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丁珰)


朱元璋:……
这次听懂了,是在嘲讽他们大明抠。
讲宋元生活不就完了,扯什么大明!
眼看一群人这么怼都怼不过这几位皇帝,人家一直这么淡定,反而他们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已,直播间的弹幕走向也怪了起来,越来越多听不明白的人在疑问,李晓诗连忙写字举牌子:
【跳过这一部分!】
【继续讲课!】
嬴政这才稍微往后靠了一些,眉宇间露出些骄矜,不置可否,却不再说话——这就是放过那些人了。
毕竟在大秦,劳动力是最缺的,管他男女都要干活,这些人却轻描淡写就要让一半的劳动力作废,他作为皇帝,能对这些人有好脸色吗?
而且他们又不是那种说什么“女人不准出门”之后,自己能够以一人之力负担起两人工作的人。
反而是用“读书”来当借口、心安理得把所有重担交给女人,然后一边享受着女人带来的一切照顾,还要一边嫌弃女人“抛头露面”的那种——脸怎么那么大呢?
怎么着,难道皇帝只是你们这些男人的皇帝,世界只是你们这些男人的世界,地球只是你们这些男人的地球?
男人是国家是朝廷的子民,女人就不是了?男人能干活,女人有的比男人还能干呢?
更何况,这世上多的是只有女人能干男人干不了的事,哪里来那么多挑剔。
把自己位置放这么高,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什么周朝留下来的贵族呢?
而且那些周朝分封下来的贵族子弟,那些不可一世的六国贵族,现在不也得乖乖“下基层”去教农夫们认字给农夫们诵念新秦律、还要学习从天幕中摸索得出的创新耕种技术,做每一个普普通通最底层秦吏都该做的事?
傲什么傲,还是被惯的。
在嬴政看来,这些人就是纯属满口空话、多半是什么也做不好的那种,到了大秦,怕是连口饭都吃不上,还敢这么瞧不起同样能为朝廷和国家做出贡献的另一个人群,就该让他们去吃点苦,尝试一下被他们所“瞧不起”的女人每天做的事情,看看还能不能说出这些话来。
见嬴政态度松下来,李晓诗这边也松了口气。
让她庆幸的是,另外两位皇帝也没有在这个时候多插嘴煽风点火,要不然等到明清考究的人出来指汉代俸禄也很低来反驳她、她就没话说了——只能赶快跳过这part!
“宋元时期的戏剧表演很繁荣,包含了说唱杂技傀儡等等一系列技艺在内——”这还是都市繁华的部分,还是刘彻的内容,他看完了热闹,也终于捡回了自己在这次直播该做的事,“在宋朝的时候,节日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的习俗也逐渐传开、一路流传下去。春节的鞭炮爆竹,元宵花灯,端午吃粽子赛龙舟,都是这个时期逐渐昌盛的。在宋代,春节就是元旦,被叫做年节、最受重视。在这天之前,各家就要开始洒扫,到了除夕,人们也要祭祀祖先,守岁,元旦当天出门拜年访友,大街上布满售卖货物的彩棚,娱乐场馆也是个好去处。”
说完,刘彻露出一个完美的微笑,悠悠道:“这就是宋代大都市中人们生活了,真的是多姿多彩啊,一看就很有钱呢,难怪都说富宋。”他往后靠了靠,越过嬴政去cue李世民,“在你们唐朝,有这么热闹吗?听说那可是万国来朝啊、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听了夸赞,李世民答话很是坦荡:“目前仍在贞观初,是否能和富宋相比还不大好说。但若是到了开元盛世时,应当是差不了许多的。”
话说一半,他又摇头自侃笑道,“啊,但大唐有宵禁。那想必和灯火彻夜长明、可以供富贵人们享乐到天亮的宋……还是不大一样的。”
李晓诗:……啊。
他们是不是又在阴阳了?!

第144章 第一百四十四课
“虽然论安逸奢靡程度我大唐可能比宋不及,但唐代也是有许多东西与后世的宋代相并的。”
有了嬴政在先,李世民也开始拿自己的朝代来当说头了,而且自我调侃起来不留丝毫情面。
但在这样的话语中,下一部分的内容很自然地就被他带了出来:“就比如诗——唐有唐诗,宋有宋词,都是承载文化的载体,到了元代,则有元曲。”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本质上是从诗演化而来,句子又长又短,又被叫做长短句,这样的形式比较便于歌唱,所以,在大唐时词就已经出现了,到了两宋时得到很大的发展,是宋代最具代表性最主要的文学表现形式之一。”
他笑道:“词的内容起初多数是记叙女性伤心哀怨离别的心绪或是花前月下的景色,一直到了宋代这种情况才有所转变,风格和内容一起多样了起来。和大唐盛产优秀诗人一样,宋代的词人也层出不穷,其中比较有名的几位我也和大家一起都见过或听过了。”
要么说天幕真的神奇呢,他一个唐初的皇帝,现在都可以坐在这里告诉别人他见过后世的词人了,这多么让人唏嘘。
刘彻在一旁接话:“哦?已经见过了吗,我怎么不记得。都哪些?”
“在李晓诗讲到南宋的历史时,那位词龙、你可还记得?”李世民也向他偏转了些角度,有问有答道。
刘彻“哦”了一声:“就是那个与我家冠军侯名字相仿,叫做弃疾的词龙?”
李世民:“是啊。而且除了他,还有一位是在讲大唐文化时,在诗词的阅读理解部分来天幕与大家互动过的那位,叫做苏轼的词人——除了他们,还有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刚刚我们一起见到的。”
他停顿了一下,偏头不着痕迹地看向身边,等嬴政接话。
嬴政只觉得这两个人怎么莫名其妙就都转身向着中间了,本不想搭理,奈何李世民眼带希冀,是直白地邀请——他在心里叹了口气,面色不变,看不出一点勉强,棒读地发问:“可是刚刚那一位?”
“是的~”李世民得了话梯子,很顺畅地往下走,“正是刚才那位做场外记者带领我们一同游览大相国寺的李姓女子——她叫做李清照,词风委婉细腻,作品以靖康之变为界限、描述了夫妻感情与战乱后生活的流离不定,深沉忧患哀婉并存,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苏轼身为北宋的文学家,对词的发展具有突出贡献,他的词风飘逸豪迈,常常将景、情和议论结合,是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之一;至于辛弃疾,则也是豪放派的词风,但之前李晓诗也说过了,他的风格多变,并不止有豪放这一种在内,他的词多是雄阔波澜,气势磅礴,进一步提升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原本该是稍显枯燥的内容,但有了李世民的讲述,又有这么几位都还算是熟悉的人物加入其中,天幕前万万千千的观众们非但没有觉得什么唐诗宋词有点无聊,反而记得更深刻了。
而观众群体中,无论是闺秀亦或农家女,都有许多忍不住微微出神的。
——原来刚刚那个蒙着脸的女子,也是个青史留名的大词人啊……
还代表了宋朝诗词的一个派系呢。
她们忍不住想:
李晓诗也能读书,落落大方、而且她出门见到的每一个女子,都是那样飞扬自信,不止如此,后世甚至还将一个女性词人与那些男人放在一起谈论,那是不是证明,后世的人不会像现在这样、把男女分得如此清晰了?
李清照,能够凭借才华在“现代”的历史课本上都占据一席之地,这可是很多男人都没有的待遇。
谁又能说,女子即便读了再多的书,也只是注定被囿于深宅的命运?
至于一些宋明清的读书人,已经有面色涨红的人在心中对着天幕大发牢骚的了。
有那么多出色的词人,只选几个就几个吧,把女人塞进去算什么,这把他们这些人置于何地?是,她写的是还不错,但难道没有比她更优秀的了吗?还给记到“史书”里,没这个必要吧。
李世民和李晓诗直播时同出一辙,对不想看的弹幕就全当做看不见,他继续道:“唐词宋词元曲,这元曲么,就是元朝时候空前发达的戏剧,其中涵盖了散曲杂剧南戏等,是一种融合了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等形式的综合性艺术。元曲同样也有代表性的作家,其中有创作出《窦娥冤》的关汉卿、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人,其中关马郑白四人在明朝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原本还要介绍一下窦娥冤和关汉卿生平的,但由于刚刚的小摩擦耽误了点时间,李世民干脆利索地跳过了这部分,直接道:“了解了这些,那接下来就来将场外记者的内容播放,看看他又带来了什么吧。”
一直专注听讲解的李晓诗立刻把下一位“记者”的视频投放到大屏幕。
然后,她就看到直播间里,许多看热闹的弹幕轰然卷上,很快就把之前那些顽固地维持着“男女区别论”体面的弹幕给盖了过去。
【这个人看着好眼熟啊!】
【……他这是在做饭吗?】
【为什么要给我们展示他在做饭,是有什么讲究呢】
【我应该见过他】
【东坡先生!!】
【我想起来了,他是刚刚提到的那个苏轼,之前上过天幕的】
直播间里除李晓诗以外的三个皇帝主播也是一愣。
他们没有提前看过这些“记者们”给的视频,所以完全没想到还有这茬。
屏幕上,穿着布衫的中年男人正束着袖子。一身“接地气”的打扮,手里还拿着做饭用的木勺。
这人乍一看就十分面善,要是再仔细一看——那可不就是面善么?之前见过的呀。
这人正是之前去过“大唐一日游”的苏轼。
明明是在“宋词和元曲”版块内的“场外记者”,但不知道苏轼是怎么安排的,竟然就这么在镜头前做起了菜,不仅丝毫没有介绍创作心得、或者借机对时局发表什么看法之类,就这么完完整整地做了一整道菜出来。
李晓诗是看过视频的,她之所以继续选择这么个“文不对题”的作业没给毙掉,纯粹是因为在她看来,这可是地地道道的苏东坡亲自做的菜!是很有观赏价值的。
而且也不是完全不对题啊——从苏东坡用的食材等东西不难得出宋朝这个时候吃的喝的都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水准中,没见秦皇汉武两位大佬看着苏轼端出来的那碗颗颗饱满白生生的大米看得都有点呆了吗。
这也是一种“宋元的生活”啊!
更早一些年份的时期。
苏辙看着他那看“自己”做饭看懵了的哥哥,忍俊不禁。
想不到吧,自己之后会变成这样一个……嗯,大叔?
不过他倒是觉得不奇怪。
虽然李晓诗没介绍过他哥的生平,但性子在这里放着,似乎也不是太难猜。而且他本身就是个饕客,会醉心这些也不难理解。
但对于刚考取功名科举顺利的本人来说,可能有点茫然吧——就是不知道是因为自己成了这样一个出门袖子上沾着油点子都不在意的人而迷茫、还是因为他竟然在讲史这么严肃的场合敷衍地放了一道菜上来而震撼。
不作词,也不想诵词,那倒是写张字也行啊!怎么能只哼着小曲优哉游哉做了道菜呢?心情好的时候甚至还讲解怎么做更好吃这个步骤那个步骤是要达成什么效果……你是专业大厨吗!
如此不拘小节,如此……如此,嗯……
等到苏轼的视频播放完毕,李世民咳嗽了一声,把两位还沉浸在那单论卖相就看起来很美味的菜肴、以及“竟有如此优质的粮食”“这种吃法好新奇”中的同事唤回神。
然后,他慢悠悠道:“那宋元生活的最后一部分呢,就是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了。”
“《资治通鉴》是北宋的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华夏历史至北宋时少见的编年体史书。”这也都是李世民知识面以外的内容,但好在这课文内容李晓诗早就发给他们去看了,他继续道,“在《资治通鉴》之前,史书多是类似《史记》题材的史书,纪传体为主,像我身边这两位,就分别有《始皇本纪》和《孝武本纪》,是以一位人物为中心,围绕他去记录历史的。编年体则不同,是依照年份来记录历史中的大事——这与李晓诗的‘课本’有异曲同工之妙,李晓诗平素的直播,都是依照年份来叙述历史的。”
“《资治通鉴》共三百多万字,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囊括了华夏十六个朝代。‘资治通鉴’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我认为他这个书名起的非常对。读史的意义,就在于要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镜子来认清当下该怎么做,从而达到以史为镜、减少治国中出现的错误等。”
见刘彻还不搭腔,不知道在想什么,李世民轻咳一声,直接抛梗递过去,也不管生硬不生硬了,反正不能只有自己在说话,“课本上写,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被并列称为华夏史学的不朽巨著,这两位也被后世的人们合称为‘史学两司马’——两个人都姓司马哦,又都是史学大家,他们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这司马光是司马迁的后裔?”
刚从“宋代粮食果然很不错想要”中抽出神的刘彻,正还在想《孝武本纪》那档子事儿,就听李世民这一问。
他一愣,旋即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不动声色地转开了脸,跟李晓诗错开了视线,一向坦荡自若的脸上难得划过一丝些微的尴尬。
虽然他的朝代还没到那个时候,但是李晓诗之前送给他的那个什么小说中可是有写过一些情节的。
书里说,司马迁被他下令施以宫刑了。
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刘彻也是真的难得有点不好意思——主要是李晓诗在这里、面对面!
要是隔着天幕或者是跟其他人聊这个,他才不会觉得有什么。
他对触怒他的人惩罚一向不会仁慈,而且就算对自己的妃子或女儿,他也能说出“把xx处以宫刑”了的这种话,但李晓诗不大一样。
这是个来自两千多年后的女孩儿,她的世界跟他们不太一样,她一定会对这些刑罚嗤之以鼻深恶痛绝,而且,最重要的是,她这么单纯,听这种事多不合适。
李世民也被刘彻这突然来的一躲闪搞懵了,随后他几乎是立刻就想通了其中关窍,心里快笑翻了。
但面上还是要给足“同事”面子的,他道:“是了,我险些忘记,武帝现在尚且年轻,应当对日后的事情不太了解——司马迁是有后代的,儿女皆有。所以也说不定和司马光是真的有关系呢?”
刘彻清嗓子,极其稳重地:“嗯。”
李晓诗歪歪头,看看刘彻李世民,还有他们之中八风不动的嬴政,觉得怪怪的。
明明一直没走神,怎么还是像错过了什么呢?
她摇头:“不是的哦,我们老师说了,两个司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同姓就只是个巧合啦。”!

《资治通鉴》的部分讲过去,第十二课就已经完美结束。
不过这次的直播并没有把两堂课的具体界限分得那么明确,在李晓诗大概介绍了一下“史学双司马”真的纯属巧合之后,李世民非常镇定地把话题引入了下一个部分。
“在直播开始之前,我与始皇都有大概地介绍了一下两课的内容,其中有提到过、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印刷术等——想必有不少人知道,印刷术并不是宋元才独有的,对么?”
什么是明星效应,请“明星”来做主播的效果这时候就很明显地出来了。
在李世民抛出一个稍微带着点疑问的问句的时候,弹幕上跟他互动的人就刷刷刷地涌出来了,好像生怕他们不赶紧来捧场那他们心目中最好的皇帝陛下就会被冷落一样。
这会儿,回答他的弹幕消息就层出不穷。
【是的,我大唐也有印刷术】
【当然不是宋元独有的,我大唐就已经有了!】
也有懂行的人在琢磨:
【这个好像在隋朝时候就有了】
【就是刻板然后印墨吧,确实是隋唐就出现了】
李世民含笑点头:“在华夏,隋唐时期就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在之后的辽宋西夏金时期,刻书印刷就更盛行了,只不过因为刻板既费时间又费材料和钱,而且每次刻好之后这个板又只能印出一种书籍来,所以仍旧是个小范围使用的技术,并不能让各种各样的书籍随时大量地印刷下去发放到民间,到了宋代时,一直以来在探索的印刷术终于有了新的突破,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问世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