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怎么还活着?不,不可能……”李隆基一边说着这话,一边踉跄着后退。
最终,他一个没站稳,狼狈地摔倒在地上。
李隆基异样的举动,也让杨贵妃和杨国忠倍感莫名。
什么叫做“你怎么还活着”?
看起来,圣人是认识眼前的女子的,只是,在圣人的认知中,眼前的女子应该已经死了。
这名恍若神女降世之人,究竟是谁?
很快,他们心中的种种疑惑就有了答案。
只见这女子用极为嫌弃的目光瞥了李隆基一眼:“若不是大唐江山就要因你而败落,惹得老祖宗们纷纷动了怒,你当本宫愿意来见你吗?”
“当初,你为了夺权,赐死本宫,又杀了不少皇族中人,如今,你对着你那干儿子倒是大方!”
杨国忠和杨玉环听着这话,心中有了底。
李隆基赐死的人不少,但被他亲自下旨赐死的公主却不多。
杨国忠和杨玉环知道的,唯有李隆基的姑姑镇国太平公主,以及李隆基的堂妹安乐公主。
镇国太平公主身为武皇幼女,得武皇亲自教导,酷好弄权,曾权倾朝野一时。
安乐公主则是唐中宗李显之女。这位公主虽然没在政事上展现出什么过人的才干,却将她的野心直截了当地摆在了台面上。
神龙政变后,唐中宗李显重新登上了帝位。安乐公主李裹儿仗着李显对她的宠爱,曾不止一次地提出让李显立她为皇太女,可惜未能得偿所愿。李显对她颇为纵容,虽立她为皇太女,却也未曾因此而斥责过她。
待到李显身故,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欲效仿武皇揽权,与太平公主和李旦等人站在了对立面。太平公主与李旦第三子李隆基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党羽,拥立李旦为帝。
因着这份功绩,李旦对太平公主这个妹妹极为信任宠爱,朝中大事均要询问过太平公主之后,再做决定。资源是有限的,太平公主掌握的权力多了,自然就碍了太子李隆基的眼。
双方之间渐渐变得剑拔弩张起来,李旦在中间左右端水,却收效甚微。
最后,李旦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儿子——他不忍心直接伤害妹妹太平公主,但在姑侄二人斗法最激烈之时,他将皇位禅位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上位后,占据了大义之名,自然优势大增。后来,在政治斗争中,太平公主败于李隆基之手,最终被赐自尽……
这些都是李隆基在位早年发生的事,杨国忠与杨玉环只是略有耳闻,并不清楚其中细节,更无法判断眼前这位自称“本宫”的人,究竟是太平公主还是安乐公主。
杨国忠倒更愿意相信眼前之人是太平公主,毕竟,在他们的印象中,太平公主更为善谋,而安乐公主头脑空空,仗着父母的宠爱娇纵蛮横,并未做过什么值得称道的事。
不,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都是已经过世之人。
眼前的这位公主突然重临凡世,且又提到“老祖宗们纷纷动了怒”,究竟会给本朝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一时之间,杨国忠和杨玉环有些担忧。
这时,朝中大臣们纷纷聚集到皇宫前,求见李隆基。
他们已经得知了安禄山起兵反叛的消息,此事不仅关系到大唐的江山社稷,也关乎他们每一个人的安危,他们自然迫不及待地想要来找李隆基商量退敌之策。
若是在平时,李隆基非但不会听信他们的“谗言”,还会把那些说安禄山要谋反的人通通捆了,交给安禄山处置,以此来显示他对安禄山的信任。
可现在,李隆基经历了“活见鬼”,整个人精神状态都有些不对了。
他一听说大臣们相约求见,便像是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快宣!”
待李隆基麾下的大臣们踏入宫殿之后,他立刻指着李令月道:“今有乱臣贼子的鬼魂作祟,谁能为朕诛此恶鬼,朕重重有赏!”
现在,李隆基恨不得把什么和尚道士全部给安排上。
只要能将李令月“收走”,对方要什么,他就给什么!
诸位大臣们见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莫名。
虽说这女子瞧着的确不像是凡俗中人,可她哪里像恶鬼了?
唯有一些见过武皇和太平公主的老臣,走上前将李令月的面容好生端详了一阵,而后道:“是镇国太平公主,的确是公主本人!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我竟然还能再次见到公主……”
他旁边的一位老臣亦道:“亡魂重临于世,非吉兆啊……”
“自然不是吉兆。若非江山将要败在李隆基手中,若非太宗、高宗、中宗和睿宗纷纷震怒,你们当朕与令月愿意再看到李隆基这张脸吗?”
一道充满威严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
所有人都看到武皇踏着云雾看到了他们的面前,仙气十足。
无人知晓,武皇和李令月其实都是刚从挖好的地道里爬出来的。
那些老臣们看着武皇的面容,震惊得半天都找不回自己的声音。
今日究竟是什么日子?继镇国太平公主之后,他们居然又见到了则天大圣皇后!
眼前的武皇,与暮年时的她相比年轻了不少,但曾经经历过武皇一朝的人,都对武皇印象深刻,他们绝不会错认这张面容!
这个女人,曾经站在权力巅峰,对他们生杀予夺,让他们人人自危!
眼见着周围人一副见了鬼的表情,武皇丹凤眼微微上挑,凌厉的目光越过众人,精准地锁定在了李隆基的身上。
其实,在她的世界中,李隆基尚未出生,她对这个孙子并没有什么概念。
不过,李隆基穿着龙袍,对她来说还是很好辨认的。
武皇回想着李隆基做过的那些混账事,面色微沉,一步步朝着李隆基逼近。
李隆基眼睁睁看着他年少时的梦魇,从他的记忆深处再度被释放了出来。
他惊慌失措,一边高声对周围人嚷嚷着“护驾”,一边退到了他的大臣们身后。
李令月看着他这副样子,不由讥诮地道:“年轻时的你,尚且有几分胆量,如今的你,只会躲在他人身后了吗?”
“从前本宫虽败在了你的手上,但本宫对你多少还有几分敬意。可如今,你瞧瞧,你还有半点儿值得人尊敬的地方吗?”
李令月冷冷地道:“李隆基,如今的你,不过是个懦夫罢了!”
惹来了安史之乱,埋下了藩镇割据的祸根,却在叛军攻到长安城时仓皇逃命,而将满城百姓留给叛军蹂躏,如此没有担当的人,居然是曾经的圣明天子,何其讽刺!
在李令月出声呵斥李隆基时,周围鸦雀无声。
看着眼前没有半分天子气度的李隆基,曾经对他怀有期待的大臣们都无比失望。
他们嘴上没说什么,心中却是赞同李令月的话的。
曾经那么英明神武的天子,怎么就变成如今这副样子了呢?
还有一些朝臣们惦记着武皇和李令月的话,他们忧心忡忡地看着二人道:“安禄山果然反了吗?”
“这是自然!”李令月说着,一挥衣袖,一块荧幕凭空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当荧幕中那些凶残的叛军攻破了一座座城池,在城池中烧杀劫掠之时,不少大臣都别开了头。
浮尸百里,秃鹰在上空盘旋着,随时准备俯冲而下,享用一顿美餐。
来不及逃跑的百姓们,在哀嚎声中,被叛军击倒在地,很快便在马蹄的践踏下,成为一滩滩烂泥。
太惨了,实在是太惨了。
知道前线的伤亡情况,和前线的惨状直接被呈现在他们的面前,是截然不同的。
此时,这些倒下的百姓们不再是战报上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而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好好看着,尤其是你,李隆基!”李令月疾声厉色地道:“这是你的罪!你既然敢招来安禄山叛军,为何不敢直面自己的罪过!”
所有人都强忍着心中的不适,继续观看面前的这副场景。
此时,叛军的屠杀仍在继续,许多兵卒甚至在比谁杀的人更多。
那血淋淋的一幕又一幕场景,让一些从未见过这等场面的女眷和文臣开始干呕。
但很快,他们就会发现,他们还是吐早了。
接下来的潼关失守,才真正让他们反胃恶心。
高仙芝、封常清等将领奉命招募士兵与安禄山叛军相抗衡。然而,由于叛军士气正盛,新招揽的士兵又未曾经过多少训练,自然无法与安禄山大军相抗衡。
不得已之下,高仙芝、封常清退居潼关,据险而守。此时,各路援军逐渐赶到,局势开始朝着有利于大唐的一面发展。
看到这里,在场众人都不由松了口气。
他们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荧幕上的这场战役中,忘记了这对于他们的世界来说,还是未曾发生过的事。
然而,让他们倍感愤怒的是,大敌当前,居然还有人因私废公!
监军跟高仙芝与封常清不睦,竟在李隆基跟前状告高仙芝和封常清以权谋私,有拥兵自重之嫌与不臣之心。
李隆基不问青红皂白地相信了监军的谗言,派人处死了高仙芝与封常清。
在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中,高仙芝与封常清战战兢兢,为了退敌绞尽脑汁。
当他们得知朝廷派来使者之时,本以为会得到来自朝廷的支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为之效忠的君王,竟然从背后重重给他们来了一刀……
当高仙芝与封常清当着众将士的面被斩首时,众将士均大喊冤枉。
李隆基派来的使者,却不为所动,毫不留情地斩下了他们的头颅。
一巴掌重重扇在了李隆基的脸上,他一个趔趄,直接栽倒在地。
此时,李令月仍然站在距离李隆基颇远的地方,也不知她是如何做到的,居然能够隔空扇李隆基巴掌。
众人看向李令月的目光中,不免多了些敬畏之情。
李令月对李隆基道:“这一巴掌,是替高将军与封将军扇的!他们身处军中,如果他们当真有不臣之心,你以为你的使者还能活着离开潼关吗?”
“忠心于你的人,不得善终,对你虚情假意的,却能得到你的重用。李隆基,你当真是瞎了眼!你这对眼睛若是用不上,干脆直接抠下来吧!”
紧接着,好几个巴掌又扇在了李隆基的脸上,李令月每扇李隆基一巴掌,就会报出一个县城的名字。显然,她的这些巴掌,是替那些沦陷的城池的百姓们扇的。
挨完这些巴掌之后,李隆基的脸高高肿起,看上去像个猪头。
这时,荧幕中的画面正在继续进行。
在杀死高仙芝与封常清后,李隆基立刻安排哥舒翰顶了上去。
哥舒翰是李隆基一手提拔上来的,又向来与安禄山不睦,用他来对付安禄山,李隆基很是放心。
哥舒翰原本正在养病,因为李隆基的一道命令,哥舒翰不得不带病出征。
他率军与安禄山大军相互对恃,静候着反击的最佳时机。安禄山大军远道而来,若是久攻潼关不下,必将粮草不济,军心不稳。
哥舒翰所率大军只要等待安禄山大军露出破绽,便可将他们一网打尽。
然而,哥舒翰有耐心,李隆基却没有。李隆基不在前线,对前线的状况并不那么了解,却总喜欢瞎指挥。
在杨国忠的谗言下,李隆基催促哥舒翰主动出击。最终,哥舒翰兵败被俘,潼关失守。
看到这里,在场的许多大臣们已经预料到了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
潼关作为易守难攻的险关,其地理位置何等重要!
失去了潼关作为屏障,关内之地便是一马平川,长安该如何抵挡来自叛军的侵袭?
果然,接下来,安禄山叛军便一路肆虐,闯进了长安城。
这时,因为不断犯蠢而导致如今这副局面的李隆基却带着杨贵妃等少数妃嫔和信臣仓皇出逃。
哪怕是沿途的老百姓竭力挽留,也未能让李隆基改变主意。
荧幕中,长安城的百姓们面上的表情是那样的绝望,他们被他们信赖的天子抛弃了啊!
天子在,镇守京师的军队便在,天子离开了,负责保护天子的军队也必定会离开,还有谁会保护他们?再也没有了!
当李隆基看到李令月不善地望过来的目光时,他便知道,自己八成又要倒霉。他挣扎着想要爬起来躲开李令月的巴掌,却被李令月再一次凌空抽翻在地。
“你也配逃?”
“害死了那么多百姓,冤杀了那么多的重臣,你居然还有脸逃吗?在安禄山叛军打到长安时,你合该顶在最前线,以死谢罪!”
“谁都有资格逃,就你最没资格逃!”
“阿翁那般铁骨铮铮,怎么竟有你这样一个没骨气的子孙!你还配做阿翁的曾孙,配做我大唐的皇帝吗?”
在场的诸位大臣们回想起当初的唐太宗如何威名赫赫,又想到画面中那惨烈的景象,目光不由变得有些黯然。
虽然这些事尚未发生,但看着现在几乎被酒色掏空了的李隆基,他们相信李隆基绝对做得出弃城而逃之事。
难怪李家先祖这般震怒,不惜让逝者显灵,就为了好生教训教训李隆基这个不肖子孙。
诸位大臣们不知李家先祖为何不直接现身,而是委派与李隆基有过节的武皇和太平公主来,但他们不打算掺和老李家的家务事。
在看到安史之乱造成的生灵涂炭之后,在看到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安史之乱中阵亡后,在看到他们的府邸被叛军大肆践踏之后,许多人恨不得李令月多扇李隆基几个耳巴子,他们根本不可能上前阻止。
“这一巴掌,是阿翁让我替他抽的!”
“这一巴掌,是阿耶让我替他抽的!”
“这一巴掌,是李显阿兄让我替他抽的!”
“这一巴掌,是李旦阿兄让我替他抽的!他让我转告你,若他早知道你是这样的,他绝不会传位给你!与其让大唐盛极而衰,他宁可让大唐平稳发展!”
“哦,对了,还有高祖也让我替他抽你一巴掌!”
虽然这皇帝之位李渊没坐几年,但这李唐江山,他也是出了些力的。
“你莫要忘了,你能开创所谓的盛世,是阿翁、阿耶、阿娘数代人努力的成果!你将江山糟蹋成这个样子,如何对得起他们?!”
“百姓们如此信赖你,简直将你视为一代圣君,你是如何回报他们的信任的?李隆基,你还是个人吗?”
李隆基被李令月扇得嗷嗷直叫,忍不住左躲右闪,以期躲开李令月的巴掌。
“现在这一切不是都还没发生吗?你为何要因为我不曾做过的事而惩罚我?这不公平!”
现在,他最多只是犯了个轻信安禄山的错误,只要他改过来不就好了?
荧幕中的一切都不会发生,他不会派使臣去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潼关不会失守,大唐江山不会支离破碎,他也不必被逼得仓皇出逃,所有人都会好好的!
“你与我讲公平,那些枉死之人,谁来给他们公平?”李令月道:“你莫要忘了,已经有许多百姓因为你的愚蠢,而惨死在叛军的铁蹄之下,你能让他们重新活过来吗?”
这时,荧幕中,李隆基的军队已经行至了马槐坡。将士们不肯再继续前行,他们扬言安史之乱,是杨国忠、杨贵妃引起的,他们绝不会拿自己的命去保护祸国殃民之人。
最终,李隆基顶不住压力,赐杨贵妃自尽。
杨贵妃看到这一幕,面色苍白地捂住了自己的嘴。
原来,被缢死在马槐坡,就是她的结局吗?
入宫本非她所愿,只是她难以违抗圣旨,不得不离开了原本的夫君寿王,去侍奉自己的公公。她本以为,好生顺着李隆基的心意,将日子过下去,也就罢了。
相似小说推荐
-
臣妻为后 (捌月) [古装迷情] 《臣妻为后》 作者:捌月【完结+番外】纵横中文网2025-1-6 完结80.2万字简介: 燕聿贵为帝王,不小...
-
转生成女郎蛛后和大圣he了(斗鱼) [BG同人] 《(西游记同人)[西游]转生成女郎蛛后和大圣he了》作者:斗鱼【完结】晋江VIP2025.01.16完结总书评数: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