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允淮想到家中生意,不由更偏向热闹的那处院,他问苏意安:“要不咱们定下第一处。”
苏意安摇摇头,“还是第二处院吧。此次进京就是为了你们春闱,安静的环境也适合你们温习。”
牙人一听,更加卖力的介绍第二处,还说去年在这租住的书生如今已经为官。
这话中听,读书人谁不想有个功名。
牙人上了第一辆马车,带着他们去了永安街。
果然刚拐进街,众人就觉出不同,这永安街来来往往多是书生,连开在街上的铺子大多也是书斋。
酒楼这种更是没有,小食肆虽有但也不多。
苏意安越瞧越觉得不错,只等看了屋院再定。
牙人说的那处院子在永安街的至臻巷,里面有四处院,牙人说的是第二处。
院门推开,入眼便是一个干净的小院,模样其实都大同小异,苏意安各屋逛了逛,见里面家具一应俱全,连灶房里的锅碗都有。
本想还价的她,一时语塞。
“公子觉得如何,这院瞧着不大,那是因后面还有一个小院。”牙人那会没说就是想让他们自己看。
结果谁也没发现,这不就得他提醒一下。
他指着西边过道说:“从这能通后院,说是后院其实是放柴火的地方。”
苏意安跟着走过去,只见牙人嘴里的小院,竟是两间小屋和一个马厩组成,而且还有一道门,瞧着是进出马车的地方。
这样一来算上前面的屋子,两人一间,这院能住十多人呢。
苏意安越瞧越满意,不过这价还是贵,她若定了,手中银子就不多了。
“不知这院能否再便宜些。”贺允淮问。
牙人瞧他读书人模样,想着应该不难缠,咬咬牙,降了五两。
“一百两如何。”
牙人想要摇头,再降五两他到手的钱就更少了。
“若是一百两能成,咱们今日便签契。”苏意安又道。
牙人咬咬牙,同意了。毕竟能遇见爽快的外乡人实在难得,这院他上次带人过来看,那人可只想出八十两呢。
牙人去拿契书的功夫,众人已经开始卸东西。
“这屋子你们自己选就成。”苏意安倒是不挑,这些屋子里面摆设都差不多,住哪处都可以。
谁知那些车夫却道:“苏掌柜,我们不住这。”
“不住?”苏意安诧异。
为首的邱叔笑笑,同她解释:“我们就是送少爷过来,顺便进些布匹回去,等三月底再来接少爷一家。”
“一个都不留吗?”
“邱银留下。”邱叔拍了拍他的肩膀,将人推到了前面。
邱银脸涨得通红,想到那日自己说出嘴的话,他就悔恨的想扇自己。
苏意安:“那成,留下的自己挑屋子。”
最后邱文才选了北边靠东的那间,贺允淮选了北边靠西的那间。
奶娘和邱银都住在西面的两间屋子中。
如此一分配完,众人又都开始忙活起来。
眨眼便到晌午,众人还未吃饭,邱文才让人去外面买饭,邱银笑着出去,哭丧着回来。
“怎么了这是,买个饭你还委屈上了。”邱文才打趣他。
“少爷!”邱银将怀中包子放到桌上,指着包子道:“少爷你知道这包子多少钱吗?”
“多少钱?”
苏意安倒是听说过京中物价贵。
“素的五文两个,肉的十文两个。 ”比镇上贵了一倍不止。
苏意安一听这价,脑海中不由算起来,若是包子都贵,是不是面也贵。
她问:“可问了汤面价。”
邱银点头,“素面十二文一碗,荤面二十文。”
豁,更贵!
果然是京城中啊,寸金寸土的地方。
好在邱家家底厚,来时邱老爷就给他装了五百两银票。
“无事,我还能缺你吃喝不成。”邱文才摆摆手,叫来众人赶紧吃饭。
饭后,牙人带来了契书,贺允淮签的字按的手印,苏意安递出去的银票。
这契书一签,便是成了。牙人收好银票笑呵呵的离开,全然没有上午被砍价时的痛苦模样。
邱叔他们还要去置办布匹,便没再久留,临别时他叫来邱文才,从邱老爷给他的银子中拿出来了一百两。
邱叔说:“少爷,老爷怕你不够花,这钱也是给你的,虽这院子是贺家租下来,但您别忘了给人钱。”
“这我怎么可能忘了。”邱文才收下银票,叮嘱道:“邱叔,这一路麻烦你们了,回去时慢些别着急,到了家替我给我爹问个好。”
“自然。”
邱叔从屋中出来,就被守在外面的苏意安叫住。
苏意安笑盈盈走过来,将刚刚在屋中写好的信递给他,顺便送上一食盒的肉干。
“邱叔,这一路辛苦你们了,还有一事想麻烦您,不知您能否捎封家书给我家中人。”
邱叔利落的接过,将家书揣进怀中,那一食盒的肉干他也没客气,接过后还对苏意安道了谢。
这肉干他路上吃过,好吃的很。
邱文才站在台阶上,看着苏意安递过去的那封信,忍不住想要不要自己也写一封。
可一想自家娘子都陪着来了,还写给家中谁呢。
罢了罢了。
几人将邱叔他们送出院,见马车消失在街的尽头,这才收回目光。
邱银吸了吸鼻子,不舍的看着他们,他也想回去的,可邱老爷说了,他是这里面最靠谱的人,他得留在这帮衬着少爷。
哎,没办法谁让他最靠谱。
下午时,苏意安同贺允淮上了街。
庄月阳本来也想跟着,可孩子哭闹只想她抱,没办法她便没去。
苏意安还是第一次走在京城的街上,许是住的地段不是最繁华的,苏意安也没瞧出周围有多好。
唯有问价时,她才有那身处京城的感觉。
“我自己一人出来就行,你还非要跟着。”苏意安忍不住念叨他。
“左右今日也无事,陪你逛逛。后面日子就难了。”贺允淮离她很近,呼出去的气息喷洒在她的耳边。
苏意安往旁边躲了躲:“那你陪我去集市如何。”
苏意安走完这一趟街,心中也有了数,她想做的事或许能成。
贺允淮:“想卖吃食?”
苏意安点点头,笑着对他道:“什么都瞒不过你,我想着这边书生多,或许卖吃食能赚不少钱。”
“你一个人哪里忙活的过来。”
“试试嘛,也不多卖,每日就准备那些,卖完为止。”
二人同人打听了一下,得知买菜的集市就在不远处。
京城也分片区,他们住的这片离着乡下近,也是沾了这个的光,集市上的菜和肉倒是没有想象中的贵。
苏意安买了二斤板油,二斤五花肉,还买了一篮子的青菜,连人家的竹篮都买了。
京城的集市可不是怀安镇能比的,这边卖什么的都有,苏意安瞧着摊位上有卖瓷碗的,一连气又买了二十个。
不过光这些还不够,没有炉子没有锅,一切都是白费。
苏意安又拽着人去了卖小锅炉的地方挑,这铁打的东西就比镇上贵多了,光锅炉和厨具就花了十两银子。好在铺子里的伙计给送到家,要不还真不好拿。
傍晚前她们回了家,瞧着这堆东西,邱文才便知他们想做什么。
果然吃饭时,苏意安同他们提了一嘴,她想着在这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摆摊去街上卖面,她弄的不多,一人正好。
庄月阳路上听她讲过摆摊的事,当时便好奇,如今一听更是愿意,还指了奶娘给她,让她帮着些。
夜里,众人回了屋。
奶娘抱着孩子哄,好不容易哄着了,她忍不住对一旁的庄月阳道。
“夫人,您是什么身份的人,今日怎么就同意她去摆摊,这若是传出去,邱家和您的面子可哪里放。”
庄月阳没有打断她说话, 反而认认真真听着。
那奶娘见状说的话更加难听,甚至将这一路发生的事都嘀嘀咕咕了一遍。
“夫人,来之前老爷给了银子让租院, 说到时候让贺家借住, 如今可好那边付了钱, 成咱们借住了。”
“再说那贺家也是坐着邱家马车来的,一路上仿佛自己是主人一样, 还让邱家的人受委屈。”
“您说, 他们在怀安镇开铺子卖吃食就算了,这可是京城, 读书人也不知羞。”
这奶娘是来京城前邱老妇人给找的, 原本的奶娘舍不下孩子,这次选了她。
庄月阳皱着眉头,听了这奶娘刚刚说的话,她心咯登了一下。
“你叫我什么。”
奶娘赶紧回道:“夫人啊。”
庄月阳侧过身看向她,“你喊我公爹叫老爷,你叫我夫人?”
奶娘心道坏了, 扑腾一下直接跪了下来。
她动作大, 差点摔着怀里的凝姐。
庄月阳接过孩子,纠正道:“这里是京城不是邱家, 你说话办事都要注意,再有下次我便让少爷将你送回去。”
奶娘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可她没想到一向温婉的少夫人如今却变了性子。
“少夫人,我错了,我改,您别撵我回去。”
庄月阳不再看她,发话让她离开了屋。
邱文才进来时就见她正坐在床边抱着凝姐。
“奶娘呢。”
“让她回屋了。”
“怎么没让她带着凝姐, 可是惹你生气了。”
庄月阳听他说这话,鼻子一酸,眼泪就滴答下来。
“若是她惹你不快,我给爹书信一封,让他再换一个来。委屈谁都不能委屈你们娘俩。”
说完,邱文才将自己的妻女搂进怀中。
另一间屋中,苏意安躺在床上正愁的睡不着觉。
原本很有信心的她,突然又担忧起来,这京城人的口味是不是与他们不一样。
她若是卖汤面,真的能卖出去吗?
“你手艺好,肯定大家都喜欢吃。”贺允淮的声音从她头顶传来,吓了她一跳。
“你怎么还没睡。”苏意安随口一问。
贺允淮:“你离我太远了。”
行吧,苏意安就是怕吵到他这才往床的另一边挪了挪。
眼下她又挪了回去,挨着一具滚烫的身子,苏意安都觉得周围暖和不少。
“明日我在上街看看,到时候买些米面。”
“嗯,我陪你。”
“不用,你在家温书就好。”
“听你的,睡吧。”
苏意安立马闭上了眼,可脑海中还算着账,今日又是租房又是买东西,他们花了多少银子来着。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天功夫就花了一百一十五两!
想到来时带的那一百五十两的银票,苏意安心都碎了。
真是花钱一时爽。
第二日,苏意安打着买早饭的幌子又上街寻了一圈。
物价确实如邱银所说,很贵,但是卖出去的可一点也不少。
这周边有三个私塾,两个书院,来来往往全是书生,一大早好多摊位前都是人。
苏意安想找个人问问,都挤不进去,最后她目光落在了巷子口处卖干馍的妇人身上。
那妇人瞧着应该三四十,正揣着手坐在木凳上,守着前面的干馍摊。
“姑娘,可是买干馍?”见她过来,那妇人起身问她。
苏意安琢磨了一下,喊道:“嫂子,这干馍怎么卖。”
“两文一个。都是今早上刚出锅的,还热乎着。”夫人掀开盖在竹屉上的布,果然热气冒了出来。
“那来五个。”苏意安掏出铜板放在桌上。
妇人打包的功夫,苏意安又问:“嫂子,咱们这条街是可以随意摆摊吗?”
妇人一愣,手上动作都慢了几分。
“...对,都能摆。姑娘可是想摆摊?”
“想试试,这京中花钱太快,若是不赚钱兜里那点撑不了几日。”
妇人一听这话,仿佛找到了知音。
她笑着问道:“姑娘一家从哪来。”
“远着呢,下面镇上。”
妇人:“我家倒是近些,不过日子过的也是难。”
许是同病相怜,那妇人同她说了好多话,听闻她是想卖汤面,妇人甚至将在哪里买面最划算都告知了她。
苏意安心中有了数,想着明日就摆摊试试,位置都想好了,就在这妇人旁边,她们一个卖干馍一个卖汤面,互相也不会影响生意。
吃过早饭,苏意安便去了妇人推荐的铺子,买了一百斤的白面和二十斤的精米,还有各种调料和老酱。
东西多,邱银驾着马车拉回来的,许是经历了路上那次事,现在邱银很是听话,苏意安让他往南他都不会往北。
如今二人正在将米面卸下来放进灶房中。
奶娘站在院里,瞧着他们干活也不上前。
她觉得这种抛头露面的事不是女人家要做的,女人就是要本本分分在家相夫教子。
庄月阳站在窗边打量着奶娘,想看看她何时上前帮忙,可直到那二人弄完一车的东西,奶娘仍旧站在原地,脸上是遮掩不住的鄙夷之色。
这样的人,不能留在身边。
庄月阳取来笔纸,问都不问邱文才,便自己写了封信。
她娘家有人,这信里的意思是托她娘给找个好点的奶娘。
“邱银。”她站在窗边喊了一声。
“少夫人,有何吩咐。”
“帮我这信寄回我娘家。”
庄月阳说的是我娘家,那自然就不是邱家。
邱银还以为是少夫人报平安的信,拿着便出了院。
“少夫人,您有事吩咐我就成。”奶娘瞧她面色不好,赶紧走了过来。
可她嘴巴里说不出好话,下一句便惹了庄月阳。
“少夫人,那邱银是外男,若被人瞧见你们说话实在不妥,您有事找我更好些。”
庄月阳心中那叫一个有气,她指了指灶房的位置,吩咐道:“我这没什么事,你去灶房帮苏姑娘打打下手。”
奶娘一怔,刚要反驳,就见自家少夫人已经关上了窗子。
心中再不愿,她还是硬着头皮进了灶房。
屋中,苏意安正将买回来的东西重新摆放。
这灶房上一户弄的很干净,连装米面的大缸都是好的。
苏意安用水淘洗干净,擦干后连着布袋将米面放了进去。
“苏姑娘,可有我能帮的上忙的地方?”奶娘扶着门框,不想再往里走。
她虽是个奶娘,可也只是伺候孩子,哪里用下灶房干这种粗活。
“王奶娘来的正好。这些菜麻烦你淘洗后择一下。”苏意安一点不同她客气,指着竹篮中的青菜道。
...许是没想到这人会真让她干活,奶娘愣住一瞬。
苏意安正忙着,也没瞧她,自顾自的开始炼猪油。
等她将猪油盛出来时,奶娘也将菜端了进来。
二月初的天,仍是冷的。奶娘用井水洗的菜,两个手哆哆嗦嗦冻得通红。
“苏姑娘,这菜我给你放这了。”奶娘怕她再安排事,连忙道:“刚我听见小姐哭了,我进去瞧瞧去。”
苏意安见状也没再留,毕竟人家主要工作就是看孩子,不是帮她忙。
她一人在灶房弄了一个多时辰,这才将肉酱炒出来,光这些还不够,她又炖了一锅五花肉。
傍晚吃饭时,她将自己煮好的面条端上了桌。
“尝尝,如何。”
“这样的天,吃一碗面,感觉身子都暖暖的。”庄月阳眉眼弯弯,看向她的目光带着一丝崇拜。
“香,若是外面的汤面也这个味,二十文一碗,我也能接受。”邱银今出去办事,晌午的饭也是在外面吃的。
他原以为这边已经够贵了,可当他要了一碗荤面付了二十五个铜板时,他那叫一个悔。
虽说都在京城,可地界不同物价不同,越往中心的地方,东西就不是老百姓能买的。
有了大家的肯定,第二日,苏意安便在巷口摆起了摊。
面都是一早弄好的,她还搬了两张桌子出来,一张擀面用,一张给食客坐着吃面。
昨日的妇人见到她,忙热情的打招呼。
“没想到你还挺快。昨日刚说今日便摆上摊了。”
“嫂子,我这是早一日,多赚一日的钱。”
二人说话的功夫,已经有书生走了过来。
苏意安面摊上的价同整条街的一样,她没跌也没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