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周郎周郎 完结+番外 (圆月一弯)


  她原还准备问一问,但转念一想,其实不问也罢,这次再打,周瑜就算是能胜也不准胜……
  要不然怎么叫她偏帮呢?
  这些日子以来,吴郡内的士族,江东属地下的豪门,北方的曹操,虎视的刘备,军中老将,殿上文臣,各方势力周瑜都仔细理过想过,却唯独没想到太史慈定要寻他约架这事!
  被李睦突然这么一提,周瑜额角的青筋一阵跳。上回他只说了一句要李睦同行去救宣城之危,还有孙策看着,又是出兵在即,太史慈便人前人后寻他连打两场,这回再打……怕已不是分了胜负就能算的……李睦竟还要偏帮他?
  周瑜鼻梁都要摸红了:“军中私斗,军法不容……”
  李睦眯着眼,挑了眉梢看他:“谁说是私斗了?不过寻常切磋比试,无仇无怨,何来私斗?”
  “你……”周瑜被她一噎:“那若是……”
  “哈哈哈……”看着这个英风儒雅,知机善决的男子一脸纠结,李睦莫名的心情就好起来。于是她决定就这么让他继续纠结着,也挺好,“放心,阿兄自会有分寸,不会动摇军心,令将士之间妄生其他争斗。”
  当然不会动摇军心,军中那些小子只会高兴有热闹瞧!
  军中主帅新丧,趁哀兵之势破江夏之后也未免会出现人心不稳,按理说,这个时候他与太史慈出面比试一场,或许……正好能借此时机整一整士气。
  只是太史慈这个“分寸”……
  周瑜苦笑着摇摇头,决定还是现在不去多想为好。
  因李睦这么一问,苦恼归苦恼,但方才因前世纷杂而沉郁的心情却轻松起来,看着李睦略带得意地甩着广袖,目光里不禁露出一丝笑意。柔和轻软,好像经不住暖意抽条的柳枝,那一点点绿从树心里沁出来,夺目又自然。
  “当日在寻阳城中,是我初闻伯符之讯,乱了方寸,思虑失周,但你能在此……我幸甚至也。”
  不知周瑜言中深指,只见他目色湛然,神容认真,李睦不由脸上一红。
  但听他提及当日在寻阳城里的事,心里微微发沉,终还是一口气未消,无暇再去深想其言外之意,只撇过头,微微咬唇:“我说过要与你并肩站在一起,自然就不会只往你身后。出了事,纵然你不说,难道我就会袖手旁观,看你左右为难么?还是你觉得我想孙权掌权?一句乱了方寸就想一笔勾销?”
  周瑜微微一笑,目中湛然生辉:“你尽管偏帮子义无妨,他于校场先赢我一阵,我便去求吴太夫人做主许子义之妹为我妻。我二人结秦晋之好,一同保全江东局势的稳定,也令那些等着看我们争权夺利的鼠辈无处容身。”
  子义之妹?
  李睦被他成竹在胸的笑容晃得愣了好一会儿,才总算反应过来他话中那个“子义之妹”就是她自己,一时目瞪口呆,怔然说不出话来。
  这人……怎么能这么不要脸!
  偏周瑜还续道:“从此,我家有贤妻,若还有人提出要我联姻,就等于是与子义为敌,又是存心挑拨我与子义之交,令六郡军中局势不稳,居心极险。”
  既能立即娶李睦,又从此绝了那些文臣要他联姻的说合,周瑜越说越觉得这个计策妙到极点,简直一石二鸟。
  直到李睦冷冷一句:“你觉得,我兄会应你?”
  仿佛兜头一盆冷水,浇得周瑜愣在当场,一时接不上话来。
  ***
  “长史张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年四十四,黑须,容肃,貌威严,性端稳。”
  清逸峻拔的字迹在阳光中好似镀了一层金光,连暗色的简牍也跟着一同亮起来。李睦手执木牍,往另一手的掌心里轻轻敲了两下,回想了一下她进城时那个站在孙绍身后,浑身上下都透着严肃刻板的身影,不自觉点了点头,牢牢记住了这个人。
  粮草调度,民生税赋,这些李睦早已熟悉,到了吴郡也不过是换个地方,再按部就班而已。
  只不过吴郡盘根错节的士族利益比下邳皖城要复杂得多,有随孙氏而来,也有世居于此,更有些是从北地避战南渡的大族分支,各大士族林立,又强横排外。
  孙策在时用张昭张纮牵制本地的世族豪门,一面又军威严令压制,以雷厉风行的姿态强横地震慑住人心。而此时新旧交替,在孙策的威压之下暂时蛰伏的各家都有蠢蠢欲动之态,李睦若处理不慎,极有可能埋下他日祸端。
  偏偏她连人都认不全。
  她知道吴之四姓,顾陆朱张。但四家里,除了出了个陆逊的“陆”外,其余根本就是一头雾水。
  而经过寻阳城里真假孙权一事之后,军中以程普为首的老将一派暂时低调下来,江东六郡的兵马大半都在周瑜手中。自那日在大乔住处见过之后,周瑜便又是兵力编整,操演军阵,又是军械配备,船只战马,整日忙于军务,就连之前对太史慈的担忧也一时抛在脑后,根本就没时间与李睦细说。
  只能抽空先给李睦送来些简牍,让她至少能知其人,不至于见人而不识,闹出笑话来。
  这些日子以来,李睦随身都带着数片这样的简牍,走到哪里都拿出来看一看,仿佛又回到了前世备考时的日子。
  周瑜的描述一般都很清晰,张纮是威严肃容,顾雍则是寡言公直,陆绩容貌雄壮却腿脚不便。却也有些寥寥数言说不清的,也有一句良言——召而见之。
  李睦的记性一贯不错,记人记事,记恩记仇,甚至徐州邙山上那一批初见她的兵士样貌如何,军职如何,家中又如何她还记得清清楚楚,但却对这些文字类记载前背后忘,头痛得很。
  能找到借口召来见一见说上两句话的还好,像张昭这样见过面又留下深刻印象的也行,可其余的,周瑜的描述再清晰,她也是看时点头,转头就立刻又觉得这些人都差不多……
  
  ☆、第九十八章
  
  李睦在太阳底下背人物简介背到眼前发花,突然一名小校奔来将个黄绢云纹的锦囊呈给她,一见这锦囊,李睦目光一闪。
  自寻阳之后,黄月英随父返回襄阳,李睦那时正与军中商讨攻伐江夏之事,接到他们请去的消息,不便出面送,就由甘宁将他们送至江口。
  黄月英就托甘宁将此锦囊带给李睦,里面的绢布上一共两句话,一张图。
  “生时闻于世,故去传于史,纵马开吴疆,不负父兄志。”寥寥数笔画一架守城弩引箭待发,弩上多一木盒,盒中另有四五支长箭,旁书一句,“城弩不复重,若以盒存箭,四百射程,可连发否?”
  落笔匆匆,言辞磊落,无关立场,不论胜负。好似只是要与她探讨城弩连射的可能性,又仿似相交了许久的挚友,语气熟稔地示以鼓励问候之意。
  李睦不擅书画,又看到“连发”二字,不由顿时就想起了另一种威名赫赫的利器,也想起前世她曾对照着教程用雪糕棍和牙签倒腾出个射程还不到十厘米,射一次就能散架的“玩具”来。
  于是干脆用竹片碎木,连比划带上手的在军中工匠处厮混了两日,打造出了一把只有手掌长短的小型连弩,连同那锦囊一起派人送了回去。
  说是小型连弩,前世她还有鱼线为弦,现在只能用寻常丝线,韧性不足其实根本就不能射击。但基本的连弩原理还是清楚的,就不知黄月英收到此物之后会作何感想。
  因而又见这眼熟的黄绢云纹锦囊,李睦便立刻饶有兴致地接了过来。
  黄月英还是一幅画,两句话。
  只不过这一回,画中的城弩上与木匣变作了李睦做成的连弩模样,勾弦的机括则稍稍改动,多了个槽口,与弩机勾连,省去了连弩中用木钉钉住这一层,显然更为稳固。
  “改弦于槽,不知君尚可巧作四百步否?”
  李睦忽然想到她曾答应黄月英的四百步射程算法还未兑现,料想黄月英写下这一句时定然也算过射程,不由有些汗颜。
  将书信折起收好,李睦决定稍后再想如何回信。要她列式算射程不难,可要用文字表述出来却是不易,倒不若,先去城郊匠所的工棚看看。
  自投石机在江夏一战中显威后,军中诸将对战备器械的重视大大提高,如今正在吴郡治所城郊辟出一处匠所,由重兵把守,全力打造这一攻城利器。而与此同时,周瑜也已派人将丹阳的石漆井口看管起来,不日就能先送一批过来。匠所如今忙得热火朝天,想到这些,李睦就兴致高昂,等不及就又盘算起沿海的盐产量之事来。
  却不想她刚刚听到匠所中传来的打铁声,还不及下马,就有一骑从她身后疾奔而来,一名小校远远看到她就自马上翻落,高呼道:“报——太史将军领兵归来,于军营辕门前与出迎的周将军打起来了……”
  李睦听到“太史将军”心中一喜,正要问人在何处,然而听到下一句话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想问了,一扯缰绳,调转马头:“速报主公,我先去军营。”
  城中人来人往,于是她只能绕着外城一路策马狂奔。
  太史慈撤兵的消息是六天前到的,粗算一算,从牛渚口到吴郡纵然不远,但大军调动,前后齐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回来得这么快。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