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荔景)


“然后霍去病就直接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跑到了匈奴的老巢。他斩获敌人2000余人,其中包括相国、当户的官员,单于的祖父辈籍若侯产,还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
“当霍去病带着匈奴人头回卫青营帐复命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哪怕是一手带出霍去病知道他本事不小的卫青也是大吃一惊。”
“回到长安后,原本内心还想看笑话的刘彻也是大吃一惊,他才知道这个少年跟他舅舅一样也是不世出的天才,第一次出征便是功冠全军。”
“刘彻感叹之余,赏赐更是大方,直接封17岁的霍去病为冠军侯,食邑2500户。”
天幕下的刘彻已经自动忽略完姜宛那些关于他心路历程的描写,脑子里只剩下霍去病的丰功伟绩。
他激动地大笑,“好好好!一个17岁的少年就能有如此的成就与胆识,真是天生的将才啊!朕之后一定要更精心尽力地培养他!他还这么年轻,有他在可保我大汉五十年无匈奴侵扰的隐患。”
刘彻一时间高兴得有些得意忘形,他兴奋地朝向卫青望去,“卫青,你这个当舅舅的也不能不上心啊!我们一起教导去病,务必要使我们的去病比天幕上那位更出色!”
卫青一向是个宽厚人,再加上霍去病还是卫家人,刘彻相信卫青肯定不会拒绝。
就在他信心满满等着卫青的回答后,却见卫青低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会竭尽全力教导好去病的,只是这孩子天生傲骨,之后竟是还敢顶撞陛下,臣斗胆请求带去病回卫府。”
刘彻一下子愣在原地,很是意外卫青的回答。
他竟敢拒绝自己!拒绝自己与他一起教养霍去病,还想带走他!
但刘彻毕竟是刘彻,很快反应了过来原因,卫青是真将那天幕所讲的故事听进去了。
当然他也很可能并不怎么相信,但以他谨小慎微的性格,肯定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尽量在公事之外避免与自己的接触,怎么会愿意像天幕中的那般跟自己一起教养霍去病?
这个卫青!
刘彻很想发怒,但看着卫青那张坚定的脸,他又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罢了,卫青是什么样的人他还不清楚吗?
如果是别的会曲意逢迎的臣子,此时恐怕已经欢欢喜喜地贴了上来,哪怕他真透露出想要睡上一睡,大概率也会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地躺上他的龙床。
可卫青完全不是这样的人,他虽然也很顺从自己,但却从不谄媚,只是尽自己所能完成好自己交给他的任务。
这样好用的臣子若说他不喜欢那是不可能的,可那依旧停留在对才华的欣赏之上。他比谁都清楚卫青不是那些可以亵玩的臣子。
这一刻向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刘彻第一次感受到无力,甚至对于又得了一个将才也没有之前那么兴奋了。
这些个后世之人,写写他和子夫或者其他后宫的美人也就罢了,怎么喜欢编造自己跟大汉的肱股之臣的绯闻,这让他以后怎么面对卫青?!
刘彻只能摆摆手,“随后再议,先看天幕吧。”
如今他只能希望姜宛最后能跟之前讲大唐时末了替自己澄清一下真实的历史。
相较于刘彻大喜之后又迎来大悲的心态,其他朝代的大多数人就只有赞叹与羡慕了。
汉初,刘邦不禁拍掌大笑,“好啊,之前听天幕说我大汉终于击退匈奴虽然已经让朕十分欣慰,但如今听着这具体的战果更是让朕心情震荡。我那不知道几代孙可真是命好,能够得了这两个大将!”
夸奖完他又不由对着臣子挤眉弄眼道,“没想到我那个几代孙竟然为了大局强行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咱老刘家竟然还有这么纯情的人,真是难得。”
然而刘邦没想到的是其他臣子竟是更加厚脸皮,纷纷夸赞。
“陛下一向至情至性,有这样的子孙也实属正常。”
“陛下福泽深厚,上天才会给我们大汉降下这两个不世出的将星啊!”
一旁的吕后不由得翻了个白眼,这老流氓还至情至性?这些人可真是能睁眼说瞎话。
而且这老流氓荤素不忌,男女不忌的性子还遗传给了后代,也真是一点不心虚。
罢了,她看好她的盈儿就是了。
同是少年将军,打下烜赫战功的李世民连声夸赞。
“冠军侯的确是天纵奇才!朕少年时也曾以他为榜样,如果不是知道他20岁就能远拒匈奴,朕当初也不会那般坚定地反对父皇因为害怕突厥而迁都。”
秦,嬴政却有些眼热,虽然他手下也有蒙家兄弟这样的猛将,但是谁会嫌弃有能力的大将多呢?
当然更让他不平衡的是那汉武帝凭什么女人运那般的好,竟然宠幸一个歌女便能附带两个绝世将领。
反观他自己却是被女人害得不轻,就比如他的母亲,只会在当上太后后大肆收刮男宠,甚至还给男宠生下孩子想要抢夺他的帝位,以至于他如今都不愿立后。
而且他还记得那天幕还曾提过这刘彻晚年昏庸,害得刘据和卫皇后自杀。这两人都死了,想必卫家其他人的结局也不太好。
这老天可真是不公!
嬴政难得有点酸,但他不知道的是接下来听到的剧情会让他更酸。
“汉武朝终于聚集了帝国双壁,而后也自然迎来了汉匈的终极之战——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及数万步兵两路深入漠北。最终汉朝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匈奴则元气大伤,从此远遁,漠南再无王庭。”

拯救霍去病的方法
“这一场战役里, 霍去病再次大放异彩。他与左贤王部交战,大破敌军,不仅俘虏了大批匈奴权贵, 还在匈奴的神山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 年仅22岁的霍去病便达成了古代武将最高的目标——封狼居胥!”
“卫青所带的军队也是战果斐然。他们意外遭遇了伊稚斜的主力,于是卫青命令李广和赵食其从右翼进行包抄, 自己则率领公孙贺、曹襄从正面对抗单于主力。只是呢, 意外中的不意外, 迷路候李广再一次迷路了,援军迟迟未到, 但卫青还是率领部众一番苦战之后取得了胜利, 斩获匈奴一万八千余人。”①
“接到战果后的刘彻大喜,喊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寇可往,我亦可往!朕此战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和天下人, 从此以后, 攻守易型了!”②
天幕下, 刘彻一扫之前阴霾,顿时心潮澎湃, 连声叫好。
“好好好, 好一句寇可往,我亦可往!!不愧是帝国双璧!直插匈奴的心脏!”
说着他又吩咐左右侍卫, “对了, 赶紧将朕的骠骑将军请上殿来, 朕要同他一起观看天幕。”
卫青也暂时忘记了之前的尴尬,神色激动。
毕竟为将之人谁不盼着自己能够大胜仗,更何况是这样重大的胜利?
汉武朝之前的汉朝皇帝们也是连声叫好。
刘邦鼓掌大笑,“不错, 那匈奴王也有今天,也该让他尝尝朕当日白登之围的屈辱!”
汉文帝刘恒虽然更加重视百姓民声,不喜兵戈,但也知道只有彻底打败匈奴才是让百姓长治久安的完全之法。
他笑着道,“朕之所以让民众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就是在等着这一天。往后咱大汉终于不用受那匈奴欺压了!”
汉景帝此时则是看着自己身旁粉雕玉琢、刚满10岁的小刘彻,眼中满是自豪,“不愧是朕的儿子!就是有出息。”
一旁的小猪猪也得意地扬起头,“父皇,儿臣之后肯定比那天幕中的汉武帝还要做得好!”
唐贞观,李世民虽然已经很熟悉这段历史了,此时也不由得有感而发。
“汉武帝虽然在民生方面做得不够好,耗费太多民力,但他的确很有骨气。我大唐也要如大汉一般,远拒突厥,要让突厥再也不敢南下牧马!颉利那小子当初从我大唐抢走的,朕早晚要让他十倍百倍还回来!”
贞观群臣们也是一阵激动,纷纷主动请缨攻打突厥。
若不是时机不允许,他们恐怕现在就想直接出兵了!
北宋,赵匡胤一直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重回汉唐容光。
然而虽只听见天幕只言片语谈论他大宋,但很明显不仅他失败了,甚至连他的子孙后代都失败了,并且后来还越来越差,被迫迁都,蜗居南方。
也不知道他大宋究竟是差在哪,难道是没有卫、霍这样的良将?
天幕之前批评过他重文抑武,如今的他早已经改了之前的政策,对武将虽然有限制,但却远不到打压武将,只是卫霍这样的将军却是难得。
如果需要这样级别的将军才能收复河山,那大宋的确任务有些艰巨。
可真的只是这样吗?良将的确难得,但他大宋三百年历史也不至于一个好将军都出不了啊!
然而这时姜宛的情绪却是又突然间低落了起来。
“很快二人带着大军班师回朝,就当众人以为他会继续给两人大肆封赏之时,刘彻的举动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再给霍去病增加了食邑五千八百户,还大肆封赏霍去病的部下,却对卫青十分‘吝啬’,不仅只给他本人赏了千金,对其部下也无封赏。”
“在此之后,汉武帝特设大司马的官职,封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为大司马,还规定了骠骑将军的俸禄与大司马等同。朝野上都在猜测刘彻忌惮卫青权势过大,要抬举霍去病打压卫青。”
“一时间卫青的老友和门客都离开了他,转投霍去病门下,这些人反而得到了官爵。”
说着,姜宛还叹了口气,“唉,这真是自古君心难测啊!”
刘彻的被姜宛这段话打击得脸再次黑了,他想要让姜宛证明自己的清白,说他对卫青真的只是君王对大臣的倚重,但他想听到的可不是自己作为君王如何防备打压“权臣”卫青。
这一次刘彻是彻底忍不了了,当即怒斥,“这天幕真是一派胡言!朕怎么可能心胸这般狭窄!”
说着他转过头望向卫青,“爱卿,朕与你也是相处了十多年的情谊了,朕的为人你很清楚,虽然大大小小的毛病不少,但绝不是胡乱打压有功之臣的人。”
“更何况朕真要打压你,又怎么可能抬举你的外甥。看你跟去病的关系,朕这难道不是多此一举?”
卫青这一次倒是没多犹豫,直接回道,“陛下放心,臣不会将天幕所言当真的,臣了解陛下。更何况哪怕陛下真这般做,肯定也有自己的道理!”
而就在这时,姜宛也是话锋一转。
“但实际上是这样吗?小说很快将故事线回转到了卫青刚班师回朝之时。”
“经过几年的纠结,刘彻终于弄清了他对卫青的感情,刘彻作为帝王能委屈自己一时,但也不可能委屈自己一世。于是在班师回朝的庆功宴上,他借着酒劲,带着卫青上了城楼,俯瞰整座长安城。”
“刘彻手指向长安城,兴奋地对着卫青道,‘爱卿,朕打算设置大司马一职,掌管大汉的军国大事,从此你的地位只在朕一人之下,朕将与你共享这万里河山!’”
“卫青不是傻子,这些年的相处,他也能感受到刘彻对自己的别样的感情,然而刘彻不说他就装作不知道。然而如今看着刘彻的模样,他如果不阻止他们恐怕就真的要到无可挽回的地步了。”
“他自* 小虽然已经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子,但对于原则上的事却不肯退步一分。就比如这以色侍人的事,他可不想以后进佞幸传。”
“卫青当即俯身跪拜,对着刘彻言辞恳切道,‘陛下,臣已经受了足够多的赏赐,岂能再接受这样大的权力?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刘彻很聪明,一听便知道卫青是何意,他竟然直接拒绝了自己!没有丝毫犹豫!他捧着一腔真心到他跟前,卫青竟然那般轻易地就拒绝了自己,难道他对自己一点心都没有?刘彻到底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傲气、自尊甚至比别的帝王还要多。”
“他冷笑一声,‘卫青,你真以为朕非你不可吗?’说完,他便扬长而去。”
“而后刘彻便开始了之前提到的操作,然而在看到卫青受到别人冷落之时却是又开始生气心疼,甚至还为他不值。这群人果真是趋炎附势,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只有他能发现当时还是骑奴的卫青不是池中物。他想只要卫青愿意向自己低头,他就会给卫青更多的珍宝,更大的权力,让那群趋炎附势的狗东西看一看。”
“然而,卫青却始终没有来找他,每日上完朝便自顾自地离开,仿佛周遭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毫不相干。刘彻见了心中气急,并不想自己就这么低头,只是他知道如果继续等下去,卫青这个倔驴是不可能低头的,那么他和卫青可能就真的这般离心了。”
“于是最终他还是一同封了霍去病和卫青为大司马,只是他心中依旧别扭,才会又特意规定骠骑将军的俸禄与大将军完全一样。”
“对此无辜躺枪的霍去病很是不解,他一向敬重舅舅卫青,实在是想不通陛下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门客告诉他,武帝大概是忌惮卫青势力太大,所以有意打压他。霍去病一向暴脾气,哪里是能够忍下去的?他直接跑到武帝面前质问他为何要打压舅舅,明明他从来不结党营私,供养门客。”
“刘彻被霍去病质问非但不恼,反倒还饶有兴致地询问这些抱怨是不是卫青说给他听的,得到霍去病否定的答案后,他叹了一口暗骂自己的天真。随后他摆手让霍去病回去,并且直言,小孩子不要管大人的事。”
“霍去病还想再争辩两句,但是见到姨夫有些落寞的神色他还是闭了嘴,他知道刘彻不是忌惮舅舅而打压他,他们两之间应该是发生了他不知道的事,而且这事他根本管不了。”
“刘彻和卫青便一直这般冷战了下去,两人就仿佛成了纯粹的君王和大臣,直到两年后霍去病的突然间离世!”
这句话顿时让天幕下的刘彻和卫青都歇了别的心思,满脑子只剩下霍去病怎么可能两年后就去世,他那时候才24岁啊!
哪怕如今的霍去病还没有展现出如天幕所说的那般才能,但是刘彻依旧心痛不已,他的少年战神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去世?
刘彻当即喊出声,“究竟是谁下得黑手,朕不信一个身强体壮的将军会二十岁出头就死了。”
卫青作为舅舅则是更加心痛不已,霍去病是他姐姐的私生子,而后姐姐另嫁他人,去病身份尴尬,于是小的时候去病大多数时候都住在他家,由他照养。
别说去病如此的出息,哪怕他一无是处,卫青也不愿看见自己的外甥早逝。
他低声道,“去病他……不可能,不可能!”
而此时刚好被侍卫带来的霍去病也听到了姜宛的这句话,13岁的少年身穿锦袍,顿时愣在原地。
这意思是说他只有11年可活了?可他如今才13岁啊!
不过霍去病到底是霍去病,哪怕他只是一个13岁的少年,他很快回过神来,来到殿中,对着汉武帝道,“陛下不必为臣担忧,马革裹尸就是将军和战士的宿命,臣早已经有了心里准备。为陛下战死沙场是臣的荣幸!”
刘彻听到这番话,内心不可谓不震动。
臣子尽忠的话他听过很多,但却都不如眼前霍去病的话那般的真诚,真正将生死置之度外,更何况霍去病只是一个13岁的少年!
他很想劝霍去病一句要不等他过了24岁再领兵攻打匈奴,但话到嘴边却又咽了下去,他知道不仅他自己等不了,大汉等不了,甚至霍去病本人也等不了。
于是最终刘彻只摆摆手道,“你也别着急,天幕既然出现这就是变数,这姜姑娘应当会解释你的死因,我们好好听着,到时候肯定能让你避开那祸事。”
霍去病虽然不怕死,但也不想死,闻言点点头,退到一旁。
于是一时间,刘彻、卫青和霍去病三人都全神贯注地看向天幕。
好在这一次姜宛也并没有让他们失望。
“对于霍去病因何而亡后世的猜测有两种,一种是因病而亡,毕竟霍去病少年从军,长时间风餐露宿,不吃不喝,自然很容易得病。还有一种说法是霍去病在行军途中喝了路边的不干净的水,感染了瘟疫。”
“说真的霍去病的早逝真的是我们所有人心中的痛,毕竟是这么惊才绝艳的少年将军,大家都很好奇如果霍去病不死他之后能有什么成就。所以网友们都一直调侃说要是能穿越到汉武朝,一定要带上一板抗生素挽救霍去病的性命!”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