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他这样时不时捶腰的人很多。满朝的大臣,大多数年纪都非常大,长时间弯|着腰,他们疼的有些受不了,只能站起身缓一缓。
宋仁宗和曹皇后没有休息,大臣们也不敢休息。
插秧插到申时才结束,等宋仁宗他们回到别院,已经天黑了。
虽然只是插了半天的秧,但是对平日里不怎么干活的大臣们说,真的太累了。好在回到别院,就能休息。
宋仁宗和曹皇后也非常累,回到别院就各自用膳,没有和大臣们一起用膳。
曹皇后刚沐浴完,就见春玉抱着一只信鸽走了进来。
“娘娘,太子殿下的信。”说完,就从信鸽的脚上取下信递给曹皇后。
赵旸问曹皇后今日插秧插的怎么样,累不累?
曹皇后回了信,让赵旸在宫里老实点,不要到处乱跑。
宫里,赵旸刚刚在庆宁宫用完晚膳。
曹皇后不在宫里,赵旸就去苗昭容的宫里用膳。
陪苗昭容和福康公主聊了一会儿,他就回东宫了。
曹许见赵旸一回东宫就四处翻书,好奇地问道:“殿下,你在找什么书?”
“找有没有预防干旱的书。”现代干旱,还能人工降雨。但是,古代干旱,能做什么解救呢。
“殿下,说不定江南那边过段时日就下雨了。”
“承你吉言啊。”赵旸微微拧着眉头说,“看来江南那边并没有挖水库啊。”
“水库,这是什么?”
“就是蓄水池,等到干旱的时候,可以放水库的水灌溉农田。”赵旸拿着一本书,轻轻敲打着左手心,“江南那边迟迟没有插秧,看来是没有水库。”
“殿下,江南那边一向雨水丰沛,所以才没有挖蓄水池吧。”北方天气干燥,容易出现干旱,所以很多地方挖了蓄水池。
“谁能保证年年雨水丰沛。”等他爹爹春耕回来,他好好地跟他爹爹说江南的事情,让爹爹下旨在江南挖建水库。“越是雨水多的地方,越是要修建水库,这样才能以防万一。”
“殿下说的是。”
“希望是我多担心了。”
曹许安慰道:“殿下,你和官家祭拜天地为民祈福,江南那边一定没事的。”
赵旸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如果真的出现干旱,有足够的粮食也不怕。这几年,江南那边一直都风调雨顺的,粮食每年都大丰收。如果今年真的出现干旱,应该有足够的粮食赈灾吧。不过,每年大宋送给辽夏不少粮食,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余粮。
想到粮食,赵旸忽然想到土豆和玉米。土豆和玉米好种,而且产量很大,如果能在大宋全国推广种植,就不用担心灾害出现饥荒。可惜,这个时候某个人还没有发现哥伦比亚大陆,没法让土豆和玉米传过来。
以大宋现在的情况,也没法派船去寻找美洲大陆。等以后收复燕云十六州后,如果国库还有钱,可以效仿永乐大帝派人下西洋,然后去找寻美洲大陆。
曹许见赵旸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展眉的,以为他还在担心江南那边的情况,又开口安慰了他一番。
赵旸见曹许误会了,也懒得解释。
他刚刚在想,土豆、红薯、玉米暂时弄不来,得想想其他的办法增加粮食的产量。
唉,他穿越的时候,老天爷怎么不送给他一个金手指系统。他不求高科技系统,给他一个粮食系统就行了,这样就能在大宋种植各种产量高的粮食。可惜,老天爷没有给他这个金手指。
没有土豆和玉米这些粮食,那只能在水稻上想办法了。后世的水稻因为有袁爷爷,产量高。可惜,宋朝没有袁爷爷。
他之前听嬢嬢说过,在江南和南方能种植两季水稻。他记得后世,水稻能种植三季。不过,三季水稻好像只能在岭南那边种植。看来,想把三季水稻弄到江南来种植不太可能。
水稻方面没有后世的科技,是没法做到后世那样高产。想要在水稻上面下功夫,看来是不行了。
既然水稻上面没法再进一步,那就只能在施肥上面想办法了。他得想想,怎么把后世的肥料给弄出来。等等,后世的化肥的主要成分是矿物质,比如说,氮、磷、钾等。这些矿物质在后世很常见,但是在宋朝怕是……还没有发现。
看来,想把后世的化肥搞出来也不太可能。
土豆和玉米搞不到,化肥也弄不出来,赵旸受到了打击,趴在桌子上,幽怨地叹了口气:“唉……”
“殿下,你怎么又在叹气?”
赵旸下巴抵在桌子上,一张脸在桌子上滚来滚去。
“忽然发现我什么都做不了。”别人穿越都有系统,为什么他没有啊。
“啊?”曹许惊了,“殿下,你做不了什么?”
“我做不了的事情太多了。”赵旸趴在桌子上,鼓着脸对放在他面前的书吹气。吹起一张纸,脸上不觉露出一抹开心的笑容。
唉,就算他来自未来,知道事情比其他人多,但是也改变不了什么。
算了,多想也无济于事。
“殿下,你还小,肯定有很多事情做不了。等你长大了,就能做很多事情。”曹许见赵旸有些愁眉苦脸,连忙安慰。
“有些事情不是长大了也能做到的。”赵旸刚说完,忽然想到了蒸汽机。等他长大了,倒是可以把蒸汽机弄出来。
“殿下,你要做什么事情,长大了也做不了啊。”在曹许眼里,赵旸什么事情都能做到。
“不,我觉得可以试试。”赵旸坐直身子,恢复了精神,“现在我还小,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说完,就看起书来。
曹许见赵旸又恢复正常,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这时,元松拿着一只信鸽走了进来,“殿下,皇后娘娘来信了。”
“我看看。”赵旸从元松手里接过信,打开一看,见曹皇后叫他老实点,无语地撇了撇嘴,“我什么时候不老实了。”
“殿下,你今天还要去群芳阁。”曹许毫不客气地拆台。
赵旸拿起一本书朝曹许砸了过去,“阿许,你要是跟嬢嬢说这件事情,我饶不了你。”
曹许连忙求饶:“殿下,我保证不说。”
“也不知道阿轼他们怎么样?”
“肯定累死了。”曹许虽然没有下田插过秧,但是他种过地。之前,他跟殿下种地,都把他累得半死,更何况下田插秧。
“等过几日,我们就去太学找他们。”
“好啊。”曹许也对太学好奇,想去看看。
“嬢嬢他们应该也累到了。”赵旸原本想再写信,但是怕打扰曹皇后休息,就放弃了。
亥时,赵旸准时去休息。
翌日,赵旸不用跟晏殊读书,睡到巳时才醒。
苗昭容早就把早膳送来了,是她亲自下厨做的。
早膳一直放在东宫的厨房温着,赵旸醒来后就能直接吃。
他刚用完早膳,就有皇城司的工匠求见。
张茂实和梁寅都跟着宋仁宗去春耕了。他临走前叮嘱过工匠,犁具做好后,第一时间拿去东宫给太子殿下。
赵旸见他要的犁具做好了,迫不及待地在东宫院子里实验了起来。他特意找了一处没有被挖过的地,把犁具套在大黑的身上,他站在大黑身后扶着犁具。
大黑走的很慢,赵旸不需要用太大的力气,犁具就铲起了土。
曹许站在一旁看的心痒痒,让赵旸给他试试。
赵旸走到一旁,让曹许扶着犁具耕地。
曹许之前试过大宋现在用的犁具,他使了好大的力气都没有把土铲起来,但是现在他稍微用点力气,就能把土铲起来,这太神奇了。
“殿下,这犁具好快啊,比之前的犁具好用太多。”
“嗯,要比之前省力很多,达到了我想要的结果。”赵旸对犁具不是很了解。上辈子,在乡下外婆家,曾经看到有三个铲子的犁具,然后就把它画了下来,交给了皇城司。“做的不错。”
被太子殿下夸赞,皇城司的工匠心里非常高兴:“这都是托了殿下您的福,不然小人们也做不出这么好的犁来。”
“我画出来,也要你们能做出来。”赵旸毫不吝啬地夸奖道,“你们做的真不错,我很满意。”
“殿下,您满意就好。”
“这犁具锋利好用,以后农民有了它,种地就会轻便很多。”赵旸一脸认真地说道,“地耕的好,庄稼才能种的好,你们立功了。”
“殿下,我们只是按照您的指示做出来,不敢居功。”
“我说你们有功就有功。”赵旸对皇城司的工匠们做事非常满意,“我不仅要重赏你们,还要让爹爹赏你们。”
皇城司的工匠心里激动狂喜,但是面上却没有显露出来:“殿下,这是小人们该做的。”
曹许对皇城司的工匠说道:“殿下说赏你们,你还不赶快谢恩。”
皇城司的工匠赶紧跪了下来谢恩:“谢太子殿下。”
“起来吧。”赵旸笑着说道,“你们赶紧制造一批犁具出来。”
“是,殿下。”
“对了,木仓有进展了吗?”
皇城司的工匠面露羞愧:“殿下,小人们还没有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