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关于新功能的内容大家可以下去自行查看站内短信的功能介绍,现在我们要正式开始这次的直播啦!”她拍了拍课本,以作示意,“七年级下册一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隋唐时期总共有五节课,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总共有八节课,现在要到第三单元了,就是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也是这本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总共也是有八节课,不过讲起来的话可能会比宋元那些要快一点,毕竟没那么多个政权,单线程就很好捋啦。”
朱元璋有点不大服气。
什么叫比宋元快,那不就是说他们大明没宋元那么多可讲的吗?
怎么可能!
这臭丫头,一点都不客观。
朱标:……
爹,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她的课本上都是有详有略的呢?
咱们大明要是没连着出那么多什么“唯一的一”“高粱河车神”“澶渊之盟”“二宗北狩”“靖康之难”“完颜构”这种奇怪到改变历史走向的人的话,是不会像那样被一一介绍的?
再说了,真像那种、连缩略都没得缩略,不得不一一介绍才正好能把历史串起来的话,才是真正的被钉到耻辱柱上了吧。
不信您去问问赵匡胤,看他想不想被这么介绍?
永乐年间的朱棣看到了朱元璋的弹幕,呵呵一笑:这有什么好比的,也就你老朱才想跟宋比了。
赵匡胤看着弹幕上父子的跨时空对话,沉默掩面。
真的别说了。
你们这才是更“公开处刑”大宋啊!
赵光义父子已经被他打发去北边军营里了,不能打仗体格不强那就从小兵卒书记官做起,反正就是都打包进军队进修沉淀去,不给一点实权,有天幕在前,也没人敢为这原先说一不二呼风唤雨的皇弟求情,就算是赵光义一党的人也不敢了,再加上迁都洛阳的事也被重新提上了议程——
总之,大宋现在很忙,忙得很、忙到现在看天幕都是忙里偷闲的!
结果忙里偷闲来看天幕直播,还撞见这么些个弹幕。
赵匡胤握拳。
朱元璋朱棣,你俩别以为自己的发言隐藏在一干弹幕中灰扑扑的不会被发现、你们的名字他可是记着呢!
等着吧,这次大宋一定有个不一样的走向,之后有没有你们那都得看命运了。
虽然大家发弹幕的热情空前高涨,但对于李晓诗而言,这种程度和平时看到的也没差多少,她完全不受影响地继续道:“从宋元时期开始,我们的华夏就已经在变得比以往更加‘多民族化’,甚至还有了少数民族的大一统政权,到了明清时期,这种统治更被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在明朝时候呢,统治者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把皇权强化到了空前强大的地步,明朝也一度出现过比较强盛的局面,但是到了明朝后期,国家的危机和矛盾不断加深,明朝政权也最终被农民起义和外族威胁彻底击溃。再到之后呢,清朝一统,对西藏新疆台湾等地进行了十分有效的管辖。可是,在面对世界形式巨变的时候,清朝的君臣故步自封,这也导致了……华夏,这个古老且强大过的国度,彻底落后于世界的发展了。”
随着李晓诗缓缓叙述的声音响起,所有的时空中,鸦雀无声。
连弹幕都被带着静了一瞬。
短短的一段话,其中含义却太多。
明朝的诸位皇帝及臣子来不及思考“明朝政权被农民起义和外族威胁击溃”到底是怎么样,甚至来不及想那些“危机”“矛盾”到底是什么,就也加入到了沉默大军中——
在提到清的时候,李晓诗说:故步自封。
这不是个什么好词语。
安于现状,不思进步。
但也不能说是多么罪大恶极的一个情况,毕竟宋朝、南宋的那些人,包括赵构,不也都是“安于现状不思进步”的人吗?
但大家如今在听到形容清朝的这个词语时却有了这么大反应,这到底又是为什么?
——彻底落后。
这可就真真切切不是个好词儿L了。
更别提前边还有个扎心至极的“强大过”了。
天幕前的万万千千观众们都是看过李晓诗李珉给播放的“电影”的,对那些事或多或少或清晰或朦胧地都知道一点。
但这还是所有人第一次听到一向秉持“全面”“中肯”“客观”的李晓诗,在提了一句清朝的功绩后,就这么明确地、用“批判”的语气说出这样的一条“判词”:
因为清朝君臣的故步自封,华夏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孕育了从秦汉时就一直强大、到了唐元更是屹立世界之巅王朝们的这片土地——华夏,它强大过、但终于还是落后。
落后意味着什么呢?
此时此刻,天幕前守着的所有人都知道那个结果。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农夫百姓,也不会不知道那两个字是什么。
可是大家想不通。
想不通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也想不通清朝君臣又为什么要“故步自封”。
清朝这样做了,那明朝时候呢?
对于这种落后而言,和清朝放到同一个单元的明朝……是“干净”的吗?
这份引来华夏民族浩劫的“罪魁祸首”,究竟是哪些因素堆叠出来的?要怎么去避免?
所有人都为李晓诗的话而震撼,但李晓诗却觉得完全没什么:她当然说的坦荡且笃定,因为课本上就是这么写的啊。
她既没有添油加醋,也没有多说其他,只是阐述了课本的定论而已,为什么不能干脆地说?
她淡定地翻开课本下一页,一边道:“那其中到底都是什么样子的情形呢,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大概地了解一下吧——课本上的内容都很笼统,大概介绍了走向,我也还是和之前一样,按照课本的走向讲,顺便额外补充一点我能想到的其他内容。大家不要全等着我自己来讲,想知道历史中藏着的更多的真相的话,要多结合历史、结合之前讲过的内容,自己去寻找其中的原因哦!”
“这节课是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要说明朝,就还得从元朝说起,通过之前的种种,大家应该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对吧?明朝建立的时候,元朝没有灭亡,甚至连元大都也还没拿下呢。而且到后来,元朝的统治者也不是被杀死了,而是被明朝从都城赶跑,回到了北方的蒙古草原上而已。之后,朱元璋一步步慢慢地才统一了全国,而且明朝和其他朝代还不太一样。”李晓诗提问,“大家猜猜是哪方面的不一样?”
朱元璋:……
弹幕上是谁在说抠得特别的?还能不能行了?
这什么狗屁弹幕系统,能不能关闭!在这个时候开,是存心来磕碜他的吗?
李晓诗笑着给出答案:“是统一顺序啦。一般都是从北到南,但明朝是从南到北,这很少有的。”
她语气轻快:“好啦,那我们就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破碗皇帝吧~”
朱元璋:?
礼貌吗?!
第147章 第一百四十七课
“元朝末年,和许多朝代末期时候一样,政治都十分的腐败,各处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民膏,横征暴敛,让百姓们苦不堪言,社会动荡至极,民不聊生。”
李晓诗道:“我们的破碗皇帝朱元璋、当时叫做朱重八,也是元朝治下的一员。那时候经常爆发疫病和天灾,至正四年的时候,有旱灾、蝗虫灾害、同时带来的就是大饥.荒,朱元璋十几岁父母和哥哥就都接连死在了饥荒里,他当时穷得连饭都吃不起,也没得给家人下葬的钱财了。朱元璋被生活所压迫,当过乞丐,当过和尚,到处乞食过日子——”
天幕前,诸多百姓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是在说一个皇帝老爷的曾经吗?
为什么听起来这么接近他们的生活呢。
皇帝老爷不都是那种尊贵至极,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的人吗,就算天塌下赖饿殍遍地他们也都还是山珍海味取之不尽,怎么也会被饥荒所牵连、父母双亡最后不得不出门乞讨?
这样的……人,这样的经历,这样一个朴实无华从万万百姓堆里走出的最平凡不过的人,真的能够成为皇帝吗?
他们觉得不能。
没有人觉得能。
可如果不能,李晓诗又为什么在说这些?她应该不会骗人的。
这么说,这个叫做“明”的政权的开国皇帝,真的是从一个乞丐过来的?
——是了,是了。
要么怎么叫做破碗皇帝呢。
于是,所有人的心神都空前地凝聚、专注了起来。
“天灾频发疫病横行而元朝廷又腐败不堪,积压已久的民怨终于爆发。公元1352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了农民起义,然后很快地就有各地百姓顺势揭竿而起,响应了这股反元大潮。朱元璋也参与到了这些反元队伍当中,由于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被推举成为了领袖。朱元璋率领队伍逐步强大自己、他没有选择和元朝政府直接对抗,而是通过吞并打击周围的其他割据势力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他先消灭了东南的群雄,又向北攻打北方。他实行的战略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从而让自己成为了最强大的一支起义力量。”
“在1368年的时候,朱元璋正式称帝,定都应天府、也就是南京,建立了明朝。朱元璋也就是明太.祖。”李晓诗说道,“明朝建立后,明军继续攻打北方,顺利攻占元大都,把元朝统治者赶往了北方的草原上,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她没有具体地说朱元璋是怎么从“加入某某起义军”一步步到“某某起义军领袖”的,也没有说朱元璋是怎么去打的那其他的势力们,只是用这样简单的话语笼统地概括了朱元璋称帝前的经历,但观众们又怎么会不知道一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想要走到这一步有多难?
首先识字打仗这些他们可是都不会的,都得慢慢学,但是上天会给你时间吗?当然不会啊。那就只能在不耽误日常奔波的情况下主动地、努力地去自学,这就又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就只说这一点,那就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李晓诗摇头感慨:“从一个用破碗乞讨吃不饱肚子的乞丐开始,朱元璋这一生算得上是‘厚积薄发’,一直到最后成功当上了皇帝。同时,他也是华夏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所以有人戏称,说自古以来得位最正唯朱元璋。”
看着弹幕上不少条都刷起了“反清复明”,她无奈,但很淡定地泼冷水:“也有人拿他的开国和明朝灭亡时做对称,说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这就是明朝二百多年的概括。”
朱元璋:???
破碗就算了,一根绳又是什么,能不能仔细说说?
李晓诗当然不会仔细讲了,毕竟只是随口一提的内容。
只听她继续道:“在明朝政府顺利掌握华夏这片土地的统治权后,朱元璋就开始了他的一系列作为。首先,他吸取了宋代和元代的教训,认为它们的灭亡是因为地方分权加上朝臣权利太大导致的,所以朱元璋全面改革了官制,从地方到中央,强化皇权。”
直播开到现在,这个词语大家也都不陌生。
天幕出现了这么久了,就算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政治白也都对它熟悉了。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到隋文帝再到宋太.祖,这些人哪个不是都进行了一堆“集权”操作的?区别只在于他们的集权政策有什么不同而已。
所以观众们也没有起多少波澜,只老老实实附个耳朵过来听着而已。
却听李晓诗道:“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华夏从此再没有过丞相,他的丞相,胡惟庸,也成为了历史上最后一个丞相。”
尚还活着、且权势如日中天的胡惟庸呆若木鸡。
……什,什么?
朱元璋废了丞相制度,那他呢,是被一道废了、还是换了其他的职位?可是有哪个是比丞相权利更大的啊,换成其他的,不就等于贬官了?这怎么行!
朱元璋撇嘴:这怎么不行?
废就废了,怎么了?
丞相这个东西权利这么大,他老早就想动手了。
至于胡惟庸,那也是很早就想杀了的,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而已,就选择特地放权,等着一击必杀,断没有只是夺权贬官的道理——不过现在爆出来就爆出来吧,他也不怕。
还能省点事。
历朝历代所有的丞相宰相们也都纷纷沉默:…………
你这把丞相废了,那行中书省、还有那些事归谁管啊?
李晓诗:“朱元璋取消了中书省,提升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直接由皇帝管制。而且地方上的行中书省也被取消,原本行中书省的权利一分为三,设立了并行的三司,分别掌管这些事务,互不相属,从而分散了权利。”
历朝历代的丞相们:……
刚发问答案就被喂到了嘴边,但很显然这是个让人高兴不起来的答案。
……你真的好能干,朱元璋。
别光行政权了,你既然这么能干,干脆把兵权也收了得了。
“朱元璋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把调动军队还有给武将任命的权利都给到了兵部,这样一来,军事大权也直接归到了皇帝手里。”李晓诗的声音恰到好处响起。
那些刚刚还在因为愤懑说气话的人:……&*$@%
行吧,人家还真这么做了。
看见没,敢于废掉千年政策的人就是有底气,人家真的不需要你们。
……可是就是好气啊。
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这么个什么权利都不想放的……怎么不撑死他!
李晓诗好似对弹幕的不满完全看不见,十分淡定地继续讲课文:“为了监视官员和百姓,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锦衣卫嘛,顾名思义,就是穿着锦衣华服的皇帝侍卫,但是这些‘侍卫’并不是简单的侍卫,刚刚也说了,他们是来监督官员和百姓的,所以是直接由皇帝指挥、掌管着侍卫、缉拿捕捉、刑狱诸事,顺便保护皇帝、镇压官民的一个机构。”
天幕前,历朝历代的大小官员们呼吸都停了,只觉得窒息。
……等等,重新说一遍可以吗,这个锦衣卫,是做什么的?
是他们听错了吗?
李晓诗想说的应该是监督官员吧?就类似监察司和御史干的那种呗!
干的也是监督的事儿,对吧……哈哈,真是的,这些天肯定是太累了,要不然怎么会把“监督”听成是“监视”呢——
哪有皇帝会对官员百姓都进行监视啊,还为此特地成立了一个机构的,这也太过分了嘛哈哈哈,不把人当人一样的,怎么可能呢。
而这时,李晓诗那在他们听起来无比冰冷的声音又一次响了起来,给所有希望的小火苗都浇了一盆冷水,透心凉。
“到了后来,明成祖也建立了一个类似于这个机构的同类机构,叫做东厂。和锦衣卫不一样的是,东厂是全部由宦官担任其中的职位的机构,这两个机构合称为‘厂卫’,成为了皇帝监听官民大事小事的耳目和爪牙——据记载,明朝时期有很多酷刑,以厂卫为最。他们不仅把前代各朝的酷刑延续下来了,还又开创了新的各种各样的刑罚,用来威逼恐吓犯罪者。所以在明朝时期呢,厂卫这两兄弟,不分上下,都让官员百姓们闻风丧胆,又厌恶又害怕,是只听到名字就瑟瑟发抖的程度。”
“而且朱元璋本人估计是对宋朝时候那些文人士大夫们祸乱朝纲把持朝政的过往深恶痛绝,所以和从五代十国过来然后特别警惕武将集团的赵匡胤一样,他也十分吸取教训——对待文人以及官员们从不手软,绝不给他们过多干涉自己权威的权利。”李晓诗道,“据记载,明太.祖时期,他采用‘廷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皇帝,或者大臣本身犯了错,那就要直接在大殿上或者午门外上廷杖——也就是被锦衣卫用木棒打屁股。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打屁股,这是一种羞辱,但刑罚本身也绝不轻,因为有很多人会被直接当庭打死。有一次,在明世宗的时候,一百三十四个人被廷杖,直接被打死的就有十几个。可见什么宋朝时被皇帝和官员们都奉为圭臬的‘不杀言官’在明朝是根本行不通的。”不仅行不通,甚至皇帝还会用雷霆手段惩处,借此立威。
明朝官员:哈哈。
嗯,笑容一点也不勉强,一点也不苦涩,尤其是洪武和永乐年间的官员们,笑得更是“自然”至极。
就是希望吧,有可能的话、大家都来大明感受一下——来感受一下这种来自皇帝陛下的关爱,好吗?
相似小说推荐
-
佚名npc,但拥有BOSS血条(妄诞曲) [穿越重生] 《佚名npc,但拥有BOSS血条》全集 作者:妄诞曲【完结】晋江VIP2023-10-19完结总书评数:595 当前被收...
-
低嫁(枯草藏烟) [穿越重生] 《低嫁(重生)》全集 作者:枯草藏烟【完结】晋江VIP文2023.09.28完结总书评数:3810 当前被收藏数: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