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荔景)


“这时出去义诊的孙思邈也终于赶了回来,最终将女主从鬼门关中救了出来。李世民则更加相信长孙皇后的话,相信是他们母子命格相冲,所以才有此劫难。哪怕女主醒来之后如何求他,他都不愿将李治还回去。”
“女主彻底心死,她憎恨李家夺取了杨家的天下,更加憎恨哪怕是这样自己却还是下不了决定杀了李世民为父报仇,于是她只想远离这个让她伤心了一辈子的皇宫。”
“然而李世民怎么可能轻易让她离开呢?于是两人一直上演你逃我追的戏码,李世民更是手段频出,软硬兼施,甚至将女主打入了冷宫,让她好好反思。”
经历了最初的尴尬,再加上之后的爆炸讯息,李世民本来对这尴尬的剧情已经免疫了。
他想小说胡编乱造就让他胡编乱造吧,只要能告诉他两个孩子究竟是为何相争就行。
然而这一刻李世民还是无奈了,他怎么就不懂这剧情呢?
如果真想挽回一个女人,难道不是封她以高位,给她华服珠宝,甚至还要封她的家人当高官,虽然隋朝皇室不能用,但是杨氏族人还在呢!
就比如他现在可是将长孙家和高家都高官厚禄地养了起来,有才华的更是委以重任。
像小说里那“李世民”的做法,能追到女人才怪!
不过李世民很快便没有心思吐槽这些了,因为他最关心的剧情出现了。
“两人就这么虐来虐去,一直到贞观十年,皇后长孙氏的阴谋才终于败露,原来当初竟然是她串通算命的和尚,又派人阻止了孙思邈返回皇宫才有那一遭。”
“愤怒的李世民终于认清了这个表面和善、实则心思歹毒的发妻的真面目,下令将其赐死,当然为了维持皇家颜面,对外宣称病死。”
“而这时经历夺子之痛的女主也已经黑化,她并不打算就此放过长孙家,她开始挑动李承乾和李泰两个人的野心,让他们兄弟相争。她一边在李世民面前夸奖李泰有帝王之才,让李世民宠爱李泰,一边派人引诱李承乾堕落,并且在他耳边不断宣扬李世民如今更加宠爱李泰,李泰早晚像他的父皇那般取而代之。”
“最终李承乾忍受不了过着担惊受怕,每天都担心自己被取而代之的生活,最终他决定效仿自己的父皇发动政变,让李世民也成为太上皇。”
“然而李世民终究不是李渊,很快他便识破了李承乾的阴谋。李承乾被废,李泰却也没赢,因为他得意忘形了。他看出了父皇宠爱李治,便猜测父皇其实是想传位于李治,于是便说出了那句‘我若登基,到时候就杀了自己的儿子传位于李治!’的话。”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彼时的李世民只是因为李治年幼便被抱养,所以愧疚,他深感皇权也是一把枷锁,只想让李治过上无忧无虑的贤王生活。”
“李世民很快察觉到了李泰的狼子野心,知道他一旦上位,几个皇子都活不了。于是慈父心发作的李世民一番纠结下,最终选择了15岁的李治作为太子。”
“然而李世民纵有慈父之心,想要保住李承乾和李泰的命,但是李承乾在他被废的第二年便在流放地抑郁去世,李泰在李治上位后也没两年便去世。”
“女主的挑拨离间自然不可能一直瞒住,李世民在一个偶然机会发现了,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心爱之人已经变了,再也不像从前那般善良纯真,两人大吵一架。”
“面对李世民的质问,女主也丝毫不怵,直接反问回去,是他将自己强留在宫中受尽欺辱,才让她变成了如今的这样。”
“最终李世民落荒而逃,两个人也就此决裂。而后李世民开始干出如同甄嬛传里大橘一般的动作,开始寻找与女主长得相似的年轻女孩作为替代。”
“于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就这么进宫了。”
“唉,不得不说每次看到这种情节我都想吐槽,作者们为了硬贴历史真的是尽力了,曲里拐弯的各种理由都能编造出来。”
听了这么久,聪明人早已经能分辨出哪些是作者编撰的剧情,哪些又是真实的历史。
于是乎,他们很快将这段历史大致拼凑了出来。
贞观十年,皇后早逝,李承乾和李泰兄弟相争,李承乾造反,李泰口出狂言要杀子传弟反被李世民厌弃,而后他立了嫡幼子李治为太子。
不过这怎么还有武则天的事?她难道不是李治的皇后?等等,难道?
当然此时的李世民已经无心去想什么武则天,妻子、三个儿子的一条条炸裂的信息让李世民面如土色。
他不由得想到玄武门那夜,他的父亲也是这般对他说的,他今日做了杀兄逼父之事,焉知明日他的儿子不会这般做?
他那时并不当真,有建成和自己这个前车之鉴,他肯定会教导兄弟两友善相处,可难道原本的历史里他们兄弟竟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而且皇后在贞观十年就因病去世了?她那时候才三十六岁啊!怎么可能?!
这难道是他的报应吗?让他中年丧妻丧子!
他顿时再次向长孙皇后望去。
“观音婢,朕一定为你广纳天下神医,为你诊治,一定不让你早逝。”
此时长孙皇后也是面色苍白,然而却不是因为听到自己的死讯,而是听到了她两个孩子自相残杀的真相。
听到丈夫担忧的话,长孙皇后却是摇头道,“生死有命,哪用强求?臣妾的身子臣妾知道,那都是老毛病了。”
长孙皇后本来就是老来女,先天不足。
再加上她童年被赶出家门,虽有舅舅照顾,但难免心中担惊受怕,再加上幼时生过一场大病,虽然最终熬了过来,但是却在肺上留下了病根,一旦天冷气疾便容易发作。
嫁给李世民后他们年纪尚小,再加上那时窦太后去世,李世民便为其守孝三年。
然而等到同房之后,丈夫却是精力旺盛,三年之下接连生下李承乾、李泰和李丽质。
如此一番下来,她再次生了重病,那时她甚至都差点以为自己要挺不过来了。
李世民那时到处为她求医问药,甚至行军返程途中也会去佛寺为她祈福。
当然最终她还是挺了过来,一直到李世民登基后,她的身子才缓了过来,这才又怀了孩子。
只是她自己也知道她身子亏损严重,并没有什么长寿之相,再有十年便去世,其实早在她的意料之中。
只是她不能接受的是她的孩子也那般早逝,体弱多病。
如果没算错的话,承乾怕是二十几岁就去世了。
她当即道,“臣妾本不欲兴师动众,可是承乾是太子,他的身体关乎江山社稷,妾不管未来他会不会如天幕所言那般,但他现在依旧是太子,请陛下为太子寻找良医。”
李世民知道妻子的慈母之心,忙安慰道,“观音婢,你放心,朕不会为还没发生过的事迁怒承乾的,朕会为你和承乾都寻找神医医治!”
然而说话的同时,李世民心中也没什么底气,太医院里的太医已经代表着大唐医术最高的水平了,所谓的隐士神医也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哪怕是天幕里提到的孙思邈,他也曾多次请来为妻子医治,医术水平的确天下最高,然而却也没真比太医们高多少。
之前观音婢重病,他也只是嘱咐让观音婢好生将养着,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他突然望向天幕,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升起。
天幕不准他们探听涉及到他们自己的相关历史,可是这本小说却是姜宛主动提起,他能否引导姜宛说出一些更多的事呢?
李世民向来敢想敢拼,很快组织了一番语言便发送了弹幕。
【七世纪最强谈及生物:主播,这算算年纪太子李承乾那时候也才二十来岁,怎么去到流放地就死了呢?哪怕遭受打击应当也不至于这么快就死了吧,是不是本身就有隐疾。】
姜宛本来就很想吐槽这段剧情,顺便为长孙皇后一家澄清一下,毕竟他们真是被黑得太惨了。
从以前的古早电视剧,再到现在的小说,只要杨公主当女主,长孙皇后就基本上逃脱不了成为恶毒女配的命运,人家一个千古贤后真是招谁惹谁了!
见到“李世民”的问话,她正好接过话茬。
“李二陛下果真是慈父!一眼就看出了自家崽身体不好。李承乾死得那么早肯定不会是因为他政变失败被废,当然这大大加速了他的死亡,但本质上还是他身体不好。”
“至于原因嘛,自然要从遗传学上来解释。长孙皇后身体不好,李二本人也没好到哪里去,两两一叠加直接雪上加霜了。”
“据现在的史料证明,长孙皇后患有无法根治的气疾,用现有的医学观点来看应当是肺有点问题,其次她孩子生得实在是太多了,从18岁开始生,连续三年每年一个,李世民登基之后频率慢了点,但也是两年一个,生了四个孩子。”
“生孩子不仅对女人是闯鬼门关,生产过后对女子健康也是极大的消耗,这样的强度别说是长孙皇后这样体弱的女子,健康女子也扛不住啊!”
“所以贞观八年,长孙皇后在生下最后一个女儿后不久便得了重病,拖了一年后最终在贞观十年香消玉殒。”

大唐小女医
李世民刚听到自己和观音婢还能有四个孩子时是高兴的, 毕竟华夏一直讲究多子多福,然而很快随着姜宛的讲述他的心情便沉重了起来。
所以观音婢竟然是因为生孩子太多才导致她的病情雪上加霜,因而早逝的吗?
如果这样的话, 那他宁愿跟观音婢不再有孩子, 反正如今两个皇子一个公主也已经够。
他当即拉住身旁的妻子,“观音婢, 生完这个孩子我们就再也不生了!”
长孙皇后此时却并没有那么关心自己为什么早逝, 她只是在心中轻叹, 原来她的孩子身体那么差,是她导致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 她是不是就不该生下他们?
就在长孙皇后不断开始怀疑自己时, 姜宛又在这时缓缓开口。
“当然李世民的基因也就那样,虽然看着身强体壮,能行军打仗, 但实际上他老李家有遗传的风疾, 从我们后世的角度来看, 大概率就是我们现在所说高血压或者心脑血管疾病。”
“然而在现代高血压一般五六十岁才发作,但是老李家不少人二三十岁就开始犯病头疼。”
“比如李治, 据说十几岁久开始头疼, 三十多岁就经常犯病,不能处理政务, 只能让武则天代为处理, 四十多岁五十岁的时候竟是一度失明。至于李世民三十岁刚登基时就生了重病, 差点以为要撑不过去,五十岁时风疾越发严重,据后世推测他可能就是病得受不了了才会去吃那天竺高僧所谓的长生不老药,最后反倒让自己死得更快。”
“当然除了唐初的几个帝王以外, 唐顺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等等都有患有风疾的记载,甚至连长寿活到七十几岁被大家认为健康无比的李隆基也有头痛的记载。”
“除了遗传因素,其实想想老李家的饮食习惯,这也太正常不过了,重油、重糖、重盐,全是高热量不健康的食物,他们老李家不犯病谁犯病?正因为这种饮食习惯,根据史料,后代专家还推测不少皇帝患有糖尿病等等疾病。能活这么久,也多亏你们是皇帝能够养尊处优了。”
“正是因为李唐皇室有着严重的慢性遗传病,所以不少皇帝都喜欢丹药,21个皇帝里至少11个有记载服用丹药的记载。除了皇帝本身想要长生不老之外,他们的遗传病应该也是原因之一。”
“至于刚才提到的李承乾为什么死得那么早,据史书记载他从小身体就不好,而且之后还患上了腿疾,有说是他骑马打猎之时不小心摔伤了,也有人猜他是得了糖尿病,有了并发症糖尿病足。”
“总之他身体本就不好,再加上太子之位被废心情郁卒,综合因素下便在被贬的第二年去世了。”
李世民听罢已经是悲痛万分,他虽听不懂那些什么遗传、高血压等等,但听明白了姜宛的意思就是这些病他们每一代从生下来那一刻就有,躲不开避不掉。
上天为何要待他李家如此的残忍?
然而姜宛接下来的话却让李世民更受打击。
“其实李世民的几个儿子还算活得长了,李治虽然是个病秧子但却奇迹地活了五十几岁,比他爹还活得长。李承乾也活了二十多岁,如果不是政变失败,估计还能多活一阵。李泰这个小胖子,虽然路都走不利索,但也活了三十几岁。”
“但他和长孙皇后的四个女儿着实更惨了,贞观七年大女儿长乐公主李丽质嫁给表哥长孙冲,婚后她为长孙家生下儿子长孙延。然而她身体本就不好,再加上过早生育致使身体受损贞观十七年就因病去世,年仅23岁。”
“三女儿晋阳公主李明达贞观六年出生,长孙皇后死后,太宗怜其幼亲自抚养,是史书中记载的唯一一个由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其很是聪慧,与长孙皇后十分相似,甚至还写了一手与李世民十分相像的飞白书。然而这位备受宠爱的小公主在贞观十七年前后去世,年仅十二岁。据记载这她应当是遗传了母亲的气疾。”
“另外两个公主活得稍微长了些,城阳公主应当活了四十岁出头,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则活了二十九岁。”
“不得不感叹一句,在生死面前,哪怕是金枝玉叶的公主也无可奈何啊。”
这一刻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手不约而同再次握紧,随后转头对视,互相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绝望。
特别是长孙皇后作为一个母亲,更是难以接受,一时间脸色苍白,差点晕了过去,全靠身旁的李世民和侍女眼疾手快扶住了她。
看着这样虚弱的妻子,而且她还怀着孕,李世民连忙激动地大喊,“传太医!传太医!”
不过长孙皇后终究是个坚强的女性,缓了片刻后她就清醒了过来,眼神比之之前还要坚定。
她听那姜宛的语气提起那些病时,那般的窸窣平常,想必后世肯定已经有治疗之法。
天幕既然出现,那便是给了他们一线生机,她一定可以探听到。
长孙皇后其实也有与天幕沟通的权限,但是因为考虑到她和众大臣一起在朝上,而且丈夫还在身侧,她一向是闭口不言,不想给人牝鸡司晨,越俎代庖的印象。
然而此时她却是不管不顾了,直接自己发弹幕。
【凰后:主播,请问这些病症可有医治之法?】
大概是慈母之心太过感人,姜宛似有所感一般第一时间便看到了。
她摸了摸自己的头道,“我也只知道一些皮毛,比如吃饭的时候少油、少糖、少盐等等,具体的也不太清楚,我家中的长辈得了这些慢性病都是长期吃药,再加上注重饮食,多吃蔬菜,多运动。”
长孙皇后听完还是不免有些失望,但也知道姜宛并不是大夫,能知道这些已经很是不容易了。
她忙让人把姜宛所说的注意事项记下,然后望向李世民和两个孩子,“从明天起我们一家都调整吃食,然后每天都要运动。”
姜宛说完也有些不好意思,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她才发现自己好像真不了解这些病该怎么防治。
不过她突然间灵光一闪,她好像之前看见了一本名叫《大唐小医女》的种田文,讲述的是年轻的主治医生穿越到了大唐贞观年间的一个普通农家女身上。
她凭借着自己的医术,不仅带动着一家发家致富,还到处看病救人,在大唐传播了无数现代医学知识,而且有一段便是她去到皇宫亲自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诊治。
而且她记得书封上还有专业医生评价,作者本就是专业医生,基本功过硬,
这般想着姜宛当即翻出了那本小说,然后对着镜头道,“这里有一本唐穿种田文《大唐小医女》里面的女主角是现代医生穿越,在大唐贞观运用现代知识救治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太宗、长孙皇后,改变了他们早逝的命运。”
“作者是专业医生,所以写小说并不是一味开金手指,其中的治病原理也很有参考意义。”
“而且她还在大唐科普了男女怀孕的知识,教他们该如何尽可能避孕,比如女子的排卵期是大概是哪段时间,这段时间就会比较容易受孕,避开的话就能够一定程度避孕。”
“她甚至还在大唐做了第一例剖腹产手术,帮助了难产的产妇顺利生下孩子。”
“她还向大唐人民科普许多后世的医学常识,比如将水烧开再喝就能避免很多寄生虫病。又比如她向人科普了近亲结婚的危害,特别是当时表兄妹结婚的情况盛行,大大增加了遗传病的风险。多说一句,因为女主的这一科普还直接搅黄了长乐公主和长孙冲的婚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