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皇看向了身旁的爱女,冷静地问道:“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够回到我们的世界?”
这个世界,既然是李令月带她来的,回去的关键,自然也在李令月身上。
“我们需要帮这个世界终结安史之乱。”李令月道。
准确来说,她和武皇,以及跟着她们一起来到此地的那些被困在客栈中的百姓们想要回到原本的时空,需要大量的积分。
而对于李令月和武皇来说,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积分的方式,就是制止安史之乱。
这样一来,无数的百姓都能够幸免于难,可以说是双赢。
武皇闻言,皱起了眉:“制止安史之乱吗?你我在这个世界都已经是作古之人了,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节外生枝的感觉,让武皇心中不大舒坦。可如果这便是她们逃出生天所需付出的代价,她愿意接受。
李令月朝着武皇露出了神秘的笑容:“正因为我们已是作古之人了,我们这些老祖宗忽然出现在那些‘老熟人’面前,才更有警示意义啊!”
距离武皇和李令月故去的时间还不算太久,朝中还有一些人认得她们的面孔。不知道,那些人若是见了她们,是会感到惊吓呢,还是怀念呢?
第107章
李令月和武皇赶路的速度并不慢,只是,叛军攻克周边城镇的速度远远超出了她们的预料。
这就导致她们看起来像是被叛军追着跑一样。
安禄山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兵多将广,手底下的胡人又十分凶悍。各大城镇的守军在他们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一路上,越来越多的哀嚎声萦绕在耳边,让见惯了杀伐场面的李令月,和自诩心硬如铁的武皇都不由为之侧目。
李令月捂着有些酸软的小腹,对武皇道:“阿娘,这样下去不行。若是没个人来稍微阻挡一下安禄山叛军的攻势,不仅百姓们要遭殃,只怕我们也无法顺利赶到长安城。”
她身体素质是好,但也没法承受怀着身孕不眠不休地赶路。
武皇这些年来养尊处优惯了,突然这样逃命似的赶路,她的身子自然也吃不消。
系统只能让周围的人下意识忽略她们的存在,并不能直接让她们隐身。在赶路的过程中,她们不是毫无风险的。
“你说说该怎么办吧,我听你的。”
这时候,武皇没有再自称“朕”。
这里已经不是她们的时代,在战乱之中,如果她们还端着身为“皇帝”、“皇储”的架子,那就是主动给人当靶子。
李令月想了想,道:“我可以兑换一批火器出来,这个时空中的人还没有见识过火器的威力。我们将火器交给守城的将士们,应该可以阻拦叛军一阵子。”
兑换火器需要花费的积分,对于目前的李令月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但眼下已经不是计较积分的时候了。这些积分,是必须花的,省不得。
武皇见识过火器的威力,她思索片刻,道:“此计可行,只是,你打算如何将这些火器交给那些守城的将士?”
她没有向李令月询问李令月准备去哪里兑换火器,在她看来,李令月获取火器的法子,大抵与当初李令月凭空获得各类植物种子的法子没什么不同。
“此世之人还没有使用过火器,若你直接将火器交给他们,他们也不会用。即便你教他们如何使用,他们也未必肯信你。”
李令月神秘一笑:“我自有妙计,阿娘只管瞧着就是。只是,我的名气终究不如阿娘,若想让此计达到最好的效果,还得阿娘来配合我。”
深夜,某地县令仍在处理公务。
看着摆在眼前的战报,他的额头间出现了一条深深的沟壑。
安禄山的麾下,足足有十五万大军,便是先锋部队,也有数万人马。
这名县令所在的县城并不是什么军事重镇,满打满算,也只能凑出几千兵丁。
实力对比这样悬殊,待安禄山的叛军杀过来,他拿什么来阻挡对方?
投降吗?依照安禄山部众的风格,便是他主动投降了,他也讨不着什么好。况且,安禄山对待百姓十分残酷,一旦他主动投降,便等同于将城中的百姓交给安禄山叛军,任由他们凌虐。他身为父母官,于心何忍?
死战吗?问题又回到了原点——他们拿什么跟安禄山麾下的叛军硬碰硬?
他们这点兵力,在安禄山叛军面前,只怕不值一提!
与他同样忧虑的,还有附近数座县城的县令。
当然,也有那等胆小怕事的,一听说叛军打过来了,直接望风而逃,将自己治下的百姓和城池全部丢下。
还有那等狂妄自大的,认为叛军不足为虑,朝廷很快便会派大军将其剿灭。在战火蔓延到家门口时,这类人依旧醉生梦死,不知今夕何夕……
总之,人与人的悲喜并不相通。
某地的县令钦点兵将,准备物资,为了防卫随时可能出现的叛军熬了大半宿。
突然,一股诡异的风,突然吹开了衙门的大门,周边有一层薄雾蔓延开来。
正在与县令议事的县丞见状,声音颤抖地说道:“不,不会是有鬼怪作祟吧?”
“休得胡言乱语,鬼怪岂敢在咱们官府门前放肆!”县令与县尉说着,就要命人将那大门关上。
然而此时,周边的雾气却越来越浓了,一股冷风吹在县令等人的身上,让他们平白生出了一层寒意。
饶是向来信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县令,心中也有些犯憷。
这时,一阵悦耳动听的乐声在他们耳边响起,让人仿佛听到了仙乐一般。
两名衣着华贵的女子,踏着一层云雾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为首的那名女子瞧着是个中年美妇,身着龙袍,眉眼凌厉。
她一降临此处,便傲然道:“朕在临终之前,将这江山重新交还给了李唐中人。怎么,李显和李旦的子孙没有好好治理这片江山么?”
女帝,龙袍,还政于李唐,李显和李旦……
美妇话语中蕴含的信息量太大,让县令等人一时之间回不过神来。
她的身后,一名年轻些的女子发出了一声不屑的嗤笑:“阿娘,您有所不知,如今在位的是八兄的第三子李隆基。那小子还算有点本事,却是个一有点功绩便得意忘形的主儿。我一早便说过,那小子是不成的。”
这女子与站在她身前的美妇面容有几分相似之处。
她穿着华贵的公主服,身上带着一股子富贵乡中娇养出来的雍容之气。
这名女子同样气势慑人,只是,与开头的美妇相比,她的身上少了几分常年身居高位、杀伐决断的睥睨之姿。
县令等人心中暗道,这女子称呼先前的那名女帝为“阿娘,”且丝毫不掩饰她对当今圣人的恶意,莫非,她是……
这时,他们又听那女帝道:“难怪朕在天镜中窥见大唐因这场动乱由盛转衰,江山支离破碎。朕的这些子孙,果然一个个都是不成器的东西!”
“可不是嘛!若非李隆基不像样,阿翁他们怎会大动肝火,咱们又何须再为这些凡俗之事而操心?”
这时,女子的目光往边上一瞥,似乎终于发现了县令等人的存在。
她拉了拉女帝的袖子:“阿娘,你瞧,是李隆基手底下的官儿呢。真可怜,他们如今不得不顶在前线,惹出祸端的李隆基却可以在大明宫尽享荣华。”
县令等人拘谨地上前,当他们直面两名女子时,越发能够感受到她们带来的压力。
这也在无形中佐证了她们的身份。
县令定了定神,开口问道:“敢问二位可是则天大圣皇后与镇国太平公主?”
他们这样称呼武皇,并非毫无缘由。
武皇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与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
武皇颔首道:“不错,正是朕与太平。”
县令等人赶忙诚惶诚恐地跪在她们面前,朝她们行了个大礼。
这既是对皇族中人的尊重,也是对已逝之人的敬畏。
“不知皇后和公主重归凡间,意欲何为?”
“自然是替李隆基那不肖子孙收拾烂摊子来了!”
还未等武皇开口,李令月便抢先答道。
逝世之后,她似乎多了几分随性,与武皇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愈发亲密,与寻常人家的母女没什么不同了。
看起来,武皇也很愿意纵着她。
“安禄山的叛军就快要打过来了。我与阿娘重归凡间的第一时间便遇到了你们,可见你们也算是有几分运道。这样吧,我赐你们一批神物,予你们抵御叛军。”
说完这番话,李令月一挥手,便有一批火铳与炸药出现在了县令等人面前。
“我会教你们如何使用这些神物。到时,你们见机行事,尽可能保住百姓,也保全自身……”
那批火铳和炸药的凭空出现,让县令等人愈发相信她们的话是真的。
他们原本对武皇和太平公主没有太多的感觉,此时却由衷对她们生出了几分感激之心。
如果这批神物当真有那么大的威力,可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他们耐心地听着李令月的解说,力求将李令月说的每一个字都牢牢记在心中。
他们不知道,如今的武皇和李令月究竟是仙还是鬼,可有这二人在,他们心中莫名多了几分安全感。
决定了,待此番事了,若他们还有命在,他们便去给则天大圣皇后和镇国太平公主上香,以感谢她们二位的庇佑。
当今圣人总说则天大圣皇后这不好那不好,又骂太平公主是乱臣贼子,可是,如今惹出乱子的是当今圣人,庇佑他们的却是被骂的两名皇室女眷,实在让人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当武皇和李令月意图离开之时,县令等人看着她们的目光中含着几分不舍。
李令月对他们道:“安禄山叛军不日便要兵临城下,时局紧迫,我和阿娘还要去给周边的其他县令送神物,你们也快些准备起来吧……”
雾越来越浓,渐渐的,她们的身影隐藏在浓雾之中,变得模糊不清,李令月最后的那句话,也变得愈发缥缈,像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的。
待到浓雾散尽,衙门门口,已经不见了武皇母女的身影。
只留下方才李令月赐予他们的御敌之物。
当八百里加急的信件被送到长安时,李隆基还在大殿之内与杨贵妃载歌载舞。
动听的乐声,美妙的舞姿,扑面而来的香气,都让李隆基沉醉无比。
青春靓丽的美人静静地依偎在垂垂老矣的李隆基身畔,让他感到自己像是重新回到了年轻时一般。
那时的他,还是个鲜衣怒马的少年郎,每日都有用不完的精力。
不过,少年时代的记忆,对于李隆基来说并不都是美好的。
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生活在武皇的高压之下,他每日都要为自家的前程甚至性命而担忧,自然没什么心思与心爱的小娘子互诉衷情。
此时,李隆基大权在握,又有美人在怀,他便想好好弥补一下从前的遗憾。
在美人的笑靥中,他可以忘记自己日益老去的事实,忘记自己不断流逝的生机……
当殿外的侍从来禀,道是宰相有要事求见之时,美妙的乐声戛然而止。
李隆基不痛快地看着从殿外走进来的人:“什么事?”
如果来人不是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只怕此时,李隆基已经将人给撵出去了。
杨国忠拿着手上的信件,对李隆基道:“圣人,安禄山反了!”
李隆基和杨贵妃闻言,满脸都是诧异之色。
“你在胡说什么?禄山是朕与贵妃的干儿子,为人憨厚老实,最是忠心耿耿,他如何会反?”
李隆基想起杨国忠在朝堂上与安禄山不睦的事实,很快便为此事下了定义。
“定是你与他又闹不痛快了,是不是?你们怎么闹,朕不管。可这次,你污蔑禄山谋逆,未免太过了。”
李隆基这般宠爱杨贵妃,因她之故,提拔她满门,按理说,他应该更加偏向身为杨贵妃兄长的杨国忠才是。可事实上,他是很懂得权术平衡之道的。
就如当初,李隆基那般宠爱武惠妃,在废黜太子李瑛之后,却未立武惠妃之子,而是立了不怎么得他宠爱的李亨为太子。
武惠妃及其子寿王与当时的宰相李林甫十分亲近,李亨却与李林甫矛盾颇深。
对于李亨与李林甫明争暗斗之事,李隆基乐见其成。
唯有身边的宠妃、宠臣与他的继承人不是一条心,他才能放心地继续宠爱他们。
否则,宠妃、宠臣与他的太子沆瀣一气了,还要他这个皇帝做什么?
李隆基这套平衡之道,放在杨国忠与安禄山身上,也同样适用。
在李隆基看来,安禄山是个没有任何根基,只能仰仗他的胡人,他可以放心地对安禄山委以重任。杨国忠则是他宠爱的贵妃的兄长,又惯会讨他喜欢,他自然也乐意重用杨国忠。
他想要重用的两名朝臣,关系又恰好这般不睦,简直太妙了。他可以利用朝臣间的种种矛盾,让各方势力达到完美的平衡。
对于安禄山和杨国忠之间的斗争,李隆基非但不加以制止,反而放任自流。
此前,杨国忠就曾向李隆基禀报过安禄山对上不忠。
李隆基只听了听,却没往心里去。
安禄山出身卑贱,没有任何根基,可以说是李隆基一手提拔起来的,怎么会对他不忠呢?他那般信任倚重安禄山,安禄山有什么背叛他的理由?
那回,杨国忠是挑着李隆基心情好的时候说的。李隆基纵然不信,也没有对杨国忠多加苛责。
但这回就不一样了,杨国忠直接打扰了李隆基欣赏歌舞的雅致,还给安禄山的罪名升了级,一副恨不得除掉安禄山的样子。
这让李隆基很不高兴。
看在宠妃杨玉环的面上,李隆基不打算重罚杨国忠。
他揽着杨贵妃,对杨国忠道:“你好生反省反省吧。说起来,那安禄山是你堂妹的干儿子,也算是你的半个外甥了。”
杨国忠:“……”
并不想要那个外忠内奸的“外甥”好吗?
那安禄山就知道奉承杨贵妃,对于杨国忠这个宰相兼国舅爷却不屑讨好,还总是与杨国忠作对。
对于那种人,杨国忠怎么可能喜欢得起来?
尤其这次,安禄山谋反打的旗号还是“讨伐逆臣杨国忠”,杨国忠纵使对国事不那么上心,但他对自己的小命还是十分上心的。
他见李隆基半点儿都不肯相信自己的话,不由有些急了,朝一旁的杨贵妃连连使眼色。
杨贵妃迟疑了片刻,却没有开口。她对前朝之事向来不关心,不知道该怎么劝说李隆基。
况且,杨国忠虽然是她的堂兄,但安禄山也同样是她的干儿子,每回安禄山进京,都会在她面前卖乖讨好,把她逗得十分开心。杨贵妃也不知道,她该站在哪一边。最终,她还是决定不掺和此事。
杨国忠见李隆基准备离开了,不由急道:“圣人,这回真不是臣诬陷安禄山,他是真的反了!他的大军,已经向着关中之地打过来了!”
他说得慷慨激昂,然而,他的话语,李隆基却已不愿再听。
这时,一阵悦耳的声音从一旁传来。
“你叫不清一个装睡的人的。你们这位好皇帝,如今是彻底只要他的干儿子,不要大唐的江山了!”
只见,不知何时,一个身着华丽宫装的女子站在了门口。
她的周边,环绕着一层云雾,她明艳的五官在云雾间若隐若现,好似神女临世。
杨贵妃和杨国忠看向女子的目光中,不自觉地带上了一层敬意。然而,云雾散去之后,女子的面容,却让李隆基面色苍白,汗毛直立。
相似小说推荐
-
臣妻为后 (捌月) [古装迷情] 《臣妻为后》 作者:捌月【完结+番外】纵横中文网2025-1-6 完结80.2万字简介: 燕聿贵为帝王,不小...
-
转生成女郎蛛后和大圣he了(斗鱼) [BG同人] 《(西游记同人)[西游]转生成女郎蛛后和大圣he了》作者:斗鱼【完结】晋江VIP2025.01.16完结总书评数: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