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就得用勺子去盛,散开的鱼肉连着酸汁一并盛起,浇在米饭上头,再小心地把主刺挑走,直接用勺子连鱼带饭勺一口塞嘴里。喷香的大米饭混杂在鱼和酸芋苗之间,让浓郁的味道有了片刻空白,咸淡在嚼到米饭时变得更为合适,让人恨不能紧接着再来一口。
陈灵则是更爱吃鱼肚子。
这是习惯,因为她小时候在家时,家里常做草鱼,鲤鱼等小刺多的种类。
她不爱吃刺,所以就会挑着鱼肚子夹,那里是整条鱼除了鱼头鱼脸以外,唯一不容易卡着刺的地方,而且肉还厚,好下饭。
只是这个位置鱼腩多,要是不新鲜,就很容易尝出一股子土腥味,让人恶心。
好在这次的鱼刚从漓江里捞上来,足够新鲜,鱼腩的部分吃起来肥美滑嫩,唑着就能滑进嘴里,给她香得连话都不说,嘴里一直塞着东西,根本没空聊天。
吃了些鱼,禾嫒尺又将视线转向大碗里的米饭。饭中间夹了些锅巴,她想尝尝鼎锅饭的锅巴是什么味,于是薅下来一半,又将另一半给陈灵。
“给,尝尝锅巴。”说完,她才把自己那块锅巴放入口中。
这种没加油,全靠热力生成的锅巴吃起来入口干香。锅巴本身倒是没有完全跟米饭分离,有些上面还粘了些米,粘着米的部分吃起来没那么干脆,反而有些嚼劲。
禾嫒尺记得她妈妈说小时候很喜欢吃锅巴,因为那时候物资不充裕,没有零食,锅巴干香焦脆,适合当她的零嘴。
只是一份米饭的锅巴不多,所以为了省着吃,有时她会粘些米饭做成团,拿手里咬着吃,好让这份零食看起来更丰盛,不至于几口就被吃没。
嘴里嚼着锅巴,丝瓜汤也来了。
丝瓜汤做起来倒像是没什么技术含量,食材选得好就行。被切成块的碧绿丝瓜飘在汤里,上面点缀着鲜葱段。
来上一块,又能将嘴里浓重的焖鱼味解去,清甜得很。
渐渐地,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酸芋苗焖鱼底下的火将汤汁烤干,鱼锅里的酸芋苗味已经完全渗入肉中。因为汤汁变干,鱼吃起来又有一种焦香味,风味又和刚上桌时略有不同。
一边吃一边加热的做法和这道焖鱼及其契合,让鱼越煮越好吃。
这不禁让禾嫒尺想起最近鹏城某些店的坏风气。
经常下馆子的大都知道,砂锅菜,或是底下需要烧火加热的菜,大多比一般炒菜更贵一些。
毕竟加热时锅子滋滋作响,气氛足还能保温。例如干锅肥肠、砂锅鸡、干锅牛蛙等菜,都是等锅子热了,将汁水烧干,让食材烧出焦香味时,才更好吃。
只是不知怎么回事,现在有些店连不必上火加热的炒菜也在底下整个火加热。
然后这个菜忽然就涨价了。
比如小炒黄牛肉。
这个菜讲究火候,大火爆炒之后要及时上桌,否则牛肉炒老了就是不好吃。
平时一份48~58,底下加个火,就卖68~78。
刚上桌时味道特别好,但是随着时间渐长,这道菜会变得越来越难吃,因为小火加热牛肉片,风味就是会变差。
不过这种店子敢这么做,通常在调味、食材和炒菜把控上有点水准,哪怕加热过之后,也不至于很难吃,就是一般水平吧。
一条2.8斤的鱼,两人慢慢吃,也将它吃了个精光。丝瓜汤里的丝瓜也被捞起吃完,份量刚刚好,吃完还有点撑。
“打个车吧。”禾嫒尺拿出手机,开启打车软件,却迟迟没司机响应,等过了两分钟,才有一位司机接单,而且好像得从比较远的地方过来,得等。
于是等车期间,两人又在店里溜达。
假装在逛,其实在偷看别桌都点些什么菜。
来路上司机推荐的酸芋苗焖鱼果然是这里的招牌菜,每桌都有一份。除此之外,当地的土鸡也很受欢迎,也有一桌点了她们昨天吃的芋头鸡。
芋头鸡在店里吃时,用砂锅上的桌,看起来比装餐盒里卖相好多了。芋头小白菜好像也挺受欢迎,连着好几桌上都看到这份素菜。
除此之外,就是每桌都有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炒菜,好像还有田鸡?
远远看着也看不清楚,卖相都透着一股朴实感,让禾嫒尺很好奇都是些什么味。
不过最让她羡慕的还是他们桌上的鼎锅饭。
由于他们进餐的人多,所以鼎锅饭不是用饭盆装着上桌,而是直接把鼎锅放在他们桌上,自己盛。
一桌一锅。
客人进店的时候店家估摸着人数,直接现煮的。
出门吃饭,人少还是吃亏。
等两人在店里晃悠一圈,网约车也已经到达店门口。上车之间禾嫒尺还往店面旁边的停车场瞟了一眼,哟呵,还有豪车。
坐车时,陈灵吃饱了撑着,在6人小群里猛夸酸芋苗焖鱼和鼎锅饭,引得贝壳哇哇大叫,说自己昨天就应该直接搬遇龙河去,跟她们住一个民宿里,可以一起出去干饭。
巴巴这时候也出来冒头:“我也点了这家店的外卖,刚到。”说着她还发图,“有你们昨天尝过的芋头鸡和酸笋炒牛肉和青菜,真的香,而且送过来餐盒都是烫的。”
平时话很多的大财没吱声,估计正在吃饭。
P半天不说话,过了会儿,丢上来一张漓江俯瞰照,说他吃风景就行,可以不吃饭。
回到民宿,禾嫒尺趁着陈灵去洗澡,赶紧先给崖边鼎锅饭写评价。
这家店味道和食材都是一绝,口味五星(超预期)。
店面全损,装修几乎没有,风景却又不是一般店能比的好,环境算4分吧(不错)。
服务中规中矩,还算不错,算4分(不错)。
综合以上分数,禾嫒尺给这家店总分4.5分的好评,但私心里,她认为这家店的评分还能再高点。
毕竟连着两天,不管是外卖还是堂食,都没有踩雷的菜。其实这比较少见,因为再好的餐馆,也不是每道菜都好吃,多少会有一两道味道一般的菜。
这家店没有,上汤南瓜苗和丝瓜汤都各有各的美味。
也许是味道不好的菜品没被她们点到吧?无论如何,体验很好。好到禾嫒尺甚至在想要不要单独发一篇推文或视频,重点推荐这家店。
可是她明天就得离开,因为之前已经提前订了桂林的民宿。而且在桂林吃过的糯米饭、红油米粉,还没正式取材呢,她对当地很多东西都感兴趣,不能紧着一家店拍吧?
崖边鼎锅饭的素材她其实是有的,照片视频都有,虽不足以支撑她写一篇推文,或是探店视频。
但如果几家店拼在一起呢?素材也算足够。
“不管了,先这样吧。”
离开的时间越来越近,平时看起来开朗活泼的陈灵回到民宿后变得愈发沉默,她偶尔会坐在床上往阳台上望,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你这是怎么啦?”禾嫒尺见朋友不太高兴,决定哄哄她,于是双手按在她的脸颊上,把她挤成嘟嘟嘴。
陈灵把禾嫒尺的手从脸上扒拉下来:“我在想回去到底是继续找工作,还是考研,或是考公。其实我倾向考研,但是现在已经三月,其实很多想考研的人在大二大三已经开始准备……要是今年没成就得等明年,哎。”
她掰着手指头说了一堆自己以后的规划,要是考研成功之后应该怎么办,事业生涯可以走哪个方向,获得研究生文凭之后能进入什么样的公司就业,工资前景等,看似前途一片光明。
最后又停下来,叹了口气。
“我有点……这么说吧,其实我不是想学习,所以选择考研。你能懂吗?”陈灵欲言又止。
“嗯。”我懂。
至少面对父母时,说不出口。
从小到大按部就班学习,考试,再上学再考试。每次学习,考试时,都会用各种各样的鸡汤给自己打气加油。好不容易熬下来,毕业时以为自己能在社会上大干一场,实际上很多事情都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例如工作不如意,公司把人使得比驴还狠,下了班还得干活,劳动法形同虚设,钱还不多。
除此以外,还会发现在公司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以前认知时不再一样,仿佛不在一个平等社会,某些人看起来就是高人一等。
这让她们从成长以来认知的阶级结构开始产生变化,很不舒服,所以想逃,逃到熟悉的地方去。
想接着上学?为什么大二大三的时候不计划好,毕业之后直接去考呢?
上班上得很迷茫,不高兴?谁上班能高兴呀,大家不都这么过来的吗?
不上班可以,钱呢?活着要钱的,钱从哪里来?
说白了,就是要花父母的钱。说难听点吧,是啃老。既然啃老,又凭什么说焦虑说情绪?
有些事说不出口。
但她懂。
两人并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深入聊下去。陈灵不太想细说,禾嫒尺选择没有继续追问。
一小时后,陈灵收到一份小蛋糕,禾嫒尺买的。用外卖软件下的订单,从西街送过来。
她舔着甜滋滋的奶油,把草莓叉嘴里,被草莓酸得一激灵,再瞧着好友好像有些担心她的样子,忽然觉得安心不少。
那天晚上,陈灵睡得格外安稳。
睡得好起得早,陈灵大清早天还没亮就醒了。
她没像以往那样翻个身继续睡,而是把禾嫒尺从床上掀了起来。
“啊?看日出?”禾嫒尺睡眼惺忪:“去哪里看啊?”
“民宿天台呀,这里六层高呢,快快快,晚了就看不到啦!”
没怎么看过日出的禾嫒尺被陈灵套了几件衣服,稀里糊涂穿上外套,跟在陈灵身后往天台走去。
外头天还黑着,或许因为连着下了好几次雨,仔细看会发现云层不多,也不厚。
清晨的温度格外低,禾嫒尺把帽子套脑瓜上才问:“太阳从哪里升起来呀?”
“东边。”陈灵打开手机指南针比划:“这边是东。”
搞清方向后,两人站在天台朝着东面楞看,还时不时上网查日出时间,讨论等会儿太阳升起时日夜交替的景色。
结果直到天蒙蒙亮,已经过了网上说的日出时间,依旧没看见太阳的踪影。
“奇怪了?”陈灵满脸疑惑:“日出不是天亮的同时,太阳也会跳出来吗?”
禾嫒尺也纳闷呢:“天色倒是越来越亮,太阳呢?”
两人琢磨会儿,才想起一般日出说的是海上日出,太阳从海平线跳起的同时,天会亮起来。
其实太阳早已在天色蒙亮时升起,只是阳朔山多,被山挡住,瞧不见而已。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颜色已经开始逐渐发亮的太阳在山后头爬上来,不远处的河流在阳光照射下,升出一股烟气。暖黄色的日光逐渐铺洒在田野山间,初春的山水林田散发出勃勃生机。
仿佛一副隐藏在黑夜里的油画被忽然打上了灯。
禾嫒尺忽然觉得自己词汇量匮乏,不知用什么形容眼前这番景色,只好呆地立在原地,想用双眼多看会儿。
过了阵子,陈灵深吸一口气。
“啊哈,终于看到日出啦。之前还想参团去相公山看日出来着,但是想到要早起就没去。下次有机会我们再一起去看海上日出吧,太阳跳出来时,天会忽然亮起来那种。”
禾嫒尺仔细想了一下这个计划的可行性:“那我们得找个能看见日出的外海,内湾不行,太阳会被海湾挡住。听说有些人为了看日出,还专门到海边露营呢。”
“露营我也想试试,你试过吗?”
“没有,我也想试试。”
“有机会一起呀。”
想起等会儿就要离开阳朔,两人在天台聊着天,多看会儿风景,才依依不舍地下楼来。
早起能看到的事物和平日里不太一样,不光是山水景色与平时不同,就连民宿里的场景也和之前有区别。
民宿提供早餐,6:30~9:30之间可以到一层餐厅就餐。因为前一天两人集体赖床,所以今天是他们第一次在民宿里吃早餐。
“这家民宿里居然住了这么多人吗?”光是眼前在餐厅里就餐的住客就有八九人,两人有些惊讶,毕竟从搬进来开始,每次进出都碰不到其他游客,她们还以为现在淡季,店里没人呢。
民宿里提供的早餐不是一般酒店会提供的自助餐,品种不多,主要是一份米粉,再配上一些小菜以及应季水果等。
米粉不是桂林常见的卤菜粉,反而更像禾嫒尺在其他城市吃的桂林汤粉。
让人意外的是这份汤粉还挺好吃。汤底虽说淡了些,不过米粉的口感不错,配上腌菜酸萝卜等小料,一份汤粉下肚,连原本有些困乏的禾嫒尺都精神起来。
在吃早餐期间,禾嫒尺和陈灵也注意到民宿里其他旅客的早起原因——
他们大多报了一日游的团。
难怪白天看不见人呢,估计游客们要么是报了团,要么是玩累了呆屋里没出来。
吃过早饭,两人收拾东西启程前往桂林。出门时要不是民宿管家提醒,她俩还差点忘了带之前在西街买的那四罐辣椒。
陈灵得去高铁站坐车回湖南,禾嫒尺得去她提前预定好的民宿入住。
回程路上,陈灵看起来心情不错,像是已经做好决定,要回去认真面对接下来的问题。
在高铁站目送陈灵离开,禾嫒尺打车前往之前预定的民宿。
这家民宿和之前预定的酒店式管理民宿都不一样,是短租民宿,说白了就是当地居民将空置的房屋装修一下,再出租。
民宿本身就在居民楼里,位置距离核心景区没那么近,单价更低一些,没有前台没有管理人员,全靠密码锁自助入住。
房间位于桂林某商圈附近的二楼旧居民区,是步梯房,一房一厅一厨一卫带阳台的民宿,平日里淡季挂牌价是一晚138。
她已经在网上和房东初步谈拢,先住一晚试试。如果觉得不错,后续可以长住,1周7折,半个月6折一个月5折,把第一天也包含在内,日均不过百元。
禾嫒尺的原计划是陈灵回家之后,自己一个人在桂林住上半个月,把这里的各种美食都尝个遍。空闲的时间里可以开始剪辑素材,提前把准备工作处理好,顺便体验一下当地人生活的感觉。
再去广西其他城市取材,例如柳州、南宁等地。
刚进屋,禾嫒尺就把屋里的电器,灯具,以及水龙头都打开试了试,没问题。
民宿的厨房比较小,是开放式厨房,配了一个电磁炉以及小电饭煲。厨房里还有冰箱,冰箱带冷冻冷藏,能往里面冻冰激凌。只是冰箱的插座没插上,现在刚通电,要过几个小时制冷效果起来之后才知道好不好使。
户型有些奇怪,厨房居然紧靠卧室,禾嫒尺估摸着,为了更好出租,这套一房一厅应该是大户型改的。
原户型应该是三房两厅两卫。
装修不算很新,地方挺干净,估计这套房改成民宿出租已至少三年。屋里的配饰已经尽量向网红风格靠,只是好像有些略微过时,除此之外其他部分都挺好。
从阳朔到桂林路上有些折腾,等禾嫒尺在屋里将行李放下时已经是中午时分,大清早吃的那碗汤粉早被消化得一干二净,她得出门觅食。
先随便吃点吧,禾嫒尺没想好要吃什么,于是下楼之后沿着街边随便乱逛。
“牛杂煲、火锅店、大中午的不适合吧,烧烤?哦,还没开门……”
正当她准备把午饭随便找家店打发时,眼前路过一名身穿校服,个头不高的学生。这孩子转头进入一家旧楼,里面好像有家店在卖吃食。
想起自己小时候趁妈妈不注意偶尔拿零花钱出外打野食的事,禾嫒尺不由自主地跟了过去,想看桂林的小孩都吃些啥。
结果一进门就发现——
“又是米粉店……”
禾嫒尺早餐刚吃过汤粉,中午确实没想再吃粉,趁老板还没发现她,脚一转就想开溜。
然而还没走几步,一股香料味钻进鼻子里,还没等她反应过来,身体已经先一步行动,视线顺着味道寻去,直到她发现一大锅卤货。
这是啥?
她走近了看才发现是卤猪手,好大一锅。
旁边贴了张晒得有些脱色的价格纸,三两猪手粉13元,二两猪脚粉12元。还卖一般卤菜粉和汤粉,价格与禾嫒尺之前吃过的店差不多。
除了以上三种粉以外,店里还能单独加料,猪手15元,煎蛋2元。
看来这家店主要卖猪脚粉。
中午正是饭点,店里人倒是不算特别多,还有好几个空位。刚进门的小学生正守在窗口,等他的粉。
大中午的吃猪脚粉,小学生真会吃呀。
正当禾嫒尺这么想着,这名学生从出餐口端出一碗汤粉。她仔细看了看,粉上没有猪脚,只有一些常见菜码。学生路过盛放卤猪手的大铁锅时,还往里面看了几眼。
相似小说推荐
-
黑莲花他自带攻略系统(苏荷里耶) [穿越重生] 《黑莲花他自带攻略系统》作者:苏荷里耶【完结+番外】晋江VIP2024-08-30完结总书评数:290 当前被...
-
不渡雨(杯一安) [现代情感] 《不渡雨》作者:杯一安【完结】江VIP2024-09-04完结总书评数:695 当前被收藏数:15721 营养液数: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