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照砚听着他的话,这才确定下来。
毕竟那些人不会这么认真地和他解释,而且这些信息和他出发前荀远微告诉他的都对的上。
他便按着一边的石头想要起身,苏仲看着他的动作,立刻将他搀扶起来:“您还能走吗?”
戚照砚点了点头。
苏仲看着他如今的模样,便将自己身上的玄色披风解下来递给他:“需要我扶您上马吗?”
“多谢。”
在苏仲的搀扶下,他勉强跨上了马鞍,由着苏仲带着他到了他们等待消息的地方,这一路上苏仲也没有问他查出来了些什么,一到了驻守的地方,便要给他请大夫。
戚照砚却抬手止住了苏仲的动作:“不用,我身上没有明显的伤,叫大夫过来,容易叫人起疑,反倒不好,”他顿了顿,又问:“有没有金疮药?”
他遭受的是水刑,身上的名伤也不过是当时在矿山外面的时候,被暗箭所伤,但是由于刚受伤便被绑到了水牢之中,自然也没有情理收拾伤口的机会,此时伤口已经见了水,一片血肉模糊。
苏仲愣了下,但是他和戚照砚素昧平生,一切也都是按照长公主殿下的吩咐办事,所以也没有坚持,只是取出军中常备的金疮药放在戚照砚跟前。
戚照砚点了点头,用了点稀粥后才缓过来,这才和苏仲说了自己目前查出来的所有事情,“迟则生变,我希望苏将军能和我一起先将我找到的定州城郊的那处铁矿作为突破口,趁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请示背后的人做出防备的措施。”
苏仲一边听只觉得心惊。
难怪有时候和靺鞨之间的交战这么蹊跷,他们还怀疑过靺鞨那边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铁矿,以及这么精妙的炼铁技艺,没有想到,全然是从大燕传出去的。
故而他一时没忍住,用拳头狠狠地砸了一下桌面。
他看向戚照砚,有些顾虑:“只是那边必然防守十分严密,我带来的也只有十几个人,如果他们背后真得是世家大族,这些世家在州县上的力量可是不容小觑的,一座铁矿,恐怕还得抽调别的人,但这一来一回,又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戚照砚闭了闭眼睛,想起那座矿山的构造,沉吟了声,才问:“有没有生石灰?”
苏仲说:“这个容易,只是要这个做什么?”
戚照砚的目光看向远处,平声道:“生石灰加水,炸矿山,引发震动,让里面的人以为是地震,引蛇出洞,守株待兔。”
定州本来便容易发生地震,矿山常年出于封闭之中,也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到外界,等到里面的人纷纷出逃的时候,确实是最好的时机。
苏仲没有怀疑,“我安排人去做。”
戚照砚看着他要走,又道:“若苏将军要和殿下说明这里的情况,请切切不要同殿下说我现在的身体状况。”
苏仲没有直接回答他,只说:“我知道了,戚中丞先好好休息。”
但他当然不会依照戚照砚的意思做事,因为他是绝对听命于荀远微的。长公主殿下给他下达的命令便是无论是案件的进程,还是戚中丞的有关情况,务必要事无巨细地全部汇报给她。
苏仲回了自己住的地方后,便给荀远微写信,汇报了这里的情况。
他们给荀远微的密信都是一个途径,故而戚照砚那封里面夹着一支杏花的信更早到一些。
荀远微从春和手中接过那封信,看见上面熟悉的字迹,一时没忍住弯了弯唇。
她深吸了口气,才用小刀小心翼翼地裁开信笺上封着的火漆。
信笺中夹着的那支杏花,此时已经到了半枯的状态,花瓣被压得很扁,但信笺中都透露着一股杏花的清幽来。
荀远微抬手抚过上面的字迹,似乎还能触碰到戚照砚的体温,她甚至可以想到他在千里之外的定州握着萦管写下这封信时的姿态。
他喜欢穿素白色衣裳,会不会是写信的时候,驿馆窗户外正盛放着如荼一般的杏花,他便坐在杏花掩映之中,信手从窗外这下一支杏花,然后在信笺上写下这些藏着温情小意的话语,又将那支杏花一并封在里面。
即使两人相隔了半个大燕,已经有一月多未曾见面,荀远微看着上面的文字,便能想象到戚照砚以温醇的嗓音在她耳边说出这些话的模样。
如是想着,她又将自己腰间悬挂着的那个木雕糖葫芦解下来,和戚照砚聊赠一枝春色的杏花摆在一起,托腮看着这些算是可以代表思念的东西。
她少时在颍川的时候,有留意到兄长和嫂嫂每每远远看向彼此时的眼神,便像是两人之间有一场独属于他们的盛大的春天一般。
当年她不理解,如今总算是明白了。
她坐在廷英殿的桌案前,瞬间觉得面前积压成山的奏章都没有那么令人讨厌了。
但她的好心情并没有维持多久,傍晚才回到公主府,春和便递给了她另一封信。
荀远微看着信封上写着的“苏仲”二字,心底倏然一沉。
戚照砚上午寄来的信上说的还是暂且没有查出来明显的动向,归期不定,但晚上她安排过去接应戚照砚的苏仲便传来了信。
荀远微面上的笑意骤然收起,又抚了抚自己的心口,才敢拿着小刀将信封拆开。
等她一字一句地看完苏仲寄过来的信的时候,她只觉得瞬间像是被人泼了一盆冷水一样。
她不甘心地将戚照砚送来的信又重新拿出来,两人的信放在一起,必然有一人的信是不真实的,但苏仲只是奉命办事,他不知道戚照砚和自己之间的所有,自然也就没有任何必要夸大事实。
她知道,是戚照砚骗了她。
但她心头赌得难受。
春和在一边窥见她的神情,有些担忧地问:“殿下,可是出了什么事?”
荀远微没有说话,只是将苏仲送过来的那封信递给了春和,示意她自己看。
春和将苏仲送过来的那封信从头到尾地看过,心中斟酌着措辞:“殿下先别担心,既然苏将军已经将戚中丞和案子的消息告诉了您,想来便已经同戚中丞会面,那便说明戚中丞已经脱离了危险。”
荀远微摇了摇头,语气中有些无力:“我很担心他。”
因为是她将戚照砚派去查这件案子的。
苏仲在信中提及戚照砚的情况时,只说他看起来不太好,又拒绝了自己请大夫的提议,和自己要了金疮药,似乎更多的是因水刑而遭受的内伤。
水刑是什么刑法,她怎么会不清楚,能从水刑下死里逃生,不知道是遭了多少罪。
她其实恨不得自己现在就骑着照夜白赶到定州去。
春和低眉沉默了会儿,才说:“奴婢以为,殿下现在还是得先稳住长安这边,然后再筹谋定州那边的事情。”
春和这句,让荀远微如醍醐灌顶一般,她缓缓地舒出一口气来,又抬手擦干自己不知道何时淌出来的眼泪,说:“是我关心则乱了。”
她在心中想了想该如何安排接下来的事情,和春和吩咐:“你去将定澜叫过来。”
春和应下后便出门离开了。
不过多久,谢定澜便来了她殿中。
荀远微示意她坐下,又问:“你明日即将启程回定州,行囊收拾地如何了?”
谢定澜点头:“末将和小九回京本来也是没打算在京中留多久,不过是几件换洗的衣裳,也没有多少需要带走的东西。”
荀远微将苏仲写来的信给谢定澜,“你先看看,这是苏仲从定州寄过来的信。”
谢定澜越看,眉心蹙得越紧,看完之后才不可置信地抬头看向荀远微:“所以我们这些年勉强和靺鞨之间能打个有来有回,全然是因为国内有反贼?”
“是。”
谢定澜颇是烦躁地将信扣在一边的桌案上,又猛地一拍大腿:“我们本来和靺鞨交战,就是凭借更为丰富的铁矿、盐矿、以及更精湛的锻造铁器的技术,而他们有丰富的牧草,能养出更为善战和灵活的马匹,如今好处尽让他们占完了,难怪总是那么吃力。”
荀远微看着谢定澜,很认真地说:“所以我想请你尽快回定州,从就近的州县调兵,与苏仲尽快将那边的形势安顿下来,不要托太久。”
谢定澜毫不犹豫地点头:“殿下肯将此事交给末将,末将自然会全力完成。”
荀远微的语气有些沉重:“那就,拜托了。”
谢定澜再次看向桌案上放着的那封信,在意识到荀远微对她用了“拜托”这个词的时候,她更明白了这件事的重要。
于是立刻起身:“左右的末将行囊已经收拾好,明日一早走和今晚走也没有什么分别,末将这就启程。”
荀远微没想到她会这么果断,连忙拉住她的手。
谢定澜朝着她笑道:“殿下,再犹豫城门便要关了。”
荀远微也知晓现在不是犹豫不决的时候,深深地看了谢定澜一眼,终于还是松开了手:“好,我在长安,等你的消息。”
谢定澜从自己的房中取了行囊,又从马厩中牵了自己的马,在公主府门口和荀远微、戚令和她们道了别,便朝着城门的方向而去。
但她万万没想到,自己到城门口的时候,正碰上褚兆兴冷着脸训斥看守城门的将士。
她默默说了声:“真是倒霉。”
她本已经掉转马头打算从别的门走了,却没想到褚兆兴从背后先叫住了她:“定澜。”
她跟着身子一僵硬。
但还是没控制住自己又转头朝着褚兆兴的方向看去。
褚兆兴挥手让本来聚在自己身边的将士都退了下去,又疾步朝谢定澜走过来,主动伸手牵住她马脖子上的缰绳。
谢定澜一脸的不自在:“做什么?”
褚兆兴抬头看向她,问道:“不是说明日走么?”
谢定澜生硬地回答:“有急事。”
褚兆兴怕谢定澜对自己再心生厌烦,最终还是松开了手,往旁边退去,生硬地说了句:“一路注意安全。”
谢定澜闷闷地应了声,便策马出了城门,一路朝着定州的方向而去。
苏仲在和戚照砚合议好计策后,便命手底下的人准备好生石灰,又穿小道到了那座矿山底下。
随着“砰”的一声炸开,山体开始摇晃,但是并不至于塌方,里面的人才急忙跑出来,便被守在外面的人蹲守住了,其中便有那日将戚照砚关押到水牢中的那个中年男人。
戚照砚并没有换衣服,还是那身带着血迹的白衫,故而那人才看到他,便惊呼:“鬼、鬼啊!”
戚照砚冷笑了声,扬了扬眉:“看出来了,你很意外,只是我确实没有死。”
苏仲手底下的人并没有合他废话,直接将他收拿住。
他们人手有限,也没有办法直接将整座矿山包围,只能是将所有的能跑动的人控制住,等待谢定澜率兵前来控制形势。
大约等了三日多,谢定澜率兵前来,稳定住形势后,她和戚照砚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殿下很担心你。”
戚照砚牵动唇角:“我也很想念殿下。”
第72章 濯缨曲 “殿下,它在因您而跳动。”……
戚照砚说这句话的时候, 声音压得很低,像是只说给自己一个人听一样,故而谢定澜一时并没有听清楚。
“你说什么?我没有听清楚。”
戚照砚敛去了笑意, 又换上了“戚中丞”在面对案件时的神色,道:“我说, 我必不会让殿下失望。”
谢定澜和他们二人在一起的时间不长, 也从没意识到这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 故而对于戚照砚这句话也不疑有他,只是点了点头,又转头看向苏仲, 问这几日的状况。
毕竟于谢定澜而言,相比于只有仅仅数面之缘的戚照砚, 还是曾经在战场上有过生死之交的苏仲更为相熟。
苏仲看了戚照砚一眼,道:“多亏了戚中丞, 在外面引发山体震动, 让里面的人以为是发生了地震以至矿洞将要坍塌, 才将他们逼出来,里面无论是从前被掳掠去挖铁矿的、还是锻造铁器的,无一伤病缠身,如今还留在矿洞中,我带来的人已经将能跑动、能言语的人尽数控制起来了,只待定澜你率兵过来将局势稳定下来, 毕竟当时的情形容不得我们在此处托太久。”
谢定澜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理解苏仲做出的决策。
苏仲一想到他们不过是在原地等了三日多, 谢定澜竟然这么快就到了,一时有些惊讶,便问道:“只是定澜, 武州离定州七百多里,即使稍近一些的蓟州,也有快五百里,你还要从长安到这边,是怎么做到这么快的?”
谢定澜眉目间闪过一丝纠结,但还是和苏仲实话实说了:“我从恒州调的兵。”
苏仲不免反问:“恒州?”
若他没有记错,恒州并不属于燕云带,也就不算是荀远微直率的州县,谢定澜竟然能这么轻易地从恒州调兵。
但他也没有多问,只以为这都是荀远微提前安排好的,毕竟自己也是一月前就被荀远微从蓟州调到定州界上等待接应戚照砚的。
谢定澜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她不免想起自己那夜从长安离开的时候。
她本来都骑着马离开长安城了,却没想到后面褚兆兴又追了上来,她肩上有着荀远微交代的重任,并不想和他多费口舌,但她更清楚褚兆兴这人的性子素来是有些执拗的,遂勒马停下来看着他,故意将声音放得很冷:“怎么了?褚将军还有什么事情么?”
褚兆兴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攥紧了手中握着的缰绳,骑着的马便扬起前蹄,同时跟着发出长长的嘶鸣声。
“定州那边的事情我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你匆匆离京,应当是受了殿下重任,我这些年一直在长安,在地方上没什么能帮得上你的,但若是你到时候要调兵往定州,燕云界恐怕不好调,离定州最近的是恒州,恒州如今的刺史叶文彦曾经在我帐下做过事,也受过我的恩,你拿着这个去,他会认得的,如若有紧急之事,可以直接从恒调兵。”
谢定澜只是看着褚兆兴递过来的那枚玉佩,并没有接。
“叶文彦欠的是你的人情,我没有必要受,我也不想欠你的人情。”谢定澜说着垂下眼去,拒绝了褚兆兴。
褚兆兴驱着马往谢定澜跟前靠近了两步:“我没有说要拿人情来要挟你,你我毕竟……夫妻过一场,我只是想做一些能为你做的事,只要能帮到你一点点也好。”
谢定澜不说同意也不说拒绝,像是还在思索一般。
褚兆兴怕她直接驱马离开,心下一横,便直接将那枚玉佩抛到她怀中:“你此去若能用得上,便算是替我还了这个人情,若是用不上,便先留在你那里,也算是我如今能送你的、能补偿你的,为数不多的东西。”
褚兆兴说完便调转了马头,朝着长安城的方向而去。
谢定澜将那枚玉佩握在手中沉思了许久,还是将它收入了怀中。
一想到褚兆兴,她的思绪不觉飘得有些远,以至于苏仲连着叫了她好几声,她都没有听见一般。
等回过神后,她又揉了揉眼睛,算是为自己找补:“许是这几日连着赶路,没有休息好的缘故。”
苏仲便没有多问。
谢定澜却觉得心绪一时难以平定下来,褚兆兴给她当作信物的那块玉佩,她在恒州见到叶文彦的时候,叶文彦并没有收回去,也没有多问,便调了一千精兵给了谢定澜。
故而此时那枚玉佩还放在她怀中。
戚照砚拢了拢自己的袖子,说:“那还劳烦谢将军带兵先将这座铁矿查封,只是定州境内以及临近的州县恐怕都有类似的铁矿,只凭借从恒州借来的这一千精兵恐怕并不够。”
谢定澜轻轻颔首:“殿下运筹帷幄,在我离开长安的时候,已经给武州去了信,最多再有两日,武州那边便会有我的部下前来接应,也是多亏你临危不乱,将消息彻底封死在这里,不然迟早乱套。”
戚照砚勾了勾唇,“都是为殿下做事,也都是分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