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初露出为难的表情,“可是本官现在没有五千两啊!周大夫可否宽限些时日。”
周小大夫冷漠脸,坚决摇头。
五千两,嘶~~吴家人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不,不用大人破费为难了,大花她,就让她去吧!”大花爹声音都结巴了。
“不行,大花的弟弟们不同意,本官就不会同意。”
压力给到三棵树这边。
想要装好人到底,姜初才不给机会。
三兄弟面面相觑,这是戏多了的后果么?
小树咬咬牙,他顾不了那么多,他可是已经跟小鱼说好了,要是当上捕快,她家就不反对两人的事了。
“大人,五千两的恩情太重,我们吴家还不起啊!”
看到弟弟说话,大树松了一口气,他想再表现两句,但是小树紧紧瞪着他。
他只能无奈道:“看来是姐姐有此劫难,大人,你的好意,我们兄弟几个当牛做马来报答你!只是这五千两,我们实在是受不起!”
二树顺势接话:“大人今日为我们姐姐如此慷慨,我们铭记于心,待姐姐下葬,我们必来报答大人!”
姜初没想到吴家人这么打蛇上棍,一下就赖上自己了,啧,遇到对手了。
姜初打量着三棵树,三棵树下意识站直身体。
“你们姐姐是有救的,你们想好了?”姜初语气不明的开口。
懒得再跟着说瞎话,姜初又继续问:“本官遇到了你姐受重伤,身为县令,不好不管,要是你们亲人放弃,本官也不勉强。”
“所以,救大花,和让你们三人到县衙做事,只能选一个,你们想好了么?大树,二树,小树。”
姜初的目光慢慢滑过三人。
大树松了一口气,他就说,怎么可能有这么大方的县令,还不是为了好名声。
小树迫不及待的的开口:“姐姐一直都希望我们有出息,她会体谅我们的。”
二树觉得事情不对,他很想进柴房看看,可是看着高大的孔能,他又不敢动。
大树也无奈道:“怪我们家贫 ,哎!以后我们定为大人马首是瞻。”
这就表忠心了?姜初真是一不小心就跟不上吴家人的脑子。
大花娘和大花爹也道:“大花在天有灵也该安心了。”
正睁大眼睛,默默看着的大花,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死了。
随即她又想,是啊,五千两自己哪里配,能为弟弟们谋到差事,值了。
大花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想,这些都是姜县令出的,不用吴家一分钱。
见吴家人选好,周小大夫适时开口:“其实不用续骨膏,有了大人的人参,大花也能活,骨头嘛 ,我会接好,慢慢养,长得很快的,多喝点骨头汤就好了。”
五双眼睛一同凶狠的瞪着周小大夫。
大花的眼睛爆发出希望的光芒。
周小大夫不怂,他瞪回去,大声的说:“高兴吧!不用留在县衙了,可以天天照顾姐姐了。”
姜初差点绷不住笑出声,周小大夫可真有趣。
大花娘气得叫出声:“我们哪有钱买骨头汤。”她在心里骂,丫头片子也配吃肉汤。
小树想继续说点什么,被二树拉住了。
二树沉稳开口:“那就多谢周大夫了,只是我家贫,怕是吃不起药啊!”
大树也知道不能再继续说放弃姐姐的话,不然该遭怀疑了,现在只能退一步,要点钱了。
一个伤重躺床上的人,要个几百上千两没问题吧!毕竟姜大人可是连五千两都愿意出的人。
姜初自然知道他们想干什么,她不接话。
大花爹就一副羞愧的样子,看着姜初道:“大花得在大人酒楼做吃食,是她的运气,就算伤了,也是她没福气,草民本不该开这个口。”
“可是,孩子有活下去的机会了,家里实在没钱,可否请大人借上一些,等大花好了,给大人做一辈子的活还。”
一副慈父样,俨然不是刚刚那个要放弃的人。
姜初一副惊讶的样子,“你要借多少?”
一千两,一千两,大树目光灼灼的看着自己的爹。
大花爹可不敢这么想,靠种地的人,一年存钱就几钱银子,所以他心里的想法是一百两。够一家子吃一辈子了。
“一百两,想给孩子好好养养。”
三兄弟失望的看着爹。
姜初惊的后退,“一百两太多了,大花一个月八百文,她要十几年才还得清啊!”
酒楼包吃,吃的又还不错,八百文还是因为她有手艺这么高,其他的五百文,三百文的都有。
大花娘立刻拍着腿哭起来,“可怜的女儿啊,怎么就在酒楼里掉下楼啊!是不是被人推的啊?”
不借?我就堵着酒楼哭,我一个老婆子,女儿出事了,哭几声,你还敢抓我不成,让你烂名声。
大花娘恶狠狠的想。
“什么掉下楼?李石啊!你们说的?”姜初笑起来。
“没有啊!”李石疯狂摇头,“大人,我只说大花出事了。”
二树的心更慌了,大花爹也不明所以,不是说好的跳楼么?
“许是没说清楚,这大花进城前就遇到歹人,被打伤了,可跟我的《味食居》无关,是有人认出她在食居做事,来告知,我们桃香心善,才带回来的。”
姜初顿了顿又道,“而且,你们去打听打听,《味食居》可没听说出事。”
大树感觉自己一家被耍了,他控制不住质问:“那大人为何愿意出人参?”
“哦,本官乐意。”姜初淡淡道。
“哼,我们大人大方善良,你等居然出言不逊,周大夫的治疗费,你们自己给,后天来接大花,记得送钱来。”桃香冷哼一声。
周小大夫配合:“不贵,五两银子而已。”
“大人,草民儿子不懂事,大人见谅啊!”大花爹拍了大树几下。
那力道,灰都拍不起来吧!
“行了,回去吧!后天来接人,记得带钱。”姜初转身就走。
大花娘要继续哭闹,被李石呵住。
李石抽出一半刀,冷声道:“你们要在县衙闹事?”
刀身泛着冷光,大花爹生出一身冷汗,赶紧拉着人走了。
大花眼睁睁看着一家人就这样离开,谢辰解开穴道。
见人不动,拖着椅子到一旁,打开门走了出去。
阳光一下落在大花脸上,刺得她落泪。
桑紫叹息一声,“跟我来吧!”
姜初靠在椅子上,生无可恋的吃着果脯,“我后悔了桃香,这一家子真是浪费我的时间。”
桃香低低笑道:“大人不是嫌最近无聊么?大人,你说后天吴家会来人么?”
姜初摇头:“当然不会,不过看大花,她要是想通了,吴家不来就不来了,她要是想不通,我就派人把她送回去。”
吴大花能想通么?她当然想不通。
所以,“你说什么?”姜初诧异的看着吴大花。
大花害怕的瑟缩了一下,还是回答:“大人,您要五千两,我家没那么多钱,他们选择不医我,很对啊!”
第二遍了,姜初确定自己没听错,她问桃香:“我问吴家要五千两了?”
桃香咽了咽口水,她也回忆了,“没有啊,后来五两还是我要的啊!”
桑紫沉默,显然,在带吴大花来的路上她已经震惊过了。
“大花啊,你是在骗自己么?”姜初语重心长。
大花避而不答,只是问:“大人,我没事了,可以自己回家么?”
姜初明白了,她笑了一下,“你不等你弟弟来接你了么?”
“路远,辛苦。”大花低着头。
桃香小声问:“大人,还带她去看正常人家的姐弟,母女关系么?”
姜初有点不死心,她不甘心道:“带她去看看,她要是还这样,就算了,食居也不要让她来了。”
“大人,算了吧!她或许不愿意明白呢!“桑紫悲伤道。
也许清醒会更加痛苦,大花都在骗自己了。
大花一直低着头,仿佛听不懂在被议论的是自己。
至于《味食居》不能去就不能去吧!她要留在家里,弟弟们离不开她。
姜初沉默了一下,挥手,“让李石送她回去吧!”
桑紫带着人离开,交代了李石几句。
李石就带着大花离开了。
大花抱着怀里的衣服,是自己的脏衣服,她摸了摸身上的新衣,还有刚刚被填得饱饱的肚子。
可惜,桑紫姑娘不给带走吃的了呢!
吴家人正坐在屋里愁眉苦脸,大花就回来了。
众人看着健康的大花,李石撂下几句狠话就走了。
身后的打骂声越来越远,很快就什么都听不到了。
桃香悄悄的问桑紫,“你跟李石说什么了?”
“没什么,只是让吴家不敢再对大人动歪心思的话。”桑紫不准任何人利用大人的善来做恶事。
至于大花,没人救得了她。
“哎,可惜了一双巧手,大花在吴家迟早饿死的。”桃香也很唏嘘,多幸运能遇贵人相助,结果自己不愿意。
桑紫回想大花在洗漱换衣的时候不停念叨的话,从迷茫到坚定。
然后深信不疑的说出吴家被要五千两的话。
桑紫心中发冷,她想起了娘的话,半辈子了,大花是不会让自己醒过来的。
如果是错的,那这半辈子,算什么?算笑话,而且吴家人会放过她么?
大花她,不相信有人会帮她一辈子吧!
姜初见识了吴家的不一般,心中烦闷,晃悠着去找乌先生说话。
乌先生也知道这两天县衙里的事,见弟子沮丧着脸,摇头失笑。
“来,为师给你讲个故事。”
姜初就盘腿坐着,仰头看着乌先生。
时间过的飞快,在大家忙着做花灯的时候,中秋节到了。
之前的端午正是忙的时候,连粽子都没怎么包,只插了点艾草,就算过节了。
厨房忙着做各种各样的月团,姜初近几天沉浸在香味里,不可自拔。
县衙的灯山已经做好了,员外们有样学样,丁老爷也做了大大的灯山,青州城,从未有过的热闹。
吃过晚饭,喝过菊花酒,姜初就迫不及待的出门了,身边跟着谢辰,孔能,和桃香。
今天晚上大家都可以出去玩,桑紫和娘一起,孔华陪着乌先生。
就连守门的水大爷都关好后门,回去带孙子看花灯了。
只留下守县衙的两个侍卫,运气不好,抽签抽到的,其余四个跟着季师爷大摇大摆走了。
姜初最先到自己做的灯山那里,天还没黑透,还没开始点灯。
守灯山的是大川和陈仵作,两人都识字,可以念灯谜给人猜。
大川一脸兴奋,县衙可从来没做过灯山,做了也轮不到他来守。
陈仵作正兴冲冲的看着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骷髅灯笼,准备把它猜回家。
“大人,”大川远远的看见姜初,就高兴的招手。
“大人好啊!”周围的百姓也热情的打招呼。
“大家好,今天可每个人都要猜对灯谜带花灯回家。”姜初也高兴的向四周挥手。
此刻还不是人最多的时候,等天完全黑下来,才热闹。
“大人,你的灯。”大川递过单独放在一旁的宫灯给姜初,是乌先生画的图纸,漂亮极了。
孔能和桃香也纷纷来拿自己的灯,桃香的是桃子样的灯,孔能的是老虎灯,谢辰手里也被塞了一个,是猴子形状的。
众人提着灯笼,看着天色暗下来。
打更的更夫敲响一更,大声喊道:“点灯~”
锣声响亮,穿透街道。早就守在铺子门口的小二,立刻去点灯。
一盏盏灯在眼前点亮,路旁的灯山也被一盏一盏的点亮。
一瞬间,整个街道如一条火龙一般蜿蜒亮起,万千灯火,美轮美奂。
姜初要去点灯的动作停住了,她看呆了,真是太美了,她从未见过花灯初亮起的样子,是这么震撼。
桃香也看呆了,在京城,虽然每年都有很多漂亮的花灯,可是她们都只能看着府里屋檐下的。
太傅府挂得再多,都比不上这整条街道啊!
谢辰和陈仵作也眼睛亮亮的看着。
只有大川和孔能在认真点灯。大川是尽职尽责,孔能则是觉得点灯太好玩了。
姜初回过神,灯山已经全部点好了,她收好自己的火折子。
正好乌先生和孔华来了。
姜初有些兴奋,“先生,您看到了么?刚刚真是太美了。”
乌先生含笑点头,“看到了,我们走到半路,听到锣声就停下来看了。”
“先生,您画下来吧!我真是太喜欢了。”姜初撒娇。
乌先生画技高超。
乌先生想到刚刚看到的场景,也许京城每年都有,但是他从未驻足,姜初的提议让他心动:“可。”
姜初高兴了,眼珠子一转,看着手里空空的先生和孔华。
“先生,主簿,我给你们猜花灯去吧!我在丁老爷的灯山上看到几盏特别好看的花灯。”
孔华指着眼前的灯山,“何必舍近求远。”
“自家的花灯给别人猜,我们去猜别人家的。”姜初其实是觉得灯山缺了,不好看,能保持一会算一会。
丁老爷的灯山旁已经围了人,丁饶历正大声的帮人念灯谜。
“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
有人大笑道:“丁公子,这可太简单了,正大光明。”
丁饶历笑道:“最底下的当然简单啦。”
守着灯山的人笑着取下花灯递给猜中的人。
“咦,姜大人来啦!”丁饶历高呼,围着的人纷纷让开了点。
“学生丁饶历,拜见姜大人。”丁饶历赶紧行礼。
“丁公子不必多礼,我只是来猜个花灯。”姜初笑道。
“那大人可要猜上面的了。”丁饶历大笑。
越上面的越好看,谜底也就越困难。
姜初非常自信,“尽管念来,我有师父和孔主簿在呢!”
“十面空山外,千行雁阵南。”
姜初扣着脑袋想了一会,然后求助的看向孔华,孔华摇头失笑。
朗声道:“中秋节。”
所以最后的结果其实是孔华为自己和乌先生猜到了花灯,至于姜初,太难的,她不会。
分离了孔华和先生,她们自己玩,她不敢在高调,只敢猜底下简单的。
三个臭皮匠凑在一起,还是勉强猜到了几个不是很好看的花灯。
谢辰全程不参与,他只参与吃小吃活动。
此时几人正围着一个香气四溢的烤羊肉的摊子旁边。
摊主割肉的速度根本跟不上吃的速度,站着一旁等半天的小孩,直接馋哭了。
孔能只能不舍的让出一份,谁让他吃的最多呢!
县衙的灯山也围满了人,大家的灯山都被猜走了好多,还有机灵的书生,猜下许多,便宜卖给猜不到的人。
灯山不再好看,但是换来的是街上的星光点点,几乎每个人手上都提着花灯,孩子们都兴奋极了。
头一次拥有自己的花灯。
姜初几人直接游玩到人群散去,才回了县衙。
县衙后院也挂着好多花灯,姜初把自己的宫灯请孔能挂在她的屋檐下,才睡去。
然后就被乌先生罚到院子里站着念书了。
来往忙碌的人,没人看姜初,毕竟姜初不是第一次被罚了,她还有过在乌先生眼皮底下打瞌睡的壮举。
院子里一站,果然清醒多了,姜初大声的开始念书。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
“大人,泽城县尉来求见大人。”李石硬着头皮打断了念书的姜初,不敢看乌先生。
姜初也用眼睛去偷看。
“去吧!”乌先生颔首,他知道没急事,不会有人来打扰姜初读书的。
姜初把书放回书房,才跟着李石走。
泽城县尉正在孔主簿办公的小书房里,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
孔华也没冒然询问,只叫人上了茶水,就继续看自己的文件等着。
泽城,是青州的邻县,所在面积只有青州的一半,没有码头,所以没有青州富饶。
姜初才踏进屋子,泽城县尉立刻站起来行礼,“下官周济,拜见姜县令。”
直接一揖到底。
姜初赶紧扶人,“周县尉请起。”
周济再抬头,已经红了眼眶,声音哽咽,“姜大人,我们言县令叫人谋害了,求姜大人到泽城主持公道。”
周济语出惊人,姜初惊呼,“何人如此大胆?”
“不知,下官们一点线索也没有。”周济摇头,又道:“言县令生前对姜大人赞不绝口,恨不能相交,下官常听言县令夸姜大人是如何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此次实在是走投无路,特来向姜大人求救啊!”
周济眼角还挂着泪,一脸崇拜的看着姜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