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十八听了,果然很高兴,又有些好奇,很快接过对方手中打开的罐子,拿到跟前细看。
还没看清里面的东西,他的鼻尖就敏锐地嗅到了一股果味甜香,令人口舌生津。
这会儿光线很好,低头从罐口望进去,很容易就能瞧见里面水汪汪的亮光。
水光之间,一块块橙黄的果肉参差交叠。
仔细一看,果实应是对半切开的,个头硕大,圆溜溜的形状,叫人一见就心生喜爱。并不是他认识的任何一种果子。
韦十八行商多年,见多识广,倒也知道有用封口罐子长期储存吃食的法子,对罐装的食物并不感到稀奇。
像是之前在南边,他就尝过一种腌鱼,也是类似的制法,能存放许久。
他们还采买了不少,在路上吃。
但是,像眼前这种罐藏的水果,他确实从未见过,甚至在见到此物之前,他都没有想过,水果也能用罐保存。
不是果干,品相简直如同鲜果。
能保存得如此水润可人,实在令人惊叹至极!
想到枣儿她们久居山中,进县城采买一趟不容易,的确需要掌握一些特殊的储食方法才好过日子。
韦十八就忍不住在心中感慨,真是什么样的条件,造就什么样的人,枣儿她们真的很有自己的生活智慧。
希望平安与她们来往久了,也能吸收到一些精华吧。
收起杂乱的思绪,韦十八又将注意力转回罐头里,认真估起这宝贝的价值。
南边的冬日暖和许多,但也不到吃水润鲜果的季节,这种罐装的果子拿过去,绝对会是抢手货!
还不知道这种果实的真实称呼,韦十八就已经在心里想好了它售卖时的叫法——黄金果。
鲜果罐一开,黄金万两来。
区别于兰竹露的风雅寓意,这是一种类型截然不同的商品,应该能助他们结交许多不同的买家。
只是想想,韦十八脸上都要笑开花了。
他忍不住拍了拍铁柱的肩膀:“好,真是太好了!我这就去把果子分了,大伙一块儿吃些!”
手头开了的这罐,肯定是要吃的。
既然要卖,他总得自己先了解味道,心里才更有底。
枣儿她们一听,很快推拒道:“不了韦叔,你快尝尝看,我们就不吃了。”
“等你尝完,剩下的就带走吧,也好给商队里的其他亲朋尝尝鲜!”
大家都有的吃,这样才好帮铁柱顺利打入商队呀。
被这么一提,韦十八也想到了其他人,点头应道:“那韦叔就厚颜占下这个便宜了,不过你们放心,这些果罐都是好宝贝,定会卖个好价钱的!”
说完,再看回罐头。
虽然他还没吃,但也做足了准备。
就算这黄果子寡淡无味,但它也是鲜果模样的,这就十分可贵。
只要不太难吃,口感能有肉眼看到的一半润泽,那它就能卖出高价来!
这般想着,韦十八就将罐子交给韦老根了,让他帮忙舀两大块果肉出来,切分一下,他尝一小块,剩下的就让家里人一起尝鲜。
韦老根接过罐子,手都有点抖。
他活了半辈子,还从未在这个季节见过这么鲜的果子呢!
心里忐忑,但他动作却很快,没多会儿就捧着一个大木盘出来了,盘上摆着几个木碗,里面各盛了一小块果子,旁边还搭着几双筷子。
将果盘送到枣儿等人面前,见她们不吃的态度十分坚决,韦老根这才无奈放下韦十八那份,将剩下的端进屋里去了。
韦十八捧起木碗,拿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夹起果肉,送入口中。
这一口下去,眼眶就彻底睁圆了,放亮了!
他万万没想到,这果子吃起来,口感竟然比眼睛看到的还要水润百倍!
而且,完全不是寡淡无味的,反倒尽是清爽与甘甜,简直符合他的所有期待与想象。
“这,这种果子可有名字?”韦十八激动地问道。
枣儿咳嗽一声,用手掩着唇说:“我们一般就喊它酸黄果。”
这是她们之前商量好的说辞。
“酸黄果?”韦十八闻言十分疑惑,“它这般甘甜,为何会取这样的名字?”
枣儿道:“韦叔有所不知,这果子本是山中一种野果,摘下果实是不能直接吃的,因为口感又酸又苦涩,也没这么多水。但经过我们祖辈数年来的琢磨,就发现它用特殊法子腌制后再罐藏,就能浸出一种甜来,变得甘甜水润。”
会这样说,主要是她们拿不出黄桃鲜果,只有罐头。
眼下已经把罐头呈到对方面前了,双方又是这样紧密的关系,那等黄桃成熟的季节,不给对方拎上两斤鲜果的话,就说不过去了吧?
所以,这套说辞也是想和对方透个信。
她们日后只拿罐头,不拿难吃的果子过来,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别让双方因此生了嫌隙。
唉,其实说这些谎也并非她们本意。
毕竟每说一个谎,就有可能要用万个谎来圆。
但情况就是这样,只能如此。
韦十八听了解释,果然没起疑心。
世间之大,无奇不有,连元宝果都能榨油吃呢,山里会有这种古怪的酸黄果也不是啥怪事。
他道:“这样也好,有如此繁杂的制法,外人就是尝了也摸不透其中的关键,咱们这个果罐,日后或许比枫油还有前途呢!”
枣儿她们点头应是。
黄桃罐头已经品尝过,铁柱也送过来了,看了眼天色,大伙准备离开。
临行前,韦十八郑重向众人保证道:“你们放心,既然把铁柱侄儿交到我手中了,我就定会好好照护他的!”
村人们自然是信他的。
双方正式告别,各自离开了元宝村。
铁柱这边即将随商队一起踏上征途。
而枣儿她们回去之后,则是要准备种麦子的事情。
忙活起来不知时日,转眼就到了月中。
大牛和刘二山匆匆出山一趟,去与石叔他们碰头。
在去的路上,两人聊天时还说,年已经过去了,也不知他们那边的情况如何。
等到了地方,却没能见到人。
这下看着是真的严重了。
“是已经走了,还是县里有啥变故了?”刘二山皱着眉道。
“若是要走,他们应当会留个信给我们吧……”说到这里,大牛忽然想到什么,“对了,二山叔,咱们可以去埋东西的地方看看!”
两人飞快走到之前埋饼干的地方,一看,记号果然变了。
这说明石叔他们来过,已经顺利取走了东西,说不准还留了新的口信。
这地方荒凉,但保险起见,大牛还是在四周望了望风,确定没有人了,才和刘二山一起蹲下刨土。
很快,他俩就从地里翻出一个刻满字的木片。
对方知道他们那里有个秀才。
在留信时就不怕他们看不懂字,将城里的情况如实写了上去。
之前城中缺粮,闹出过不少乱子,后来被富户豪商施粥粮暂且压下去了。
但富户也不可能一直发善心,年还没过完,就把粥棚撤掉了。
这下,城里再次浮躁起来,隐隐又有生乱的迹象。
县衙只有二十多个衙役,没有兵,如果真让百姓们闹出乱子,一时很难解决。
他们兴和县本身鸟不拉屎,不算什么政治要地,也没有驻兵。
临近其它县好一些,有驻兵地,但县令土皇帝当惯了,自己的作派都见不得光,绝不可能请驻兵过来帮忙,免得乱子没平,先给自己招祸。
眼看着就要闹起来。
兴和县令情急之下,忽然想到一个恶心人的好办法。
他将城里的泼皮无赖召集起来,暂时征成衙役,邀富户管这些人的吃喝,又一人给发了点武器,让他们去对付其他手无寸铁的百姓。
这伙人三教九流,啥人都有,成了县里的走狗帮后,就用了许多上不得台面的手段。但是确实也有效果,很快就把乱子的苗头掐灭了。
只是,因为有这群人在,石叔他们做事也不得不谨慎许多,地道都开得少了。
只能见缝插针地派人出来悄悄取饼干,但短期内,很难按时与大牛他们接头。
而且那伙二流子夜里都不安生,真当自己是体面的军队了,夜里还跑出来四处巡逻找茬呢!
石叔他们本来计划开春就南迁的,这下跑都不好跑了。他们虽然有些人,但毕竟没有能反抗的硬家伙,真要闹起来的话,肯定谁都讨不了好。
石叔他们此刻真是悔不当初。
早知道之前就直接走了!
唉,都是一念之差,瞻前顾后,现在才会落到这般进退两难的地步。
看完石叔来信,大牛与刘二山心情复杂。
没想到县城的情况如此艰难,时时刻刻都在变不说,甚至没让百姓们过上安生年。
同为百姓,他们很容易就能共情,并带入到那样的情形中去。
一群无赖泼皮,只因得到了县令的支持,身怀利刃兵器,就能压住一众手无寸铁的平民。
刘二山思索道:“城里的百姓,做小生意的多,手头农具少,本就很难护卫自己。从石叔的描述来看,那县令的动作也太快了,大伙还没来得及齐心聚到一起做些什么,就被那些泼皮挨个镇下去了。”
说完,他和大牛对视一眼,双双叹了口气,莫名生出一种无力感。
细究原因,大约是干看着石叔等人陷入水深火热中,他们却毫无帮衬之力吧。
大牛忍不住道:“我看这其中的关键,还是手无寸铁。若是我们能有得用的武器和防具,再匀出一些给石叔他们,咱们两边人合在一起,还会惧怕那些二流子的手段吗?说不准连那县令都能被咱们撬起来看看!”
他现在学问多了,胆识也越来越大,带着少年人的心劲,很是敢想敢说。
刘二山摇了摇头,并没直言戳破他的青天白梦。
只开口说:“算了,先把这次带来的饼干埋起来吧。咱们眼下能做的,也就是在吃食上为他们提供一些底气。”
两人心情沉重地埋好饼干,然后就回到山里去。
或许是对比更能让人清醒。
这一出也让他们深刻意识到,有方仙儿护着的深山,已然成为一处避世桃源般的存在,在这世道究竟是怎样难得可贵的存在。
想着这些,心中也越发感恩庆幸。
等回了山,他俩把县城里的情况和其他人一说,大伙俱是唏嘘不已。
可如今她们能做的,除了送吃食过去,就是在方仙儿面前多拜一拜,帮着祈福。
关注完别人的生活,自己的日子仍是要过。
不能耽误农时,大伙开始种麦了。
之前开出的地已经深深翻完,仔细灌过。
村里的老人个个都是老庄稼把式,但这次灌完地后,大伙都没急着下种,而是默契地求到方仙儿跟前,打听有没有更好的种地法子。
盛珺这边收到需求,很快查了查资料,还真找到不少种小麦的可行技术。
虽说眼下古人们的条件简陋,不能用科技助力农业生产。但是从细节入手优化,小幅提升小麦产量也不是没有办法。
就拿肥料来说吧。
最开始给地里下基肥时,选用哪款肥料最适配小麦,还有地肥下到多深,最有利于作物生长,每一步都有讲究。更别提后期还有种肥和追肥的科学下法,每项都能体现出从古至今农学发展的精华。
在盛珺的理论指导下,村人们很快进入到实践阶段。
首先挑出品相饱满的优质粮种。
接着,在正式播种前,这些麦种都需要浸泡一遍。
浸泡这步不算稀奇,村人们自己也会用到。
不过往常都是用清水泡过就行了,而这次,在方仙儿的指点下,他们额外往里加了些草木灰。
盛珺对此解释道:“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杀菌。”然后简单解释了一下这个菌的概念。
在泡种这一步杀菌,主要是为了预防小麦的黑穗病。这步操作要是放到现代,直接用稀释过的多菌灵就行了,但在古代,也只能先拿草木灰水当个平替。
唉,真是不穿来古代,不知道化学的重要性。
来了以后,盛珺就能明显察觉到,古人们的生活处处受限。
再说回黑穗病吧。
这种植物病颇为棘手,而且自古时就有,不少庄稼作物都会得,令农人苦恼至极。
像是小麦玉米这类的作物染上,就会导致减产绝收,还会长出黑乎乎的穗子。
古人们又很珍惜粮食,收获时,见到黑穗作物,估计也不舍得丢掉。这样的作物吃掉,就会威胁到人们的健康。
听起来可怕,但也不是所有粮食都在黑穗病下讨不到好。
历史上有种粮食名为“菰”,茎上感染黑穗病后膨起来,能变成好吃的蔬菜——茭白。
当然,盛珺曾听村人们提过,在这个朝代,菰的产量极低,现在已经没多少农人会种植了,百姓的主粮还是以黍粟麦稻为主。
看来大家伙暂时是吃不上茭白了。
盛珺开起农学讲座。
按照她教的法子,大家伙吭哧吭哧浸发好麦种,然后就要播种了。
这播种也是有讲究的。
种惯了地的老人都有经验,知道这播种时,并非播得越多,收获就会越多。
而盛珺这边则是给出了更加肯定的态度,以及精准的数据。
这样仔细地种出来后,才能保证小麦更好地吸收营养、光线与水肥,茁壮成长。
盛珺把数据一报。
因为有了阿拉伯数字,小学课本里也教了些新的计量单位,古人们很容易理解方仙儿说的数值。
像是麦种该埋在几厘米的坑中。
一块多大的地下几颗种子才是最优解。
还有行列之间留多少空隙合适,全都听得清清楚楚。
生怕出错,枣儿还专门做了几把木尺助大家干这些事,一群人撅着屁股拿着尺子,在地里边量边种,乍眼望去,真有几分科学种地的范儿了。
等村人们仔细下完种子,又过了七到十日,麦种也陆续出苗。
一个小阶段的任务完成,大伙都松了口气,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精心照料,等待小麦长三叶后分蘖。
分蘖后,有经验的农人,就能根据麦株的情况,大致估出小麦的产量如何。
在村人们风风火火种麦时。
另一边的铁柱已经随韦十八的商队,踏过了两座县城。
前不久,韦十八带着铁柱一起回到商队后,很快就用黄桃罐头惊艳了众人。
现在留在商队里的都是些老油条,一下就看清楚了这黄桃罐头带来的利益,笑开了花。
要知道前不久,明北带了不少人离开商队,他们虽因忠心留在队中,却对商队前途悲观无比。
韦十八见时候差不多了,就放出了果油的消息,安抚他们的心。
众人立刻振奋起来。
眼下又有了黄桃罐头,大家就知道,这趟出商肯定是错不了。之前留下的决定,也真是做对了!
因为状态佳,心情好,大伙对铁柱也颇为和蔼可亲。
一群人很快打成一片,还没出发,就勾肩搭背起来,称叔道侄,兄弟一家亲。
欢迎了新人,盘点好商品,商队的车马就晃悠悠上路。
他们的目的地在南方,从北地南下的路途并不算短。
不过,作为有经验的老牌商队,他们这些年也摸索出了一条较为稳定的路线。
不会途径多少偏僻地方,安全有保证。沿路又有充足的水源,不用操心饮水的事。还有经过许多闹市繁区,这样也方便食物补给。
当然,就算可以补充食物,在行路途中,也不能缺了容易存放的过渡干粮。
用商队的叫法,就是“路菜”。顾名思义,是在路上吃的饭菜。
按韦十八他们的习惯,一般会带些包子肉饼等,在刚出发没多久的时候吃。
等吃完这些,中后途就是补到什么吃什么。
车里还会常备一些炒米、锅巴以及腌制好的酱菜,作为储备粮。
在没有其它食物的情况下,炒米锅巴等拿出来,可以直接和着水吃,非常方便。若是时间宽裕一些,就搭个火,架起罐子,把这些丢开水里煮着吃。
铁柱这次跟着商队出来,肯定不能吃人白饭。身上也是带了不少口粮,还有少许银钱。
虽然他以前从未出过远门,但村里有一大堆人替他操心,自然就知道要备好干粮的道理。
荷花专门用方便面磨了些面粉,以及很少量的压缩饼干粉,给他烙了几个面饼带着,又拿剩下的方便面粉做了炒面。
托方便面的福,这几样吃食俱是金黄的色泽,看上去就与黍粟那样的粗粮饼子差不多,并不打眼。
在路上时,铁柱完全可以光明正大拿出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