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开国就开始推行的十五税一到汉文帝时期的三十税一,都只是指田税,并不包括徭役和丁税,可在中央政权无为而治的时候,诸侯和公侯贵胄在疯狂地兼并土地,他们向国家缴纳三十税一的田税,却向农民征收五成田地收入,这还不包括徭役和人口税。
就在被司马迁狂吹的“文景之治”时代,上层统治阶级固然过着“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注1)的黄金生涯,可底层百姓却因为各种明目的徭役和人口税,动辄倾家荡产,从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注2)甚至“生子则杀”(注3)。
吕雉不知道这事儿也就罢了,既然都知道几十年后大汉治下会因为诸侯嚣张至此,导致民生凋敝至此,自然就想从现在开始,尽量解决解决诸侯的问题。
刘氏诸侯王不行,吕氏诸侯王同样也不是好东西。
那些仗着她势而起的吕氏后人,浑然忘了自己的出身,变本加厉地作恶,到头来被陈平周勃扑杀也是自取其咎。
吕雉既然打算自己称帝,以吕凤(鲁元公主)为皇太女,就不打算再像从前那般无脑扶持吕氏族人,那跟刘邦大肆分封刘姓诸侯一样,都是祸根。
大汉立国之初,便是郡国并行,既想避免强秦废宗室分封二世而亡之例,又想以同姓宗室诸侯国合力扶持中央之利,想法的确是好的,可人心并不会因为血脉相同就变得齐心协力,结果就是哪怕同姓诸侯,也一样会内乱内斗,纷争不断。
尤其是像刘濞这样的,私采铜矿,私铸铜钱,挖的是国家的国库墙角,肥的是自家诸侯国,就算没有晁错建议削藩,早晚也会成为内乱之源。
所以,吕雉毫不犹豫地先将他的封地没收,吴国变成江东郡,铜矿收归国有,江东的土地富饶,正好可以作为她的经济试验田,推行新农具和新粮种。
说起来,她还得感谢刘濞自己送上门来,给了她这么一份大礼,所以才没直接要了他的性命,而是降等为合阳侯,让他一家都留在长安,反正有封邑食禄,当个吃喝不愁的富家翁总是没问题的。
目前的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极低,吕雉原本还没什么感觉,直到听UP主陈曦说起后世粮产,动则数百上千,土豆红薯玉米等从海外运来的新粮种竟能有亩产数千斤之多,震惊之余,更是兴奋不已。
要知道,现在的农作物以粟、麦、菽、稻、麻为主,粮食亩产量是一石到四石,按照陈曦她们那个时代的折算,此时的一石大约是后世的六十斤。
也就是说,平均亩产能达到一两百斤,已经算是上等好田,还得是风调雨顺,无灾无难的时候。
而鲁元公主在长乐宫中试种的土豆,第一季产出,就达到了亩产两千斤以上。其中固然有宫中土地是精心照顾的沃土良田,加上第一季用的是陈曦提供的良种的缘故,但就算减去一半,这一千多斤的产量,在这个时代也是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眼下正是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各国诸侯势力未成,中央政权威信犹在,一切都来得及。
尤其是今日天幕在太学讲堂开学之际,对着整个长安城和四方学子直播“七王之乱”,以吴王刘濞为首,串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甚至勾结匈奴、东越、闽越贵族,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名义,举兵犯上。
汉景帝哪怕腰斩了晁错,不但没阻止诸侯进犯的脚步,反而让他们愈发觉得皇帝软弱可欺,挥军直上,干脆打算连皇位都抢了。
好在周勃的儿子周亚夫治军有方,奇袭诸侯王粮道,断其粮草,乱其军心,再联合其他将领和诸侯王,诛杀吴王,击败七王联军,最终除了赵王楚王是自杀之外,其他诸侯王都是伏法被诛。
七王之乱虽然没有推翻中央政权,但诸侯国之患成为大汉顽疾,是从开国之处分封诸侯王就埋下的祸根。
如今一切还没开始,吴王就先被吕太后拿下,虽然只是降等为侯,留了条性命,可消息一传出去,其他诸侯王就如闻霹雳,差点给这位胆大包天的哥哥跪下了。
从刘邦去世刘盈继位开始,太后当政,诸侯王们就已经开始提心吊胆,到刘如意变成戚如意谋逆被诛三族,刘邦的儿子们就十分乖巧地认怂听话,甚至主动请母后登基为帝,主持朝政。
其他叔伯兄弟诸侯王都安安分分,恨不得太后忘了他们的存在才好。
刘濞居然还敢跑去长安,以报丧为名,其实心里没点想法鬼才信。
结果就被老天爷给收拾了吧!
不光天降神迹,以光幕直播了几十年后的“七王之乱”,还给了太后名正言顺削除藩国的理由。
这不,吴国变成了江东郡,吴王变成了合阳侯,七王之乱可不就乱不起来了吗?
刘濞是留了条命,刘肥却被吓得差点没了半条命。
没办法,赵王楚王都是还没影儿的人,可这济南、淄川、胶东、胶西目前可都是在他的齐国名下不说,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分明就是他的第九、十一、十二、十三子……
小十三刘雄渠上个月才刚出生,现在还是个刚刚满月眼都睁不大开的奶娃娃。
他本来是给鲁元公主送封地,给太后请命,甚至跟刘盈一起上书请太后称帝,自以为做得十分到位,准备等太学讲堂开学后,就将自己适龄的儿子都送来读书,可没想到,自己还没死,就看到以后封地四分五裂不说,还出了四个犯上作乱的蠢货!
“七王之乱”,刘濞是领头的不错,可他刘肥的儿子就占了四个!
这坑爹的儿子们啊,简直要了爹命了!
没法赶回封地去把还在牙牙学语的儿子们拎来受罚,刘肥就只能自己袒胸露臂,光着上半身,披散着头发,背着荆条,跪在未央宫门口请罪。
他本就生得膘肥体胖,自大汉开国封王以来更是养尊处优,如今光着半身负荆请罪,没走几步就满头满身大汗淋漓,却还是咬着牙在众目睽睽之下步行到宫门外跪下,替儿子们未来惹的祸请罪。
好在没过多久刘盈就亲自带人来请他入宫,还要替他解下背上的荆条,给他披上衣衫。
刘肥却推拒了刘盈的好意,说道:“我知陛下和太后不因后人之事而怪罪于我,可我教子无方,祸及朝廷,既有天降警示,若不负荆请罪,又如何能服众?”
刘盈无奈,只得陪着他一起步行入宫,眼看着他背上的荆条刺入肌肤,鲜血顺着他的后背滴落在汉白玉石阶上,对这位平日懒洋洋以吃货自居的大哥不由肃然起敬。
当初父皇给大哥最大一块封地,其中的原因之一,也是大哥生的子女多。
目前为止,刘肥记在宗谱上的儿子就有十三个,长子刘襄跟刘如意差不多大,十三子刘雄渠刚刚满月记上族谱,家大业大,若是没有大点的地方,几代之后,那点封邑就不够他们吃的了。
如今的光幕直播里说的七王之中,四个都是他的幼子,封地也都是从他名下划出去的,显而易见,如今的齐国,在他身后,不知会被划出多少个小诸侯国来。
就算那些小子们作乱,与已经死了的刘肥无关,可这教养之过,刘肥就算是死了也逃不过,更何况现在还活着……
不过母后连刘濞都没杀,自然也不会因为那几个小奶娃们未来犯的错去惩罚大哥,刘盈对这一点的信心还是有的。
只是没想到,刘肥自己主动负荆请罪,刘盈一听就赶紧来接,陪着他一起去见太后。
一看到太后,刘肥噗通一声就跪倒在地,满头的汗水和着眼泪一起流下来,糊得满脸都是,看着更是狼狈不堪。
“儿臣教子无方,导致小儿日后犯下弥天大祸,还请母后降罪!”
吕雉走下台阶,到他面前,伸手亲自将他扶起,皱着眉说道:“你也说了,是日后犯错,与今日何干?只要你以后好生教导他们,要牢记父祖出身,不可忘本啊!”
“多谢母后宽宥!”刘肥感激得眼泪哗哗直流,“儿臣从小大字不识,到现在也没认几个字,国中还是曹相国代为打理政务,以儿臣之才,哪里教得了那些不孝之子。还请母后开恩,准许儿臣那些不成器的儿子入太学读书,让他们从小就学习诗书礼仪,以免再重蹈覆辙,犯下大错。”
吕雉点点头,说道:“哀家修建太学,本就是为教化百姓,自然也包括诸王子孙。你愿意送孩子们来学习,是件好事,不过就算诸侯自治一国,也不可自作主张,擅自加赋加税,你可明白?”
刘肥使劲点头,差点把汗珠子眼泪水都甩到太后的身上。
“儿臣明白,儿臣回去一定让人彻查税赋,绝不容下面的人自作主张……”
吕雉微微一笑,说道:“那倒不用急,既然你要送儿子们来长安读书,不如就在这里等几日,哀家会派人去齐国替你送信接他们来长安,再顺便查一查,有没有人擅自做主,不遵朝廷律例,擅加赋税。”
“……”刘肥的胖脸上瞬间没了表情,僵硬得犹如石化的雕像。
良久,才从嗓子里一个字一个字挤出十分艰涩的回答:“儿……臣……遵……命……”
老老实实留在未央宫,跟着刘盈开始种地。
别说他胖,这活儿其实他比刘盈还熟练,刨去头两天荒废多年有点手生之外,很快就比刘盈干得又快又好。
连身上的赘肉都眼看着少了点,变得结实起来,没那么虚乎乎地晃荡了。
刘盈看着他大汗淋漓地帮着自己挖土豆整地,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大哥,你放心,母后只是让人接你的儿子们过来,如今长安城汇集天下名士,在这里能受到的教育肯定比在齐国好……”
“我知道。”刘肥抹了把汗,真·挥汗如雨,反过来安慰刘盈:“刘濞都没事,我家那些个奶娃混小子还能有什么事?不过小十三的名字,我看得另起一个了,就……叫土豆好不好?”
“好吃好种还高产,能让百姓不再饿肚子,真是好东西啊!”
他给小十三起名雄渠,是因为今年他原本准备修缮一条“雄渠”,以解齐国的洪涝和灌溉、运输之苦。
如今他的封地齐国,境内其实包括了战国时期齐鲁两国的地盘,黄河下游整个都在他的辖区之内,就算有平原沃土,海湾良港,也挡不住洪涝之灾。
早在春秋战国的齐桓公时期,管仲就曾经在齐国修筑“齐渠”沟通淄水和济水,并筑堤防洪,修建水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沟渠灌溉系统,变水灾为水利,将姜太公开国时的泄洪盐卤之地,变成了丰沃千里的平原,促进农业发展,奠定了齐国争霸的基础。
然而后来历经战国纷争,齐国灭亡,昔日的齐渠早已无人修缮清理,加上黄河泥沙俱下,到齐鲁平原严重沉积,导致齐渠淤堵,洪水冲毁水库堰塘,昔日的水利又成了水害不断的灾区。
刘肥也是在曹参担任齐国相国后,得知昔日齐国还有齐渠这样一个好东西,才在他的建议下,准备今年开始大干特干,重修齐渠,甚至给新生的十三子都起名为“雄渠”,其雄心勃勃,可见一斑。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一年他被召入长安,太后赐毒酒一杯,若不是刘盈替他挡下,太后不得不打翻毒酒,免得害了刘盈,那他当场就中毒暴毙。
尽管如此,他吓得半死,赶紧献出城阳郡给鲁元公主做封邑,又表现出对太后和鲁元公主的敬意尊崇,这才得以脱身。
只是经此一役,刘肥再没了雄心壮志,渠也不修了,马也不养了,老老实实龟缩在自己的封地,没几年就过世,甚至比刘盈还早死了一年。
而他那些儿子,先是长子刘襄差点跑去长安跟刘恒争夺帝位,结果因为舅舅凶残,被怕了外戚势力的群臣驳回,悻悻而归,后是几个幼子长大后被刘濞忽悠着搞什么“七王之乱”,结果一个都没活下来。
那时候他早死了也就算了,如今人还活着,就从天幕直播剧透了未来之事,真是让刘肥糟心到极点。
未来那个世界没修成的雄渠,看来现在也不成了。
倒不如把雄渠改成土豆,种土豆,好吃好种还高产,挺好。
至于儿子将来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名字从刘雄渠变成刘土豆而抑郁,关刘肥啥事,他从小到大被叫“肥肥”,长大了人如其名也就罢了,小时候饿得吃土瘦成猴一样还被叫“肥肥”的时候,那心情谁知道?
赖名好养活,说不定改成刘土豆,小十三这辈子就不会再犯错英年早逝,这不挺好嘛。
听到大哥给儿子的改名理由,如此理直气壮,刘盈也没意见了。
“大哥能如此想,甚好。至于齐渠,大哥不妨亲自跟母后谈谈,母后应该会答应。”
“啊?”刘肥呆呆地看着刘盈,修渠?跟太后去谈?这个弟弟莫不是也想坑他?
从古至今,水利工程都是件劳民伤财的大事,就是因为这事儿投资巨大不说,短时间内还见不到成效,就很容易出事。
想当初韩国故意送郑国去秦国当奸细,怂恿秦王修郑国渠,就是号称“疲秦之计”,打着消耗秦国财力物力人力的主意,可没想到,郑国渠成就了八百里秦川粮仓,为秦国后来一统天下奠定了粮草基础,而韩国的阴谋暴露,引起秦王震怒,后来出兵灭韩,可以说是赔了郑国又折兵。
刘肥自己修渠,都得想了又想,因为开国之初刘邦要求休养生息,减少徭役赋税,就是因为前秦后期完全是因为大量的工程消耗民力物力,严重影响到百姓的生产生活,最后那些民夫都活不下去了,不造反才怪。
刘邦立国之初,再三强调减少扰民,也的确坚持了……十几年。
而且他将各地豪强世家都搬到到了长安,为打造一个繁荣昌盛的都城也算是做了不小的贡献。
儿时总是被自家老爹吐槽不如大哥勤劳能干,被骂做没出息、以后不知道会不会饿死的刘邦,在登基为帝后还特地给老爹炫耀:“现在你看谁更有出息?大哥当初就比我多十几亩地,我现在可是坐拥整个天下的男人!”
刘太公能怎么办,除了夸他,当然少不了让他也带携一下兄弟们。
终于得到老爹“认可”的刘邦,或许还有一点点当初跟项羽“烹父分羹”的歉疚,答应了老爹的要求。
前脚才削除异姓诸侯王,后脚就大肆分封刘氏诸侯王,名义上的郡国并行,实际上朝廷掌握的地区还远不如诸侯王。
在这个生产力和运输能力都十分低下的时代,政令出京就走样,更不用说还要从诸侯王那过一道手,大汉天子们给百姓减了又减的田赋,都便宜了诸侯王和豪强地主没。
可普通百姓要交的人口税和徭役却一点儿都没少,甚至还因为多一层管理,又多了一重负担。
他们不光要完成朝廷定时定量的徭役,还得完成诸侯加征的徭役和赋税,故而随着时间推移,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连人头税都交不起的时候,可不是连孩子都不敢生了吗?
刘肥当初想修渠,还想着是自力更生,现在去跟太后“聊聊”,万一太后以为自己是想卖惨打秋风,找借口回齐国,一个不放心,赐他一杯毒酒,连坐下家里那群小崽子,岂不是出口成灾,全家都要无了?
哪怕太后现在对他再“慈祥”,他还是忘不了当初淮阴侯是怎么死的,还有三弟……哦戚氏如意,那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千万惹不得!
刘盈对他的怂样无可奈何,“算了,你不敢说,那我替你去说。修渠又不是什么坏事,怕什么?”
刘肥只能呵呵傻笑。
修渠当然不是坏事,可问题就怕惹起太后疑心,以为他明修齐渠,暗里不知要干什么“大事”,加上那天幕预言他的四个儿子要谋逆作乱,让他怎能不怕?
小心无大错,不作不会死。
不过,当刘肥帮着刘盈收完这块地,清点着今天的收获,对那沉甸甸的土豆满怀希望,盘算着如果自己种土豆,以后是不是就有吃不完的各种土豆饼土豆泥烤土豆炸土豆……就忽然接到个小宦官前来传召,说太后有请,顿时吓了一跳。
他赶紧去冲洗了一下,换上正式的亲王礼服前去觐见太后。
太后虽然没有对他提过什么要求,但他并没有像如意那样仗着刘盈保护就跟人同出同进同寝同食,自以为是得到保护,实际上是在找死。
他只是在刘盈宫中备了两套衣服,一套干农活用,一套礼服专门用于觐见太后或者参加宴会。
相似小说推荐
-
心跳太慌张(枫织) [现代情感] 《心跳太慌张》全集 作者:枫织【完结】晋江VIP2023年7月1日完结总书评数:140 当前被收藏数:666 营...
-
日落之前拥抱我(蔡奈一) [现代情感] 《日落之前拥抱我[娱乐圈]》全集 作者:蔡奈一【完结】晋江VIP2023年7月2日完结总书评数:726 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