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杨谙现在骑虎难下,他把杨家所有人都堆得太高了。
人一手握权力,就没有那么听话了。
这个事实,杨谙早就察觉到了,但是他已经没办法了,杨家从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发展到今天,不正是因为族人的团结。
杨谙跪在祠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居然长了几丝白发。
“父亲,我按照您的想法,一步步想把杨家发展成为世家,可是珛弟他,他亲手打开了杨家的裂缝啊!”
杨谙对着牌位倾诉自己的不易,全然不提侄子的死。
“父亲,您说,我该拿珛弟如何是好啊!”
杨谙双目湿润,他再也不想回到没权没势的日子。
姐姐是不受宠的妃子,外甥是不受宠的皇子,进宫教授课业的,经常和外甥一起被各种各样的人欺负。
为了讨好不受宠的姐姐,他常常为了护住懦弱的外甥,被打的鼻青脸肿。
“父亲,我被打的时候,珛弟在家天真的读书玩耍,他凭什么破坏我的心血?父亲,您会原谅我的吧!”
杨谙声音低沉,磕了个头,转身出了祠堂。
杨谙平复了心情,回到了书房。
管家立刻就来禀告:“大人,七老爷,三老爷,五老爷今天又来了,小的推说您身体不适,他们才走了。”
“多少天了?”杨谙不辨喜怒。
“十天了。”管家小心翼翼的回答。
“是啊!杨珛才坐了十三天的牢,他们就换着人来了十天催我救人。”
杨谙一把把茶杯摔在地上,“他们莫不是以为刑部大牢是我杨家开的么?“
“大人,别气坏了身子啊!”管家吓得跪倒在地。
杨谙其实没那么生气,毕竟最生气的时候已经过了,想起自己才花了大把钱,安抚了皇上。
第二天端端正正的站在早朝上,准备刺太子几句,结果就来急报,郎然回死了,还是被自己弟弟灭的门?
杨谙第一反应是有人陷害,毕竟他是一点消息也没收到。
结果真是好样的,真没想到啊, 长公主和那个隐形的驸马,还有这样的本事,居然蒙住了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直接被打的措手不及,皇帝震怒,这种行为等同造反了,灭门刺史,直接在挑战皇威啊!
就算杨珛被自己大义灭亲送到刑部,也没打消皇帝的怒火,还是皇后周旋。又定了周莘,这个皇帝的心腹去朗州,皇帝才勉强高兴一点。
想到周莘,杨谙嘴角微敲,这可是自己的得意门生,又暗中资助,根本没人知道,他是我的人。
至于杨珛,杨谙闭了闭眼,吩咐管家:“叫季安来见我。”
季安,季师爷的爹,杨谙的心腹,表面上管着杨府的钱财,库房。
暗地里管着杨谙的死士,暗卫,做见不得光的事,这是连季师爷都不知道的事。
季安正在整理库房,立刻就赶来了。
“大人。”季安行了个礼。
杨谙抬手,“长波最近没来信么?”长波,季师爷的名字。
季长波。
“正要跟大人说呢,长波前几日就来了书信,说有批礼物要到,这孩子,大言不惭的叫我把库房腾一腾呢!”季安一脸笑意。
“哦?是什么?”杨谙来了兴趣。
“他没说,不过算算时间这两日应该可以送到了。”
“长波一向有心。”杨谙心中熨帖,他也算看着季师爷长大的,心中对季师爷信任又亲近。
不然也不会派他去青州了。
“那都是他应该做的,大人对我们季家恩同再造。”季安一脸诚恳。
“哎......”杨谙叹息一声,“要是珛弟有你一半贴心就好了。”
季安低头听着,他知道这时候,根本不需要他的回答。
“珛弟从没吃过苦,我很担心他在牢里撑不过去啊!季安,你私下安排人去看看他吧!要是不好,我总要把他带回来的。“
季安点头退下。
然后,本来只是心情不好的杨珛突然身体也不好了。
突发急症,刑部的人吓死了,连忙去宫里告诉皇帝。
没人觉得杨谙会不管这个亲弟弟,所以杨珛虽然关着,但是在牢里过的很潇洒。
好吃好喝,除了不敢送女人进来,刑部侍郎其他都满足了。
皇帝也赶紧派太医,他也不想对自己的小舅舅做什么的好吧!
只是被逼的太紧,他也不敢枉顾律典。所以一直等着杨谙拿东西来赎。
只要筹码够,太子也不会有意见的。毕竟,谁稀罕为郎家报仇啊!反正朗州已经到手了。
谁都没想到,杨谙是一分不想出啊!
等太医赶到的时候,杨珛刚好咽下最后一口气。
这是杨谙从容国弄来的高端毒药,太医根本看不出来,病因都找不到,只能说病死的。
只能昧着良心说,杨珛是郁郁而死。
脸上红润还胖了的杨珛:“......”
真是欺负死人不会说话啊!他从给儿子报仇以后,心情舒畅好吧,只是没有自由,偶尔心情不好。
杨谙是跑着来的。刑部也同一时间通知了他。
头发凌乱,鞋子都跑掉了一只。
“珛弟......”杨谙声音惊惶,停在杨珛几步前。
“太医,我珛弟如何,是睡着了么?”杨谙扯出个难看的笑容。
太医看着手垂在床边,身体没有一点起伏的杨珛,真不知道杨太傅为什么要问出这么为难人的问题。
“大人,节哀......”太医垂下头,不敢看。
“杨大人,杨侍郎他......杨大人节哀。”杨珛当着个礼部侍郎的职位。
“怎么可能?”杨谙惊的后退几步,“我不信,珛弟,大哥来了,你是不是怪大哥迟迟不带你出去,所以在吓大哥?”
众人都沉默。
杨谙终于痛哭出声,“珛弟啊!你怎么忍心......”
声音悲切,让人忍不住跟着红了眼。
刑部侍郎已经控制不住腿抖了,杨珛死的莫名其妙,他会不会被牵连?
好害怕啊!
杨珛死因成谜,没人会往杨谙身上猜,毕竟在杨珛的灵堂上,杨谙已经哭晕过去好几次了。
太医编的郁郁而死,成了众人信服的理由,毕竟死了儿子的老父亲,确实会郁郁。
只有刑部的人不信,尤其刑部侍郎,一个天天吃那么多,还要求送美人来的人,会郁郁?
打死他都不信。
他越来越在心里怀疑杨谙,差点把自己吓疯了,看着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
他咬咬牙,准备去找太子投靠。
然后刚打开门,就被迫写下遗书,被自杀了。
刑部侍郎玩忽职守,导致杨侍郎身死,愧疚不已,自杀身亡的事迅速传开。
皇帝也听说了,“便宜他了。”皇帝吸吸鼻子,他刚哭过一场。
会带自己玩的小舅舅死的这么突然,他心里难过,都后悔自己为什么不早点把人放出去了。
都怪这些多嘴的御史。
皇帝恨恨的想。
太子从知道消息就开始查,可惜线索断的太快。
但是他对自己这个外祖父的心狠又有了新的认知。
真是连人性都没有了么?太子心中叹息。
这次真的是要开始了,两人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太子在身边放了更多的护卫。
还好手中的兵马越来越多,又有了银钱的支持,胜算越来越大。
姜初送来的钱让太子心头火热,淮阳也被古家打开了小口子,一切都在往好的发展。
太子背着手走到院子里,抬头看着月亮。
呢喃:“快了,快了,离百姓安居乐业不远了。”
姜初信中的青州,真是让人心驰神往啊!百姓天天笑着打招呼?太子已经很久很久没见过了。
前身环采阁被姜初改成酒楼了,可以吃饭住宿。
两次发生不好的事,环采阁卖不出去了,正好代,古,康三家的下人无处安排。
姜初干脆抢了康味楼的所有厨师,反正只说给古家铺子,可没说人也给。
鞭炮噼里啪啦的响起来,围着的小童欢呼大叫。
姜初亲自拉下红绸,露出《味食居》的牌子,由乌先生题字,牛工匠雕刻。
经过装修,《味食居》已经大变样。由于是姜县令开的,还早就贴出告示,所赚取的一半银钱会捐给慈幼堂。
所以,开业第一天就高朋满座,就算只进来吃个馒头,大家也要沾沾喜气。
县衙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坐在包间了,足足坐了三桌。
姜初兴奋的脸都红了:“以后我就可以随时来吃好吃的了,还有钱赚。“
厨娘也了解姜初的为人,此时胆子大的打趣:“看来大人是嫌弃我们的手艺了。”
李娘子也附和:“看来我的面食也做不下去了。”
姜初赶紧讨饶:“几位大婶说的哪里话,你们可是家的味道。”
众人笑作一团。
季师爷也很兴奋,“这次可以直接上五份辣炒兔肉了,才够大家吃。”
“我一个人可以吃三份。”孔能竖起手指头。
“那你可真谦虚,你能吃三十份。要加上谢辰,你两吃六十份。”季师爷道。
谢辰不搭话,他已经习惯季师爷的阴阳怪气。
“我还要吃其他东西呢!”孔能不服。
“小虎也要吃。”坐在孔能怀里的小虎兴奋拍手。
“哎呦,小孩可不能吃,辣得很!”季师爷点了点小虎的鼻头。
“辣哭你。”孔能做了个凶狠的表情。
小虎才不怕,他回了个鬼脸。
“哈哈......今天都管够。”姜初大笑。
厨房里锅都甩冒烟的厨师:“......”
《味食居》的人员也直接由桃香管理,桃香直接忙的不可开交。
桑紫直接接手了县衙后院的事。
直接忙碌了一个月,《味食居》的热度才慢慢降了下来。每天收入趋近平稳。
中秋节也快到了,有些已经开始做花灯了,毕竟精致的花灯,是很耗费时间的。
姜初也兴致勃勃的和孔华讨论,她准备办灯会,做灯山。
她是见过花灯的,在很小的时候,只记得很漂亮。
孔华也根据自己看过的,一一给姜初提意见,姜初认真的记下,还去问乌先生。
乌先生也爱看花灯,所以也有很多想法,还给姜初画了好多好看花灯的图纸。
“气死我了。”桃香气呼呼的走来。
“怎么啦?”姜初正在和桑紫讨论乌先生画的图纸,闻言立刻问。
“大人,我遇到一个很奇怪的人,简直不敢相信,居然会有这种人。”
“细说。”姜初洗耳恭听。
“等一下。”桑紫立刻跑去拿吃的。
“好了,说吧!”气喘吁吁的摆好果脯和瓜子。
两人同步的抓起瓜子,看着桃香。
孔能也好奇的加入。
李石挠挠头,不解的看着这一幕,总觉得哪里不对,又说不出来。
桃香也清清嗓子,摆出一副说书的样子:“《味食居》的人都是之前那些府里的,可是十天前,来了一个女人,叫大花,问招不招工,下面的人拿不准,报告到我这里。”
“我本来不想招的,我们的人已经够多了,可是看她实在可怜,她还有一双巧手,可以在瓜果上雕刻各种小动物和花,我就留下了她。”
“食居生意好,程大厨手艺又好,很少有剩菜,大家的伙食都是单独做,因为大人交代过,虽然不顿顿吃肉,但是管饱。”
“可是这个大花才干了三天,她居然晕了过去,我请来大夫,她居然是饿晕的。”
“一问才知道,她把自己口粮,省回家里吃,说家里有孩子。”
“我就多分了她一份吃的,为此还有人不满,闹到我这里,我没办法,只能说是我的口粮给她。”
桃香喝了口水,润润嗓子。
桑紫恍然大悟:“怪不得你最近中午天天回来吃饭。”
“可不就是么。”桃香放下杯子继续道:“可是昨天,她她她居然又饿晕了。”
“我就好奇她家里多少孩子啊,让她一口吃不上,我也是佩服,人都饿晕的人,居然有本事手不抖的雕花。”
“我就叫人去查查,她家住城外,我今早才得到消息,你们猜怎么着?”桃香问。
“怎么着?”三人异口同声的问,瓜子皮已经扔了一地。
“她家有个屁的孩子啊!我去质问她,她说她三个弟弟是孩子,我都怀疑我耳朵坏掉了,二十几岁的孩子呢,三个加起来都快七十了。”桃香想起自己贡献的吃食就生气。
每天多忙呢,她还来回跑。
“咦~~”姜初露出嫌弃的表情。
“那你没把她赶走啊!这不是骗你么?”姜初口干,抓起一个梨吃。
现在正是吃梨的好季节。
桃香露出痛苦的表情:“我赶了,她一直抱着我的腿哭,你们知道她哭什么吗?”
“什么?”
“她在哭她赚不到吃的,她弟弟们怎么办,她说她弟弟那么小,她不能失去工作,要养他们。”
桃香叹息,“我说都二十几岁了,不是小孩子了,可以自己出门找活了,就算跟着修码头也可以有吃的,还有钱。”
“她说外面太危险了,她弟弟们还太小,做不动活。她说的太认真了,我怀疑她脑子有问题。“
“我把她安抚住了,特意跑回来找大人拿主意。”
桃香眼巴巴的看着姜初,她是真没办法了,一赶就哭,扔出去又自己跑回来,总不能打她吧!
“她那些弟弟怎么说?”姜初也好奇。
桃香摇头,“我没来的及查。”
姜初一拍手,“正好最近没事做,花灯的事我也有数了,我们就去搞清楚好了。”
“看她是真的脑子有问题,还是装傻!”
“那大人,我们直接去她家么?”桃香兴奋起来。
“不,我们悄悄的躲起来看。”姜初又看了看天,已经中午了。
“你回食居,把吃食给那个大花,叫她今天先回去,明天再来,我们悄悄的跟着她。”
桃香立刻去办事。
第78章 根深蒂固
大花高兴的抱着手里的馒头,足足六个呢,而且自己还不会被赶走,真是太好了。
她是饿着的,走不快。
姜初他们只能慢悠悠的跟在后面。
说实话,又显眼又奇怪,也就是姜初脸熟,不然这么多人尾随一个女子。
早就有正义之士重拳出击了。
守城官向良,一言难尽的看着姜初尾随一个女子,鬼鬼祟祟的出了城门。
身后呼啦啦的跟着六个人。
桑紫,桃香。
谢辰,孔能。
李石,李木。
甚至还有百姓跃跃欲试的想要加入其中,被赶走了。
真是一场光明正大的跟踪啊!
不过最前面走的慢悠悠的女子,憔悴,瘦弱,皮肤黑黑的,姜大人应该不是看上了才跟着吧!
向良眯着眼睛看,因为这个固定的职位,他真是损失太多的热闹。
“向大哥,你看啥呢?”一起守门的三子问道。
向良摇摇头,呵斥:“严肃点,别放坏人进城。”
“是,”三子站直,炯炯有神的盯着淳朴的百姓们。
经常进出的百姓:“......”赶紧加快了脚步。
大花住的村子是离城最近的村子,只有八里地,大花走习惯了,一个时辰就到了,要是吃饱了走,她半个时辰就走得到。
可惜,她很少吃饱过。
抱着怀里的馒头,她咽了咽口水。
趁着大花进了院子,姜初他们赶紧在房子围墙边缩了起来。可是这样一来啥也听不见。
姜初眼巴巴的看着谢辰。
谢辰叹气,要不是知道这人要出城,怕遇到危险,他是不会跟着来的。
看看,都在做什么奇怪的事。
谢辰打量了一下四周,正探着头看的村民赶紧收回目光,缩回自己的院子里。
“李石,李木,你们俩去这些人家户里问一下情况,就说是工作调查。”谢辰指了指,不派出两个人,怕是一会就有人来敲大花家的门了。
李石和李木只得垂着脑袋离开。
谢辰又贴在围墙上听了听,提着姜初和桑紫的背领,就跳进了院子,孔能提着桃香,紧随其后。
大花一家正围在堂屋,关着门分馒头。
谢辰带着人进了一个屋子,正好在堂屋隔壁,可以清晰的听见人说话。
四人立刻把耳朵贴在墙上。
谢辰冷着脸站着,注意着门外的动静。
“你咋子现在就回来了?你这死丫头是不是被人赶回来?”大花娘在大花的腰上狠狠的扭了一下。
“娘,我没有,东家叫我明天继续去。”大花不敢躲,看着正大口吃着馒头的弟弟们咽口水。
三个弟弟,一人两个,一手一个吃得正香。
大花爹慈祥的看着,夸道:“我儿真厉害,吃慢点,小心噎到呦!“
大花娘收回手,才露出笑意,“那才是娘的好女儿,弟弟们的好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