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动态图制作好,并挑选出合适的照片,禾嫒尺打开文档,开始构思文章内容。
遵义花记羊肉粉在鹏城开了好几年,现在看起来好像只是一家收入稳定,食客比较多的普通粉店。
可这家店开业当年,曾经红遍整个鹏城,客人多得排队排到隔壁,店里坐不下,只能临时架桌子外摆。
最夸张的时候,有人开车跨两个区过来专门吃这碗羊肉粉。
店门口那条街道上,停满各种品牌的豪车。
全是过来吃粉的。
也是同一年,花记带起鹏城的饮食潮流,贵州羊肉粉遍地开花。那时候禾嫒尺才知道,原来贵州的羊肉粉还有好几种不同口味。
除在羊肉粉里加香菜蒜叶以外,还有在粉里加薄荷叶的,羊肉熬成酱香味的,什么都有。
鹏城因为是个外来人口很多的城市,所以人们的口味并不固定,火的东西都是一阵一阵的。
某一年忽然香辣蟹火了,城里就会出现遍地香辣蟹的餐馆。
然而第二年香辣蟹不火,轮到椰子鸡,这些香辣蟹的餐馆又会变成椰子鸡火锅店。
羊肉粉也是这样。
最夸张的时候,遵义花记羊肉粉那条街,每百米内必能看见一家羊肉粉店。
甚至还有专门开在花记对面跟它打擂台,蹭它溢出客源的。
某些品牌嗅着味,连锁都开起来了。
这么些年过去,那些店已经几乎全部倒闭,有些铺子连租客都转过几手,没人记得。
但花记还是在那开着,价格没变,味道也没变。
原因是什么呢?
禾嫒尺大概是知道一些的。
遵义花记羊肉粉开业的时间,是鹏城的冬天。
那年冬天格外冷,鹏城作为除了海南以外,几乎是祖国最南部的城市,很少能冻成这样。
还记得禾嫒尺那年刚来鹏城上学,宿舍里的被子不够厚,鹏城降温又突然,给她冻得只能把薄衣服层层穿上包成粽子取暖。舍友们也没准备,个个冻得哭爹喊娘。
所以花记开业的时间,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谁不想在凛凛冬日里来上一碗热乎乎的羊肉粉呢?
羊肉本就温补,加上辣椒花椒粉,一碗下去驱寒补暖,能把感冒病人的鼻涕都通出来。
而那些跟在花记后面开的羊肉粉店则不一样,等花记红遍整个鹏城时,已经进入深冬,接近过年。
这些店子才开始选址,租铺装修。
装修好开业,已是第二年开春。
其实最开始,花记的生意也曾因这些遍地开花的羊肉粉店受到影响。
羊肉粉在贵州本也不算是什么独门手艺,多得很,别家也不是没有做得好吃的,有同类产品竞争,本就会分流客人。
再加上花记羊肉粉的店面很小,人多起来,吃东西的时候挤得慌,体验会差一些。
跟风新开的那些店装修可比花记好多了,店面宽敞又明亮,有足够多的桌椅,餐具瞧着也干净好看。不少客人会被进餐舒适度吸引,转而去其他店吃。
只是很快,故事又反转了。
鹏城冬天短夏天长,二三月还有些凉意,等到四月份,气温就不太适合吃羊肉粉了。
四月份的鹏城天气其实也不算热,应当说是舒适,平均温度大约在26°左右,偶尔会到30°。
要说这么舒适的天气,正是省电费的好时候,不需开暖气,也不需要开空调。
鹏城极大多数的餐饮店都是这么做的,那些跟风开的羊肉粉店也大多是这么想的。
商水商电多贵呀,能省一些是一些,26°的好天气开什么空调呢?开门吹风就行啦。
然而就是这个想法要了他们的命。
开奶茶店冰饮店甚至快餐店,这个天气只开风扇不开空调都是没问题的,但吃羊肉粉不行。
你想啊。
大冬天,外头只有几度的时候,吃一碗羊肉粉都能暖得浑身冒汗,26°的天气在没开空调的店里吃一碗羊肉粉是什么感觉?
禾嫒尺试过,简直就是穿着衣服蒸桑拿,吃完一碗粉,浑身上下都是湿的。
所以羊肉粉店里的客人会变得越来越少,客人少嘛,店家就更不愿意开空调。
一两个客人开什么空调?电费多厉害呀,一碗羊肉粉才挣几个钱,去掉店租人工费,说不好还亏钱呢。
花记不一样,老板她就爱惯着自己的客人。
那家店本来占地就不大,层高又底,还装的中央空调。
天稍微热一些,空调一开,那冷风厉害得经过门口都能吹着,吃粉的感受和别家完全不同。
于是那些不肯开空调的店家客人越来越少,而花记的客人则一直稳定在某个数量。
原本铺租就贵,再加上开店的时间迟,没赶上鹏城最冷那会儿。要不了多久,就有开始支撑不住的店家挨家倒闭。
反观花记则是早就上道了,冬天的时候大赚一笔。
再加上客源稳定,收支平衡,哪怕最热的天里,也能维持在一个略赚的程度。
等到来年冬天降温,其他羊肉粉店都倒得七七八八,花记又大赚一笔。
要禾嫒尺说,某些店的老板就是没想明白,羊肉粉店的竞争对手从来就不是别的羊肉粉店,而是鹏城大街小巷中所有的美食店铺。
26°的天气,人们会选择去没开空调的凉菜店、拌粉店、甚至随处可见的24小时空调常开的洋快餐店,为什么一定要冒着浑身湿透的风险吃羊肉粉呢?
将思绪捋清,禾嫒尺开始在电脑文档中敲下一个个文字。
文章写完,还要处理字体,以及图文排版,P图等工作。
把上述所有内容完成,天也已经黑了。
禾嫒尺决定在家里随便吃点什么,就直接结束本日工作,不再外出完成其他日常任务。
反正一周已过,她可以重新给遵义花记羊肉粉写评价,获得18元的餐费报销。
虽说给小众点评登记店铺资料的日常任务还没做,但小摊贩数量总共就那么多,登记完就没了,任务晚做一天也不会怎么样。
晚上九点半。
老海馄饨铺店内。
饭点过去,店内客人只剩一个,清闲得很。
一个人影提着塑料袋大步进门。
店里的员工正坐在座椅上玩手机摸鱼呢,见到来人赶紧收起手机:“店长?”
“你今天不是休息吗?怎么这个点来了?”
店长将手中的塑料袋抬起示意:“来请你吃宵夜。”
员工一听挺高兴,脑袋凑到塑料袋旁往里瞧:“这是什么?”
“馄饨。”
员工失望地后退两步:“……我们店里的馄饨你都不吃,从哪儿弄的馄饨。”
“等会儿尝过味你就知道了。”
店长把生馄饨带到后厨,下入他们店煮馄饨的锅里,煮熟乘出。
再打一勺他们店的紫菜馄饨汤投入盛放馄饨的汤碗里,撒入葱花。
“来,尝一下。”
早上在美味面家吃馄饨的时候他就想这么干了,涮锅水汤头的馄饨都那么好吃,要是把馄饨汤换成更好的呢?会不会更好吃?
他们店的馄饨虽然吃着不行,但馄饨汤的调味还是按照加盟的方法做的,味道还不错。
人靠衣装,饭靠碗装。
美味面家的丑馄饨放在老海馄饨铺的陶瓷汤碗里,配上清澈的紫菜汤底,看着就是顺眼不少。
不过这是店长的想法。
员工每天上班对着老海混沌铺的馄饨,早就对这样的搭配有了审美疲劳。
再说他没见过美味面家店里馄饨的样子,没对比就没有美丑高低之分。
而且他是真的不太想吃馄饨……
店长见他犹豫,说:“来一个,跟平时吃的不一样。”说完,他自己也用勺子捞起一颗馄饨喂嘴里。
员工见状只能也跟着吃。
“确实不一样,有点好吃哎。”几颗小馄饨下肚,感觉味道不错,越吃越欢。
然而店长尝了几颗馄饨之后,却皱起眉。
“不一样。”
怎么没在美味面家店里吃好吃呢?
到底是哪里不对呢?
明明换了更好的餐具,也换了更好的汤底,但是馄饨吃起来却没有在店里吃时那么鲜。
难道是因为放的时间太长了?
不对呀?现在天气冷,东西不容易腐坏。早上他从馄饨店打包馄饨,再到店里煮,也不过只是过去半天,不至于坏得这么快。
店长给自己勺一口汤,汤的调味也没有问题,和平时的一样。
问题是出在哪里呢?
店长陷入思考,而员工则是吃着吃着开始产生疑惑,店长怎么会忽然带一袋馄饨回来呢?
“店长,你是想在店里卖这种馄饨吗?”
“没有,我就是想在店里煮一次试试。”店长没对员工做过多解释,他正思考呢。
确实,他把馄饨带回店里,目的很简单,作为一个餐饮人,他只是想试试美味面家的馄饨味道能不能通过改变汤头更上一层楼。
至于在店里卖这种馄饨——
那是不可能的,毕竟馄饨怎么做可是人家店里的秘方,而且他们店原本的配方也还不错,只是因为各环节出现问题才变难吃。
如果真想做出好吃的馄饨,没必要舍近求远。
思来想去,店长确定这碗馄饨与美味面家店里吃的馄饨,只有一个地方不同,那就是馄饨汤。
店长的视线缓缓转向店里那锅涮馄饨的浑浊汤水。
“……该不会?”
夜已深。
禾嫒尺躺在床上玩着手机,陈记臭豆腐的老板在群里喊人吃臭豆腐,香嘴巴重庆小面的老板忙碌一天,正打开小众点评,挨个给店里的评论点赞,并复制粘贴欢迎再次光临的回复。
而老海馄饨铺的店长则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没想到啊,真没想到。
他们店的馄饨汤居然比不上美味面家的涮馄饨汤。
刚才他在店里试过了,把紫菜馄饨汤替换成涮馄饨汤,味道又变得和美味面家里的更接近。
不过美味面家里的馄饨汤因为会被作为汤水盛出来,需要一边煮一边往里加新鲜水,所以没他们店里的浑浊,处于一个刚好的状态。
就像不少北方人吃水饺还爱配饺子汤喝呢,也是一个道理。
看似同样的东西,不同地区的人们都会有不一样的处理方式。
比如说重庆的馄饨就不一样,他们喜欢麻辣味,丢到汤里煮完捞出来加上红油辣子,管它叫抄手。
抄手用的皮和馅料又和广东江浙福建一带的略不同,配着辣汤也一样很好吃,是不同的风味。
但如果把广式馄饨拿去配辣汤,反而会显得味不足,还没清汤的好吃。
其实仔细想过之后,原因很好解释,主要还是因为美味面家的馄饨调味问题。
那家店主营的东西,其实都是广式早餐常见餐品,广东人早餐不时兴吃得太重口,所以东西调味都会略偏淡。
鲜肉馄饨配上没什么滋味的馄饨汤,反而能衬托出它原本的鲜美。换上原本就有调味的紫菜汤底,反而被略抢风头。
他们店的汤底,其实还是搭他们店原本做法的馄饨最合适。
只不过这就不是店长能管的事了。
他还在感叹人家店里菜品配置巧妙呢。
前一天光顾着拍视频写文章的禾嫒尺没在各平台写新笔记。
再加上获得APP一周,已经习惯了APP的结算机制,不再每天盼着看数据,因此她睡得比往常更早。
第二天起来查看数据时,原本她没报什么期望,却发现各平台的浏览量忽然暴涨。
昨天一日内竟增加15962浏览人次,并获得1275点赞256人收藏304评论,还增加了127名粉丝。
虽说影响力收入很少,只有9.17,远不如前些日,但其他数据高啊,影响力暴涨981,现在总额2132。
一天抵之前好多天。
原来是转发到小紫书的笔记流量上涨。
《不用早起也能吃到现炸不安心油条,营业到18:30的油条店!》这篇笔记发在小众点评时反应普普通通,没有火起来,但也不算完全没人看。
反而发到小紫书之后,在底下留言的人增多。
小众点评里的笔记大多数会推送给同城网友,偶尔也会有外地网友来看。
但是因为外地网友吃不到,就不会收藏也不会点赞,有个别网友会留言问,为啥给自己推送吃不到的东西。
小紫书不同,用户更多,群体广。
大家打开小紫书原本目的就是打发时间,或是被各种笔记迷住了眼忘记出去,不是专门为找吃的,所以不管能不能吃着,都有可能回评。
不少网友会赞同禾嫒尺,表示自己也喜欢吃不安心油条。
某些网友还会在笔记底下发自己吃油条的图,表示自己家附近也有油条摊子。
甚至还有在底下比赛谁家油条炸得皮更薄更涨,形状稀奇古怪的。
不管主题笔记发什么内容,天南地北的网友能自己聊起来,怪热闹的。
《臭豆腐加螺蛳粉,臭臭组合!》这篇笔记在小红书的热度反而没上来。
之前在小众点评发这篇笔记时,用了引导评论式的提问,问网友们是否也吃过奇怪的臭味美食组合,所以在哪怕在小众点评,也引来其他地区的网友评论,小火一把。
在小紫书没带动流量倒是挺奇怪的。
禾嫒尺怀疑是因为她两篇笔记发的时间太近,油条那篇是先发的,所以后面这篇被限流了?
浏览量不高,点赞评论也不多。反而评论区有个卖螺蛳粉广告的商家,在底下推荐他家的螺蛳粉套餐,是个没见过的牌子。
没给广告费不准在评论区打广告~
禾嫒尺手动删除广告评论,退出小紫书APP。
小紫书虽说用户多,浏览量评论等数据是小众点评的好几倍,甚至爆文笔记之间区别的能高达几十倍,但是禾嫒尺不太确定小紫书能给她带来影响力收益。
因为小众点评的用户基本都在同城,打开APP时大多都是为了找当地美食,所以看过笔记或评价之后,很容易被带动前往门店消费。
找地址也相当方便,小众点评里的商铺信息详细到地图定位,甚至能导航。
小紫书不一样。
热闹是热闹,网友们聊完之后大概率是不会去店里消费的。
一个因素是因为远,还有一个因素也很重要——
小紫书没办法像小众点评一样,设置专门的商家店铺信息。
所以浏览量、点赞、收藏的数量再多,意义也不是很大。
反观粉丝数量上涨很有用。
在小众点评涨粉可太难啦!粉丝数量与声望直接挂钩,声望高,声望商城才能卖更好的东西。
小紫书账号值得用心经营。
检查完突然暴涨的平台数据,禾嫒尺久违地打开美食网红打卡APP里的用户信息。
用户:禾嫒尺
用户等级:lv1(70/100)
声望Lv1:332/1000
可使用影响力:2132
果然,她快升级了。
用户等级提升到Lv2后,每日评论任务的报销金额会提升至50!
的文章任务以及P站的视频任务,只要完成,就能获得每个任务20经验值,共计40经验。
胜利就在眼前啊!
而且……
禾嫒尺后知后觉地发现,她好像可以接广了。
准确来说不叫接广,是参加小众点评的笔记创作分成计划。
进行实名认证,加上平台粉丝超过100就能参加这个计划。
和其他平台,或是私下接到的广告不一样,参加这个计划属于完全不知道自己发的哪篇笔记能拿分成,哪篇不能。
平台会自行在用户发的笔记里挑选精彩笔记,然后按照笔记的浏览、互动等数据给作者发钱。
多的时候可能一个月几百,少的时候几块钱或是几十。
不多,不可能把这个当主业,聊胜于无。
好在粉丝更多之后,有可能直接从商家手中接广,没有平台当中间商收差价,这个赚的就多了。
想到自己每日打卡任务中也有写笔记这一项,禾嫒尺决定参加分成计划。
能赚一点算一点,蚊子小也是肉嘛。
吃过早餐,禾嫒尺再次开始处理文章的工作。
主体是美食网红打卡APP提供的,名字叫小迟逛吃。
其实的文章昨天已经初步编辑完成,检查没有问题,确认发布。
【任务已完成,恭喜您获得680现金奖励,一次幸运转盘抽奖,20经验值,1000流量券】
看着消息提示,禾嫒尺嘴唇上翘。
收到奖金的感觉很不错,幸运转盘的次数她打算攒起来,等P站的视频任务完成之后一起使用。
1000流量券则是直接用到文章上。
眼看还差10经验值就能升级,禾嫒尺决定今天也努力工作,剪视频啦!
往前数个十年,多的是人通过赚到大笔外快。
甚至还有些公司通过专门经营获利,比如说发一些文章养粉丝,把号养大之后再卖给有需要的商家,最后商家使用卖货。
相似小说推荐
-
黑莲花他自带攻略系统(苏荷里耶) [穿越重生] 《黑莲花他自带攻略系统》作者:苏荷里耶【完结+番外】晋江VIP2024-08-30完结总书评数:290 当前被...
-
不渡雨(杯一安) [现代情感] 《不渡雨》作者:杯一安【完结】江VIP2024-09-04完结总书评数:695 当前被收藏数:15721 营养液数: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