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宵夜不合适,但是当早餐或是晚餐很不错呀,现在好些女孩子晚上下班也不吃正餐,来一团不到10块钱的糯米饭当晚餐吃,应该有搞头。”
正当他琢磨自己应该怎么弄到广西糯米饭配方时,陈老板开始往群里发加盟,以及招学徒的广告。
作为一名早就埋伏在陈老板群里的食客,店长心思这便活泛起来,转头就把糯米饭抛在脑后。
毕竟糯米饭味道怎么样,在鹏城能不能好卖,具体怎么做,他是不知道的。
但陈老板的臭豆腐他吃过,而且只要当他的学徒,就能从他手上直接学来臭豆腐的做法,至少味道能保证,怎么看都不亏。
再加上臭豆腐味道大,容易吸引客人眼光,糯米饭没味,在鹏城名声也不大,更不好卖。
仔细一琢磨,还是卖臭豆腐靠谱。
店长便趁着上班摸鱼期间,在聊天软件悄悄私聊陈老板,问他加盟和当学徒是怎么一个流程。
陈老板也不坑他,加盟说白了,就是在陈老板这进臭豆腐的货。
包括小料、臭豆腐、辣椒等。
当学徒不用交学费,但是得给陈老板打下手,而且没有工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给陈老板帮忙。同时,陈老板也会教他怎么将臭豆腐炸得口感刚刚好,以及小料汤汁等料和臭豆腐的配比。
学成之后可以自己出门摆摊,但是不能在陈老板附近摆,得自己找别的地。
店长算了算在陈老板这进货再出门摆摊能赚的钱,觉得这档生意能做,这才向馄饨铺老板辞职,跑陈老板那儿当学徒去。
在陈老板的三轮车旁边当学徒,和在店里当店长的感觉很不一样。
首先地位不同,毕竟之前高低算个店长,老板不在的时候他就是老大,虽说手下就管那么一两个人,那也算个管理嘛。
在陈老板这就不同了,最初几天,陈老板肯定不会让他上手炸豆腐,得先使唤他几天,让他在旁边观察豆腐怎么炸,料如何配比,以及给客人打包应该怎么处理等等。
身份一下从店长、臭豆腐摊的顾客,变成能让陈老板随便使唤的小弟,店长……
哦,现在不能叫店长,他辞职了。
馄饨铺前店长姓徐,年纪不算很小,现在地位不高,就叫他徐老弟吧。
关于身份转变,徐老弟最初是不那么习惯的。
只是很快,他的注意力便从身份转变挪开,来到陈老板和顾客的相处模式之上。
徐老弟在馄饨铺里干活时,和顾客其实没什么太多交流,时常看见店员将店里的剩菜往后厨潲水桶里丢,心中其实也没什么太大波澜。
东西不好吃嘛,吃不完很正常。
店里的顾客吃东西时大多面无表情,他无法从任何一位顾客的脸上看见尝到美食时会有的满足感,或是得到任何赞扬。
在臭豆腐小推车旁干活则完全不同。
他能注意到,不少熟客人和陈老板关系不错,哪怕路过摊子不买豆腐,也会跟他打招呼。
而来摊子上消费的客人,表情也和馄饨店的客人完全不同。
熟客在排队等豆腐时,光看陈老板炸豆腐,拌小料和酱汁时的样子已经开始不由自主的咽唾沫。
甚至有很多客人刚把臭豆腐拿到手,也不怕臭豆腐烫嘴,便直接站在摊子旁边狼吞虎咽地吃。
客人对待臭豆腐时的反应和他在馄饨铺里工作时完全不一样,让徐老弟在小摊旁工作的情绪也和店里时有些区别。
徐老弟在店里白打工一周后,陈老板终于让他上手试着炸臭豆腐,并将这份臭豆腐卖给某位食客。
对于徐老弟来说,炸臭豆腐不算难,关键的火候问题有陈老板在一旁把控,自然出品也不会差。
当这位食客站在三轮车旁,往口中连塞三颗臭豆腐,并露出满意的表情时。徐老弟才久违地发现,原来做出的食物能得到食客认可时,厨师本人会这么高兴。
之前在馄饨铺里工作,他在店里涮馄饨的目的,更像是单纯为了上班赚钱。
而现在在陈老板这儿当学徒,似乎目的除了赚钱以外,还能多出些别的什么。正当他想着呢,耳边传来陈老板絮絮叨叨的声音。
“哎,这个豆腐还没好,豆腐蓬起来还没脆的,一沾汤汁就会软,不好吃。你最开始不会判断软硬就自己算时间。”
“客人叫你多打酸萝卜的时候你要看份量,加少了不行,酱汁里的酸味全靠萝卜,加少了会腻口。”
“刚才这位客人要求多加萝卜,你就按照普通比例拌完酱汁,再单独挖一勺小料往做好的豆腐上加,要是一起拌酱汁里,酸萝卜就会让汤汁变淡,发酸还不好吃,知道吗?”
陈老板一边玩手机一边指挥徐老弟干活,看样子倒是比平时更逍遥自在。
不过他这人是一点不藏私,说的话句句都是多年经验总结出来的精髓,也不知徐老弟听进去没有。
在徐老弟辞去店长职务期间,他原来上班的那家馄饨铺也悄悄换下招牌。
老板还是那个老板,装修也没什么改变,只是店里经营的主项目从馄饨换成了各式快餐。
味道一般,但价格还算公道,开在城中村对面街,倒也引来一些食客光顾。
店内收支勉强达到平衡,赚不到大钱,不至于亏钱,也就这么将就经营着,像这样的店铺鹏城多的是。正因为这样的店铺多,大家味道都一般,所以同样都能赚些小钱。
离开广西回到鹏城的禾嫒尺开始马不停蹄地剪辑新视频,以及写推文稿。
一个月没怎么发关于鹏城的稿子,她早前的笔记以及视频浏览量下降不少,鹏城餐馆能提供的整体收益已经止住上升趋势,开始往下跌。
毕竟不管是她的视频也好,推文也罢,全都只是让这些店子火起来的导火线,这些店能受到顾客们的欢迎,根本原因还是店家基本功扎实,味道好,才能引来更多客人。
有不少客人其实是经过口碑相传,或是看了别人的推文笔记才来店里消费的。
这些收益跟禾嫒尺没啥关系。
而且APP的影响似乎只限定于客人入店前一个月。
例如有位客人在看了禾嫒尺某笔记后,连续到某家店消费2个月。而这个2月期间,他并未再次观看禾嫒尺关于这家店的笔记,那么从第二个月开始,他的消费将不再为禾嫒尺提供后续的影响力收入。
反之,要是这个人每次到店里消费之前,都看禾嫒尺的作品进行参考,那他每次进店消费都能给禾嫒尺带来收入。
所以遵义花记羊肉粉给禾嫒尺带来的收入下降得尤其明显,毕竟关于这家店的推文以及视频,后期已经没什么太多浏览量。
反而冬阴功那篇笔记虽说因为篇幅太长,测评内容太多,初期不那么受网友们欢迎,但后期有不少食客会参考她的测评进店点餐,给她带来的收益还更持续些,直到现在还每天有最低200的影响力收入,每逢周末还能再加一些。
其他几家店也各有各的情况,这几家店给禾嫒尺带来的收益最高峰已经过了,她要想持续赚更多钱,就得再发布些新作品。
现在的禾嫒尺动力满满。
毕竟上个月虽说她没有继续发布关于鹏城美食的任何作品,但光是之前鹏城的推文以及视频,就给她带来三万元出头的收入。
还没算广西笔记那部分呢。
第117章
禾嫒尺在广西写的饮食笔记虽说热度比鹏城写的笔记热度都高,到目前为止却都只是数据好,评论区热闹,钱倒是挣得不多。
不奇怪,毕竟桂林柳州的情况,和鹏城又略微有些区别。
鹏城不是旅游城市,游客少,本地人也少,从全国各地过来发展的年轻人多。
年轻人新到一个城市对本地饮食不太了解,再加上这个城市铺租贵,餐饮业更替快,几乎每过几天都会有新的餐饮店铺开业,愿意登上社交平台查看店铺评价,按照网友们的评论寻找餐馆的人不少。
要是哪家店在网上稍微有些名气,只要过个一两天,或是周末,就会有不少网友凑热闹跑到门店去消费。
桂林阳朔柳州等地的本地餐饮更替其实没那么快。本地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本地人,会更愿意按照自己平时的饮食习惯选择就餐的餐饮店。
禾嫒尺那些笔记,其实主要还是写给游客们看的。
只是游客们大部分看笔记时还在家做旅游攻略呢,看完笔记最多只能来个点赞加收藏,一时半会儿也不能直接跑到广西去消费。
再加上桂林消费低,禾嫒尺推荐的店铺又都是实惠量大味道好的类型,所以收益也不高,哪怕有正好在当地游玩的游客看过她的笔记,选择到店消费,几乎都只能给她带来1%~3%左右的影响力收入。
像糯米饭、各大米粉店、客人们再怎么花钱,一顿也很难超过10元,一位食客能给她提供的收入也就几毛钱。
偶尔也有几位客人跑到例如崖边鼎锅饭、新记酒楼、乡土农家菜、牛八宝等客单价略高一些的店里消费,这些店带来的收入会更高许多,一桌10~50不等吧。
广西笔记的收益,能给她带来的日收入大概是5~150区间内,跟禾嫒尺刚获得APP时,在鹏城赚的钱差不了多少。
目前看来是这样。
【每日任务4:发表探店长文任务已完成,获得720现金奖励,一次幸运转盘抽奖,10经验值,300流量券。】
【每日任务5:制作美食有关视频任务已经完成,获得940现金奖励,一次幸运转盘抽奖,10经验值,300流量券。】
跨城探店任务进度:75%。
“呼。”禾嫒尺靠在椅子上长舒一口气。
回到鹏城后,她紧赶慢赶,终于将自己目前最想推荐给广大网友们的崖边鼎锅饭《本地人从外地回家也要驱车去吃的农家乐饭店?》编辑成探店推文,以及视频发送出来。
随后她给自己捏了捏肩膀,起身抻抻腰随意走几步活动身体,又继续坐下。
“对,差点忘了。”禾嫒尺将自己在各平台的账号页面调出来,并在简介页面写上自己在其他平台的账号名。
“不错,这样一个粉丝就能关注我好几遍,刷刷声望值。”声望值高,能接的广就更多,更值钱。
“明着写会限流吗?要不要用缩写什么的?”她删删减减,又跑进其他自媒体工作者的个人页面,想参考一下别人都怎么干。
随后,她又把之前拍摄的广西素材调出来,思考下一篇探店文稿的内容,并同时构思视频分镜应该怎么剪。
其实跨城探店任务剩余的完成时间非常充裕,禾嫒尺只需要在接下来接近四周的时间内,提交最后一篇探店视频或推文,就能完成任务。
作为一个工作刚开始上手的自由职业者,她上个月的收入已经足够高,其实完全没必要将自己逼得这么狠,慢慢来也行。
禾嫒尺不是工作狂,会这么干当然有自己的原因。
她从广西回来已是三月底四月初,四月初,春天,天气回暖,雨水渐多,是踏青拜山的好日子。
“别人上班我去玩,别人去玩我上班~”
没错,年后各大景区要迎来的第一个旅游小高峰,清明节到了。
就在禾嫒尺加班加点赶作品的时候,她各大平台后台关于广西美食的笔记数据,开始缓慢又平稳地悄悄攀升。
就连半个月前发出去《桂林米粉?桂林,米粉。》(上)(下)篇的数据,也久违地动起来。
每年四月开始雨水渐多,总是下起有一阵没一阵的毛毛细雨。
这样的细雨不至于将人冲得浑身湿透,却能有效抑制山火,倒是适合上山远足祭祀。
四月初的清明节还是法定假期呢,专门让人拜山祭祀放的假。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放假都会回老家拜山去的,例如郭清一家。
这家人连过年都不回老家,更别提清明拜山。
不去,都不去,太远了,没空。
什么?清明有一天假,拼上周末一共放三天?
“难得有三天假呢,去哪儿玩好呢?”郭清在清明来之前已经开始思考这事。
“去阳朔怎么样?遇龙河。”郭清十三岁的女儿提议道。
她听女儿说想去阳朔,倒是奇怪:“怎么忽然想起要去阳朔?之前说带你去桂林,你不是说看山看水很无聊,觉得没意思不想去吗?”
“哎呀,那肯定不一样,不是说阳朔山水甲桂林嘛,去一趟呗,顺路去桂林也行呀。”
见自己母亲存疑,女儿又在手机上调出她刚在P站收到的视频推送,打开视频给她妈看。
“我关注的探店达人去阳朔玩,还发了探店视频。”
郭清嘴里说着:“探店视频都是骗人的。”又将手机拿来看两眼,兴趣缺缺。
女儿赶紧替自己关注的up主说好话:“上次我们吃那家泰国菜的冬阴功炸鲈鱼就是她推荐的。”
“哦,那倒是能看看。”
“……你作业做完没有,这才几点就开始看视频,快去写作业。”
“清明不用补课吗,带你去玩你要记得每天写作业啊!”
郭清一家清明去阳朔的行程就这么定下来,而且出发那天,队伍又壮大一圈,从郭清一家,变成两家6口人。
出行人包括郭清一家三口,以及她女儿的朋友一家三口。
养孩子就是这样,女儿上学时认识玩得好的朋友,郭清自然也会跟对方父母社交,节假日也时不时会一同带上子女出门游玩。
两家人都有一定经济基础,也有车,想着广西不算特别远,又拖家带口的,于是商量过后,决定选择用自驾游的方式出行,清明假期前一天放学下班开车直接就走。
到达阳朔第一天,两家人就被路上、以及阳朔当地的游客人流量挤得头晕眼花。
景色美是美,人是真的多。
两家人出行,和一家人出行,需要注意的东西会多不少。不管游玩,就餐,都得两家人商量同意才行。
到达阳朔后,由于两家人没商量明白到底去哪儿就餐,第一餐正餐并未按照小迟介绍的餐馆去打卡,而是按照一般游客的大众玩法,来到西街随便找家餐馆进餐。
贵、味道一般、人好多,不划算。
出门玩时,就餐体验不好,自然连带着对这个地方也会产生情绪,郭清一行六人也是同样。
“听说桂林也就是米粉好吃,其他美食好像没啥出名的。”
“广西东西是不是不好吃呀?而且停车费也好贵。”家长们这么说道。
俩小孩倒是没有太多刻板印象,这顿不好吃那就下顿吃点儿好的呗,分别缠着各自家长要去尝尝小迟推荐的鼎锅饭。
晚餐前,郭清老公跟着导航路线开车前往崖边鼎锅饭,路越走越偏。
“好偏啊,这里能有饭馆吗?”
“有吧,探店up主也说这家店很偏来着。”她女儿扒在车窗边一边看风景一边说道。
好在偏离大道的路不算很长,没过太久,一行人便到达崖边鼎锅饭店门前。
这家位置偏僻的饭店停车场处停了不少车,前边还有游客从停车场往外走,看样子似乎来客不少。
“这么多人都是游客吗?”
“不一定吧,本地人应该也不少,看车牌就知道了。”
几人停好车,又从饭店门口往里走,才刚进店门,诱人的饭菜香气便扑面而来。
崖边鼎锅饭的店员们忙得有些懵,陈姨陈叔已经在店里杀了一天的鱼和鸡。
作为一家坐落在景区偏远位置,在本地人之间拥有较好口碑的老店,其实崖边鼎锅饭每年清明前后生意都很不错。
毕竟当地会有不少居民会趁着这个假期祭祖,以及聚餐。
崖边鼎锅饭味道好,不少外出务工的本地人回来都想着这口,作为清明期间聚餐点当然是再好不过。
但今年的情况和往年又不太一样。
店里的客人除桂林阳朔附近的本地人以外,还多出不少口音车牌完全不同的外来游客。
负责下单送菜的大姨嘴角上扬,忙得脚不着地,心里盘算着店里还剩多少食材,偶尔还跟后厨炒菜的大叔聊天。
“这些游客都打哪儿摸过来的?都快把店里提前囤的鱼和鸡吃没了!”
忽然,她想起上个月某位常来店里吃饭,还拍视频的顾客。
“我想起来啦!还记得那个拍视频的妹妹不?她是不是把在我们店拍的东西发网上啦!”
走进崖边鼎锅饭店的杜嵩对店里环境有些嫌弃。
这都什么农家乐,随便搭个棚子就开张吗?白瞎这么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景。
早知道环境是这样,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不该松口答应来这儿吃饭。
相似小说推荐
-
黑莲花他自带攻略系统(苏荷里耶) [穿越重生] 《黑莲花他自带攻略系统》作者:苏荷里耶【完结+番外】晋江VIP2024-08-30完结总书评数:290 当前被...
-
不渡雨(杯一安) [现代情感] 《不渡雨》作者:杯一安【完结】江VIP2024-09-04完结总书评数:695 当前被收藏数:15721 营养液数: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