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族人慌了神,以往所有去世的杨氏老人,杨谙都向皇帝亲自请封的。
兵部尚书直接被丁忧,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有夫人不甘心,递了帖子给皇后,也是石沉大海。
开玩笑,皇后在亲儿子这里都是偏心父亲的,何况其他远亲。
太子也收到闻人图的信,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他静观其变,不插手杨家最近的事,以防适得其反。
杨谙这一番不留情面的样子,本想让杨氏族人识趣,知道离了他杨谙,什么都不是。
可是,人都是有逆反心理,更别提一群已经被捧得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特别是杨丞科,他在心里怀疑爷爷的死因。
每天围着一群人伺候的人,怎么会突然摔死。
所以,杨家人表面都被杨谙吓到了,唯唯诺诺,但是私底下却是恨急了。
从来没想过送女孩进宫,和皇后争宠的人,开始在族里找漂亮的女孩子了。
京城的事发展迅速,姜初都不知道,他没收到信,季师爷也还没收到信。
所以姜初很自在的在县衙,每天就读读书,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大人,赋税已经全部收好了,何时送去淮阳?”孔华抱着厚厚的册子来找姜初。
“等新刺史来吧!”姜初今天早上才收到消息,杨丞科回京城了,就是不知道原因,不过,刺史肯定是要换人了。
“唉,就是不知道换了刺史,减免三成赋税的事还作不作数。”姜初叹气,三成,不少了。
可以支援太子了,姜初一回来就问了戚御史的事,结果很让人无奈,那个时候的太子,刚及冠。
手上才有了一点势力,至于兵权,一点没有,他根本救不了戚家人。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太子才开始偷偷摸摸养兵的。
“新刺史只能是杨太傅信任的人,对大人一定会友好的,所以,减免希望很大,到时候大人哭一下穷,青州才经历瘟疫不久,新刺史会理解的。”孔华道。
“不知道京城怎么样了?信刺史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姜初好奇极了。
孔华摇头,“京城应该这段时间比较混乱,太子也传递很少的消息,不过我有写信去打听了。”就像杨珛的事,他们居然一个都不知道。
太子不是不传信,是太忙了,长清大师要杨谙让淮阳修河道,杨谙嘴里答应,但是不行动,因为耗资巨大。
太子没办法,整天缠着皇帝,皇帝更小气,他觉得长清大师危言耸听,明明淮阳河道很稳健。
长公主也来劝父皇,最疼爱的大女儿天天来求,皇帝只能给杨谙下令。
为此杨谙还怀疑了一下长清大师,但是被长清大师以佛爱万民,不得已为之,说服了。
就吩咐人去安排修河道的事,只等新刺史一上任就动手。
而这个时候,青州和附近的河道已经修好了,赶在入冬前,才不伤人。
不然冬天修河道,是会死很多人的。
姜初和孔华说完赋税的事,孔华又提醒,“大人,已经快到九月了。”
姜初一时没反应过来,疑惑的看着孔华。
“秋后了。”孔华道。
姜初恍然大悟,牢里的一帮人可以上路了啊!大川都抱怨几次,这段时间,牢房伙食支出,太费钱了。
姜初就翻着年历,找日子,她感叹:“没想到,我居然第一次翻年历,就是帮人找死期。对了,要是我找的日子天气不好怎么办?”
孔华笑道,“大人放心,未来半个月都是好天气,我找人看过了。”
孔华也很上心,毕竟牢里的伙食费,每次都是他在批,已经是目前县衙,最大的一笔支出了。
姜初意味深长的看了孔华一眼,指了指,“就这天吧!”
九月初六,离现在已经只有九天了。
县衙很快准备公告,在行刑前三天贴出了告示。
一时间青州沸腾了,奔走相告,多少人盼着这些人死呢!特别是张家。
百姓们开始存烂菜叶,至于臭鸡蛋,不好意思,没有,家里穷,怎么可能会把鸡蛋放坏。
一时间,大家讨论的话题都变成了,你准备了什么东西丢人。
唯一的刽子手也很紧张,他已经很久没有正经砍过犯人了,一次这么多,他吓得直接来找姜初。
第103章 血流成河
“大人,小的不行的,午时那点时间,我哪里砍得了这么多人,而且,刀也受不住吧!”刽子手牛壮一脸局促的看着姜初。
作为县衙里的不常用人手,他已经跟着孔华打杂几个月了,突然就来任务,不免有些紧张。
“放心,”姜初安抚道:“大人我也想到了,所以分了三天,而且从洛县和菏县借了两个人来,又在铁匠铺子定了几把大刀。包你们顺手。“
洛县和菏县离青州不是很远,重要的是都有码头,一天就可以到。
牛壮安心许多,随即又低声道:“大人,自从布告贴出,有好多人来找我,贿赂我,大人,你说我要不要接?”
姜初不是很懂,“贿赂你刀下留人?”这明显不可能啊!
牛壮解释道:“他们想要小的砍人的时候,收着力,不砍断,这样受刑的人会更加绝望痛苦的死去。”
“大人,人太多了,特别是五位当家老爷,已经不下二十人来找我了,这才贴出告示的第一天啊!”
牛壮也是第一次见识这种局面,不过想到这些人做的孽,也情有可原,说实话,他不拿钱,都想这么做。
可是这样一来,被行刑的得有一半人要被这样对待,他怕大人怀疑他手艺不好。
姜初听得眼睛都亮了,她压低声音,“这样不违规?”
牛壮心虚,“大人,违规的,只是若只是一个人,无人在意,可是人多了,就……”
姜初遗憾,“算了,按规矩来吧!先生和孔主簿不准动私行,这样的事肯定也不被允许!你可别乱收钱啊!”
牛壮拍拍胸脯,当当作响,“大人放心,小的不是这样的人。”
姜初虽然这么告诉牛壮,但是私底下还是悄悄问了孔华。
孔华想了一下,“不可,这样对大人的名声不好,大人现在已经吸引太多人的目光,还是规矩点好。”
姜初只能点头。
“京城来信了。”孔华递给姜初,是太子的幕僚写的,告诉了京城现在的局势,和新刺史是怎么样的人。
是的新刺史居然还没到,因为他是个贪图享乐的人,是不可能赶路的。
姜初看完信,先是感叹,“杨太傅出手,真是狠辣啊!”
又道:“我比较在意的是,这个新刺史钟知铭,太子叫我配合他杀了他?这是何意?”
“大人忘了小维么?”孔华看到信的时候,心中已有猜测。
“李代桃僵?”姜初恍然大悟。
“是,这个钟知铭收买不了,只能杀,小维应该已经可以很好的代替他了。”孔华道。
“那我怎么配合?”姜初疑惑,她要派杀手去么?她倒是还养着一个,邱芝芝的夜杀,太子来过信,叫她处理了,她没处理。
现在夜杀一个人在绣坊当保镖,苦力,每天挑不完的水,劈不完柴。
孔华摇头,这点他也想了一下,太子应该不会让姜大人有暴露的危险,猜测道:“应该是让我们在有人起疑的时候,站在新刺史身边,打消别人的疑虑。”
姜初也觉得这个可能性很大,“或许太子还会有指示,我们先按兵不动吧!”
孔华又道,”因为赋税的事,丁家最近动作有点大,在各个县,到处收买人,我看季师爷好像注意到了。”
姜初笑了笑,“没关系,等收到京城的消息,他会更疑惑的,不过,我会打消他的疑惑。”
谁让季师爷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侍卫们已经彻底投靠姜初了呢!
由阿二牵得头,姜初询问了一下,都是孤儿,非常向往孔能的生活,特别愿意跟着姜初。
所以季师爷,他注定查不到任何东西。
至于季师爷在淮阳悄悄用的暗线,已经被孔华的人盯上了。
“那就放心了,这丁家要不要私下警告一下。”孔华担心他们太过急切,反而坏事。
姜初摇头,“不用了,杨丞科的态度,还有闻人将军的暗示,让我觉得杨家出了不得了的问题,这是太子的机会。只要彻底拿下淮阳,杨谙就养不起兵马了,还可以断了他的盐。”
所以太需要丁老爷去蛊惑这些人了。
孔华敬佩的看着姜初,短短几个月,姜初的成长太快了,特别是对人心的洞悉和把握,更是他所不及。
有些事情一点就通,就像先天就会。
孔华第一次感到遗憾,若姜初是男子就好了,就凭借她帮太子这些忙,和她的聪慧,与仁心,说不定可以当宰相的,可惜了。
姜初没注意到孔华的眼神,一心都在盘算,她可以拉拢那些县令,砍断杨家在淮阳的根脚。
时间一晃而过,九月初六到了。
天气很好,太阳也高高挂起,热烈的等着,准备驱散这污染青州多年的臭虫。
三个刽子手扛着锋利的大刀,目光如炬的看着被拉上刑场的人。
每个人身上都沾满了烂菜叶,第一天的砍张家人和他们手底下的伥鬼。
张田春已经好久没看过天空,他呆愣愣的跪着,从被谢辰阉割的那一刻,他早就盼着死了。
姜初身居官服,高高的坐着,面色冷冽的看着,淡定的听着百姓夹杂着各种方言的辱骂。
午时三刻一到。
“行刑。”姜初大声道,同时扔下处斩的牌子。
刽子手们喷出一口烈酒,大刀毫不留情的砍去,很快,刑场滚着好些人头,血流成河。
现场突然安静极了。
粘稠的血液蜿蜒流去,流到前排百姓的脚底。
终于有人痛哭出声,“女儿啊……你安心吧!姜大人给你报仇了啊!”
姜初不是个暴虐的人,看到如此血腥的场面,她差点吐出来,但是随即被哭声震住了。
她默默离去,李石和大山他们维持着秩序,也是在等人来收尸。
但是根本没有人来,张家人已经被流放,发卖,哪里还有人来收尸,有也不敢啊!
痛失女儿的人太多,他们哭完,直接自发拖着张家人的尸体,堆在一起,烧成灰,扬在粪坑里。
这是他们早就想好的。
接下来的三天,周家也是同样如此,其他三家倒是还有远亲来收了一下尸体。
常夫子也来了,他给常夕送了断头饭,然后用木板车拖着常夕回了家。
邻居们才知道常家闺女居然是死刑犯,一时间看常夫子的目光都不对了。
林木出了大价钱,才请来陈仵作,为常夕缝头,陈仵作手艺好,顺便给常夕收拾了一下。
常夕安静的躺在棺材里,像林木初见时那样美丽。
“常伯父,不如你以后来和我住吧!我给您养老送终。”埋葬了常夕,林木知道常夫子没有去处了。
邻居们的眼神每天都像一把尖刀,连林木都不敢看,更何况常夫子,而且,常夫子身体也不好了。
“多谢你了,你是好后生,老头子我,还是要回自己的家。”常夫子拒绝了林木的好意。
林木这段时间经常来看常夫子,知道自己说服不了,只得道:“那我明日再来看您。”
林木离开常家,立刻感觉到无数道刀刮一样的视线,他加快脚步,常夫子的药吃完了,他得去再抓两副。
可惜,这是他和常夫子的最后一面。
第104章 解脱
“罪人常青书,读书识字二十载,教书育人二十载,却自私蠢笨,害女深陷虎口,被豺狼迫害,我,不配为人父。
妻随我一生,本该被我呵护一生,却痛失爱女,病重而亡,我,不配为人夫。
此番,妻儿皆落入黄泉,罪人常青书,自私解脱,黄泉路漫,盼再见到妻儿赎罪。
另,拜谢姜大人大恩,亦对林小友感激不尽,来世当牛做马报之。
罪人 常青书绝笔。”
林木手里的药散落一地,抱着常夫子的尸体,大哭出声。
有邻居被哭声打扰,好奇凑着门缝来看。
只看得悬空的麻绳,躺在地上的老人,和悲伤欲绝的男人。
心中唏嘘,但是这一次,没有人来帮忙了。
仅仅隔了一天,林木再次葬了常夫子,常家三口人的墓挨在一起。
林木烧完纸钱,不知道自己该去往何处,不知不觉已经走到县衙后门。
水大爷见是认识的人,只随意问了几句就让人进去了。
此时已经是傍晚,姜初吃完饭没多久,正在院里面散步,最近看到死人太多,她老感觉心情郁郁。
所以在看到游魂一般的林木,她下意识的想避开。
不知为何,林木在看到姜初那一刻,又流出眼泪,他抖着手掏出常夫子的遗书。
哽咽道:“常夫子感谢大人。”
桃香和桑紫本来在聊天的,此时都不敢说话了。
姜初看着遗书,泪水滴落,晕开了墨水。
“什么时候的事?”姜初悲伤不已,常夫子到死都在怪自己。
“今天早上,我起来就去给常夫子送药和吃食,才推开门,就……”
林木不想回忆那令人窒息的一幕,要是他昨天坚持就好了。
“我去看看夫子吧!”姜初道。
林木摇摇头,“我已经把夫子下葬了,就葬在他的妻子旁边。”
姜初低声道:“也好,桃香,去准备纸钱。”说着又看向林木,“天色未晚,我去看看夫子。”
桃香挎着小篮子,跟着姜初出了城,孔能赶着车,马车上的三人一片沉默。
谢辰骑马走在旁边。
很快就到了常家的坟地,两座新坟挨着一座旧坟,多少年了,常家一家三口终于又在一起,不会分开了。
姜初沉默的烧着纸钱,烧到一半,谢辰和孔能就同时拔剑围在姜初身边。
姜初起身,“走,别惊扰了常夫子一家。”
她扯过林木,拉着桃香就往马车上跑。
孔能立刻驾车而走,本来打算包围起来再动手的刺客都懵了。
赶紧跳出来,姜初已经跑好远了,谢辰跑出一段路,停住马等着刺客追上来。
“兵分两路,你们去追马车!”刺客头开口,立刻就有五个人追着马车而去,剩下六个人围着谢辰。
“全部人了么?”谢辰问。
刺客们不说话,一拥而上,谢辰毫不畏惧的迎战,区区六个人而已。
在最后一个人不甘倒地的时候,他瞪着谢辰,“你是假受伤。”
果然是杨丞科的人,谢辰干脆利落的收割最后一条人命。
然后骑马追上姜初,孔能都没动手,追上来的五个刺客就被阿大阿二阿三解决了。
从知道京城的事,姜初就知道杨丞科不会放过自己,所以身边一直没离过人,更何况是出城这么重要的事。
林木看着突然冒出来的三个人,他看着姜初,没问出口,姜初就主动道:“我最近得罪了人,他们是一直跟着我的,我是真心来祭奠常夫子的。”
李木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小声道:“我没有说什么啊!”
姜初心说,你对我的失望和怀疑写脸上了好不好。
十一具尸体,检查了一下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信物,搜刮了一下财物,就打算找个地埋了。
地倒是好找,就是没有工具,天色已经黑了,再耽误就进不了城了。
“先扔在林子里,明天来埋吧!”姜初提议。
大家都同意了,总不能用手挖吧!
姜初一回县衙就去找孔华。
“十一个,不知道还有没有。”姜初翘着腿,抓着一块果脯吃。
“不管有没有,大人出门都必须带着人。”孔华放下笔,他今天写了一天的文案,感觉腰酸背痛的。
“孔主簿真辛苦啊!你去找孔能拿药包泡澡吧,周小大夫送了他好多。”姜初说着有些嫉妒,她就没有。
孔华扭了扭身子,感觉舒服了不少,闻言点头:“我去拿,大人也回去休息吧!”
姜初睡不着,她背着手晃悠着去找桃香,刚好桑紫也在,两人见到姜初连忙招手。
“大人快来看,本来明日给大人的。”桃香高兴的摆出一个首饰盒。
里面全是粉色珍珠做的首饰,有簪子,有耳饰,有一对步摇,还有发带,还有一串手链。
桃香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还剩十多颗珍珠,她小声道:“我再帮大人做双珍珠绣鞋。”
姜初正一件一件的欣赏首饰,闻言立刻道:“可别,多浪费啊!我又穿不了,给你们做耳饰吧!”
桑紫拿出手帕,里面包着一对珍珠耳钉,“大人,我们的已经做好啦!”
姜初没耳洞,她兴冲冲的看着桑紫,“快带上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