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极是极,无论赵国愿意付出什么代价,只要我齐国愿意比赵国付出更多,就无碍了……”
靠着后胜这一大“功臣”,姚贾在齐国不费吹灰之力便达成了目的。
当他离开临淄的时候,他的车队中装满了齐国刀币,都是齐王建向秦国购买纸张、书籍和铜炉的定金。
姚贾牢记秦王政之语,转头就将这些刀币在齐国境内花了出去,换成了粮食、布匹、食盐以及药品等物。
此行,姚贾还有另一个收获——他说服了齐王建,让齐王建同意由他们秦人帮着齐国制盐。
姚贾原话是这样说的:“秦王近来得了制盐之法,可炼制出数量更多、品质更加的盐来。秦王考虑到秦与齐向来交好,有意将这制盐之法与齐王您共享。”
“啊……”齐王建瞪大了双眼:“秦王果然有更优的制盐之法?”
盐税在齐国的税收中占了大头,齐王建自然知道若能提高盐的品质与产量意味着什么。
“自然,秦王有什么诓骗您的必要呢?”
姚贾道:“依照秦王的意思,他会派一批人入齐帮您制盐。齐国原本每年能得的盐,依旧归您,秦王分毫不取。可新增的盐,您要分一半给秦王。”
齐王建听了姚贾的话,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最终,他由衷地感慨道:“秦王当真是好人啊!”
齐王建只听说自己国家的盐不会少,还会在秦王的帮助下变多,便觉得这是一件好事。
他却不知,自己国家最重要的赋税来源之一,让别国之人插一手,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更不知,在齐国高官都已经被腐蚀的现在,底下的官员自然争相效仿。
即便齐国产盐量当真提高了,也没几个子儿能落到国库中。
姚贾离开齐国之后,转头又回了赵国境内。
赵王偃与郭开听说齐国君臣竟然踩着他们显摆自己,一时对齐王建和后胜恨得牙痒痒。
然而,为了在秦国使臣面前显示他们的诚意,他们不得不咬着牙,再次加了价。
在赵国发了第二笔横财的姚贾,带着两次入赵获得的钱财,心满意足地离开了邯郸。
而后,他同样在赵国境内将这些布币换成了换成了秦国所需要的物资……
已经被秦军包围的燕国不需要姚贾亲自出使。姚贾来到了他目的地中的最后一站,魏国大梁。
与此同时,蔡泽已拿着从韩王然处得到的“定金”返回咸阳,远在楚都的顿弱也终于与楚国君臣完成了扯皮。
第045章
春申君黄歇到底比齐相后胜与赵相郭开要精明一些。他心知,天上掉馅饼这事儿定不会发生在秦楚邦交之间,那秦王也必不是什么大发善心的好人。
因此,黄歇只与顿弱议定了向秦国购买宣纸、手纸以及铜炉一事,至于那刊印成册的书籍,他只谨慎地向秦国购买了少量广为人知的书,打算拿来供楚王与自己阅读。他并不打算让秦人刊印的书籍在楚国境内扩散开来。
但后来,当士子手捧刊印成册的书籍与人议学、议政的情形在六国蔚然成风,楚国却依旧只有大量竹简以及少量手抄书籍时,当楚国再一次因此而被嘲讽为“蛮夷之邦”时,春申君便会明白,人是无法逆着时代的潮流向前走的。
有些事,哪怕他们做了之后会落入秦人的掌控之中,他们也不得不去做。因为此时站在时代最前沿的,是秦国。
当然,这是后话了,现在暂且按下不提。
由于纸和铜炉如今都是秦国独有的,黄歇也不知该如何定价才合适,他便着意在顿弱面前拖延了些时间。
待黄歇派去三晋之地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他琢磨了一阵,便比照着齐、赵给出的价格,向顿弱砍了一些价。
顿弱假意为难地同意了黄歇给出的价格,还特意强调,这是看在秦楚邦交甚好的份儿上,秦国才会给出如此优惠的价格。若是换了别的国家,他定不会如此轻易松口云云。
殊不知,顿弱心中也是甚为满意。
他们在出发之时,秦王便给了他们两个标准,其中一个为秦王所能接受的底线价位,另一个价位则是秦王希望他们谈到的价位。
对于顿弱来说,黄歇给出的这个价位,早已超出了秦王给的两个标准。
顿弱此番出使楚国,也算是优秀地完成了任务。
至于顿弱的“战果”不如姚贾丰硕,他对此并不放在心上。
因着赵王君臣与齐王君臣本就比楚国君臣好忽悠,楚王的财富与各项权柄也不如齐、赵二国那般集中,秦王本也没指望能让楚国跟齐、赵二国出同样的价格。
各国国情不同,“及格线”与“优秀线”自然也不一样。
譬如那弱韩与被削得只有巴掌大点的燕国,即便是韩王然与燕王喜愿意出高价向秦国购买纸张、书籍与铜炉等物,他们也实在是囊中羞涩,拿不出那么多钱来了。
一时之间,顿弱与黄歇也算得上是宾主尽欢。在商议完“正事”之后,作为东道主的黄歇还好生招待了顿弱一番。
只是,黄歇带着顿弱在楚都游览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令人不快的小插曲——屈、景、昭三大氏族的人听说秦国使者给楚王送来了好东西,竟然厚着脸皮想分走一部分。
看着三家使者那副带着假笑的面孔,黄歇便不由咬紧了牙龈——自楚王完身子不适以来,这三家人行事是愈发猖狂了。
如今,他们当着秦国使臣的面都敢如此嚣张,楚王完一旦故去,凭着太子悍的能力与威望,根本弹压不住他们!
顿弱对于楚国内部的权利倾扎不感兴趣。黄歇与屈、景、昭三家派出的使者唇齿交锋时,他就在一旁作壁上观。
楚国地域辽阔,即使对于强秦来说,也是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四分五裂的楚国,总比一个上下一心的楚国要好对付得多。
秦国君臣还巴不得楚王与楚国老氏族之间多闹闹矛盾,相互扯扯后腿呢。
屈、景、昭三家派出的使者辩才不如黄歇,纵然三对一,也渐渐落了下风。他们离开时,看向黄歇的目光中满是怨恨之色。
如今楚王完还在,他们暂且动不了黄歇,待楚王完薨逝,他们定会让黄歇知道得罪他们的下场!
黄歇没有在意这些充满恶意的眼神。他在楚国做了这么多年令尹,这样的眼神早已见了许多。
只要身居高位,且挡了别人的路,哪有不招人嫉恨的呢?
他并不认为这些人能够对他造成什么损害。楚王完在,楚王完便是他的靠山,楚王完过身,还有太子悍在——太子悍的生母李夫人是黄歇进献给楚王完的,太子一脉都与黄歇关系匪浅。
待太子悍继位,黄歇说不得还可学一学那秦国的吕不韦……如今他便不怕屈、景、昭之人,日后,大权在握的他,更不必看这些人的脸色行事!
铜炉、纸张等新兴的事物很快便被送到了楚王完的病榻前。
楚王完一边听黄歇说起他与顿弱交谈的经过,一边将枯瘦的手覆在黄歇送来的《离骚》上。
楚王完打开《离骚》,仔细翻了几页,看这轻薄的纸张是如何容纳下更多文字的,又看了看这册书上的秦楚双语。期间,他的动作颤颤巍巍,总让人怀疑他握不稳这书。
最后,楚王完将书册合上,对黄歇感叹道:“每当听到秦国君臣闹出的动静,寡人都觉得,寡人果然是个暮气沉沉的老人了。”
他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将近五十年的光景,自认虽时运不济,但在这战国乱世也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然而,近年来,楚王完时常产生自己即将被时代抛弃之感。
年轻时,他与他的阿父被秦王稷压着打,年老后,他又被初生牛犊一般的秦王政压着打。
从前楚王完还能看清自己究竟败在何处,如今,他却连自己究竟败在何处,也要看不清了。
这也让病中的楚王完心中愈发苦闷。
黄歇听着楚王完的话,长长叹了口气。
楚王完说觉得自己是个暮气沉沉的老人,黄歇又何尝不是如此?
纵观他们的一生,似乎一直在顺应时势,随波逐流。
在小事方面,他们犹可自行做主,然而,他们却改变不了自身的命运,也逆转不了大势。
黄歇说不出宽慰的话语,他知道,楚王完也不需要那些好听但不实用的话,最终,君臣二人唯有相顾而叹。
当姚贾抵达魏都大梁后,遇到了一件令他哭笑不得的事——魏王增竟借故避了出去。
待魏王增派人“贿赂”完姚贾身边的属官,得知了姚贾与齐、赵议事的一些细节后,他心中有了底,才终于出现在了姚贾面前。
姚贾等人在外出使之时,不免会有别国来打探消息。
他明白六国国君的某些隐秘的心思——有些事,由秦国官方明着告诉他们,他们未必会信。自己花钱打探来的消息,总是显得更加可信一些。
姚贾并没有禁止下属收取他国的“贿赂”,进而透露某些情报。只是,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他提前便给手下的人定了一条线,不可逾越。收取了别国的“贿赂”,事后要上报,在秦王跟前过了明路,收来的东西,他们便可以自己留着了。
姚贾与魏王增接触了几次,对魏王增的脾性也算是有了一定的了解。
魏王增既不像齐王建那般盲目亲秦附秦,也不像赵王偃那般好鼓动。
他对秦国有着极重的警戒心,又有些胆怯。
因而,在面对姚贾这个秦国使臣之时,他便像是面对洪水猛兽一般。
在摸准了魏王增的脉门口后,姚贾便特意将谈话的“主导权”交给了魏王增。
明面上,是魏王增在决定秦魏之间谈话的走向,实际上,魏王增所得到的信息,以及他本人的种种思量,都被姚贾不着痕迹地引导着。
对待不同的人,就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这一点,还是姚贾从纲成君蔡泽身上学来的。
在姚贾一方的有心算计之下,秦魏之间的沟通,倒也算是愉快。
魏王增以比齐、赵二国低的价格换取了秦国的纸张、书籍等物,自以为掌握了谈判的主导权,为魏国争取到了利益,魏王增心中颇为自得。
姚贾达到了目的,自然也十分满意。
这开年礼物互赠下来,六国纷纷说起了秦国的好话。要知道,从前他们对秦国的种种蛮横做派可是敢怒而不敢言的。如今,他们倒真有了几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意思。
远在长安的李令月听说了秦国与六国的互动往来,对身边人感叹道:“都道兵戈刀刃可怕,殊不知这糖衣炮弹更为可怕,无形中便可化解人的戒心,腐蚀人的斗志。”
嬴政君臣狠狠坑了六国一把,还让六国君臣争相给秦国送钱,端的是好手段。
对嘛,这样多好,既得了实惠,又得了名声,还让李令月多出了些许积分。
不过,兴许是因为秦国制造出来的这些东西目前主要在六国权贵手中打转的缘故,李令月得到的积分并不多。
李令月估摸着,得等到纸张等物增大产量,在民间流传开来,她才能好生斩获一批积分。
“不行,我得写信提醒一下阿政,别光想着薅六国国君与贵族的羊毛。等时机成熟了,还是得劝他们把造纸厂建到六国去。若要负担六国之地的书籍,只靠我手底下这么一个印刷厂肯定是不成的。他们秦国君臣自己也得想法子扩大印刷厂的规模……”
还有,从六国之地赚来了钱财,一些基础设施的修建也该开始规划起来了。
修路,建桥,修水渠!
李令月决定,拉着秦国君臣一起做劳模,先想法子把适合各种不同路况的水泥和沥青给弄出来再说。
不对,其实也用不着她来拉,嬴政本就是个劳模,连带着他手底下的人都跟着他一起连轴转。
这个年,李令月依旧忙忙碌碌。
偶尔她也会抬起头来往往天空,想看看秦时的明月,与她大唐的明月有何不同。
在这异国他乡呆了这么久,李令月每天都在努力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起来,但在这特殊的时候,她还是有些想家了。
皎洁的明月映照在李令月清丽的面庞上,为她增添了几分柔和之色。
她目光悠远,人虽还在此处,思绪却已不知飞向了何方。
突然,李令月感觉自己的手被人轻轻扯了一下。
待她回过神来,便看见了站在自己面前的秦王。
“陛下,你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且还悄无声息就来到了李令月的身边,着实让李令月吃惊。
李令月想,原来,在不知不觉间,她和她身边之人,都已习惯了他的存在啊。
“寡人想着,六国国君,寡人都派人去拜会过了,这会儿总该来拜会拜会我秦国最大的盟友。”
嬴政说着,将李令月的手拢在了掌心之中。
嬴政的手骨架比李令月大一圈,干燥而温暖。但李令月常年习武,体温较之常人偏高一些,反倒比嬴政还暖和。
李令月轻笑道:“陛下,你们秦人,都喜欢这么‘拜会’盟友的吗?”
嬴政装作听不出她话语中的些许调侃之意,理所当然地道:“对待不同的盟友,自然该有不同的标准。”
比如那六国国君,随意派使臣打发了就是。而李令月,却值得他亲自来见。
在嬴政说话期间,他的随从已经将“年礼”一样一样搬进了李令月的府邸。
秦国送给六国国君的年礼多是一些华而不实之物,嬴政赠予李令月的年礼,却显然是每一样都经过精挑细选的。
这些礼物非但华美贵重,且都是李令月用得上的东西,说他将半个秦王后的宫殿搬了过来,也不为过。若不是李令月如今住的这宅院空间有限,只怕嬴政能搬更多东西来。
李令月看着各式各样的家具与器物将自己的宅院堆得满满当当,开口道:“陛下为我准备了这么多的年礼,我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赠予陛下呢。”
可以用钱财买到之物,嬴政什么也不缺。无法用钱财买到之物,李令月和她手底下的人一时半会儿也造不出来。
她当真有些为难了。
“你带来的造纸术、印刷术已为我秦国在六国争取到了巨大的利益,这便是最好的年礼了。”嬴政道。
“陛下既然这么说,那我手上如今正忙着捣鼓的东西,可就不急着呈现给陛下了。”李令月道。
嬴政立马改口:“造纸术和印刷术虽好,但仅凭这两项技术,想改善黔首的生活还遥遥无期。令月你心系黔首,该多拿出一些对黔首有益之物来。”
李令月看着他飞快变脸的样子,托腮道:“阿政,你可真是贪心呐。”
知晓她与系统看重民生之事,还知道特意拿百姓出来说事儿了。
“若寡人不贪心,便不会有吞并六国的野望。”嬴政毫不否认李令月的话:“若寡人不贪心,该由何人来终结这征伐不休的乱世?”
说着这番豪迈之语的嬴政令人忍不住将目光牢牢锁定在他的身上。
李令月看着眼前的嬴政,心道,正是因为他有着这样的魅力,才能引得那么多人追随,才能成为古往今来的第一人吧?
纵使系统不给她积分作为奖励,面对这样的一位君王,她也乐意为他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知道了,我会敦促我的下属们好好干活的,阿政你莫要着急。”
宅子里乱哄哄的,李令月与嬴政索性出了门,在附近闲逛。
李令月率领十万大军在这长安乡中经营数月,已颇有成效。
原本的长安乡一片荒芜,如今屋舍与人口却多了起来。李令月与嬴政一路上还见到了一些零零星星的小商贩出来摆摊,有一些是出来卖自家编织的草篮,有一些是出来卖自家织的布,或是自家做的吃食。
相似小说推荐
-
臣妻为后 (捌月) [古装迷情] 《臣妻为后》 作者:捌月【完结+番外】纵横中文网2025-1-6 完结80.2万字简介: 燕聿贵为帝王,不小...
-
转生成女郎蛛后和大圣he了(斗鱼) [BG同人] 《(西游记同人)[西游]转生成女郎蛛后和大圣he了》作者:斗鱼【完结】晋江VIP2025.01.16完结总书评数: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