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亲?
皇上万万没想到陈希亥提的请求是这个,现在陈文心病倒了,如何能够回家省亲呢?
他安慰陈希亥道:“朕知道卿心疼女儿,既如此,朕就恩准你夫人进宫探望勤嫔。省亲也不过是小事,只是得等她身子痊愈了才好走动。”
陈希亥颤抖着手,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来。
“皇上明鉴,这是几日前,勤嫔娘娘传来的家书。”
陈希亥把信双手捧上,不等李德全来接,皇上已经直接拿到了手上。
李德全不禁腹诽,皇上竟然如此紧张勤嫔娘娘的书信么?
他拆开那封信一看,信上有些稚嫩的笔迹,透着娟秀明丽。
这的确是陈文心的字。
“父亲,见信如面,勿甚牵挂不孝女。”
她很少会用这样的语气来说话,显得格外严肃。
“近日偶感心绪不畅,身无可依,思念双亲。”
小孩子家就是这样的,不开心了就想回家,想父母。
陈文心可不就是个小孩子么?
“若有一日,吾病重难行,但求父亲向圣上禀明,准女儿归家省亲。”
原来,陈文心早就料到自己有一天会支撑不住,所以早早写信告诉了陈希亥,让他在自己重病之时求一道省亲的恩旨。
“心中唯牵挂此事,万望父亲不忘,切记切记!”
那两句重复的切记,字迹显得凌厉潦草了起来,似乎在隐忍着深深的哀愁。
怪不得陈希亥显得这般悲伤,陈文心这封信,几乎就等于一封绝笔信。
其中蕴含着,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的悲怮。
她就这样想离开吗?
他给了她多少伤害,让她迫切于想离开皇宫,连等病愈都等不及。
皇上的手抖了抖,把那封信放下。
“念念年幼,受了些委屈就想家了,朕明白。卿也不必过分挂念,多是孩子话罢了,哪里就到这样坏的地步?”
他手里无意识地把那信折好,而后放进了信封里原样装好。
“若是不信,朕现在就把吕宗叫来,让他给你说说。”
陈希亥听着这话不像敷衍,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
“臣御前失仪了……”
皇上不禁暗想,陈希亥还算是掌得住的。要是陈文义听到这个消息,恐怕当着他的面就敢发火。
有才能的人脾气总是会大些,当权者也愿意惯着些。
陈文义如此,陈文心还不也是?
因为皇上喜欢她,把她惯得这样骄傲,眼里一点沙子也揉不得。
然而陈希亥执着地请求皇上,“只是……勤嫔娘娘千叮万嘱,臣这个父亲无用,也只想完成她这个心愿。”
他有些恼怒,怎么这样说了,陈希亥还是这样坚持?
他难道不知道挪动病人,只会加重她的病情吗?
不对。
陈希亥不是陈文义,他没有这么不懂分寸。
除非……
他真的很确定,陈文心在宫里,只会更加病重……
父女连心,这份血缘的默契,他永远无法逾越。
空气仿佛凝滞,陈希亥垂首跪地,皇上低头不语。
李德全悄悄抬头瞧了一眼,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些许声音。
皇上的态度很明确,他不想让陈文心离开宫里,尤其在她身染病症之时。
然而,他虽是九五之尊,亦难以拒绝陈希亥,拒绝他一颗为人父的慈心。
陈希亥的态度是柔顺的,他为人臣子,无法强要皇上做什么决定。
可他还是一个父亲,他怎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儿,在病倒之时最后一个愿望都无法实现?
一个外刚内柔,一个外柔内刚。
两人彼此对峙,谁也不肯妥协。
良久,皇上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既然卿执意如此,朕便……允准此请。”
不单是为陈希亥的执意,也为陈文心的执意。
他做出这个决定,仿佛彻底松了一口气。
他紧紧皱着的眉头松弛了下来,那番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滋味,又涌上了心头。
陈希亥则是真的松了一口气,把女儿接回家,他愿意倾家荡产用尽最珍贵的药材,来给她治病。
更何况,她这病主要还是心病。
陈文心是个孝顺顾家的孩子,只要她回到家,陈希亥有把握能让她好起来。
“臣,叩谢皇上圣恩。”
他大礼参拜,心存感激。
皇上并非是薄情之人,否则也不会允准省亲之事。
他还年轻,陈文心更是。
但愿这只是年轻小夫妻的一时意气,而非认真。
否则,陈文心这一生要怎么过……
皇上亲手扶起他,让他坐到椅子上。
“朕必须看到她醒来,才能让她离开。另外……朕给陈家新赐的园子,是仿着念念南巡时想看而未得的狮子园改的。”
“陈家府邸地方不算大,就让她到园子里养病吧。园子里风景宜人,对她的病情也有好处。”
那处园子刚刚改建好,因为出了陈文心的事,陈家人还未曾去开园。
陈希亥略一思忖,园子现在也是陈家的产业了,到那去也确实比府里宽敞。
他拱手道:“谨遵皇上旨意。”
皇上朝窗外望了一眼,望见一只乌鸦从远处飞来,落在了乾清宫殿外的大树上。
乌鸦还巢,念念也要回家了。
“那处园子,朕便赐名为念心园。她出宫省亲之时,御赐牌匾同归。”
☆、第一百六十四章 灯火依旧
第一百六十四章 灯火依旧
当夜,皇上留宿翊坤宫。
沉寂了一月的翊坤宫,忽然又有了生气。
皇上命内务府,把陈文心寿辰那日翊坤宫挂的投影红灯取出来。
灯笼挂满了翊坤宫的宫墙,在夜幕中红光祥和,灯火阑珊。
许多从翊坤宫宫墙之外经过的人都看见了,还看见翊坤宫外站着的太监,衣角绣着明黄祥云图案。
那是皇上乾清宫的标志。
这不禁叫人感慨,勤嫔失宠是一夜之间,无声无息。
她复宠仍是一夜之间,灿烂华彩,一如往昔。
与之相邻不远的承乾宫中,佟贵妃跪于佛堂诵经,面色灰暗。
今日是惠妃生辰,合宫嫔妃都往长春宫去,又跟着皇上去了翊坤宫。
只有承乾宫像是一潭死水,似乎掀不起任何波澜。
这一潭死水底下,暗流从枯枝腐叶中流出,渗透到后宫的每一个角落。
今日长春宫发生了什么事,每一个对话,都逃不过她的耳目。
她把长长的佛珠盘起,郑重地放到佛前的檀香木珍珠贝盒中。
大嬷嬷上前,把她从蒲团上扶起。
佟贵妃快步走出佛堂,一边走着一边把腕上沉重的舍利子脱下,递到大嬷嬷手中。
她念佛虔诚,佛堂里香火气味浓烈,沾染得她的舍利子都散发着檀香。
佛祖会看到她的诚心,一定会如她所愿。
“主子,快擦把脸吧。”
佛堂里的香火熏得她面上凝滞了一层壳,那层壳带着古老厚重的香味,轻轻一碾,尽是飞灰。
她接过那张带着热气的面帕,将它覆在面上,而后从额头到下颌抹下。
她舒缓了一口气,把面帕交给大嬷嬷。
“翊坤宫那位,怎么样了?”
大嬷嬷把帕子交给小宫女,自己给佟贵妃锤起了肩膀。
她那张面颊下垂的老脸一动,惭愧道:“主子,那位身边就一个白露贴身伺候着,旁的人实在进不去。”
佟贵妃不悦地看她一眼,“怎会?皇上在那里,难道端茶送水,打扇行走,就全是一个人?”
“回主子,皇上没在那位跟前,只是在外室。”
皇上留宿翊坤宫,却一个在外室一个在内室,这多么不正常。
“不是说,是什么气急攻心么?为何到晚间还未醒来?你再去瞧瞧。”
想来也只能是勤嫔还在昏迷之中,所以皇上在外头守候着。
这就奇了,论理是早该醒了。
大嬷嬷哎了一声,把手从佟贵妃肩上拿下来,感受到了她的不耐烦。
从前佟贵妃,对她可是很尊敬的……
“对了。”
佟贵妃又道:“多多给二阿哥身边的太监嬷嬷赏钱,务必让他们事无巨细地回禀。”
大嬷嬷一惊,差点没唬得跪下。
难道佟贵妃知道了?
知道她回回给二阿哥身边宫人的赏钱,其中半数都被大嬷嬷昧下了……
她挣着胆子,从眼角觑了一眼佟贵妃,发现她面色如常。
幸好,她应该是没发现。
大嬷嬷回身道:“只怕那起子奴才不尽心,拿了主子的赏赐没替主子好好办事。”
佟贵妃心内冷笑,大嬷嬷这是说二阿哥身边的宫人?
似乎更像是在说她自己。
她是自己的陪嫁嬷嬷,满宫里的嬷嬷要排资论辈,她也是个拔尖的。
没想到给她的权力越多,她的心也就越大了。
承乾宫是什么光景,她还不知道吗?竟然还敢昧下自己,给二阿哥身边宫人准备的赏赐。
若非如此,也许她能早一点得到消息,知道二阿哥原来已经对勤嫔产生这么大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