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阵地
赵大刀入朝不久,就收到了李静的来信。这封信从日期上看,辗转了一个多月后,才到达他的手中。李静在信中告诉他,孩子已经生了,是男孩,名字就叫大军。李静在信中还说:自己无缘归队了,希望赵大刀代她多打胜仗,多杀敌人。
这封信是小李连长读的,小李连长还没有结婚,读信时仿佛是在读自己妻子的来信,脸红红的,声音低得像蚊子叫,遇到关键的地方,赵大刀就让小李连长读了两遍才算听清。这时候,他们已经进入了阵地。由于第一次战役时志愿军刚入朝,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将敌人的阵线推回去了一百多公里。此时的敌人调整了战术,和志愿军打起了阵地战,每寸土地都要经过反复的争夺。
赵大刀把信从小李连长手里夺过来,仔细地折好后,激动地在阵地上翻了一个跟头。妻子的来信让人振奋,从时间上推算,儿子已经满月了。二十年后,儿子也是一名响当当的战士了。想到自己后继有人,一腔的热血就呼呼地在身上涌动着,他在心里说赵大刀有儿子了,有儿子了——
赵大刀在心里一遍遍地呼喊着。儿子让他浑身充满了高昂的斗志,甚至对于眼前的生死,似乎也无所谓了。面对着敌人一轮又一轮的进攻,他咬着牙在心里吼着:来吧,狗娘养的,今天我赵大刀牺牲在这儿了,二十年后还有人替老子扛枪打仗。
阵地的争夺战达到了白热化,一个连的弟兄都铺开在阵地上,没有预备队,面对着数倍于己的敌人,看来只能硬拼了。好在弹药是充足的,装备和解放战争时相比也有了明显改善,一个连队配备了四挺机枪,还好有炮兵的及时支援,炮火一次次覆盖了阵地前沿蜂拥而至的敌群。
即便这样,阵地仍反复易手。白天阵地被敌人夺去了,他们就撤到山沟里,蛰伏在草丛中。夜晚来临时,在炮火的掩护下,再重新夺回阵地。赵大刀是一排长,一个连队的第一排是这个连队的骨干人马,他一马当先,手里的大刀又派上了用场。
一个冲锋上去,和敌人展开了近距离的肉搏战,手榴弹派不上用场,射击又太费时,就只有大刀好使了。闪电般地劈下去,一个敌人倒下了,大刀收回时,往外一抹,又一个敌人的头落了地。赵大刀左冲右突,嘴里嗷叫着:狗日的,来吧,赵大刀不怕你们!
几个回合下来,一排的人就所剩无几了,先是小李连长牺牲了,接着指导员也倒下了。副连长就接替连长指挥,最后副连长也牺牲了。当赵大刀接替指挥部队时,阵地上只剩下十三个人了,且大多数人都挂了彩。这仗已经打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赵大刀左手握刀,右手拿枪地检查了阵地,然后命令处于射击位置的士兵把子弹摆好,手榴弹放在手边。此时的阵地早已被浓重的硝烟层层地笼罩了,恍惚中,赵大刀猛地想起了湘江那场阻击战。十几年过去了,可眼下这场战斗似乎就是那一仗的翻版,有一会儿,他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
敌人在进行调整,蓄意发动一场更大规模的进攻。在这个间隙里,赵大刀倚在战壕旁,眯了眼,想打个盹儿,手却碰到了自己的胸,胸兜里的那封信让他的心热了。想起妻儿,他的身子就有些软,信已经写过了,就在打仗那会儿,仍是小李连长代笔。信是这么回的:李静、大军,你们好。我在朝鲜已和敌人开仗了,这次是和美国鬼子打仗。你在国内要安心带孩子,别忘了,大军是革命的种子,二十年后他就是革命战士了。这次我回到部队,生是部队的人,死是部队的鬼,再也不离开她了……
赵大刀的信言之凿凿,铿锵有力,他甚至是把这封信当做遗书来写的。阵地上的许多战士,每次给家里写信时,也都是把它当成了最后的一封信,字里行间就有了遗书的味道。信写好了,由通信员冒着敌人纷飞的弹雨送到后方,再辗转送到国内的亲人手中。
短暂的平静之后,敌人的进攻又开始了。赵大刀以代理连长的身份命令步话员与炮兵联络,要求狠狠地打!
分管联络后方的战士,通过步话机大喊:李庄李庄,我是辛集,敌人进攻,请求炮火支援。
几分钟后,后方的炮火劈头盖脸地落在阵地前方的开阔地,敌人的队伍轰的就散了。仗已经打了三天了,敌人很快就摸清了我军炮火的规律,他们一面调集火力袭击我炮兵阵地,一面调兵围攻阵地。后方的炮兵阵地经过敌人猛烈的打击,炮火的威力已大不如前,阵地前的炮火渐显稀落。
敌人一窝蜂似的很快冲到了阵地前,阵地上的枪炮就响了。在火力的掩护下,敌人一点点地接近了阵地。阵地上只剩下七八个士兵了,赵大刀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但阵地无论如何是不能再丢了。丢了阵地,凭着他们现在的七八个人,就是有炮火支援也夺不回来。
赵大刀疯了似的喊道:人在阵地在,只要还有一口气,就钉在阵地上。
口号喊过了,决心也下了,可战争毕竟打的是实力,敌人很快进入到阵地。每一个士兵几乎都面对着三五个敌人的进攻,迫不得已,有人拉响了最后的手榴弹。赵大刀用刀砍翻了一个,又砍了一个,敌人不见少,却越聚越多。
危急关头,援军到了。一个连饿虎扑食地冲上了阵地。只一个回合,敌人就潮水似的退下去了。赵大刀手拄着大刀,望着重新夺回来的阵地,冲五连长举手敬礼:报告,三连的阵地还在。
五连长道:你们三连已经完成了任务,带着弟兄们撤下去吧。
赵大刀撤出阵地时,连他在内一共还有五个人。
经过十几天的休养后,三连的编制没有撤销,又有一批新兵补充了进来,赵大刀被任命为连长。不久,他们这个军深入敌后,打了一次穿插,却被敌人分割包围了。那是一场大败,赵大刀的命运又一次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
第二十三章 被俘
抗美援朝的战例中,曾记载过这样的一次失利: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刚刚入朝,可以说是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志愿军的阵线一下子向前推进了一百公里左右。第二次战役打响时,受第一次战役胜利的影响,志愿军的将士有些轻敌,也就没太把美国鬼子当回事。第二次战役开始的时候打起了阵地战。打了一阵子,效果并不明显,于是志愿军便打起了运动战,深入到敌后,以包夹敌人(事实上,类似的战例在解放战争中我军是经常运用的,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时,马起义的部队就接到了深入到敌后打穿插的任务。
事后看来,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战例。这样一支孤军,在大兵团作战中是很冒险的一着棋,后方的给养供应不上,战场环境又是陌生的。一个星期后,这支孤军便处于弹尽粮绝的状态中,此时,他们已经深入到敌后有几十公里了。最初的几天,他们的战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敌人的阵脚显然乱了。此时的三个师呈“品”字型,突入到敌人的腹地,敌人无法拦截,也无?法展开阵地战。我军似一条巨蟒钻进了敌人的腹中,敌人吃不下,又吐不出。可七天之后,情形发生了巨变,敌人似乎也清醒过来,分块地把我军的三个师团团围了起来。
这支深入到敌后的部队,命运危在旦夕。赵大刀率领的三连,由最初的一百多人锐减了一半;而在这七天七夜的时间里,战士们没有睡过一会儿觉,也没吃上过一顿热饭,就是炒面也所剩下无几了。
敌人又进攻了,从四面八方向我军的几个阵地冲过来。
枪炮声过后,就是白刃战了。赵大刀手里的那把大刀已经砍卷刃了,弹药也只剩下十几颗子弹和两枚手榴弹。所有的士兵们也都意识到了目前的处境,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傍晚时分,三连接到了向军部靠拢的命令。很快,他们找到了设在山坳里的军部。此时,所有的部队也都聚集在这里,出发时近三千人的一个部队,现在却不到一千人,也就是说,还不到一个加强团的兵力。这一仗打得真是太惨烈了。
马起义一副士兵的打扮,腰上挂着枪,手里提着冲锋枪,子弹袋和干粮袋左右交叉地挎在肩上,声音嘶哑,脸上也是烟熏火燎的。
士兵们望着自己的军长,军长也默默地注视着士兵们。星光下,将士的神情就显得很悲壮。马起义望了一眼部队,终于哑着嗓子说:同志们,今夜咱们突围,也只能突围了,目标向北,大部队会接应我们的。同志们,有没有信心?
一千多人的声音汇集在一起,地动山摇。
马起义走过去,挨个地和指战员握手,当马起义的手和赵大刀的手握在一起时,马起义停下了,冲赵大刀笑了笑。赵大刀望着马起义,哽着声音喊了声:军长,你受苦了。
马起义拍拍赵大刀的肩膀:赵果生了,又是个男孩,你猜我给他起了个啥名?
赵大刀原本绷紧的神经就松弛了下来,他的眼前出现了赵果抱着新生儿的模样,同时也想到了李静和儿子大军。想到这儿,他的心里热了一下。
马起义就说:我给老二起名叫卫平,等部队回国了,别忘了去我家看看。
赵大刀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他认真地说:我一定去。