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只是个县令啊/青州小县令(殊宝)


所以很多有点情怀的都在忧虑昌国未来。
但这些对姜初来说都太过遥远,此时的她已经进入梦乡。

翌日一早,姜初才起床坐着吃早餐,季师爷就找了过来。
“大人,待会去给卫大人送行,不知道您可否向卫大人讨要两人?”季师爷一脸谄媚。
是的,每当季师爷有求于人都是这么笑的。
两人?“哦?是那两人?”
“孔华和孔能,就是昨天和卫大人一起来赴宴的两人。跟着卫大人太苦了,兄弟两连个媳妇都没有,孔华想投了大人寻条出路。”
季师爷说着掏出一个匣子,一匣子金珠,姜初接过,沉的压手。
季师爷又低声道:“这孔华是个人物,那些财物,在清点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的截留下了一成,昨夜我听他说,他还藏起来了一座佛像,这尊佛像全身金黄,双目微闭,头顶着高高的宝冠,显得十分庄严威武。杨大人肯定喜欢。”
要是张田春听到要吐血了,这尊佛像是他找工匠历时三年,反复雕琢铸成的。本来打算和美人酒一起,进献给杨谙求官的。
姜初还是迟疑,“他既然如此有本事,又如此富足,还投靠本官,会不会有诈?”
季师爷极力劝说:“正是如此啊,他有钱在卫大人面前不敢花啊,他都说不出来历。这卫大人多狠,明面上只处斩了四个人,实际十二岁以上都活不了。”
季师爷轻嗤,“流放?如今这世道,出了这淮阳,就得死在半路上。”
“这么说来,可以一试,等会我便提一提,还是季师爷远见啊。”姜初高兴的收下了匣子。
人才都是人才,简直缺一不可,个个说话都好听。
青州码头。百姓殷切的看着卫诤,手上提着鸡蛋,各种农副产品,姜初眼尖的看见了咸鱼。
“大家都很舍不得正言兄啊!”姜初由衷感叹。
卫诤热泪盈眶:”多谢大家厚爱,东西就拿回去给家里孩子加个餐,好好长大,也当官,报效朝廷。”
“大人收下吧大人,都是自家做的,不值几个钱。”
“是啊,大人,带着路上吃。”
“大人巡视州县,带着吃食才叫人放心。”
百姓的热情难以拒绝,卫诤收下一篮子鸡蛋,多番拒绝,才安抚住了大家。
“正言兄如此不舍,不如留下孔华两兄弟帮大人照看大家,顺便也帮助愚弟整理县务,我这正缺一主簿。”姜初看着百姓感叹道。
卫诤沉吟,“如此也好。”随即看向孔华孔能,“你二人以后好好听姜县令的话。”
二人连忙上前道谢,拜别卫大人。
季师爷一脸喜色,在他的极力促成下,事情格外顺利。
卫诤和姜初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送别卫诤,才回到县衙。就看到一脸惊恐的牢头等着。
姜初一脸无言,不用问都知道发生什么事了,谢辰说话,真是言出必行啊!
“大人,谢爷今早来牢房把...把...把张田春和周其给那个了。”牢头大川一脸难色。
“到底是那个?你倒是说清楚。难道谢辰他好男色?不会吧....”季师爷咽了咽口水,“不...不会吧!那么老。”
姜初倒吸一口凉气,季师爷,你是真敢想啊!
“哎呀,师爷你说到哪里去了,是把这两人变成太监了,一刀切。谢爷还惯好心的找来大夫止血呢!”大川握拳敲了一下手心说道。
“嘶...”在场的男性都觉得的下身一凉。孔能一脸惊恐,卫大人,小人后悔了,这个县衙有变态啊。
谢辰一阉成名,成为青州最不能惹的人,没有之一。
也成为最受小娘子欢迎的大侠,成功越过姜初。
后院那些女孩子更是崇拜,有两个胆子大的更是想拜他为师,至于学什么就不知道了。
既然卫大人走了,接下来就是给杨谙的交代了,一下就掘了两个钱袋子,只剩个金佛,和一点余钱,这就很需要斟酌了。
姜初叫来季师爷询问,表示自己要给恩师写信,季师爷要不要一起啊,顺便表达了自己的无可奈何和愧疚。
季师爷拍着胸脯保证:“姜大人不必担心,钦差来的突然,说不定早就盯上张家和周家,要不是大人有噩梦示警,又有长远大师指点,这黑锅说不定就扣到了我家大人头上。”
随即表示也会书信一封,告诉杨大人事情的起始。
姜初又表示虽然孔家兄弟真心投靠,但是隔着距离,害怕被误会。
季师爷虽然觉得孔家兄弟不会有问题,但是也有些心虚,毕竟他也收了重礼,三匣子金豆,只给了姜初一匣子,还有其他好东西他都私吞了。
所以此刻也表示,收用个把人这点小事就不用特意说了,浪费笔墨。
姜初表示受教,各自回屋写信。
季师爷真是太贴心了,考虑周到的让人不好意思了。
不过也多亏是季师爷,就算是家奴也是非同一般,深受信任的家奴。
季师爷家从爷爷那一辈就跟在杨家,因其曾祖父是入赘,随母姓季,生活不易,所以季爷爷就被卖到了杨家,当时的杨家还只是小官。
一路跟着走到今天,见证杨家如何飞黄腾达,所以一家子都非常死忠加无脑拥护。到了季师爷刚好第三代。
三代返祖,季师爷的儿子才出生三天就被杨谙赐姓杨,取名杨护。简直是莫大的荣耀,季师爷一家都乐疯了。
当然这是十年前的事了,季师爷现在已经三十二岁了。
江阳城哪里遇到姜初,被批祥瑞。深受信任的季师爷就被派来跟着。
姜初展开信纸,提笔就写,毕竟怎么写已经斟酌过好多遍了。
虽然字写的不是很好看,但是能辨认。毕竟一个流浪儿能识字已经打败很多人了。
姜初先是关心了一下杨谙的身体,在粗略的写了几句噩梦,又重点描写了长远大师的解梦和开解,还说了佛珠,表示带着睡觉舒服多了,要送给恩师。
姜初又写,抓了张家人听得张家人对恩师的污蔑,有多愤怒,在钦差到来又有多庆幸。然后就是夸杨谙多么高风亮节。
又表示了对钦差拿走所有财物的愤怒和无奈。
姜初写完自己又通读一遍,差点把自己感动了。
接下来只要在付出一串佛珠,其余的交给季师爷了,完美。

收到信的杨谙也是这么想的,他也被感动到了。
特别是佛珠真是送到心坎上了。不过,他已经有了长清大师送的,虽然还是很想要。但是细细品鉴之后还是放回了盒子里。决定送还给姜初。
这么贴心的祥瑞,还是可以庇佑自己的,当然得好好保护。可怜见的,都做噩梦了。
甚至因为姜初的诚实夸赞与信任,还反而赏赐了东西。
这是姜初也没想到的。是的,我们的杨太傅就是这么没有自知之明,虽然他坏事做尽,但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问题。
杨谙从心里认为自己是高风亮节,皎如玉树的。奈何没人慧眼识英雄,太傅一职掩盖了自己太多才华。
可以说姜初在信里变相的表示,张家在用钱污蔑杨谙,杨谙更是深以为然,毕竟他自认为自己是个视金钱如粪土的人。
杨谙读完季管家的信,又把姜初的信读了一遍,更是浑身爽快,同时心疼起姜初,因为季师爷详细描写了姜初没写明的梦境。
觉得姜初都被吓成这样了,还想着自己,把赏赐又加了几样。
看着姜初有点不文雅的字,杨谙决定送她个老师,毕竟又当县令又是祥瑞的人,文化水平必须提高啊。
而此时的太子也在思考此事。是的,我们的卫大人就是如此贴心,和姜初共事以后,也觉得姜初该多读点书了。给太子的信上就特意提了此事。
那该如何顺理成章,不被人怀疑的提起呢?太子摸着下巴想。
所以第二天早朝,姜初被弹劾了,就差被骂文盲也被当官了,就是这么巧,只骂文化低。
大多数官员都很懵逼,姜初?谁啊!很多人都不认识好吧!
实际上,就连杨谙派系的很多人都不认识她。这并不奇怪,因为杨谙怎么可能见到每个人都会告诉他们:“姜初,她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或者说:“她是本太傅的祥瑞!”这样的话,太降低档次了不是。
以至于没人出面为姜初辩解,只有杨太傅自己上了。
惊呆众人,杨谙亲自下场护的人啊!何方神圣?
姜初就这样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进入大家的脑子,连皇帝都印象深刻。可以说是收获匪浅了。
最终因为姜初的美人酒案办的漂亮,就忽略了文化不高这点瑕疵,因为卫诤也参与此案,所以太子方人也就默认揭过。
姜初成最大赢家,不仅得到了皇帝的御赐毛笔,在后来的日子里被姜初用来狐假虎威无数次就暂时不提。
还得到了一个皇帝特派的教书先生。可以说是头一份了。
小小县令,身边集齐了三方的人。
“我只是个县令啊!”收到消息的姜初有些崩溃,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读书的,还是这种一对一教学。
季师爷没空搭理她,忙着摆香案迎接御赐之物呢。
姜初收拾心情,整理仪容,又等了一刻钟,御赐之物也到了,先生也到了。
也没有圣旨,就是口谕,夸奖办案好,又鼓励了几句好好学习就没了。宣读口谕的小太监,说完就揣着鼓鼓的荷包走了。
留下先生和姜初大眼瞪小眼。我们的季师爷已经忙着去接杨谙给姜初的赏赐了。
“先生安。”姜初率先行了一礼。
先生上下打量姜初,似是不太满意,但是想到皇命不可违,还是点头:“我姓乌,以后你就好好跟我好好读书吧!太子交代过,三月考一次试卷,试卷太子要看的。”
“啊?”姜初呆滞的看着乌先生,面部表情都没控制住。不是,太子这么闲的么?
乌先生这才露出笑意,手中折扇轻轻一拍姜初的脑袋:“不错,总算有点少年样了。”
说着自己向后院走去,姜初赶紧跟上。
托张田春的福,后院的女孩子有了安置的地方。
两家的固定资产,例如商铺,庄园,房子,卫诤没带走,刚好张家有一个绣坊,女孩子们就全部安置过去了。算是可以自力更生了。
至于桑紫,还是决定跟着姜初。这可以算是姜初收获的唯一自己人了。
乌先生自己带了两个随从,被一起安置在了后院。加上孔家兄弟,县衙后院就被住满了。
也是青州富庶,县衙建的还是比较大的,不然还真容不下这么多人。
从此姜初就开始了每天的早上读书,下午办公的幸福生活?本来县令是每天五更天之后就要开始上衙,可现在朝廷崩坏,上班时间比较灵活。
每天快乐的睡觉吃饭随心所欲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毕竟当上县令的这三个月,姜初上堂的时间十天都没有。有那么几次都是被谢辰胁迫的。
不像现在,天天都有事,其实小事也可以推给孔华处理,但是不去上班就要上课。
上一天课,你敢信,那肯定是愿意去县衙听听家长里短啊!
是的,美人酒案子后姜初的县衙变得忙碌了,大大小小的案子都有,由孔华负责整理,协助姜初处理。
百姓们觉得终于有个正常县令,所以很喜欢到县衙理论。
今天理论的是同住一个村的两个老人,因为耕牛的交接不及时,吵起来了。里正都劝不住,吵到了县衙。
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牛的,有的是一里几头牛,排着队使用,一家一天,虽然时间短,但是每个人都期待又珍惜。
两个老人一进县衙,就要下跪。
姜初连忙叫人扶住,“两位老人家不必多礼,所为何事啊?”
“大人,草民要告这钱老头虐待耕牛。耕牛劳累一天,本该歇息一晚,第二日到我家了,到了傍晚他还牵牛出去,被我逮个正着。”李老头激动的唾沫横飞。
“李老头,你血口喷人。”钱老头气的手抖,“大人,冤枉啊,牛儿累了一天,小老儿吃了饭,是准备带出去吃嫩草的,今日家里小孙儿偷懒,割来得青草不够牛吃。”
“哪知道才走出门几步,这李老头就跳了出来,说我要去犁地,我可是犁具都没拿。我看他才是要来拉牛去晚上耕地,不然怎么出来的这么巧。”
“你血口喷人.....”
“你黑心肝......“
两老头说着又吵了起来,已经进化到用方言互骂了。
姜初看的津津有味,还问李石,“这个铲你两耳屎,是什么意思?”
“回大人,就的打你两耳光的意思。”李石嘿嘿笑道。本来想去劝阻的也没动了。
“咳。”孔华轻咳一声,姜初立刻正襟危坐。孔华确实是个人才,这才和乌先生认识几天,就引为知己了。搞得姜初都有点怕他了。
示意捕快去分开快要打在一起的两人,“两位快别吵了,气大伤身。”
“求大人做主。”两个齐声道,对视一眼,又嫌弃的转过头。
“钱老爷子没带工具,可见并不是想带耕牛犁地,算不上虐待!”
“李老爷子也是关心耕牛才吃了饭就来看,可见也是个爱牛的。”
“两位老爷子都是为了牛儿好,不如一起友好的割草喂牛,这样好了,夏种在即,就奖励你们两家负责耕牛整个夏季的口粮好了。”
“这样就每天都可以看到牛了。”姜初两边安抚,非常贴心。
大堂一片寂静。
“大人这......”两老人说不出话来。
跟着来的里正简直怀疑自己听错了,这是奖励。毕竟喂牛可不止草,还有豆渣呢。
“大人,草民知错了啊!”虽然不知道错哪里了,但两人还是赶紧跪地认错。
“咦,何错之有啊?”姜初笑眯眯的。
“这.......”两人嗫嚅着说不出话。
孔华立即上前一步,呵斥:“你二人同乡多年,相互了解,竟对事实视而不见,浪费夏种时间,里正调节,还是不依不饶,拉扯三天,因为你二人,你们两家的子女都快成仇人了。莫不是要等两家打得头破血流才甘愿?莫不是要打死人结成世仇才甘愿?”
孔华怒视二人,姜初也面无表情,显然这个案子,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说了。
里正也吓得跪倒在地,”大人息怒,小人回去定会约束两家,不叫人打架。“
“大人,草民不敢啊!”钱,李二人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姜初叹息,神情怜悯,“我知道大家日子都不容易,你们里有七十二户人家,才有两头牛,排后边的根本等不及。”
“这样吧,虽奖罚不可变,本官送你们里三头牛好了。”反正不用自己出钱,张家和周家的田地处理完了,收回来的牛有几十头,姜初才宰了一头吃,就被乌先生骂了,还罚了抄书。
就没敢宰杀了,放着卖了几天才卖了几头出去。
里正和钱,李二人大喜,立刻忘了先前的惶恐,连连道谢:“多谢大人,大人英明。”
姜初也觉得自己英明,所以决定奖励自己出门逛一逛,毕竟时间还早,回到后院就得读书,练字了。
躲着乌先生快速换好常服,溜出了门。
而此时快乐的姜初并不知道,领着牛回去的里正掀起了怎样的轰动。
县令送牛了,白送啊!有的人想着是不是要走一下吵架的流程,又觉得不偿失。还是先平和的试试。
有了三头牛做调和剂,两家很快和好如初,因为白得的牛,里正还叮嘱大家自觉喂牛,不要真等钱,李两家喂。毕竟两人也是变相的功臣。
至于县令的命令,难道会来盯着两家割草不成。反正不会打架了,没关系的。
所以接下来几天,一波里正,村长,向县衙袭来。
都是县令的子民,不能厚此薄彼是不是。牛牛那么可爱,谁不喜欢牛牛。

姜初一觉醒来,神清气爽。连梦里的烤鸭都格外酥脆,回味无穷。
所以再见到乌先生的时候也不那么难过了。
“先生早!”姜初笑眯眯的打招呼,拿出书本。因为只有一个学生,所以姜初的书房就被征用为课堂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
乌先生细细讲解,引经据典。姜初虽然不喜欢学习,但是听课还是比较认真,记性也不错,所以学的还勉强。
就是不知道乌先生有何种期许了。
学习完文化课,姜初又练了一个时辰的字,今天的课业也算是结束了。
姜初在院子里舒展四肢,看着李子树,已经挂着满满的青涩果实了,再过两月就可以吃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