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后世某些风俗业都是违法的,然而这个时代,这些都是正正经经依法纳税的生意。
——其实这就是个例子,用以说明这个时代对于钱财同样看重的同时,规则要更加宽松。于是越宽松越坦白,不像后世,如果是当着面的话还会遮掩一番。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人想要隐藏这一点。
最直接的影响,吴美娘希望自己唯一的女儿,也就是连翘,她能有一个好的终身归宿。然而好的婚姻是讲条件的,这个时候时髦的自由恋爱也是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实在差的太远依旧是不可能。
她为什么要精打细算经营生活,就连家里这个小宅子的厢房都要租出去?就是为了多多积攒一些钱,将来给连翘的资本积累的厚实一些。
然而现在连翘自己解决了,《海上归来记》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吴美娘也是有关心连翘的小说的,她知道连翘是真的站稳了脚跟。将来能有多少钱?这个问题甚至是现在的她回答不出来的。
身价这样丰厚的姑娘能在嘉定城里找到一个什么婆家...那种大家族肯定是不可能了,但是这之下,几乎是随便挑。
自此,吴美娘对连翘写小说的事情再也没有疑虑——明明是上班工作的时候,她却回家自己给自己放‘暑假’。为什么吴美娘没有说什么,正是因为她的想法已经改变了。
“若说只是避暑的话,有什么可恼的?”吴美娘反而觉得奇怪,放下手里的西瓜,轻声慢语道:“我外祖父家就是乡下的,家里算得十分富裕了,有半面山头都是家中的,全部种的是桃儿。你若是想要避暑,去那里也不难。”
说着又补充道:“怎么,不记得?几年前我还领你去过一次呢!”
连翘的记忆就像是翻书,别人提起来当然有印象。可是要是没个提醒,这种不常用的记忆一般也就丢掉了。
吴美娘的外祖父家,也就是连翘外祖母的娘家。这家好像是嘉定县城下面一个小村庄的小地主,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还有半面山头的山地种着桃树。江南地区地狭人稠,这就算是地主了。
靠着这些田地,过着算不上富贵,但也算是还不错的生活——印象中外祖母娘家人丁单薄,好处就是这笔家产一直没怎么被摊薄。当初吴美娘带着连翘去的时候,当家的人已经是连翘的表舅了,还是这些家当。
连翘一开始说想要去乡下避暑其实是半真半假,心是真的,但自己都没有做太大指望。乡下人生地不熟的,她年轻小姑娘一个人就去,这是什么道理?这可不是后世,随便就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而且实在说吧,就算是后世,连翘也没有进行过单人旅行。作为一个年轻女孩子,她要么和朋友同学一起,要么跟团,单独行动?不存在的。
这时候吴美娘说起乡下还有亲戚,她立刻就来兴趣了。
乡下啊,她立刻脑袋里冒出一大堆美好的想象。悠闲而舒适的乡村生活,有田园,有最新鲜的蔬果,有清新的空气,还有质朴热情的人。虽然她知道乡村生活未必有想象中的美好,心里还是心向往之的。
这大概就是搞文学创作的人的通病,很能自我满足。
“这样可以的嘛?”很不放心的,连翘问了一句。
吴美娘却不是很在乎:“当然可以,我回去与你外祖母说一声就是了——说起来我也是个闲人,便和你一起去也是不错的。”
就算是亲戚家,周围全都是陌生人,多少还是会不自在,现在有了吴美娘也有兴趣,那就不同了。没有了最后一丝顾虑,连翘的脑子里兴致勃勃地规划起避暑度假的事情。
第二天的时候,吴美娘挎上一只篮子,篮子里头装的是一对猪蹄儿,一盒点心。拿着这些当礼物,她回了一趟娘家。
吴美娘她娘宋氏见吴美娘来了还带东西,免不了照常说一回。等到絮絮叨叨完了,吴美娘才能把事情如此这番说一遍。
宋氏倒是很高兴,一拍大腿道:“我们家还是连翘那小丫头最会享福,这个时节去乡下果然比在城里舒服的多!正好,我也两三年没见老家人了,你替我给那边捎带几样。”
吴美娘笑道:“我也是想到娘要问这个,这才来的!”
其实说到捎带,那也很简单。一个是带话,让侄儿替宋氏在她爹娘跟前烧纸钱啦,和乡下健在的老姐妹问个好这样。另一个就是带东西,家里有些不用的就东西,带到乡下送给亲友。
宋氏正经娘家算是乡下富裕人家,这些旧东西不一定看得上。但是那么多亲戚呢,这些东西对有些人家来说还是很不错的。自家不用了,卖旧货又卖不了几个钱,还不如拿来分送亲朋。
等到中午的时候,家里饭做起来,宋氏就忙着收拾那些旧东西。
回家做饭的二儿媳,也就是吴梦春她娘古氏,看到了免不了问一句:“娘,您老怎么又把这些东西倒饬出来了?”
宋氏手脚利落的很,“美娘娘俩要去乡下避暑消夏,我想着这些东西正好送给老家亲戚。”
避暑消夏对于平头小老百姓是很遥远的,自己每天忙的脚跟打后脑勺,热的都快中暑了。人家却呆在阴凉的屋子里也不愿意,还要去乡下避暑消夏!想到这一点,古氏就觉得一股子酸气从喉咙口冒上来。
好容易压下去了,总要刺上一句。
“这、这可行?连翘侄女儿是如今也是做事的人了,跑到乡下久待可不好罢!”
然而吴美娘却十分轻松地回答她:“她又不是报馆正经雇佣了的,请假十分容易。”
说到女儿的工作,这就是古氏非常骄傲的一点的。想到吴梦春在龙氏红货行做事,而连翘只能在报馆做个临时工。这时候就算人家轻松的多,心里也平了一些。于是微笑着道:“是呀,像连翘侄女儿那样是我家梦春比不得的,每日那个忙...不要说避暑消夏了,就是休息一日也难!”
她本来是想隐晦的炫耀一番的,却没有想到宋氏这个婆婆一点也不知道她的心思。跟着就轻描淡写道:“一个女孩子那么忙做什么,又不指着将来做到多高的位置。反正将来嫁人的时候就不做了,我看就像连翘那丫头,寻一个轻松便利的活儿比较好。”
宋氏的话很落后很封建,然而对古氏来说却每一个字都踩在点上。本来还颇为洋洋得意的她,立刻就像是一只被踩住了脖颈的鸡,扯着嗓子也叫不出来了。
第47章
恶人自有恶人磨。
如果让吴美娘和自己这个嫂子说,恐怕还不怎么管用。吴美娘对于女孩子工作的事情肯定没有宋氏老一辈人那么‘落后’,就算辩解也说不来这种话。
宋氏就不同了,开口说起这些事情就是‘一个女孩子那么忙做什么,又不指着将来做到多高的位置。反正将来嫁人的时候就不做了,我看就像连翘那丫头,寻一个轻松便利的活儿比较好’。
落伍、老套、固执......说什么都可以,然而,不能否认,这些看起来年轻人嗤之以鼻的东西最终还是会一一安排在婚事中。
最重要的是,古氏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他也是有儿子,儿媳工作好不好,能不能干,这重要吗?不重要的。将来儿媳和儿子成亲了还在外面做事,行不行?当然不行!说出去是要笑死人的!
古代就是这样的,妇人若是随便抛头露面,那是大大的失礼!丢脸到了极点。
至于说那些平民百姓家讨生活的妇人,按照儒家名言‘礼不下庶人’,小老百姓家当然不用讲什么礼啦!
这个时代兴起了女工,然而女工的成分却很值得分析。女工大类上分为两种。一种是连翘和她的表姐妹们这样的,另一类则是在作坊等一些地方做事的。
前者都上过学,能识字算账,相当于后世的白领,officelady,办公室女性。后者大多数是一些此时的乡下姑娘,再不然就是县城、镇子上穷人家的女孩,没钱念书,出来做工也只能是一些纺织作坊这样的。
如果是后者那些女孩子,她们年纪特别小的时候做工是为了补贴家里,以及为自己攒嫁妆。而成亲之后,只要是家里还能过得去,她们都会选择在家照管家里,最多接一点小手工的活计在家里做,补贴家用。只有那种男人根本不能养活家里的,没办法了才会在成亲之后也出去做工。
如果是前者那些姑娘,她们做事其实根本不是因为生存压力,更多是想要一份生活。
一方面如今就是流行这个,别人都去了,她们不去算什么呢?就像民国时代有钱人家的小姐,读书毕业之后也是会找一份工作的!人家难道的指望那一点儿可怜的工资吗?那还不够人家买一瓶外国进口的香水儿呢!人家就是图个开心,图个实现自我价值。
再者说了,以前的大家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多没劲啊!现在大家有正大光明的理由可以浪,那还不赶紧抓紧机会?
另一方面和婚嫁市场有关,中产阶级家庭的姑娘往往可以通过工作社交的方式认识一些优秀的青年。这样两人往往门第上不会太过于悬殊,同时又比传统的盲婚哑嫁更合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