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靴贵,她那会儿又正好长身体,脚长得快,所以她爸买的时候特意买大一号。
穿上脚晃里晃荡的,不怎么好走,拉链还很难拉,每次穿起来都得费吃奶的劲。
一家三口整得这么隆重,当然不是去吃普通西餐。
那家高档西餐厅请来不知哪儿的外国名厨来准备一年一次的全套圣诞大餐。
据说是法餐还是什么来着,时代久远,禾嫒尺已经记得不是很清楚。她只隐约想起自己吃饭的时候,旁边有外国人在拉小提琴。
上菜方式和平时自己在家里,或是在一般餐馆就餐时都不一样。
都是先上一份,吃完撤掉,再换一份上。
禾嫒尺带着脑海中的印象在网上搜了搜,大致确定自己小时候跟父母一块去吃的圣诞大餐应该是法餐。
“100一顿在鹏城吃法餐应该不太可能。”毕竟她小时候跟父母去吃圣诞大餐的时候,人均也不止这个价。
整顿牛排吃吃应该还行。
说吃就吃。
因为禾嫒尺没在鹏城吃过牛排,所以去之前,她这个探店达人居然打开自己平时常用的笔记平台,开始搜其他美食号的牛排推荐。
“太贵的不行,价格超一点我可以补,最好人均不要超过150……”
“哎。”
刚从牛排店走出来的禾嫒尺叹了口气。
这家店的牛排不好吃。
但这次禾嫒尺却没法像以前那样,很肯定地觉得是这家店的问题。
她从小到大,吃牛排的次数不多,每次吃都觉得味道一般般,所以很难明白到底是自己不喜欢吃牛排,还是别的其他原因。
刚才这家牛排店是新店,中午还有优惠套餐,138包括一份原价128的牛排、意粉、饮料。
禾嫒尺觉得牛排吃起来有些老,意面没什么味,饮料太甜。
想了想,又在点评看商家评价,似乎大家给的评分都不低,基本都在4星以上。
但是仔细看评价,好评内容似乎都是给服务和环境,和味道关系不大。
低分评价当然也是有的,评价内容跟禾嫒尺的感觉差不多,也是觉得肉老、意面调味一般、饮料不好喝。
结果发评人被非商家的路人号怼了,说他一百多在鹏城想吃什么好牛扒,不晓得多花点钱去好餐厅吃吗?
“……”
“或许在鹏城一百多真的吃不到好牛排吧,但是人均138很少吗?”
感觉自己被扫射到的禾嫒尺有点郁闷,西餐好贵呀。
她尝试用记忆中自己吃过最贵的那顿圣诞大餐的味道作为标准,想比对一下贵的和便宜的区别在哪儿,却发现自己想不起来那是什么味。
毕竟这事已经过去接近二十年,那会儿她才上幼儿园呢。
不过好在她不记得,有别人记得。
禾嫒尺赶紧用新手机联络妈妈。
“妈,你还记得小时候带我去吃圣诞大餐的事吗?”
“嗯,记得,怎么啦?”
“有吃上牛排吗?好吃吗?”
“哈哈,说起这事才好笑,那天一顿饭吃到晚上接近九点钟,上来一堆菜根本没吃饱,刚出餐厅门你就说难吃,最后拉着我们去大排挡吃炒粉……”
听着妈妈在电话里回忆过去的事,禾嫒尺脑海中的记忆也逐渐清晰起来。
那顿一家三口盛装出席的圣诞大餐不好吃。
难怪之前她死活想不起来这顿饭什么味,因为里面所有的东西都尝不出来味道,仿佛大厨全程忘记放盐。
主食可以自己选鸡排、牛排、或是鱼排。
禾嫒尺要的鱼排,妈妈是鸡排,爸爸是牛排。
禾嫒尺那么爱吃鱼的小孩,端上桌的鱼排居然尝过一口就不肯再吃,给她爸了。
据说牛排是三种主食里味道相对好一些的,但也很难吃,嚼不动。至于其他菜,从前菜到饭后甜点,还有火鸡什么的,看起来都异常精美,吃起来都很奇怪。
有意思的是,这顿饭明明不好吃,但禾嫒尺的爸爸妈妈两个大人谁都不好意思直说。就连饭后外国主厨带着帮忙翻译的经理过来问候时,他们也礼貌地说,味道不错。
没吃过嘛,总不能怀疑是别人的问题。
人均消费是普通餐厅的接近十倍,摆盘讲究,就餐现场还有小提琴和钢琴伴奏,这个味道应该很好才对吧?
一家三口花钱没吃着好吃的,憋闷得很,却像是被捂了嘴不能说一样的难受。
最终说破这一点的还是当时只有几岁的禾嫒尺。
在大餐结束离店之后,她终于憋不住开始小声逼逼。
“爸爸,这个店的东西好难吃呀,为什么这么贵还这么难吃?”
“我也不知道呀,应该好吃才对呀。”
“妈妈,我没吃饱,饿。”
“你全部菜上来都只尝一口再丢给你爸,能不饿吗?”
“太难吃啦,我吃不进去。”
“真饿的人哪有吃不进去的东西,你就是没饿过!”
最后,三个穿着光鲜亮丽的人又跑去大排挡狠搓一顿才回家。
打那以后,禾嫒尺她爸也没了钱,后来再没带家人去过西餐厅吃饭。而那家据说全市最贵最好的餐厅第二年开始就没再举办圣诞大餐,又没过多久,倒了。
小时候尝过的西餐难吃,就代表所有西餐都不好吃吗?
刚才吃的牛排味道不好,难道是牛的错吗?
禾嫒尺不觉得。
吃到味道不好的东西,禾嫒尺心情不好,心情一差吧,就开始钻牛角尖。
“我就不信在鹏城138吃不到好牛排!”
138好多钱呢,之前她没有APP的时候,经常在家里自己煮点速食或是面条吃,配上青菜鸡蛋调料等,要是完全不外食,138能花差不多一两周。
回到家的禾嫒尺嘴里叼着10块钱6根的冰糕,开始在网上搜人均100左右的牛排店。
“这个价位的牛排店好多啊,让我看看想吃哪家,哦?这家店新开的,收藏一下,还有这家……”
她打开小众点评收藏一通,又挨个打开商家评论区,看哪家评价更好更客观。
“不行,这家店评论区里有一大排一级小号在底下夸,这么小的号只在一家店发过评价还图文并茂,肯定是刷的分。”
“这家好像好一些,评价的号等级也高,要不试试?等等,底下有评论说谢谢商家的霸王餐,这家店做过活动吗?”曾经做过霸王餐活动的商家一般评分都会比较高,毕竟吃人的嘴短,只要不难吃,都会给五星,或是四星半的好评。
“嗯……这家好像评价还行,复制名字在小紫书上也搜一下,看看小紫书上有没有差评排雷笔记。”
禾嫒尺一家家店铺往下翻,不停在平台内筛选自己想要的信息,看起来忙得很。
其实她钻牛角尖的劲已经过去大半,至于现在还在纠结牛排的事,主要是想填补自己在这块的美食认知空白。
例如说她在吃到难吃的馄饨的时候,她能尝出来是馅的问题还是皮的问题,或是汤底的问题。
甚至能大概分清楚问题出在哪儿,是东西不新鲜,皮被冷冻过了?还是馅本身拌的时候调味料没加对?
再比如她在吃到难吃的水煮鱼、烤鱼的时候,也能分清楚是做法、还是调料、或是鱼本身鲜度的问题。
之前在阳朔吃醋血鸭的时候也一样,尝过全州的醋血鸭,她才知道在崖边鼎锅饭的醋血鸭不好吃是因为加的醋水不一样。
但是尝到难吃的牛排时,她却分不清问题出在哪儿,甚至可能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味觉的问题。
因为她没有这块的美食认知基础知识。
说白了就是吃得少。
换做以前,挑嘴的禾嫒尺尝过不好吃可能就会直接给这个食物打上难吃标签,以后再也不碰,毕竟吃难吃的东西也是要钱的。
现在嘛……
她每天吃饭可以报销一百块呢,哈哈。
不过得吃完才能报销,也不能挑难吃的去尝。
为了自己的味觉不至于上刑,禾嫒尺在网上挑得很认真。
甚至为此,一直单打独斗的她还顺着网络营销的线,摸进鹏城好几个美食探店群里。
获得APP之后又是写笔记又是拍视频的,由于本身APP就自带任务和广告发布功能,不需自行接单,禾嫒尺当美食达人那么久,都没想过要加过当地探店群的事。
倒是现在为了牛排才加的群。
进群的她仿佛发现什么新大陆。
之前在点评上分辨哪些店刷过评论或是买过营销,得仔细看店铺评价。现在不用,近期新营销的店到底都是哪几家,直接看群聊天历史记录就行。
而且群友们虽说在社交平台接过单之后,会按照单主要求夸夸,但是到了群里,他们就会开始说真话。
目前禾嫒尺这个群里的探店博主大多分两种类型。
一种是专职干这个的。
专职干探店博主初期其实很累,毕竟号没起来之前拿不到什么钱,最多也就蹭几顿免费餐吃,偶尔接几单有收入的,钱也不多。
所以有些探店博主为了起号,会接很多单。他们手里通常会加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派单群,多的时候,甚至愿意主动一天接4~5单广告。
分两个号发,这样能多赚点钱,或是多点曝光率。
问题来了,人的胃就那么大,要是一天接那么多单,东西哪儿就吃得完呢?
所以,才会出现某些店里有网红用食物拍过照之后不吃的情况。
不是东西难吃,有时是真吃不下了,拍完照还得赶去下一家继续拍。
还有一种是兼职探店博主,干这行赚钱是次要,主要是觉得好玩,还能吃免费餐。
他们多是真吃,也不会浪费食物,吃完在各平台上会按照单主的要求发美图夸夸,但是跑到群里却会说真话。
例如:“上次那家接待我们的烤肉店肉品质不错,服务也很好,就算以后没活动我也想再去一下,你们下次看到活动也可以报名参加呀。”
或是:“那家新开的炸串店真的味道很一般,但是给的钱还行,你们对串的味道别指望太多,下次有单要是给的钱多还能接一下,为了吃的报名倒是没必要,不好吃。”
人还怪好的咧。
不过以上两种需要加群才能接单的探店博主其实粉丝都比较少,千粉以下。
小紫书千粉以上的探店博主其实已经算半步入行,万粉以上的博主不需要加群也能接单,他们有自己的人脉和单独报价,不会在群里接这种小单。
禾嫒尺翻了翻聊天记录,根据大家聊天内容能发现,其实有好些买过营销的店味道服务等等也是不错的,买营销只是为了让店铺更快在鹏城站稳脚跟,倒不是难吃没人吃,才想着做宣传。
不过买营销的店通常人均价会略高,至少比同类没买营销的店高一些。
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接下来好长一段时间,打进组织内部的禾嫒尺每隔上两三日,就会根据群友推荐去各种新地方探探店,主要还是尝尝不同店做的牛排。
美食探店群里的群友大多有经常在外就餐的习惯,推荐的店确实比小众点评的评分还靠谱些。
她在鹏城尝到价格不贵只需几十块,因为料理方式不错,能把较差的肉做得好吃的牛排。
也尝到100~150左右,符合大众期望值味道的牛排。
只是不知怎么回事她总觉得差点意思,每次吃牛排时,都没有那种尝到美味的惊艳感。偶尔,她会思考自己是不是中国胃,所以吃不惯牛排。
“不应该啊?”
禾嫒尺挑食基本只挑不好吃的东西,泰餐、韩餐、日料、她都能吃。
至于西餐——
她也曾喜欢过的。
毕竟长这么大,她也不可能除了那顿难吃的圣诞大餐以外,再没尝过西餐。
小时候因为家长忙,禾嫒尺曾经在外婆家寄住过一段时间。
那时候父母可能怕她在外婆家过得不自在,逢年过节会给她一些零花钱用,过年的红包也不拿走,随她自己花。
小朋友有地方住,不用付房租,手里有钱基本就是吃穿玩着用。
那时禾嫒尺小,还在上学。平时一周五天在学校待着,穿的都是校服。每天穿校服的小孩也没有打扮意识,所以捏着钱也不会买衣服穿。
玩也没啥时间玩。
所以她主要拿钱买东西吃。
距离外婆家三百米的地方,有家开在小区里的咖啡厅。
小城市里,会愿意花大价钱到咖啡厅喝咖啡的人不多。所以那时候的咖啡厅和现在不太一样,主营项目不是咖啡,反而是各式各样的西餐和西式点心。
那家店里的主食味道中规中矩,只有16元一份的酥皮汤特别好喝。
店主因为有自己烤面包糕点的习惯,店里酥皮汤的皮都是每天开店前自己做牛角包时顺手做的,而不是能批量购买的那种酥皮。
汤底是西餐厅里普遍易见,配着餐点上桌的玉米浓汤、蘑菇浓汤等种类。每天营业之前,店主都会专门熬一锅放在店里,好让客人点套餐时能搭着吃。
店里套餐35~38左右,能有一份排类,配意面或米饭的主食,外加一份汤。
要是点套餐时再加3块钱,就能把普通例汤升级成酥皮汤。
自从舅母没空做饭,领着她跟表妹去店里尝过一次以后,禾嫒尺便记住了那个味道。
时不时地,她会跑店里,不点咖啡,不要套餐,单独点上一份酥皮汤,坐在那儿慢慢品尝。
她特别享受将容器上的酥皮一点点用勺子拆下来的过程。
烤得酥脆分层的酥皮泡进汤里浸着汤,趁还没软时配着汤底一块吃,奶香十足的浓汤会挂在酥皮上,越是烫嘴越是好吃。
小时候的酥皮汤,就是那时禾嫒尺心中标准的西餐美味。
可惜的是,那家店除了汤以外别的东西都很一般。大部分客人进店时更注重的是主食味道。
加上小城市消费不高,几年后,店子就没再继续开,而是换上新的招牌,变成一家广式虾肉馄饨铺。
除酥皮汤以外,禾嫒尺也很喜欢意面。
她印象最深的意面不是在西餐厅或是意面专门店里吃的,而是老家一家类似港式茶餐厅的快餐店。
那家快餐店单点的意面总是不好吃,酱太浓,调味太冲,出品像是要用香料味洗刷食客味蕾的样子。
除了餐单上的意面,店里还有另外一种便宜意面。
神奇的是,这种便宜意面特别好吃。
快餐店嘛,总是会做各种活动优惠。
进店所有客人不管点任何主食,外加2块钱便能得到一份不加任何额外酱料的番茄味意面。
显然,2元一份的意面根本不赚钱,商家肯定舍不得用好的酱料,为了降低成本的同时让东西好吃,只能自己想办法。
于是大厨做了一种拌意面用的番茄味酱料,不是普通番茄酱,而是番茄味的油酱。
拌面用的油看着像是橄榄油,却又藏着一股不同的香料味,也不知是不是加了蒜和黄油等各种香料熬的,让用它拌过的意面吃起来会有一股带着奶味的番茄油香,哪怕不再加别的任何配料,吃起来也让人格外上瘾。
这种意面不能单点,禾嫒尺哪怕不喜欢这家店的主食,偶尔也会硬着头皮进去点一份餐,就为了能吃上+2元才能买得到的意面。
只是意面卖2元一份确实不赚钱,当时也没什么渠道能让商家和食客沟通,导致大厨根本不知道自己瞎做的这个意面有多好吃。
2元一份意面的活动一年后就结束了,店里因为不再送意面,所以店里也不再做番茄味的油酱。
由于活动结束后,店里不再供应这种意面,所以禾嫒尺再没去这家店里吃过饭。
长大后,她总时不时地会想起这个味道,偶尔手里有钱,也会跑其他餐厅里点份意面吃。
可惜不管便宜的还是贵的,她再没尝过比当年那个味道更吸引她的意面。
那牛排呢?
禾嫒尺在想,会不会也有这种看起来很随便,但是味道很好的牛排店呢?
第121章
鹏城又不是牛排特产地区,好吃的牛排店数量少,便宜又好吃还要让人眼前一亮的牛排就更难找。
至少短时间内禾嫒尺没找到。
美食探店群里的群友们好像也没找到。
找不到就先这样吧,把手上的美食素材剪完再说。
打那之后接近一周多,禾嫒尺基本都把重心放在广西之行后续的视频剪辑上。
给柳州的天天见臭豆腐麻辣烫,以及广西的大姨烧烤分别剪出《炸过再煮的柳州麻辣烫你见过吗?》《南宁人居然在烧烤上加这么神奇的东西?》两部视频,以及探店推文。
禾嫒尺在P站的粉丝涨得快,现在已经是所有平台里最多的,有3万以上,哪怕不用流量券,基础浏览量和互动量也不少。
相似小说推荐
-
黑莲花他自带攻略系统(苏荷里耶) [穿越重生] 《黑莲花他自带攻略系统》作者:苏荷里耶【完结+番外】晋江VIP2024-08-30完结总书评数:290 当前被...
-
不渡雨(杯一安) [现代情感] 《不渡雨》作者:杯一安【完结】江VIP2024-09-04完结总书评数:695 当前被收藏数:15721 营养液数: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