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丁珰)


和汉武朝不一样的政策,但如出一辙的惊心动魄。
每天上班都像是在大逃杀,一不留神就要遭廷杖,廷杖躲过了也还可能要去诏狱里走一遭,然后么,出来出不来就全看天命了。就算能出来,那多半人也废了。
个中滋味,真是太舒爽了。
哦,还穷。
拿俸禄勉强够自己吃、甚至有可能养不活一家人的程度。
还是先前那批怀疑自己听错的他朝官员们:……
行了,别说了,他们自己扇自己嘴巴好吧?
哪里听错了,这就是在监视、这就是纯纯的特务机构!
而且还有后边这个廷杖,听李晓诗这个意思,就是说,不仅是官员犯错会被廷杖,仅仅是谏言“触怒”皇帝都会被廷杖——上谏大多数时候不就是在说不好听的话吗?皇帝要是听见不高兴的就要打人,这么一个私人化的处理,没有任何标准,那不就代表皇帝随时都可以打人吗?
还会打死人!
宋朝时期,无数的文人士官握紧拳头,对朱元璋痛骂出声。
仗着朝代不同且时空相隔,他们骂的极其难听。
不是,这什么。
怎么会有这么小肚鸡肠的皇帝啊?
合着所有给他当官的人都是他的奴隶呗。
不仅朝堂上要鞠躬尽瘁,连回到家之后也是一言一行的自由都没有,估计和哪个小老婆多睡了一觉、又多揍了哪个儿子一顿这种事情都得被告诉皇帝吧?
这不是一点隐私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那上朝的时候跟赤身.裸体又有什么区别。想集权也不是这么个法子啊——你、你……你砍丞相就砍吧!别整这些特务机构啊!
李晓诗不是说过么,人都有自己的权利的,人人平等!虽然不可能真的人人平等,但你是个平民出身的皇帝,应该更能懂什么叫做被压榨得不容易吧!怎么能反过来欺负别人呢。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不懂吗!
上至秦汉下至宋元的官员们都已经窒息了。
你要是真的这么谁也不信,既不信任文官也不信任武将连一路跟过来的心腹都不信,那就谁也别用了!干脆全自己掌握得了。
北边被赶回草原的外敌也自己去打,别用别人了!
——事实证明,在这一part,可能有一个叫做“有求必应”的buff。
因为就在一些人心里刚开始出现这样的想法时,李晓诗就再一次开了口。
“为了强化皇权,不管是开国后新选拔上来的官员,还是跟随自己一路打天下的功勋元老们,朱元璋谁也不大信任。但也有例外——他的儿子们。”
她悠悠道,“他信任自己的孩子们。所以朱元璋把他的几个儿子先后封为王,分散驻守各地,一方面用来监控地方,另一方面还能巩固皇室统治。大家注意哦,朱元璋给的这个封赐地方的王,不是像汉代被削了之后的那些尤其是宋朝什么宋徽宗没当皇帝之前一样的虚衔王爷,这些他封出去的王,都是有实权的。”
原本正听别人家皇帝臣子之间“铁血手腕”听得兴味盎然的刘彻:…………
不是,啊?你?
你生怕自己的继承人皇位太稳固,专门搞点子藩王出来给他们添堵?
还是实封?
正抄录文书的李斯眼前一黑。
啊,啊……天那。
——呜呼哀哉,陛下啊!!
分封制被取消是我们辛辛苦苦努力争取来的结果,结果在数千年后,分封制终于还是死灰复燃,重新又被搞起来了!
这个就是李晓诗说过的那个什么,历史总在开倒车吗?
上下震动,唯有朱元璋把眼一瞪,不服气地看着那些或多或少总归是在指责他的弹幕,把吹胡子吹得翘起。
他老朱忙忙碌碌一辈子,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梦想光宗耀祖、后来想拿下中原完成大统,现在想让老朱家的人都少吃点苦?
他就不信换一个谁来当皇帝会不想让自己家里人过得好点。
而且分封怎么了,他就是要封。
要是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信,还能信谁?
信那些舞权弄私、甚至敢在他面前耍把戏玩花样的官员们吗?
这些人真是够烦的。
他看着李晓诗,不满地絮叨:“臭丫头,快点继续啊。”
快点告诉他们,他的决定没有错,放自己儿子出去是对的!
李晓诗很给面:“嗯…大家也都知道,一旦开启分封制,国家内部肯定就会分裂。正好呢,在朱元璋在位的时候,一件大事发生了,成功为这分封制的分裂埋下了个大的隐患。”
“太子朱标去世了。”
朱元璋呼吸骤然一停。
……什么?!

这听着轻飘飘的一句话,成功让朱元璋呆在了当场。
他双目圆睁,满面的不可置信,就连手中揪着好一撮自己的胡子都没有察觉,甚至一度怀疑起了自己是不是年纪大了出现了幻听。
太子朱标……怎么了?
同样懵了的还有洪武年间老朱家的兄弟几个。
朱樉一脸呆滞,朱棡嘴巴微张,就连朱棣也是愣愣呆呆,半晌才在心中冒出几个字来:……原来是这样。
就说以太子哥哥在他们几个兄弟间的威信、以及老朱对这个继承人的喜爱,怎么会是他成了皇帝——看来是太子哥哥去世了,所以这接班人的位置兜兜转转才落到了他头上。
可是,这也不应该啊。
没了太子哥哥,下边不是还有朱樉朱棡他们吗?按照老朱的脾性……不对,问题应该在于,太子哥哥怎么会突然去世的?是生病吗?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
朱棣越想越乱,脑子里一团浆糊,虽然已经从“朱标去世”的初震撼中回过了神,但陷入了二次迷茫的轮转,他看起来依旧有些浑浑噩噩。
所以,父子几人中,最早反应过来理智回笼的倒是朱标本人。
他不是不震惊于自己的去世,尤其是在“朱元璋在位的时候……”的情况下。
老朱还在位,那就是说明,他身体还好、自己却已经死了,这可以算得上是“英年早逝”了吧?
但他依旧是最早清醒的,甚至还一一去唤回了失神的父亲和弟弟们,加以好言劝慰。
天幕所说毕竟是以后发生的事,他们现在还没经历过那些,是可以改变的。
不需要太过慌张,反而自乱阵脚。
何况就算改变不了,大明也总要继续延续下去的,这份未来的“历史轨迹”,总还是要好好听好好记的。
总之,听李晓诗说下去才是正事。
李晓诗本身也就没有卖关子的意思,很快便接着道:“朱元璋对几个儿子的规划应该是很清晰的,老大朱标是太子,就在都城好好当太子,回头等着接班当皇帝;下边的朱樉被封了秦王,驻地是我们现在的西安,也就是之前的长安;朱棡是晋王,驻守太原;朱棣是燕王,驻地就是后来的北京——其余还有其他的一些小王,大家从这些王爷们的封地就可以看得出来,朱元璋的打算并不是单纯地给儿子封王,让他们去过无忧无虑的闲散日子的。他是要让他所信任的儿子们去驻守这些要镇,成为对抗北方敌人的一道防线、为明朝为之后的皇帝、他们的太子哥哥镇守一方的。”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呀,朱元璋还在位呢,他的太子朱标就去世了,朱元璋的打算注定一场空。按道理来说,在华夏古代王朝的家族政权体系中,大家习以为常的都是嫡脉继承制度,也就是说嫡长子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然后如果嫡长子没有了,那就会轮到嫡次子、然后嫡三子,这样依次下来。那把这个情况放到明初的时候,朱标去世,按道理应该是往下走、朱樉朱棡朱棣他们顺次继承才对,但是、但是——”
朱标已经多少猜到李晓诗接下来的内容会是什么了。
接在“但是”后边的,还能是什么?当然是跟之前讲的完全不一样的内容了。他们家老爹估计是整什么幺蛾子了吧,没有立樉儿。
他无声叹息,给仍然愣愣的老朱倒了杯热茶,心中又酸又涩。
是,他知道自己在自家老朱心里的分量,可是这不是能拿大明的未来去换的,如果老朱接下来的操作给大明带来了什么不可扭转的损失,他一定会大力阻止的。
只听李晓诗道:“朱标在朱元璋心目里的地位很重,这个要怎么衡量呢……我举个例子吧,在我们现代呢,有一部电视剧是以明初这块为背景拍的,其中有一段情节是,朱标死了,朱元璋很伤心,在大殿上哭泣,有大臣劝他,说让节哀顺变,朱元璋大怒,下令把那位大臣的儿子也杀了,说让他也节哀——虽然电视剧里是戏剧化的处理,故事也多半是虚构的。但是这也能看出,朱标在朱元璋心里的分量真的很重很重。朱标是他心目中唯一的继承人、也是最完美的继承人,所以,在朱标去世后,朱元璋没有延续‘立嫡长’后‘立嫡次’的规矩,而是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扶为了继承人,朱允炆后来顺利继位,在历史上被我们称作建文帝。”
朱标闭上了眼。
……果然。
朱樉朱棡也听得有点茫然了。老朱真能这么干啊……好吧,也不奇怪。
只有朱棣心里直犯嘀咕。
老朱立了太子哥哥的儿子,那为什么皇位最后又会到他的手上?他不至于为了个名不正言不顺的皇位去对自己的侄子下手啊。
……啊,等等,之前收到的小说,李晓诗送给他的那本《朕是你四叔》……难道里头写的是真的?
想到了这点可能,朱棣心情如同被雷劈过一样碳中焦黑。
他真的被他的侄子逼到去躲猪圈?不得不装疯卖傻躲命?
可是、可是……图啥啊?
他跟侄子井水不犯河水,犯不着啊!
他侄子不至于成为那个喊自家叔叔“猪王”还把人关猪圈的垃圾南朝皇帝吧?
啊,等等,难道……
“是的,朱元璋搞分封带来的弊端马上就来了。”李晓诗叹气,“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从朱元璋这里算,朱允炆可是孙辈的人呀。而且老朱同志自己对自己的儿子信任无比,他能保证孙子也信吗?小朱同学果然不信——几个跟着爷爷一起建立大明、且现在手握兵权驻守边疆重镇的嫡亲叔叔,随便哪个在他眼里都是威胁,能够让他夜不能寐的那种。就算朱樉朱棡在这个时候都已经去世了,但朱元璋的儿子远不止这几个,所以,他要削藩。”
刘彻优雅地抿了口茶,对下面的事兴趣突然也没那么大了。
小皇帝刚登基就要削藩了?
这可是个技术活,一个把握好就能把不想反的人也给逼反的那种——
尤其他的叔叔们还都是那种真真正正的实权者,而且从各个方面都跟之前的王朝不一样,并不是一代一代传下去的,都还是初代或初传的,而且又有朱元璋先前的大力支持,那现在正是权利如日中天的时候,这可是更容易反的、并且是完全有实力反叛的那种。
在这种他要是敢削藩,就算把推恩令搬过去用估计也没一点用,毕竟这种谋划是个人都知道是干什么的,放在大汉能用是因为有他多年来的谋划和先头七王之乱对藩王实力的消耗,在明朝么……特别是这个小皇帝刚继位的时期,不管你怎么削,风险总是成倍的。
所以啊,推荐还是先把朝堂掌控好,权利捏在自己手中,叔叔们那边就一边供着一边慢慢磨呗,有了爷爷亲自给的皇帝位置,这是绝对的正统,而且自己也年轻,有的是时间耗死那些叔叔辈们,还怕什么?
李晓诗道:“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还不到三个月,朱允炆就派人抓了自己的五叔、周王朱橚,然后把人流放了——当时他们原本打算拿燕王朱棣开刀的,但是朱棣在洪武年间功勋卓著,又从未犯错,于是就选择了朱棣的同母弟弟,朱橚。”
“之后,朱允炆又向其他的亲王下手,一个月内贬了三位藩王为庶人,湘王自焚而死、齐王代王被软禁,两个月后,又削岷王——”
朱樉倒抽一口凉气,不由自主侧目去看拧着眉不知道在想什么的朱棣。
朱棡也震惊无比,看看朱棣,又去看他们太子哥哥,最后看向愣愣听着李晓诗说话的老朱,脸上难掩惊疑。
大哥的儿子真的……有这么个魄力啊!上来拿五弟开刀,还连着贬了那么……
自焚而死……
这也太冤了。
身为兄弟,虽然不是同父同母,嫡子庶子之间关系也没那么亲密,但在听到父亲死后兄弟也这样被侄子搞死,还是有种难以言说的唏嘘之感。
余光瞟见屏幕上询问“朱元璋不是爱家人爱儿子吗那听到儿子被孙子逼死是什么心情”的弹幕,朱标苦笑。
朱元璋也看到了,但他没什么反应,片刻过后,他猛烈地咳嗽了起来。
他咳了好一会儿,咳得帽子歪斜,鬓边的发丝都被蹭乱了,朱标仔仔细细帮他整理着。
李晓诗仍不急不缓地说着:“其实朱元璋也担心孙子掌握不了这些叔叔们,也担心他把握不住朝廷上的大臣们,毕竟朱允炆不是朱标,虽然是他心中完美继承人的儿子,但终究不是完美继承人本人——朱元璋在晚期的时候,杀了好多好多人,当初跟随他打天下的功臣重臣武将们几乎全被杀了,而且对驻扎各地儿子们手里的权利也做了限制。加上他当初在集权后,就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了‘祖制’,明确规定了以后子子孙孙都不能改变他祖制的内容。不管他做这些的时候到底是为了什么,但总之,这些事情过去,他交到朱允炆手里的朝廷,其实应该是……好不好不说,但应该是相对比较好管的。毕竟朱允炆是正统,明朝的藩王又也有不得命令不能私自离开封地的规矩。”
听到这里,天幕前的很多人都沉默了。
先不说朱元璋晚期的时候跟发疯了似的杀大臣这件事,对朱允炆带来的到底是好处大还是坏处大,也不说朱允炆为什么非要跟他爷爷一脉相承的“发了疯”似的这样削藩,就只说朱元璋这个什么“祖制”——就够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谁都知道,政策和条约都是要随着现实去调整的,在不断的试错和调整中才能得到正确的、最适合自己的方案,哪有人能从一开始就确立之后千百年的政策的?
就算你是为了维护皇权的权威,这么……是不是也有点过了呢?
然后再退回来,看看朱元璋杀人的这件事。
他杀掉了跟自己一路过来的功臣重臣,确实有利于没有根基的小皇帝掌控朝堂,但是呢?
他们打天下的应该都是武将居多吧?
把能打仗会打仗的都杀了,那留下的,朱允炆能信能用的,不又成了挥动笔杆子的文人居多么?你老朱那么嫌弃宋朝时期的那些文人士大夫,到头来给自己的孙子留下的全是那些人,也难怪朱允炆的削藩行为看起来一点脑子都没有——能一月之间连削三王,足见是没有计划没有筹谋纯粹为了快而快了。
削藩不是错,可一旦不考虑手段、只一味地凭着个人片面想法去不顾一切地削,就是在自己给自己贴催命符了。
逼反的道理,就没人告诉他吗?
对方可是手握有军权的实权藩王啊。
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和朝臣明明无力无能却偏要去挑衅,且对自己的行为完全不认为是错的,完全不明白什么叫做没有把握之前先韬光养晦养精蓄锐积累实力等待时机、不想着温水煮青蛙只想着速战速决……那又怎么能保住自己的皇位呢?
“在这种君臣间的重重矛盾之下,燕王朱棣选择放手一搏,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李晓诗说,“他带兵从北京一路南下,攻破了应天府。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成为了皇帝。”
“也就是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的明成祖。”
“朱棣登基后,对那些曾经敌对阵营的人进行了一波清算,据我在网上看到的说法,说他当时诛了好些人的族,更有大儒方孝孺被诛了十族。”
“当时靖难之役死了无数的人,加上朱棣的清洗,导致朝堂一下子空了不少——反正后来朱棣迁都北京,一方面可能是和他打出的口号有一点关系: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另一方面也跟他的家底和班底都在那边是离不了干系的。但不管怎么说,他的手腕强硬暴力,和当初的朱元璋是完全的一脉相承,迁都就是很顺利地完成了。所以后来也有人说,朱棣是和朱元璋最像的儿子。”
朱樉朱棡望着朱棣的眼神已经再一次变质了。
妈呀,之前知道四弟做了皇帝,还以为是发生了其他情况老朱给传的,想不到这四弟的皇帝之位竟然是从侄子那里抢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