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她如何得了百里家主青眼?陈方严脑中闪过这样的念头,他起身将百里清漪迎至席上。
他却不知,姬瑶自百里氏取走昆山玉碎不错,但也令百里清漪保下了一条命。
因她当日留下的功法,百里清漪才能化解压制所中剧毒,如今虽还未能完全化解,但至少十年之内不会有性命之虞。
十年时间,足够百里清漪为自己的小女儿安排好一切。
所以今日,她才会以万斛鲛珠相贺。
尚未到开宴之时,席上已经宾客满座,放眼望去,大半个淮都城略有些声名的人物都已列席在此,一片喧腾热闹之景。看着已经坐满大半的席位,陈方严心中庆幸自己多打算了些,才不至出现席案不足的笑话。
越重陵行至陈方严身边,看着眼前情景,忽地道:“阿稚什么都好,唯独一处不好。”
陈方严闻言皱眉看向他,眼中透着明晃晃的不满。
越重陵含笑道:“她偏偏是你的女儿,不是我的女儿。”
陈方严正欲说什么,家仆高声来报:“淮都萧氏、桓氏家主来贺!”
只是简单一句话,园中已经入席的人尽数站起身来,止住话头,向来处看去。只见萧婥与桓家家主联袂而来,身后各自跟随着几名族中子弟。
在场众人皆躬身作礼,桓家家主是个面容端肃的中年人,此时只微微颔首,也并未与迎上前的陈方严多说什么,倒是萧婥含笑与陈方严寒暄一番。
“萧家家主和桓家家主竟然亲自来了?!”有人低声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惊叹,这二位可都是天命境的大能,可见君不拜的人物。
身旁之人回道:“如今陈家这位族女也成了天命境的大能,萧、桓两家家主亲自来贺也是应有之理。”
若是只派小辈前来,才是失礼。
即便以陈稚的身份,在席中众人面前只算小辈,但姬瑶的境界已经能与无数大能平起平坐,与之平等对话。
这世上终究是以实力为尊,尤其当实力到达一定地步时,便不会再有人拿所谓礼数来说事。
陈方严整张脸都舒展开来,从前他在萧婥二人面前连话也说不上,如今他们却亲自上门,为他的女儿相贺,他如何能不觉得意?
看着眼前,陈方严只觉自己因姬瑶行径担心受怕的那些时日都值了。
待到萧氏和桓氏众人都入席,身为千秋学宫祭酒的许镜也带着学宫各学派执事现身,其中当然也有妙嘉等钦天弟子。
当谢寒衣推着坐在素舆上的姬瑶出现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她身上。
姬瑶今日着素白纨裙,天光下隐隐可看出暗纹纹样,并不显单调。她面上神情淡淡,身量分明还未长成,但一身天命境的威压绝不作伪。
天命修士……
不知多少人心中响起了相似的叹息声,她如今竟然已经是天命修士了。
亦有不少目光或明或暗地落在谢寒衣身上,这位蓬莱道子似乎与陈稚走得很近……
虽有许多人想与姬瑶攀谈,但宴席将要开始,此时贸然动作不免失了礼数,便只好暂时先压下这个想法。
越重陵却不必有此顾虑,此时正站在姬瑶身旁,与她含笑交谈着什么。
正说话间,忽又听人高声呼道:“女公子到——”
如今淮都城中,被称为女公子的,只有那位——
陈方严抬眼望去,只见闻人明襄领众多宫婢内侍前来,她着玄色深衣,裙袂上的艳艳火凤似乎随时都会振翅而起。
“今日是陈姑娘生辰,我不请自来,叨扰之处,还请主人见谅才是。”闻人明襄含笑开口。
陈方严连忙回礼:“女公子驾临,本是我陈氏之幸,何来叨扰。”
闻人明襄乃是国君之女,因此在座之中,除了五境修为之上的修士,余者皆向她拱手作礼。
上虞之内,五境以上的大能便可见君不拜。
所以哪怕姬瑶并无动作,也无人指摘于她。
闻人明襄含笑向众人回以一礼,随后看向姬瑶:“今日姑娘生辰,明襄受君父之命前来,特为姑娘送上一份薄礼——”
她说着,微微抬手示意,身后弓着腰的内侍连忙将捧在手中的那卷白玉简双手奉上。
这番举动立刻引起了众人的好奇心,不知君上为这位陈姑娘备了什么礼?
闻人明襄嘴角噙着浅淡笑意,她将玉简打开,扬声宣读道:“天元四十七年,岁在癸卯,岷江大水……陈氏陈稚平东境水患,活万民,有功上虞,今以扶风等七郡为封邑——”
“封,瑶山君——”
话音落下,席上只听一片哗然之声。
封君,大约是各诸侯国中最高的荣耀了,非有重大功绩不可得。
众人都预料到,因姬瑶于东境平水患之事,闻人骁理应对她有所赏赐,却没想到他会赐下封君之位!
闻人明襄合上玉简,未曾在意席中众人惊讶神色,向姬瑶躬身拜下:“明襄,见过瑶山君——”
瑶山君——
在听到这个封号时, 谢寒衣等少数知晓姬瑶名姓的人眼中都不由流露出几分怔愣之色,这是巧合么?
姬瑶,瑶山君……
这是巧合, 还是警告?
姚静深看向闻人明襄, 只见她唇边噙着恰到好处的浅淡笑意, 让人难以自外露的情绪窥得她心中真实想法。
席间议论声渐大,闻人骁为姬瑶封君的消息仿佛惊雷一般, 骤然炸响在众多世族耳边,引发巨大反应。
而闻听此言, 在场陈氏族人在怔愣之后,大都露出狂喜之色。
这可是封君!
他们陈氏竟然出了一位封君!
在他们看来, 这实在是一桩天大的好事。
与之相对, 席间世族中不免有人心中泛酸:“她如今不过十四余, 便已被封为君侯,不知未来要居何等高位……”
“便是她平东境水患,也不过救了些低贱庶民,如何配得君侯封号?”说这话的人压低了声音, 并不敢站出来对闻人骁的诏令直言不满。
“是啊, 君上未免也太厚待这陈稚了!”
席间所坐之人多是世族出身, 何曾将庶民放在眼中。
就算是上百万庶民的性命又有什么要紧,上虞境中黔首足有数千万, 少便少些罢了。
大约只有在征役夫, 兴兵戈之时, 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才会想起庶民。
于是在他们看来,闻人骁对姬瑶的封赏实在太过, 她所行之事,封个上大夫已然足够优厚, 何至于封君!
上虞前一位被封为君侯的,是庶民出身的闻人昭。
他因数次大败离国,军功煊赫得封武宁君,当日诸多世族因闻人昭出身对他封君多有不忿,如今却觉得相比姬瑶,他之所为至少宣扬了上虞威名。
嘈杂议论声中,萧婥含笑端坐,并未对闻人骁此举显出多少意外之色,也丝毫不曾对姬瑶封君之事表露不满。
她和桓家家主都未曾说什么,其他人便不敢贸然跳出来,他们也不想开罪姬瑶。
闻人明襄将册封的白玉简奉至姬瑶面前,只要她伸手接下,便是为闻人氏册封的瑶山君。
姬瑶坐在素舆上,神情只是淡淡。
她没有动。
封君的诏令就在眼前,她却连抬手接住的意思也没有,更不说行礼谢恩。
此时无数视线都汇聚在她和闻人明襄之间,看向玉简的眼神中难掩热切,见她久久不动,陈氏族人恨不得上前替她接下。
“瑶山君为我上虞活民无数,君父都看在眼中,是故以君侯之位相请,望瑶山君不弃。”闻人明襄笑意晏晏,全然不在意姬瑶的冷淡,开口又道。
对上她的目光,姬瑶眼中只见一片冷淡,丝毫没有动作的意思,数息过去,场中陡然安静下来,席间世族面面相觑,她为何还不接旨?
陈方严就坐在姬瑶身旁,张口想劝,但偷觑着她神色,话到了嘴边又都咽了回去。
他的胆子一向不算大,此时便也不敢指点姬瑶做什么。
姬瑶不动,闻人明襄也维持着奉上玉简的姿势不变,似乎她不接下,她便也不会起身。
“她这是什么意思?”
见此,四下有窃窃私语声响起,这可是封君的旨意,她为何还不接下谢恩?
这可是无上尊荣!
上虞立国近千年,得封为君侯的也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但这与姬瑶又有什么关系?
人族眼中尊荣权势,于她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如今世上之事,对姬瑶来说,只是想做和不想做的分别。
恰好,眼前这件事,她不想做。
不想做的事,那便不做,如此而已。
至于旁人如何想,姬瑶向来是不在意的。
在越发沉凝的氛围中,闻人明襄脸上的笑意似乎也笼上了一层淡淡阴霾。
陈肆动了动唇,目光在二人之间逡巡,似乎想说什么,但终究没敢开口。
低声议论的宾客也在凝滞的气氛中噤了声,席间一片寂然,安静得落针可闻。
终于,就坐在姬瑶下首不远的越重陵站起身来,打破了凝滞气氛。
他抬手自闻人明襄手中接过玉简,俯身一礼:“阿稚行走不便,我代她谢过君上恩典。”
越重陵这话出口,众人下意识看向坐在素舆上,神情毫无波动的姬瑶,她看上去可不像有谢恩的意思。
姬瑶看向越重陵,对上她的目光,越重陵只觉在眼前少女面前,自己心中想法仿佛无所遁形。
但那又如何?
越重陵站直身,随后又郑重向姬瑶拜下:“臣,见过瑶山君。”
在他拜下之后,席间来客终于回过神来,眼中带着几分复杂之色,众人压下繁杂心绪,先后站起身,齐齐向姬瑶施礼:“见过瑶山君——”
姬瑶冷漠地看着这一幕,只觉无趣。
她指尖微动,越重陵手中玉简便在众目睽睽之下化作齑粉,转瞬被风吹散。
席间再度陷入了一片沉滞的静默,闻人明襄脸上的笑意也不由淡了下去。
闻人氏已经对她足够优厚。
萧御怔然一瞬,又觉得这的确是她会做出的事。
也只有她,才会这么做。
座次并不靠前的诸多小世族此时却颇感茫然,这是什么情况?
不过短短一刻,局面一波三折,实在让他们有些反应不及。不过就算心中茫然,此时也不敢贸然出声问询。
就在接近死寂的沉默中,院墙外响起数骑疾驰而过的声音,大门前,有人扬声道:“我等奉东境封道首之命,携礼为陈姑娘贺!”
门外的陈氏奴仆并不知园中发生的变故,知晓封应许与姬瑶有旧,不敢怠慢,立时便引着几名自东境来的远客向席间来。
大约是因连日赶路的缘故,几名武者都有些风尘仆仆,为首女子正是寇柔。
随着几人前来,气氛终于有了些许缓和,席间还站着的人正试图努力忽略那卷被姬瑶毁去的封君玉简。
“寇柔姐,他们站起身,是在迎我们?”身后青年有些疑惑。
道首在淮都原来这么有面子么?
寇柔敏锐地察觉了气氛中的微妙,令他噤声,沉着地行至席上,向众人一礼。
在场并没有什么人识得她,但封应许的名字他们并不陌生,飞红台一战,如今列席在座的许多人都曾亲眼得见。
哪怕没有亲眼见过,也从传闻得知,封应许一手诡怖刀,正出自姬瑶指点。
他千里迢迢派人自东境送来会是何等珍奇灵物?
寇柔郑重自纳戒中取出一卷薄如蝉翼的绢帛,这是东境特有的织物,即便织就数十丈,交叠起来也不过几两重。
此时数十丈长的绢帛在她手中也不过一卷书简大小。
但这根本算不得什么珍贵之物,既不能令水火不侵,又无法不令浊气所污,连一枚灵玉也不值。
寇柔与几名武者将手中绢帛展开,随着绢帛展开,道道墨迹现于人前,这是无数个福字,其中许多字迹堪称稚拙,说是出自初学者之手也不为过。
众多世族再三细看,发现这真的只是张满是墨迹的绢帛,再无其他殊异之处。
这算什么?!
堂堂东境武道道首,献上的贺礼竟然只是一卷无甚用处的绢帛?!在场许多世族交换眼神,都觉匪夷所思,目光自然地流露出轻鄙之色。
在这样的视线下,几名东境武者不由涨红了脸,寇柔神色却是如常,她开口道出了绢帛上墨字的来历——这是封应许亲自请东境七郡受灾乡民为姬瑶写下的万福书。
封应许如此行事,一方面是为救水患,他散尽所有,如今囊中羞涩,一时筹措不到像样的贺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清楚,于姬瑶而言,自己能寻来的重礼大约只是微末之物。
所以最后,他耗费数日,亲自请东境百姓为姬瑶写就这卷万福书,贺她生辰。
这卷绢帛或许什么也不值,却是曾受姬瑶恩惠的黔首满怀谢意写下,他们真心贺她安平顺遂。
只是在世族之人看来,这样的贺礼未免太过可笑。
庶民的感激?
如此廉价又毫无意义的东西,如何堪为贺礼?
不知多少人生出相似的念头,得庶民感激有什么用?
对于这等微贱之人,只需从指缝中漏出一点残渣,便足以他们感恩戴德了。只是这些庶民向来贪婪而不知进退,当以酷烈刑罚加以辖制。
当今世上,自诩血脉尊贵的世族对于庶民大都作如此想。
所以他们不明白姬瑶为何要不惜自身救下那些微贱庶民,闻人骁又有什么必要为此奖赏于她。
世族掌握财富,权势,将修行功法敝帚自珍,而庶民连字都不能认全,能如闻人昭一般自庶民成为一国君侯的,遍观人族九州,也是少之又少。
而当他登临高位时,同样选择将无数从前的自己践踏在脚下,以自己的出身为耻。
但人族所谓的血脉贵贱,身份高低,与姬瑶又有什么关系?
世族也好,庶民也罢,于她并无分别。
她一寸寸看过那卷万福书,感知蔓延时,触到了其上残留的融融暖意,令她心中也为之泛起古怪情绪。
寇柔好似没有意识到这些世族戏谑而不屑的目光,她小心将绢帛再次卷起,以双手郑重地将之奉在姬瑶面前。
所有人都觉得,姬瑶连闻人骁封君的玉简都不曾接,就更不会接下这卷毫无价值的绢帛。
但他们又猜错了。
姬瑶抬手取过寇柔手中绢帛:“我收下了。”
今日无数世族携重礼来贺,上虞国君亲下诏书封姬瑶为君侯,却被她随手毁去。
她真正收下的贺礼,只有这卷在众人看来堪称简薄的绢帛。
陈氏这场生辰宴, 直到数日之后,仍旧为淮都乃至整个上虞津津乐道。
上虞仙门世族皆携重礼来贺,当今君上亲下旨意, 册封陈稚为瑶山君, 这是何等殊荣!
便是当日在场之人都亲眼得见姬瑶不仅没有接下册封玉简, 甚至还随手将其毁了,也都选择对此三缄其口, 避而不谈。
于是坊间只传闻,姬瑶对君王封君之令, 辞而未受。
只是无论是闻人骁还是姬瑶自己,都未曾想到, 就算她没有接下那卷册封玉简, 瑶山君之名还是在上虞逐渐流传开来。
世族认为姬瑶所行尚不足以被封为君侯, 但在那些为她所救,得以保全性命的庶民眼中,她当称瑶山君。
因而瑶山君之名自东境,向上虞四方流传开来, 在无数庶民口中延续。
“瑶山君?”
大渊帝宫之中, 青年立在窗边, 水榭装饰雅致,垂下的烟紫纱幔如云似雾, 在风中轻轻飘荡。
不知想起什么, 他面上扬起几许莫名笑意, 高空苍鹰振翅,发出一声清唳。
淮都城中一如往日, 即便姬瑶在生辰宴上举动着实可以称作狂悖,但闻人骁似乎并无追究之意, 打算将事情就此揭过。
如此一来,许多世族不免感叹他对姬瑶太过优容。
不过对于得用之人,闻人骁一向大方,就像闻人昭为他重用,最终以庶民之身得封君候,赐王族姓氏,成为上虞举足轻重的人物。
传言汹涌,姬瑶却未作理会,她居于千秋学宫之中,令外人轻易难得一见,更无从窥探其想法。
相似小说推荐
-
举头三尺有亡夫(恨瑕) [仙侠魔幻] 《举头三尺有亡夫》全集 作者:恨瑕【完结】晋江VIP2024-2-20完结非v章节章均点击数:19560 总...
-
七零大院来了个绝色大美人(刺棠) [穿越重生] 《七零大院来了个绝色大美人》全集 作者:刺棠【完结】晋江VIP2024-2-21完结总书评数:7177 当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