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公子唐宋最熟悉的作者是‘西湖客’许文华,不是因为喜欢对方小说,纯粹是因为两人私底下认识,私交不错。至于说小说,许文华的小说在唐宋那里可以上榜‘最不受欢迎行列’。
“那种磨磨唧唧酸溜溜的,什么玩意儿!竟然还有人叫好!”这种话是唐宋当着许文华的面说的,据说两人的友谊差点就此划上句号。
“是啊,就你那偏好,也不能指望什么了!”许文华回之以冷笑,唐宋能接受的那些小说大都是销量还可以,口碑却相当坏的那种。拿这个反击,也算是正常。
虽说是这样了,但说到底唐宋和许文华的关系还是很好的——即使两个人自己不承认。两个人除开对小说的审美取向这一点,其他的很多方面臭味相投,也是因为这个,之前才会成为朋友。
所以,在读小说的取向上有分歧是有分歧,唐宋还是挺关注许文华的小说的。就算是打心底里读不下去许文华的小说,他也会勉强自己看个大概。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是为见面的时候批评对方做准备。
许文华在《文汇月报》上面开了一个专门评小说的专栏他也知道,每一期他也是看的。而且非常口是心非的,如果是许文华推荐的,唐宋还会尝试着去读一读。
凭良心说,虽然所有的小说在他眼里都不优秀,但是总有相对而言过得去的。除了那些他主动看的,口碑不好的小说,许文华推荐的确是算是比较好的了。只不过唐宋面子上过不去,从来不和朋友说这一点而已。
“《海上归来记》?什么玩意儿?”唐宋拿到新一期的《文汇月报》的时候觉得这次的推荐实在是太陌生了。一打听才知道,这是一个原本在地方县城日报上面连载的小说。
县城的报纸,还是日报,这就足够唐宋鄙视了。不过许文华难得的说好话让唐宋有了一丝好奇,他和许文华互相不服气这么久,当然也是了解对方的。许文华什么人,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的人!让他在小说这件事上说一个‘好’,那可真是千难万难啊!
“有意思!”
唐宋的人头很熟的,很快就搞到了《海上归来记》的剪报合集。但是出乎他意料的,给他剪报的人千叮万嘱:“仔细一点儿看,可别再借给别人,更不要弄丢了。看完了之后就还我,就三天,三天后我来拿!”
剪报这种东西很难说清楚价值,要是当事人不在乎,那就是一钱不值,要是当事人在乎,那就是千金难买心头好。但是这么重视,甚至在朋友面前还表现的这么‘小气’,这还是很罕见的。
“至于么,不就是一小说本子?”
“至于的!”朋友却很认真,小心地抚平了剪报封面的一个小小褶皱:“你之前被你爹关了禁闭读书,哪里晓得外面的行情!”
《海上归来记》是一本好小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用几乎完全口碑的方式从嘉定流入了苏州。没有看过这本小说的就算了,但凡是看过的,哪一个不挂心?
《海上归来记》登载的《朝日报》不是月报而是日报,想要在嘉定之外买到是很难的!他们这些读者都是想办法请人去嘉定帮忙收以前的旧报纸——但是《海上归来记》的缘故,很多人都收集了报纸做剪报,根本没有多少旧报纸能拿来卖!
这些读者只能写信去嘉定第一报馆索要,当然,这是要出钱的。但是嘉定第一报馆自己也不会特意存留一些旧报纸...总之最后拿出来的数量很有限。
小说后面的部分还好,正在发的时候都能够通过邮购的方式买到新的《朝日报》。但是之前错过的往往就是真的错过了,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完完整整凑到全部已经发行的《海上归来记》。
而当许文华的书评一处,完整版的《海上归来记》才真是难求!他这本是花了大价钱从嘉定一个书迷那里收来的。人家当初做了两本,打算一本看,一本收藏......
这些日子知道他有完整版,想要来蹭来借的人可不少!只不过他自己都还没看过瘾,哪里轮得到其他人。也就是唐宋和他关系是真的铁,不然他是绝对不会让的。
知道这书现在在苏州城里一书难求,唐宋的兴趣大增。虽然他不是个很喜欢看小说的,每次看小说对于他来说很难说得上是一种娱乐。但是这种大家都推荐的小说他还是想要关注一下的,大概这就是从众心理吧。
这个时候《海上归来记》已经进展到要收网的时候了。男主人公刘明程真正举起他的复仇之刃,打算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不过他报仇的方式很讲究,要在仇人最痛的地方击倒他,所以这还有一个过程。
一开始的时候唐宋不以为然,他对小说根本没有什么兴趣嘛!但是谁能想到拿到这本小说之后就不同了,他的态度反转——吃饭不知道,睡觉不知道,眼睛里全是红丝,熬了两天一夜看完,丢下书就躺倒床上了。
也幸亏是他年轻人身体好,一觉醒来又是一条好汉!
“啧啧!”唐宋感慨两声,走两步路,然后又忍不住翻看《海上归来记》:“啧啧!”
他以前是不喜欢读小说的,从没觉得小说哪里有趣过。有时候他也想过,或许不是现如今的小说不够好,纯粹是他不喜欢这种消遣而已。仔细想想这也不奇怪啊,山珍海味再好吃,那也有不喜欢吃的人。这种事情就是一个喜好而已,他不喜欢又有什么奇怪的。
如今读了《海上归来记》才知道想错了,不是他不喜欢读小说,原来是他始终没有遇到喜欢的而已!就像他爹唐大主编说的那样,‘读书是个人的事情,不是说哪个作者出名,哪个作者主流,就一定能入眼’!
他再次翻看小说,只觉得神奇。以前他都觉得小说没什么可看的,可是看这本《海上归来记》的时候他就是觉得欲罢不能,恨不得能一口气看完,看完之后还觉得心潮澎湃。
如果连翘知道他所想,一定会颇为得意——说到底这都是她基本功好的体现!写小说的时候她可是很注意‘过渡-高潮-过渡’这样的反复波动,这就保证了整部小说都牢牢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放在后世,这是成熟的网文作者都该做到的。但是在这个时代,读者哪里见过这个,当然就被一拳打倒啦!
“不行,心绪实在难平,我应该给乔琏先生写封信!”唐宋喃喃自语。
第28章
读者给作者写信这种事,一点也不新鲜。连翘的《海上归来记》火了之后她也常常收到,只不过因为作者的地址大众都不知道,所以信都是寄到报馆这边的。
厚厚的一沓信件,安娜小心地放到自己的书案上面,打算待会儿看。这些信件如果是新人作者,肯定会每一封都看,说不定还会回信。但是对于老作者来说这很难做到,最主要的问题是时间。
老作者的读者来信显然更多,而且事业上获得长足的进步之后,每天连载任务也会重的多。在这种情况下,有连载正在进行的作者大多要专心于写文,并没有太多的时间。
连翘最近就处于赶稿的状态,对于这种信件不可能做到每封都回,甚至对于仔细拆看信件都不一定能够全部做到。实际上她是跳着看的...不过每一封信她都会好好收起来,这都是热情的读者老爷啊!
真是小天使!
一封封拆开,凡是千篇一律表达赞美和问好的,连翘一晃而过,知道这回事就算了。而着重提出写文意见的则是认真详读,虽然《海上归来记》实际上已经完结了,可是写作方面的建议总是宝贵的,她还可以运用到接下来的小说中。
“苏州唐宋...噫,竟然有苏州的来信。”连翘当然知道自己的小说在苏州有了一定反响,实际上她现在和苏州三吴报馆《文汇月报》的编辑宋文静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探讨写作技巧,或者作者的前景发展之类的。
连翘觉得古代的编辑们也深谙业务技巧,对于她这种有前景的作者从来不吝惜拉拢。就算知道短时间内她不可能去苏州了,也没有断了联系。而是一直关心她的各个方面,力图减少她的困扰,希望能够成为她的朋友。
虽然连翘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具体规划过有朝一日去苏州后的事情,但是,在选择差不多的情况下,她肯定会偏向这位宋文静编辑的。
连翘拆开了这封来自苏州的信件,信件不长,前半部分几乎都是对《海山归来记》的喜爱,连翘看的很快。不过后半部分不同,竟然是帮她做的职业规划,其中大部分都是商业开发方面的。
连翘猜测自己的这位读者说不定是一个成功的年轻商人。
最后的最后他邀请连翘来苏州发展,直言不讳留在嘉定是在浪费时间——连翘只能苦笑了,她当然知道苏州是更大的舞台,可是她有她自己的顾虑,哪里能想怎样就怎样。
但是这份规划真的很详细,而且很有可行性,看得出来写信人下了一番功夫。安娜想了想,拿出纸笔写了一封信,打算明天去报社的时候寄去苏州。
连翘写完信稍微收拾了一下,然后拿出了自己写稿喜欢的‘璧连纸’,开始接着昨天的稿子往下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