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818那些错过改变历史的女人们(宋茨)


她的每一次生育,都犹如过鬼门关一般,要不是拼着一口心气,很可能当场就一尸两命。
所以她并不想再生,生出来的这一个儿子,张家想要,也随他们去吧。
在跟着吕太后看到了未来发生的一切,看到了未来世界的那么多知识,她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再浪费在张敖和他的家人身上。
她更希望能养好嫣儿,哪怕再多弥补,也无法弥补另一个时空里那个小小女孩儿受到的伤害。
可在这里,只要她活着一天,就绝不容许再发生同样的事。
吕雉让战战兢兢的朝臣们回去写各人的奏折,她也不明说要写什么,只说让他们照章陈事,就让一大半的人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照章,这个章,是新出的汉九律,里面的律法条文之繁复,让他们看着都眼晕。
尤其是这部新九律,用的是鲁元公主让人造出来的一种新帛书书写而成,她说这种比丝帛硬,比羊皮软,同样轻薄洁白的叫“纸”,吕太后还起名为元纸,寓意为最初的第一代纸。
这种纸书比竹简轻薄,书写起来更为流畅清晰,就是字数有点多……原来用竹简要写个十斤八斤的,现在轻飘飘一两张就写完了。
太后给每人发了十张纸。
显然,这里面并不包括打草稿的纸,而是要他们按照最新出的九律,对照自己最近的公务,一一陈述汇报。
这作业,就要人命了!
以前糊弄刘盈的法子,在太后面前根本不管用。
想当年,太后和萧何管理后勤时,那些想要卖惨多要军需粮草的,连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段都使出来,也没能让太后心软,还多得了一根草绳,免得上吊绳子断了不够用的。
卖惨无用,诉苦没地,众臣一个个垂头丧气地退朝回家写作业,哦,写奏折,只有张敖是回家看儿子。
今日太后亲政时,已经有人在上书请太后临朝称制,代皇帝行事。
毕竟,所有人都看得出,刘盈这一病,还不知能不能起来。
如今的刘盈才十七岁,无妻无子,后继无人,若是出了什么事,那刘邦的其他儿子会不会回来争夺皇位?
可太后在这里坐镇,又给出了这么明确的信号,就让大家的心里更加七上八下没了底。
若是太后亲政,那以后怎么办?
别的人还在想着是不是去走其他刘姓诸侯王的门路,说不定还能得个从龙之功。
张敖却从吕后和鲁元公主的态度里,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在那一种可能里,没有刘家人的事,却有可能……有鲁元公主,甚至张嫣,他的女儿。
这就让他忍不住心头火热起来,赶紧去找老夫人,看看还不满周岁的儿子,就开始在心底盘算起来。
“阿娘,公主在长乐宫中久住,无暇照顾偃哥儿。不如儿子带偃哥儿去长乐宫,也让太后见见外孙。”
老夫人一把将孙子从他怀里抢过去,没好气地说道:“她要孝顺她的亲娘,你不孝顺我就罢了,还想着巴巴地去讨好人家的娘?她都不肯回来,你还当她如珠似宝的,也不怕哪天做出什么丑事来让你丢脸……”
“娘——”张敖没法捂住自己亲娘的嘴,只能凑到她的耳边,小声地说道:“太后亲政,说不定要临朝称制当皇帝,那公主以后……”
他的话还没说完,老夫人就唬得差点跳起来:“什么?太……太太太后后后要当皇帝?!女人怎么可能当皇帝?”
九重宫阙之中,吕雉也面对提出同样问题的周昌,冷笑一声,反问道:“女人怎么不可以当皇帝?周昌,你曾说先帝是夏桀商纣之流的君王,那你眼中,哀家若为帝,又是怎样的君王?”
周昌看着她,生平第一次,哑口无言。
因为,她的背后,不仅仅有刚刚给他看了的亩产两千家的新粮种土豆,还有就连张良走遍天下也没搜集到的百家经书文集,都是用那洁白崭新的元纸书写,散发着阵阵墨香。
那是未来的粮草,也是未来的书院,更是大汉帝国的未来。
是他和先帝等人奔波一世,都未曾见到过的光辉灿烂的曙光,让他本已到了生命尽头的身体,又跟着焕发了生机和斗志。
这功过,让他如何评述?

大臣们还得考虑一下,是否支持目前的顶头上司改个称号。
虽然同样是管理员,可太后和女帝的身份截然不同,甚至影响深远,对于这些历经三朝(秦、楚汉、西汉)的老臣们而言,深知一个全新的政体会带来多大的变化。
自秦始皇开始,结束了百年战国割据一方的混战局面,一个全新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帝国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的固有思维,让人们看到了新世界的方向。
毕竟,就算是孔子这样的圣人,游历诸国,最终的梦想也是“天下大同”。
不管他的理想国是什么样的,但至少所有人都明白,一个天下大同的盛世,绝不可能是诸侯林立的战国时代。
就连当初一心追求复立韩国的张良,到后来却成了力阻刘邦分封六国诸侯的关键人物(有兴趣了解的可以搜一下筷论),而当初打着兴楚灭秦旗号的诸侯们,最终一统归汉,而刘邦在政权稳定后,和吕雉将异姓诸侯王一一剪除,为的就是巩固刘汉的中央集权,保证国家的统一。
到刘邦晚年,眼看着无法废立太子,又担心自己死了吕后夺权,便与刘氏诸侯王立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这一切,都是为了保障一个统一的国家,安稳的政局,才能让百姓恢复生产生活,免于战乱之苦。
因此,哪怕大汉君臣口口声声推翻暴秦,废除□□,可骨子里的政权体制和律法依然悄悄地继承下来,并加以完善。
而如今,新的挑战又出现了。
在此之前,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时期,不是没有过太后临朝摄政,执掌大权的先例,毕竟谁也没法保证继承者都是成年人。
可太后毕竟是太后,终有一日是要还政给皇帝,传承血脉体系依然在帝王一脉。
若是太后成了女帝,那这以后皇位传承,就不仅限于皇子,而是包括了公主在内,其中可能产生问题就更多更复杂。
单论能力,吕雉自然比刘盈强出百倍,论起功绩,她当女帝也没什么问题。
问题就在于在她之后的接班人。
若还是刘盈,只不过将皇帝降职成太子,等到吕雉过世后继续接任,群臣也没什么异议,反正大家都心知肚明,真正的大老板是谁,人家乐意换个名头,你个做臣子的还能有什么意见?
可现在看来,吕雉显然并没有将刘盈列为继承者来考虑,那么这大汉皇室,以后姓刘还是姓吕,犹未可知,就成了群臣心头纠结成的团,压着没法痛快地响应请立女帝之事。
毕竟,目前朝堂上站着的,绝大多数还是跟着刘邦打江山的老兄弟们,眼看着这江山要改名换姓,心里那道坎总没那么容易过去。
可大臣们还在纠结的时候,诸侯王先动了。
第一个上书的是齐王刘肥,主动要求将城阳郡划归鲁元公主名下,说自己身为庶长子,当初得到先帝厚爱,最早分封诸侯国时,得到了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富庶的齐国为封地,而如今鲁元公主护驾有功,却只有几座城的封邑,特以一郡之地为赠,以全兄妹之情。
此外,在给吕太后的奏折中,不光大表忠心,还隐晦暗示,无论如何,他都尊吕雉为嫡母,愿以母后马首是瞻云云……
就差直说母后你想当太后还是女帝,儿子都是你儿子,指哪打哪让干嘛干嘛,活着就好……
刘邦的八个儿子里,也就刘肥成年了,其余几个还都是幼崽。
其中四子刘恒比张嫣大一岁,如今不过九岁,带着母亲薄姬在最远的代国就藩,可以说是最忠厚老实与世无争的一对母子,在原来历史上的吕雉眼中存在感极为淡薄。
五子梁王刘恢,六子淮阳王刘友,七子淮南王刘长,八子燕王刘建,这会儿都是不懂事的小娃娃。
最重要的是,除了刘恒亲娘薄姬尚在,刘长的亲娘赵姬早亡,其余几子,都是母不详的状态。
刘邦死的时候,大儿子有曹参做相国,三儿子刘如意有周昌做相国,这都是大材小用,而其他几个儿子,他就封王封地,然后就没然后了。
连他最宠爱的赵王如意,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还能搞到“先帝遗诏”这种大杀器,结果都被吕后引蛇出洞一锅端,杀得干干净净株连三族,刘肥吓得就差跪下磕头求不杀之恩了。
其他几个儿子,哪怕年纪小,可身边的门臣家将们都很清楚,太后给刘如意定的罪名,如果他们敢冒头,帽子一样能扣到他们头上。
汉王生刘如意的时候五十一岁,他们几个一个比一个小两三岁,除了刘恒之外个个母不详,只要太后点头,他们随时也会变成“父不详”,到那时别说封地,就连性命都甭想保住。
没了命的话,谁当皇帝,还跟他们有一文钱关系?
当初刘邦清除异姓王时,可是杀了彭越烹成肉羹分送给诸侯王,连吓带削,逼得他们不得不反,然后再清除谋逆反贼……这套流程里,吕雉功不可没,大汉的开国功臣心里都有数,刘邦的儿子们懂事的也都知道,对这位嫡母的敬畏之情,完全不亚于对他们的父皇。
毕竟,父皇不喜欢的,顶多给你封地小一点远一点穷一点,参考刘恒,命还是在的。
可母后不喜欢的,那不光是小命要无,连皇子的身份都跟着无了,不入祖坟,成了母不详父不详的孤魂野鬼,那才是真的连死都死不安生。
刘如意变成戚如意的事,着实吓到了一众刘家子。
他们引以为傲、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带有刘氏血脉,才能成为刘姓诸侯王。
而这一次,吕雉是釜底抽薪,从根本上打击到他们,让他们豁然省悟,原来……这个血脉传承的真假,不是自己说,也不是先帝说,更不是宗族说了算,而是当权者决定的。
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
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老规矩,成王败寇罢了。
有了这个认知,刘氏子都格外乖巧地紧跟着大哥刘肥上书认母,反正除了刘肥刘恒刘如意(划掉),其他四个现在还没出宫就藩,有老师的老师代笔,没老师不识字的也有人代为发声,反正文武大臣们还没想清楚的问题,他们都已经想清楚明白,而且毫不犹豫地紧跟形势,一个比一个积极主动。
刘肥去了一封信没等到回音,只得咬着牙撑着一身肉前去长安给皇帝刘盈探病,顺便拜见太后。
等看到刘盈时,刘肥却吓了一跳。
诸兄弟之中,刘盈是最守礼仪规矩,也最具君子风度的一个。
不光仪容俊美不俗,性子亦是温润如玉,加上礼贤下士,仁和宽厚,最得人心不过。
相比之下,刘肥人如其名,论体重一个顶俩,论胆子可没刘如意一半大。
以前也曾羡慕过这位太子的风姿气度,是自己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分量)。
可今日一见,那个干净整洁风度翩翩的皇太子,竟然成了个穿着一身粗布短打满手泥土的庄稼汉打扮,要不是脸还是那张脸,刘肥差点就不敢认了。
再三确认,这的确是未央宫的御花园,只是以前的花花草草都不见了,变成了一垄垄整齐的……菜地!
刘肥瞳孔地震,同情地望着弟弟。
“陛下,你受苦了。”可惜他自身难保,既无能也无力救他于苦海之中。
刘盈却笑了,“大哥说笑了,我从未感觉如此好过。”
“如此……之好?”
刘肥狐疑地打量着他,见他面色红润,虽然还是那么瘦,但或许是因为在干农活的缘故,竟然感觉并不算病弱,那眼神更是熠熠生辉,不似以往的温和仁厚,像是充满了某种蓬勃向上的热情和生机。
真不像是被烧傻的样子。
他也是收到长安送来的“密信”,说皇帝在刘如意谋逆之日,受惊过度,高烧不退,后来便在宫中养病,目前由太后临朝主政,朝中的太后党就有人提议既然皇帝体弱多病不能理政,就请太后称帝,正式登基,如此更为名正言顺。
刘肥其实还是希望太后临朝主政,但称帝这事儿,就有点让人忐忑不安,若是刘盈被排出了,那下一个会是谁?
刘氏江山,难道真的要换名换姓变成吕家天下?
刘盈刚想伸手去拍拍他的手臂,一抬手看到自己满手泥土,忍不住笑道:“大哥是不是觉得我这样很古怪?”
刘肥使劲点头,何止古怪,简直像是变了个人一般。
就是当初刘邦没兴兵起义的时候,家里一穷二白,刘肥也不是没干过农活,从能站着走路就开始帮祖父干活,因为自家老爹成日不着家,不干活就没得饭吃。
他就是那时候饿得狠了,后来才会有吃的时候使劲吃,结果把自己吃成了个大胖子。
那时候,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吃饱喝足穿暖,头有片瓦遮身,下有立足之地。
他还记得,那时吕雉成为当家主母后,亲自种地养蚕,都没让刘盈碰过半点地里的活,可没想到,这一家人都成了皇家,以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刘盈居然会下地干活,还搞得两手泥污!
这简直比吕太后要当皇帝还要让他震惊好吧!
刘盈却弯腰从他刚刚挖开的地垄里刨出一个拳头大小的土豆给他看。
“大哥,知道这是什么吗?”
刘肥接过来,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又捏了一把,疑惑地问道:“看着像个石头,又有点像泥土块,但能戳动,里面还有点汁液……是跟罗服(萝卜的古称之一)一样可以吃的根茎吗?”
“还是大哥厉害!”
刘盈又挖了几块土豆,然后拉着刘肥回去,“走,今天我请大哥尝尝这土豆宴!”
刘肥小时候,是真的曾经饿得吃过土的,他饭量大,自家老爹不在的时候,就跟着祖父去几个叔伯家混饭吃,能混上就吃,混不上就饿着,饿得狠了就什么都吃。
别说这么大块的根茎,看着就不比罗服差,他可是连真正的草根都吃过的人。
尽管如此,等他真正吃到这土豆宴时,还是震惊了!
且不说用油炸出来的土豆条,有多酥脆可口,光是那浓郁香醇的土豆烧肉,就让他恨不得能干掉一盆豆饭。
还有那看着不起眼的土豆泥,一口接一口,他一个人就能吃一整瓮!
还有醋溜土豆丝、土豆焖鸡、土豆饼、土豆汤、蒸土豆烤土豆……
刘肥还从来没有吃到过一种食物,能有这么多做法,居然比肉还好吃,吃得都顾不上跟刘盈说话,浑然忘了今日自己的来意,直到吃饱喝足,还忍不住拍拍自己的肚子,打算跟弟弟再要些土豆带回齐国去。
这种美味的食物,他一天三顿的吃,也不会腻的!
刘盈听到他说要土豆,摇摇头说道:“你得跟母后去要。这是母后和阿姐从番商那发现,今年才开始试种了,先在宫里种了一些,除了我们吃的这些,其他的还得留种……”
刘肥抹抹嘴,有点心虚,“留种应该也用不了多少吧?这东西好种吗?不过你们起的这名字太俗了,土豆,土哪里与这么好吃,分明是金豆才对!”
刘盈笑道:“我倒是也曾这么提过,可母后说,如果叫金豆,那寻常百姓就吃不到了。这本来就是给百姓果腹的食物,若是因为名字的缘故,被收藏于富贵人家之中,就枉费上天赐予的良种……既然是土里长出来的大豆子,就叫土豆好了。”
刘肥咋舌:“这么大的豆子,我还真是头一次见,产量高吗?”
刘盈点点头,说道:“阿姐第一次种就亩产两千多斤……”
“两千……你说多少?!”
刘肥那足有两百斤的庞大身躯跳起来又重重地跌坐在地上,两眼发直,虽然没像刘盈那次一样晕过去,却也觉得头晕眼花,神情恍惚,犹如做梦一般。
“二弟,你掐我一把,我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做梦,还是我听错了……哎呦!轻点轻点,别揪耳朵啊!大妹?你怎么来了?!”
揪着刘肥耳朵的鲁元公主松开手,瞪了刘盈一眼,没好气地说道:“我听说有人拿我准备做种的土豆,做成土豆宴来请客,当然想看看有没我的份……呵呵,还真是一点儿都没给我留啊!”
刘肥揉揉耳朵,憨憨地一笑。
“是我吃得多,没想到这土豆如此美味,一不小心就给吃干净了。大妹要是想吃,我让人去种上一百哦不,一千亩,都归大妹。”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