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侍寝当日,说好的太子不近女色呢(展虹霓)


可去年万寿节,亲眼目睹了皇祖父一日罚三王,而太子皇叔安然无恙时。
这个念头便在骆晔的心里松动了。
他觉得自己担不起储君之重,做不到像六皇叔那般四面楚歌还能游刃有余。
如今睿王叔在前面探了路。
骆晔便觉做亲王也挺好。
六皇叔虚怀若谷、贤明仁德,只要他们安安分分不谋逆,总会受到善待。
比起家破人亡,骆晔更想今后也能像现在这样和妹妹说说体己话。
太子把几位宗亲和朝臣给打发了。
关于东宫今年没进新人的消息,也在后宫和东宫的宫人们之间传开了。
小福子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差点没一蹦三丈高,随即一阵风似的刮到了槛儿跟前把这事儿给报了。
还不到用午膳的时候。
槛儿正带着曜哥儿在院子里一面晒太阳,一面吃着膳房送来的几颗橘子。
橘子是南边刚进贡上来的,皮儿都还带着青,吃起来酸甜酸甜的。
大半个院子都是一股橘子皮的酸味儿。
曜哥儿闻得口涎泛滥。
黑黝黝的眼珠子一错不错地盯着槛儿叉起的那瓣橘子,伸手想去抓。
被槛儿躲开后他便拿胖乎乎的手指指着小瓷碟,哇啦哇啦地表示想吃。
“酸,墩墩不能吃,吃了肚肚疼,”槛儿试图用童稚的语言向儿子解释。
曜哥儿两只小手“啪”一声捂住眼睛。
虽说他现在的小身子是需要哄的年纪,可每次听娘用这种逗小孩的语气跟他说话,曜哥儿就有种羞耻感。
槛儿误会了小家伙,以为儿子要表达“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的意思。
她差点笑出声,捏着儿子的胖胳膊。
说他是臭墩墩。
曜哥儿把手拿开,咯咯笑,笑两声又把眼睛捂上,如此反复了几次。
倒搞得像是他在逗槛儿了。
哪怕几个奶娘侍候了小皇孙这么长时间,也还是不得不感叹大公子当真聪明。
槛儿则说他是小人精。
小人精趁娘听小福子报消息的当头,小手往面前小几上的瓷碟里一抓。
抓到一瓣橘子就往嘴里塞。
但奶娘时刻盯着呢,轻而易举把橘子从曜哥儿的小手里拿了出来。
曜哥儿装出不干的样子,坐在娘怀里把小几拍得啪啪响,一点儿也不嫌手疼。
槛儿索性让奶娘沾点橘子汁让他尝。
曜哥儿尝了一口,小脸皱成一团,嘴里吵嚷着:“唰唰唰!啊噗啊噗!”

第244章 太子无赖,“你不看孤,怎知晓孤在看你?”
槛儿这个当娘的最不厚道,院里数她笑得最大声,瑛姑姑等人肩膀直抖。
曜哥儿哼哼两声,抱起奶娘递过来的用哺瓶装的温水咕嘟咕嘟喝起来。
槛儿笑够了,拿手帕试了试眼角。
对小福子道:“没进人就没进人吧,我知道你们是为我着想,但别忘了这件事是殿下、娘娘和陛下决定的结果。
我们院里的人若出去逢人就一脸喜气,别人会怎么想?不知道的还当东宫没进人是我的主意呢。”
小福子等人瞬间懂了,脸上的笑都收了收。
“再者说东宫要添人,也不是只有选秀这个时候,任何时候都有可能。”
这倒不是槛儿不信任太子。
而是不想他们之中任何一个人在外头招惹是非,特意泼的一盆冷水。
东宫没进人,于她而言确实是好事。
槛儿也高兴,可不能表现得太过,她院里的人自然也不能为此得意忘形。
小福子等人方才的确是飘飘然的,为不会有新人来分他们主子的宠。
可槛儿的话一说,大伙儿的理智顿时回笼。
当然,高兴还是高兴。
就是在高兴之余重新意识到了现实局势,心底有了数,人就显得愈发沉稳。
瑛姑姑瞧着忍不住欣慰又感慨,暗道槛儿如今当真是比她还会敲打人。
晚上,太子过来用晚膳。
他现在来槛儿这边用晚膳是家常便饭,寒酥等人伺候起来也愈发熟稔。
只太子今晚似乎有事。
用膳时看了槛儿好几眼。
槛儿刚开始本来打算装没察觉到的,奈何那人的目光越来越强烈。
让她浑身不自在,槛儿不禁凑近了小声道:“您这么看着我做什么呀?”
骆峋面不改色。
“你不看孤,怎生知晓孤在看你?”
槛儿:“……”
槛儿坐了回去!
敢同他耍小气儿,胆子当真越发大了。
骆峋瞧着槛儿红润丰盈的侧脸,再度生出如此感慨,却丝毫没觉得恼。
反倒有几分成就感。
他宠出来的。
旁边有侍膳宫人,海顺与瑛姑姑等人也在。
不过他们不敢乱看。
骆峋神色平淡地夹起小碟中的清炒虾仁吃进嘴里,动作斯文优雅。
就是放在桌下的那只手不甚符合他的气质。
槛儿刚想端起碗扒饭,就感到那只没来得及抬起来的手被一只大掌握住了。
槛儿怔了一下,旋即侧目去看瑛姑姑他们。
又想把手抽出来。
奈何他不松手,槛儿扭头瞪他。
太子爷仍那副波澜不惊的神情,慢条斯理地用着膳,桌下指尖在槛儿的手背上有意无意轻挠了两下。
槛儿不服输,在他掌心挠了回去。
然后就见太子的眸光幽暗了一瞬,指腹移到她的手腕上,轻轻摩挲两下。
松开了。
等用完了膳,槛儿去内室漱口收拾。
太子也进去了。
待两位主子打整好了,海总管很上道地适时领着一帮子人退下了。
槛儿走到太子跟前,扯他腰间的玉佩,“殿下您变了,您不是我认识的殿下了。”
骆峋双手负后,垂眸睨她。
“你认识的孤是何样?”
槛儿忍着笑,假作娇嗔道:“至少不是会在膳桌下动手动脚的。”
“孤没动脚。”
槛儿扯着玉佩将他往自己面前拉了拉:“没有动脚,动手也算。”
骆峋顺势往前走两步,“不喜?”
喜什么喜?喜欢他当着瑛姑姑他们的面在膳桌下对她做小动作吗?
槛儿脸皮没他厚。
“挺难为情的。”
骆峋笑了一下,“那就是喜?”
槛儿知道他就是故意的,不过她大抵也知道他今晚为何这般反常了。
所以槛儿也没恼羞成怒,只假瞋了他一眼,又环住他的腰仰头看他。
“除了宣王府,就东宫没有新人呢。”
他在膳桌上频频看她,不就是想知道她在知道了后院没进新人后的反应?
那她便顺着他。
“嗯……”
骆峋也环住她的腰,低低的鼻音微微托长了点儿,格外得低沉好听。
“没有新人,你可欢喜?”
槛儿自然欢喜。
不过这份喜不仅仅为东宫没进新人。
“单妾身欢喜有什么用。”
槛儿克制着嘴角的弧度,故意说。
“关键得您欢喜,前阵子刚出了对您不利的流言,您就不怕东宫这次不进人,之后会有新的流言传出?”
骆峋:“你也说了,那是流言。”
“那您欢喜吗?”槛儿问,“都有新人,就您没有,您过阵子可会后悔?”
骆峋蹙了蹙眉。
“孤在你眼里是那等好色之辈?”
槛儿抱着他的腰晃了晃,软声埋怨道:“您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骆峋微蹙的眉被她摇舒展了。
顿了顿,他道:“不会后悔,孤说过会与你一道将孩子养大,便不会食言。”
太子爷到底还是比较含蓄,有些话若非她睡着了,他终归说不出口。
槛儿笑着偎到他怀里,“曜哥儿若听到爹爹这样说,肯定会很高兴。”
又轻声补了一句。
“妾身也好高兴。”
骆峋其实方才刚过来以及用膳时好几回看她,便是想知道她在得知东宫没有进人后今日的心情如何。
诚然,他并非是想让她欢喜才不纳新人,而是他本身便不需要再有人。
但能让她欢喜,他亦欣然。
此时听她这么说,骆峋也不禁跟着她勾起了唇角,两人就这么相拥着。
拥着拥着,也不知是谁先动的。
总归亲到了一处。
郑明芷怎么也没想到,今年东宫竟然没有添人,太子他竟然没有纳新人!
为什么?!
郑明芷现今的消息来源,就是每日给她送一日三餐和换洗衣物的宫人。
据他们听来的消息说。
太子是觉得自己还年轻,想先以国事为重,子嗣的事等他有一定能力了再说?
郑明芷气笑了。
这么明显的托辞她不信元隆帝和朝中那帮子人听不出来,可东宫没进人是事实,她没被解禁也是事实!
“你觉得东宫为什么没进人?”郑明芷一肚子的火,冷笑着问霜月。
霜月心里有猜想,却是不敢说,只能道:“殿下……或许有别的考量。”
“别的考量?别的什么考量?”
郑明芷继续冷笑,刚抄好的一页佛经被她给揉成了一团踩在地上。
“我倒是没想到咱们的太子爷还是个情种,没想到那姓宋的小蹄子本事能大到这个地步!要早知道……”
早知道那会是这么一个祸根,她说什么也不可能让那贱婢去伺候太子!
这一年多以来,郑明芷后悔了很多次,后悔自己当初挑了这么一个人。
可之前的后悔基本都只带着对槛儿的鄙夷不屑,觉得那小蹄子是个暖床玩意儿,也就能得意一时。
再怎么也越不过她这个主母去。
然而经历了这半年多的禁足,如今又得知东宫今年一个新人也无。
郑明芷的后悔里就带上了一种惶恐不安。
她不知道太子不纳妾的真正原因,可直觉告诉她跟宋槛儿脱不了干系。
堂堂储君,为了一个女人拒绝纳妾!
这意味着什么?

郑明芷想想就不寒而栗,同时也不理解。
宫里能容得下一个极尽盛宠的女人,却往往容不下一个独宠的女人。
太子难道不知道这样的独宠放在宋槛儿一个孤女身上,她承受不住吗?
他就不怕朝臣参他宠妾灭妻,不怕宋槛儿与她那孽种成为众矢之的吗?!
那人向来心细如发,面面俱到。
这些问题他应该早想到了。
只有可能是他真有足够的理由说服裴皇后、元隆帝,甚至于朝中那些人。
太子的理由是什么?
是什么理由能让那群一点儿鸡毛蒜皮的事都要管一管的言官闭嘴?
郑明芷想不到。
可她知道自己不能一直这样坐以待毙下去,毕竟太子侧妃可是能扶正的。
谁知道那男人会不会色令智昏,寻个由头把太子妃的位置给那小蹄子?
不行,她绝不能让这种事发生!
霜月看出了自家主子的心思。
踌躇了小会儿,劝道:“主子,当下选秀刚结束,老夫人早先说过接下来至少三年殿下不会将您如何……”
“所以我要任由自己被禁足三年?”
郑明芷冷声问。
霜月“扑通”跪地。
“奴婢不是这个意思,只是现今圣上对太子爷的态度大好,连带对宋良娣所出的大公子也极为喜爱。
若我们贸然行动,只怕不但会触怒太子爷,还会触怒圣上,得、得不偿失……
尤其东宫上个月才经历了一桩不小的事,圣上处置了那么多人,如果短时间内再闹出什么事,就怕侯府……”
是的,侯府。
曾经的顺国公府已经变成了安顺侯府,早先的国公府嫡女也成了侯府嫡女。
郑明芷撑着额,闭上了眼。
对于后院其他人如何看待今年选秀东宫没进人这件事,骆峋并不在意。
皆因近段时日后宫在忙着选秀,前朝也没闲着,在忙着今年的乡试。
本朝每三年一度的乡试集中安排在八月十六至八月二十四,期间拢共九天。
第一场主考经义。
第二场考论述判语、内科一道。
第三场考策论。
地方上的乡试朝廷在五月便从翰林院、六科、都察院派了人就任各地考官。
京城一带属宛平县与大兴县管辖。
京城学子通常先参加此二县的县试获得童生资格,再参加顺天府府试及提学御史主持的院试。
取得秀才资格。
之后便是乡试。
京城这边的乡试考场设在顺天贡院,顺天乡试又被称为天下乡试之首。
除了户籍在京城的考生。
也有因某些不可抗力无法返回原籍,或是有资格从外地前来投考的考生。
主持顺天乡试的考官除了翰林院学士,还有詹事府的詹事与少詹事。
当然,科举的最高主考官是皇帝。
太子再得圣宠,这种时候也要避嫌,否则便有僭越皇权、结党营私之嫌。
詹事与少詹事虽为东宫属官,但在是东宫属官之前他们首先是翰林院学士。
是皇帝近臣。
故而他们担任考官合乎礼制。
太子不能插手科举,但他在这场乡试期间也没闲着,元隆帝时不时就会召他去教授他一些科举相关的东西。
另有乡试的筹备、举行流程,及期间与考生相关的琐事也会有人报给他。
九月初六,各地方的考生录取名单及考卷尽数抵京送至礼部审查勘磨。
九月初十。
所有录取考生名单及试卷呈至御前批阅。
九月十五。
皇帝御览钦定。
下旨之前,元隆帝将太子召了去,“你可知今年顺天府乡试亚元为何人?”
骆峋没看过录取名册。
如实道:“不知。”
元隆帝随手将礼部编纂的顺天府乡试名录扔给儿子,“你看看。”
这些名册骆峋事先没接触过,此时闻言他打开后也只看父皇提过的亚元。
便见名册上登录着此人姓名:姜存简,淮安府山阳县民籍生员。
现年十七。
骆峋挑了一下眉。
本朝科举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从垂髫之年考到花甲之年的不计其数,有些人终其一生至多止步秀才。
而顺天府乡试,除了在京的精英学子外,还有不少国子监监生参与。
这些监生多是从地方选拔而来的贡生,其本质便是各地出类拔萃之人。
与这些同场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这位名唤姜存简的少年以十七之龄夺得亚元,说是神童在世也不为过。
不过,这般人物按理该是在此前当地的县、府、院试时便可能引起轰动。
怎生之前一个案首也未曾夺得,却是到了这时候才显现出其才能来?
九月二十五。
乡试发榜。
宋芳禾原打算昨晚就来贡院这边守着的,哪知来了才想起有宵禁这回事。
好家伙,她好险没被五城兵马司巡逻的人当成可疑人物给抓起来。
好不容易挨到宵禁结束,宋芳禾直奔顺天府贡院,发现比她早的大有人在。
所幸他们来得也不算晚。
卯时一到,贡院大门准点儿打开。
一众衙差打着灯笼井然有序地出来,将一群把大门围了个水泄不通的人先行隔开,高声维持着秩序。
不多时。
监临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冯介衡、提调官顺天府府尹崔叙、主考官詹事府詹事陆祥从大堂走了出来。
紧跟在三人身后的,是手捧着桂榜的两名胥吏和搬着梯子的衙役。
一行人浩浩荡荡到了来到大门口,顺天府尹展开明黄圣旨高声宣读。
在场众人齐齐跪听。
圣旨宣读结束,衙役把梯子架到大门外左首墙壁处,两名衙役从胥吏手中接过榜文,将其张贴于墙上。
左都御史等官员确认榜文无误,三位大人面对一众面色殷切的考生及其家人简单陈词一番回了院内。
发榜仪式就此完成。
随着一声令下,被衙差们拦着的众考生及其家人,或是家中的下人蜂拥而上。
宋芳禾和儿子本来还在前排的,哪知竟是一下子给生生冲到了外围。
人多,宋芳禾也不敢使蛮力挤,便只能费劲吧啦地把儿子往前头推。
“你眼神儿好!快看!快看有没有……”
宋文宋武两兄弟也伸长脖子往前面挤,那架势不知道的还当他俩也考了呢。
葛氏在对面街沿上看得一肚子气,
“两个讨债鬼!早先让读书不读!这会儿上赶着凑别人的热闹!不嫌丢人!”
宋樱站在她娘身边,一双眯缝眼滴溜溜地转个不停,眼神在一众学子中扫射。
时而发亮时而目露嫌弃。
听了她娘的话,宋樱随口接话道:“丢啥人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姜存简考上了咱也能跟着沾光啊。”
譬如让她嫁个当官的,做官太太啥的。
“他能考上个屁!”
葛氏不屑啐道。
“八岁就开始考,结果不是考试当天拉肚子,就是考试前摔断手摔断脚。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