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姨娘从修真界回来了/无上凰权/宅斗?陈姨娘修仙的!/贱妾被贬离府后,侯府上下日日后悔(芽芽学羽)
饮下些许仙露便有如此奇效,那若是一整瓶,又该是何等惊人的疗效,何等美妙的滋味!
就算没病,要是能时常用仙露做这样一杯仙茶,只怕也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众人心中对仙露的向往,再次攀升了一个台阶,纷纷起身感谢观主恩赐。
陈青竹将众人神色收入眼底,抬了抬手,示意众人安静落座。
“今日本观主叫大家来,是有一件要紧事需要你们去做。”
众人立刻表示:
“但凭观主吩咐!”
陈青竹这才开口道:
“今夏暴雨频发,江中水位高涨,本观主夜观星象,南直隶必有洪灾之险,届时数十万百姓将倾家荡产流离失所。南都作为离南直隶最近的大城,少说将有数万灾民奔袭而来。”
夏季暴雨频发,本就有洪涝之险。
前世,这场洪涝波及范围极广,半个南直隶都受了灾。
无数百姓在洪涝中丧生。侥幸活下来的,也只有小半,只能往南都城求生。
然而南都城贵胄云集,如何肯让这些不安定因素的流民进城。
甚至都不会允许他们在城外聚集或救济,以免流民越聚越多酿成别的祸患。
南都守备裴骁,奉命带兵驱逐流民。
然而,今夏雨水过多,到处都欠收,其余地方也根本无法救济这么多流民,只能驱赶。
流民们四处都求不到活路,年老或体弱的好多都被活活饿死。
稍微年轻力壮的,则成为匪患,四处侵袭村庄小镇,烧杀抢掠。
零零总总算下来,这场洪涝至少带走了二三十万人的性命。
救人一命总是有些许功德的,而功德是能让她修炼速度翻倍的好东西。
陈青竹不打算放过这个机会。
单凭她自己的力量自然是杯水车薪,但眼前这些信众利用好了,却是能扭转乾坤的。
为此,她不惜暂停修炼,亲自跟进此事。
听她提到洪灾与流民,信众们会错了意。
生活在南都多年的富商们对此很有经验,有人立刻站出来宽慰道:
“观主放心,南都守备营有数万大军,区区流民不成气候,只消驱逐到他处即可。”
南都身为陪都,是不会让流民进城的,流民只会在城外作乱。
想到这点,又有一位富商站出来献殷勤:
“观主,到时流民压境,只怕会在城外生事。小人在城中有一处宅邸,三进三出,可赠与观主和道长们暂住避祸。”
另一人也跟着道,自己也有处五进的房产,就是在西城那边,位置不太好,但胜在够大,可以送给观主安置慈幼堂的众多孩儿们。
郑元乃最了解军中内情,也跟着站出来关心道:
“观主,南都守备营号称数万大军,实则吃空饷者众多,实数只有八千,到时恐怕只顾得上城内,顾不上城外。稳妥起见,慈航观的确可以暂时搬入城内以避流民之乱。”
陈青竹抬手打断了众人的讨论:
“慈航观有神灵庇佑,不惧任何宵小。”
众人一开始有些惊讶,但见观主面色平静从容,想到观主的神通,又觉得理所当然。
紧接着,又听观主道:
“本观主这次让你们来,是希望各位联手,竭尽全力救下那些灾民。”
所有人都呆住了。
这个时代习惯了自扫门前雪,谁也没想到观主竟然会说这种话。
回过神来,想到慈航观的慈幼堂,众富商纷纷表示到时候一定会让家中派人去城外开设粥棚,几个官眷也立刻跟进。
陈青竹摇了摇头。
单是施粥能起多大作用。
几十万人的口粮,就算让他们几家联合,长期供给,再加上维护粥棚的人力,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笔账,他们心中难免会悄悄算在慈航观头上。
陈青竹要的,可是以最小的代价救下最多的人,岂能用这种笨办法。
第102章 只要再卖力些,就能成为观主心中第一宠儿!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此次若能救下灾区数十万百姓,也算是各位的无量功德。不仅上天将恩赏眷顾于你们,本观主也将同样对贡献卓越者予以奖励。”
陈青竹这话一落,便见众人顿时眼中发亮,跃跃欲试。
什么上天的恩赏那都是虚的。
观主的奖励,必然是仙露或者治病救命的机会,那才是让大家梦寐以求的!
“观主引我等向善,为自身与子孙后代积德,我等又岂能辜负观主的一片好意!”
秦大富站起来一脸激昂地道地道:
“我秦家但凭观主吩咐,必全力以赴拯救灾民!”
秦大富这一表态,其余众多信众,也都不甘示弱,表示自家也愿意听从观主号令,全力以赴拯救灾民。
陈青竹很满意秦大富的带头效应。
“既如此,那便讨论一下赈灾一事该如何安排分派吧。”
“严善信,你曾为一地长官,你来说说,洪灾该如何救济。”
被点名的严同知心中一阵激动。
观主首先问他拿主意,可见观主对他能力的看重与认可,他可得好好表现。
他虽说没有赈济过洪灾,却也是个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
拿出当年科举写策论的认真,严同知思索片刻后回答道:
“应对洪灾,第一要务是预防。疏通河道,整修河堤,迁移灾民。”
“前两者,疏通河道需在旱季进行,如今已经来不及。至于整修河堤,也非一日之功,且花费甚巨劳民伤财,需得报由工部审批,同时需要地方官员大力配合。此事同样最好在旱季进行,如今只能临时加高,若是特大洪水,便是无用功。观主可知那洪灾水势如何?”
陈青竹说出前世所见:
“二十余日后,上游连接五六日瓢泼大雨,河水暴涨奔袭而来,水势极强。”
严同知摇头叹息:
“那如今能做的,便只有迁移灾民。如此方能最大限度保存民财,减少灾后百姓饥荒,同时也减轻赈济负担。”
前世陈青竹死后作为游魂飘荡的八年,倒也见过一些有能之吏治理水患,确实是和严同知说得差不多。
她赞许地点了点头,让严同知继续说。
严同知便又讲了灾后的救济办法,如何解决衣食住行,如何防止聚集百姓的疫病,如何以工代赈帮助百姓自力更生等等。
陈青竹听完,微笑着看向众人,像是在征询意见:
“各位以为如何?”
秦大富向来是最能体察观主心思的。
观主既然要发这个善心,身为楷模信众,他自然就是要带好头。
赈灾的办法,他是想不出来什么了,但他可以引导大家出钱出力啊。
于是,他立刻道:
“观主,小人不才,不如严大人博学多才,想不到太多办法,迁移百姓之事涉及到官府,也出不上力。”
“但小人可以为灾民提供八千两的油布用来搭建帐篷,再捐献五千两购买赈灾粮食。另外,严大人所说的以工代赈,小人家的染坊之中,可以额外招工一百人。”
一边想着一边又道:
“唉,小人的染坊能提供的伙计还是太少……这样,要不再招一批匠人为慈航观扩建慈幼堂,这次灾民众多只怕也有不少孤儿,眼见着就不够住了……”
陈青竹一边听,一边点头,看他的目光透着满意。
一旁的富商团见状大急,风头可不能让秦家给抢完了!
王姓富商第一个发言道:
“观主,小人家中主营米粮生意的,可为灾民提供两万石粮食,另外可招募一百人作为码头搬运工……”
两万石粮食那可是两百万斤,着实不少。
陈青竹朝他投去赞赏的目光:
“两万石粮食定可活灾民无数,善信功德无量!”
王富商被她这一赞,顿时热血冲脑,一时间只觉得自家再表现一下,就能力压秦大富一家,成为观主心中第一宠儿!
于是又补充道:
“观主,小人还要捐一万两善款给灾民!”
见观主果然满意地点头,王富商激动不已。
其余富商同样不甘心让王富商抢了风头,争先恐后发言:
“观主,我观通往城里的道路狭窄难行,小人愿出资将道路扩宽一丈,修路的人工全从灾民中招募!对,停马车的那块空地也需要扩宽,我还要捐善款一万一千两……”
“观主,小人家中是做军需供给单子的,可为老弱妇孺提供总计两万两的手工活!”
“观主,小人家中无法扩产招工,可为灾民捐献两万五千两白银!”
“观主,小人家中做药材生意的,可为灾民提供三万两防疫药材……”
总之,能出物资的出物资,能提供工作岗位的提供工作岗位。都不能的,就捐钱。
后一个发言的总是想方设法想压下前一个。
陈青竹静静听着,谁发言,她的目光就落在谁身上,眼中满是赞许。
一旁的几位官家信众,眼见富商团大出风头,也在苦思冥想自家能出什么力。
定国公夫人想起自家国公爷的交待,斟酌片刻,赶紧道:
“观主,我家国公爷能直接向陛下进言,可送五百里加急题本于御前,促成灾民提前迁徙一事!”
陈青竹自然知道定国公在皇帝面前的份量,基本上他出马,这事就铁定成了。
“好,这事就交给你们夫妇!”
严同知眼瞅着众人如火如荼地发言,也生怕自家落了后。
但拼财力,他肯定是比不过那些富商的,思索一番心中有了对策,听得国公夫人发言,立刻道:
“国公夫人,赈灾一事,官府理应作为主力。还请国公爷在上书时,让南都城负责接受灾民,开仓赈济!如此,下官也好放开手脚,主持南都城赈济灾民一事。”
没有上意,他若贸然开仓放粮,那是有一百个脑袋都不够砍。
陈青竹道:
“严善信说得有理。周善信觉得如何?”
周是国公夫人的姓氏。
观主都发话了,她还能拒绝不成。更何况,严同知说得确实有道理。
“方才老身考虑不周,自当按严大人所说。”
见众人纷纷慷慨解囊,在观主面前挣足了表现,郑元乃急得跟油锅上的蚂蚁一样。
他可是从未放弃过拔得头筹的想法,如今正是表现自己的大好机会,他却一个屁都没憋出来,尽让别人出风头了。
这可怎么行!
苦思冥想好久,他终于灵光一闪,赶紧发言道:
“观主,信男愿代表郑家捐献一万两赈灾银!”
一万两虽是巨款,在前头富商团们慷慨解囊下,却是黯然失色,陈青竹只是淡淡点了点头。
紧接着便听郑元乃下一句道:
“另外,信男还愿意发动扬州富商全力赈灾,为灾民提供物资银钱与招工!”
这可就不是一般的份量了。
陈青竹这才对他予以赞赏的目光,微笑道:
“那可是能帮助不少灾民,郑善信这点子极好。如此,组织扬州富商赈灾一事,便交给你!”
郑元乃激动得红光满面,他终于被观主夸奖了!
刚才这一遭,观主肯定记得他了!
南都商会会长杜宗权被郑元乃所启迪,此时又补充道:
“观主,郑少爷脑子活络,倒是启发了小人,小人刚想到,我这边也可以发动整个南都城的富商参与赈灾!”
其余人也争先恐后补充着自己的点子。
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许久,才渐渐安静下来。
陈青竹抬眼朝着最后面的慧云看去:
“慧云,记好了吗?”
众人转头一看,才发现坐在最后面的慧云道长正在奋笔疾书。
慧云收笔,站起来恭敬道:
“回观主,每位善信各说了什么善策良方,属下都已经尽数记下!”
有几个一时热血冲脑追加了不少捐款或物资的富商们,顿时头皮发麻。
原本他们只是既想在观主面前挣表现,又想压下别人,热血上头,才说了那么多捐款数额与措施,冷静下来后,还想着能不能偷工减料。
心中寻思着,他们这么多人发言,观主肯定也记不清谁说了什么。时间一久了,必然更是混淆。
谁知道,慧云道长竟然全部按人头记下来了!
这样一来,要是谁敢阳奉阴违偷工减料,不是弄巧成拙,坏了自家在观主心中的印象么!
唉,看来只能老老实实大出血了!
内心简直恨不得自己抽自己几个大嘴巴子,叫你管不住嘴!
没想到,峰回路转。
观主看了众人一眼,便朗声道:
“众位既有缘分同为慈航观信众,便是异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当团结一致,互相关照帮助,方能使彼此更上一层楼。”
“众商贾善信捐钱出力,若赈灾得力,也是主持此事官员们的政绩,如此……”
说着,她的目光落在了严同知和定国公夫人身上。
严同知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道:
“观主放心,信男绝不叫其余善信白白出力……”
他承诺,只要朝廷同意让南都城主力赈灾,但凡富商善信们家中涉及到的产业能提供的赈灾物资,他都可以将订单给他们。
富商们大喜。
竟还有这种好事!
果然加入慈航观就是他们毕生做过的最好的事。
纷纷向严同知保证,自家一定保质保量交付,绝不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如此一番操作,竟是上奏办事的官员必然有功绩,出钱出力的富商们,也能接到更多订单,不仅能为自家积德,还得到了许多实际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事情办好了,观主肯定也会嘉奖他们!
这样想明白了,众人顿时干劲十足。
按照先前所商量的,立刻分头行动起来。
定国公接到夫人急信,直接启用最高等级的八百里加急通道,上书皇帝,表示自己身为操江提督,日夜巡视江防,发现中上游连日大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下游自入夏也是雨水不断,恐今年有特大水患,且会波及南直隶大部分地区,让数十万百姓遭受洪灾,损毁家园,饿殍遍野,甚至酿成流民之患。
百姓就是皇帝羊圈里的羊。
只要不是特别昏庸的皇帝,都不会希望自己的羊大批死去,甚至发生羊群暴动造自己的反。
再加上定国公历来是老成可信之人,皇帝立刻便批准了定国公题本中所有的防灾救灾提议,送出了八百里加急的旨意,令所有受灾地区的百姓,全部往南都周围迁移。
南都有数百万百姓,本就极为富庶,要再吸纳数十万灾民也不是难事。
皇帝大手一挥,下令由南都主要负责救济灾民。
赈灾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朝廷拨下的赈灾款可不够那些灾民开销。
到时候,一个弄不好就要吃排头。
老滑头南都府尹自然是不太想沾手。
正好严同知主动请缨,他便毫不犹豫将此事交给他全权负责。
心中不由感慨,这庆之老弟最近是脑子越来越糊涂了,如此棘手之事竟还抢着干。
等他真的沾手,发现这事有多麻烦,就知道什么叫肠子都悔青了。
与此同时,郑元乃赶回了扬州总兵府,将此事告知了郑总兵。
郑总兵虽然不能擅离职守去南都,对于自家投身慈航观的信众事业却是大力支持。
听完儿子转述的当日场景,郑总兵立刻表扬儿子的当机立断:
“你这办法想得极好,且好好干,爹全力支持你!”
郑总兵政治敏感度极高,听完儿子的话,他就立刻想到了其中的绝妙好处,当即就决定全力支持儿子。
转头便吩咐邱姨娘,让她赶紧准备在家中操持一场宴会。
过些时日,等南直隶灾民开始迁徙,他和郑元乃便要宴请扬州城的富商们,号召他们一起帮助灾民。
邱姨娘正要答应,突然丫鬟端上来一条蒸鱼,让她觉得腥臭无比,顿时毫无征兆地干呕起来。
她赶紧捂着嘴冲了出去。
好一会儿,才面色发白地回来了。
郑总兵父子二人都很担心。
经过这一二十年的相处,两人早已经把邱姨娘也当做了亲人。
“快去请个大夫来给姨娘看看!”
邱姨娘是个勤俭持家的老实人,闻言连忙道:
“不用不用,可能就是着了凉,才会闻到鱼腥味就突然想吐。”
“着凉也不是小事啊,还是看看大夫吧。”郑元乃的妻子卫氏也在一旁劝道。
郑总兵父子想着自己当初那生死关头走一遭的惊险,也不肯让邱姨娘冒这个风险,坚持要请大夫。
大夫来之前,一家四口谁也没也没往其他地方想。
直到大夫把完脉,一脸喜色地道:
“恭喜大人!这位夫人有喜了!看脉象,已有一个多月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师妹社恐但有毒(又眠) [仙侠魔幻] 《师妹社恐但有毒》作者:又眠【完结】晋江VIP2024-12-31正文完结总书评数:470当前被收藏数:3397营...
-
听说我男朋友死了之后(秃头斑斑) [仙侠魔幻] 《听说我男朋友死了之后[末世]》作者:秃头斑斑【完结】晋江VIP2025-1-3正文完结总书评数:2865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