱着鼻子问道。
连翘摇摇头:“女工当然有不做的权力,可是拒绝东家是有代价的,说不准平常就要被穿小鞋。至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辞工再找一份工来做,可以是可以,然而这有什么分别?几乎所有的东家都是这样的。”
“难道品德好的东家就这样稀罕?”宋水莲几乎不信。
然而就是这么稀罕。保持良好的品德不是无成本的买卖,那需要金钱作为后盾。
同样的一个作坊,在其他方面相差不多的情况,比的就是这个时代老板们的狠心。如果某个老板想要维持住自己的良心,那就要付出更低的效率、更高的成本。和竞争对手相比,这无疑是一种劣势。
如果不是资本雄厚,长此以往这种老板肯定会在长久的竞争中被淘汰。
连翘这样解释,水莲即使心中还有疑虑也显得沮丧非常。这时候和后世其实很像,很多像水莲这样的女孩子,对大城市抱着一种美好的想象。只能说哪里都有哪里的好,哪里都有哪里的不容易。
暂时放弃了问这些事情,生性活泼的水莲很快就打起精神来,带着连翘去到村子里玩儿。
现在是夏天,乡村的娱乐活动也很多。农人们都受不了毒辣的太阳,大中午的不出门,小孩子却不然。顶着大太阳上山下水,玩的不亦乐乎。捉虫子、采野果、捞鱼、打鸟......不过这些活动大多数都是男孩子因为嘴馋玩儿的,女孩子,特别是年纪大一些的女孩子并不做这些。
譬如宋水莲,她带着连翘上山看她家的桃子。她家的桃子是十月桃,现在还没有成熟,至于桃花的季节,早就过了——似乎不是个好季节,不过连翘并不在意这个。
几十亩的水田和这半面山头的桃树让宋家过上了下马店数一数二的好日子,不只是到了桃子成熟的季节可以卖钱。还有盛产桃胶的时候,这亦是一笔极大的收入。桃胶既是美食又是保养人的药材,药铺都是有收的。
山上绿树成荫,虽然没有高海拔带来的那种温度舒爽,还是够让连翘眯着眼睛享受了。
宋水莲也带着连翘乘坐小小的莲蓬舟,背着小背篓,去到池塘里摘荷花摘莲蓬。
池塘是属于村子里的,莲蓬、莲藕这些东西,只要采摘的不过分,只是自家享用的话,谁都可以来。所以连翘跟着宋水莲一路来,路上看到几个人也是去池塘的。大概因为摘莲蓬是比较轻松的活计,所以来的都是给年轻的姑娘媳妇。
“水莲,这是谁?这就是你家从县城里来的亲戚?”一个穿绿色布裳的女孩子好奇地看过来。
这样的小村庄里是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的,上午哪户人家的男人打老婆了,下午这件事就能人尽皆知。何况连翘来的时候是有马车送到了宋家家门口,一路上看到的人好多呢。
水莲拉着连翘笑嘻嘻道:“没错,这是我表姐连翘!”
说着水莲又给连翘介绍了一番这个女孩子,原来这个姑娘是村长家的闺女。因为家境在下马店也算是最好的那几个,所以平常和水莲是一个小圈子里的人,玩的很好。
这个小姑娘听说连翘竟然是嘉定第一报馆的员工后立刻热情了不只一倍,竭力邀请水莲和连翘两人去她家做客。盛情难却,连翘也只能点点头跟着过去了。
“我们这里可买不到报纸,幸亏我爹既是村长也是里长,里长都是要看邸报的。十天半个月要去镇上一次,这样就可以去我姨夫家。我姨夫家的旧报纸都不要了,通通拿回来给我。”说到这里小姑娘神采奕奕。
她当然不是对报纸上的新闻感兴趣,那些虽然也挺有趣的,却不是她最喜欢的。她最喜欢的是各种报纸上连载的小说!但是因为她的姨夫并不习惯于按年份订报纸,这些报纸都是想看的时候买的,不免会缺漏一些期数。
落在小说连载上,那就看的断断续续了。
另外她自己也有一些单行本的小说,估计也是镇上买的,只不过数量不多。连翘一眼扫过,竟然看到了上下两册的《海上归来记》,抽出来翻了两下,却发现不是东华书社的印刷。
这是盗版的——表面上连翘并没有什么反应。说真的,在现代社会盗版书都屡禁不绝,何况是在古代呢。大家能做的只不过是尽量挤占盗版书的生存空间而已,这一点现代写网络小说被疯狂盗文的作者应该深有感触。
感谢每一个看正版的读者老爷!
正如相声演员有一句行话,‘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早期的相声都是在街边卖艺,结束的时候大都要说一声‘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如果所有有钱的人都白看,那艺人也活不下去了。
小说作者也一样——所以真的非常感谢!
不过现实如此,看到盗版也不至于因此勃然大怒,最多就是无奈而已。所以连翘收起这本盗版的《海上归来记》,不再看这个小姑娘这些藏书了。
当然这个小姑娘本身也不是为了让连翘看这些,就像宋水莲一样,她只是对城市生活很好奇而已。
她在小说里面接触到了一些城市生活,但显然并不因此而满足,反而更加向往。
“说起来村子里和镇上也有很多姐姐去城里做女工了...真好...她们可以成亲很迟呢!”小姑娘捧着脸一脸向往。
连翘并不明白这个逻辑关系是怎么来的,从‘真好’到‘可以成亲很迟’,这之间的算是怎么回事儿?
不过少年少女的话本来就不见得多有逻辑,或许只不过是这个女孩子比较非主流,不想过早嫁人?
...但是她的话倒是真的不错,那些做女工的姑娘在大家的默认里是可以晚点成亲。
古代世界流行的是早婚早育,说是女子十八是最好的年华,而事实却是,这个年纪也是嫁人的最后通牒了!一旦越过十八岁进入十九岁,这时候再没有嫁人,立刻就会被认为是‘老姑娘’。
在这个世界却有一点点的不同...很多年轻女孩子通过工作才能积攒下一份不错的嫁妆,其中当然是以女工为主了。和她们相当的人家为了这份嫁妆的丰厚也是愿意多等几年的,毕竟等到成亲之后,就很少有人能出来做工了。
如果是那种可以学到手艺的女工,甚至可以等更久!
这些女孩子十八岁之前嫁人的反而是异类,一般都赶在二十岁这个当口成亲。再不然还有更迟的,还能晚个两三年呢!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稍后有三更~
第49章
“又说你那些怪话!”几个女孩子正说话的时候进来一个年轻妇人,手上捧着一盘水果。
小姑娘呼她作‘嫂子’,连翘和水莲也赶紧起来问好。
水果在古代属于比较珍贵的食物,在运输业和食品保鲜方面都很不发达的古代,水果这种非常容易坏掉的食物异地食用很难。就像是诗歌里说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吃上南边来的鲜荔枝对于皇家来说都不容易呢!
这个时候商品经济发达,城里还好一些。连翘的记忆中,嘉定城河道里有专门卖菜卖果子的船,家里吃鲜果也很经常。
但是乡间就不同了。古代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人的生活所需一般都是由自己土地上得到,只不过偶尔用攒下来的鸡蛋去还一点儿油盐之类。至于水果,吃饭尚且不一定吃得饱,当然没办法嘴馋这个。
不过这是指的异地水果,如果本地是产水果的就是另一回事了。下马店不是那种全村都是果农的村子,不过周围挨着两个果农村。随着婚姻嫁娶之类的交流,也渐渐的有一些人家开始种水果了。
至于普通人家,就算不会在地里专门伺弄果树,也会在自家屋前屋后种上几株果树,不做买卖,至少给家里人尝个鲜。也正是因为此,拿果子招待客人是很常见的。
这是一个有平底锅锅口大的锡盆,里面放着好几样水果,一种本地葡萄,有淡淡的粉色。几个夏桃,个头不大,不过颜色粉白。两个圆圆白白的甜瓜,这种甜瓜很有历史的,和后世很多水果都是近代培育改良后的口味不同,这种甜瓜现在的味道已经和后世一样了。
另外还放了几个西红柿——这种外国来的小可爱,到底是蔬菜还是水果,果然是从古至今都会有的疑问。
年轻小妇人笑着道:“这是在井水里头湃过的,另外还有一个西瓜在厨房,我切好了拿过来!”
说着也不留,抬脚又出去了。
等到人出去了,小姑娘才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气:“我只希望我嫂子把我刚才的话给忘掉,不然与我娘告状,我又要吃刮落!”
三个女孩子围坐在一起,都拿了果子来吃。
连翘正吃着葡萄,就见小姑娘拿起那只熟透了的西红柿道:“我娘说这是番邦来的果子,做菜也好,当鲜果吃也好。我很喜欢,可就是不爱吃皮——你说这果子的皮怎么就那么难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